远红外电热空调发热模块的连接固定工艺.pdf

上传人:n****g 文档编号:1568015 上传时间:2018-06-25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87.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413836.0

申请日:

2011.12.10

公开号:

CN103162396A

公开日:

2013.06.19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F24F 13/00申请公布日:20130619|||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24F 13/00申请日:20111210|||公开

IPC分类号:

F24F13/00

主分类号:

F24F13/00

申请人:

江阴市霖肯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陆文昌

地址:

214415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祝塘镇祝璜路9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江阴市同盛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10

代理人:

唐纫兰;沈国安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远红外电热空调发热模块的连接固定工艺,所述工艺步骤为:步骤一、发热模块的制造;发热模块(101)由发热芯片和散热片间隔排列而成,其中,发热芯片为印刷有导电油墨的基片;步骤二、加装垫板;在发热模块(101)的上下两端分别安装上垫板(1);步骤三、加固;在发热模块(101)的左右两端分别安装上C型钢(2),或者在上下垫板(1)之间安装连接条(3)。本发明远红外电热空调发热模块的连接固定工艺,使得发热模块连接更为牢固。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一种远红外电热空调发热模块的连接固定工艺,所述工艺步骤为:
步骤一、发热模块的制造;
发热模块(101)由发热芯片和散热片间隔排列而成,其中,发热芯片为印刷有导电油墨的基片;
步骤二、加装垫板;
在发热模块(101)的上下两端分别安装上垫板(1);
步骤三、加固;
在发热模块(101)的左右两端分别安装上C型钢(2),或者在上下垫板(1)之间安装连接条(3)。

说明书

说明书远红外电热空调发热模块的连接固定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远红外电热空调发热模块的连接固定工艺,属于空调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在冬天普遍需要使用空调对房间内进行制热加温,尤其是在北方地区,家家需要通入暖气以御寒,每年每户花在取暖上的费用就高达数千元,此外暖气是使用煤加热产生蒸汽,使用石化燃料不但污染环境,不利于节能环保,而且在暖气的传输过程中,容易产生较多的损耗。而对于常规的空调来说,其加热主要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制热原理就像某些电暖器的发热原理。就是通过电热管的加热,直接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电热管加热后通过热传递将附近空气温度提高,这种加热方式效率较高,但一般用于柜机等功率较大的单体空调上,这种加热方式的空调机一般称为电辅热型空调机;
第二种制热原理与制冷原理一样,其制热的原理可以简单理解为从外界吸收热量然后再通过空调机转移到室内,我们叫这种空调机为热泵型空调机。但也因此,当室外的温度过低,吸收热量就很有限,以致室内制热效果较差。在零下温度后,热泵型空调机发挥的作用就比较差了。
可见采用第一种方式,耗能较大,而采用第二种方式其效果不够明显。且上述两种加热方式,其在工作过程中均会导致室内湿度降低,使得用户感到极为干燥。
而自1800年德国科学家哈逊在研究太阳光谱时发现了红外线以来,红外线相关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医学诊断、检测、治疗和预防保健上;根据生物学特点可将医用红外线分为近红外线、中红外线和远红外线。远红外线是指波长在3‑1000微米的红外线,其中波长4‑20微米这一波段的红外线对人类的生存与生物的生长极为重要,远红外线对人体作用主要由远线外线的三个主要特性所决定(一是放射、二是强烈的渗透力,三是吸收、共振和共鸣)。人体表面接受远红外线,并由表及里传导渗透,被吸收产生温热效应,与体内组织细胞产生共振、共鸣,促进了活性。并且由于产生温热效应,使人体微血管扩张,自律性加强,血液循环加快,加速了细胞与血液的物质交换,从而促进了机体的新陈代谢。同时,远红外线提高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有利于慢性炎症的吸收、消散,适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慢性炎症,如神经炎、肌炎、关节炎及内脏的一些慢性炎症。热能可降低感觉神经的兴奋性,并通过缓解肌肉痉挛、消肿、消炎和改善血液循环而治疗各种疼痛,如神经痛以及痉挛痛、炎症性和缺血性疼痛等。因此,远红外线在医学上被专家称为“生育光线”;
为此,本发明人在空调领域引入远红外线加热方式,替换传统的空调。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使得发热模块连接更为牢固的远红外电热空调发热模块的连接固定工艺。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远红外电热空调发热模块的连接固定工艺,所述工艺步骤为:
步骤一、发热模块的制造;
发热模块由发热芯片和散热片间隔排列而成,其中,发热芯片为印刷有导电油墨的基片;
步骤二、加装垫板;
在发热模块的上下两端分别安装上垫板;
步骤三、加固;
在发热模块)的左右两端分别安装上C型钢,或者在上下垫板之间安装连接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本发明远红外电热空调发热模块制造而成的空调,相比于传统的空调制热方式,发热效率更高,具有节能环保的效益;同时,由于使用远红外进行加热,相比于传统空调的电加热方式,采用本发明发热模块制成的电热空调,能够保持室内的湿度,用户使用更为舒适;且远红外具有理疗功能,在保持室内温度的同时,对用户的身体健康更具有积极效果,能够起到辅助治疗\保健的功效。同时,采用本发明的连接固定方式,连接得更为牢固,使用时噪音更小,同时也不必担心因震动而损坏构成发热模块的发热芯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远红外电热空调发热模块的连接固定工艺中利用垫板和C型钢进行固定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远红外电热空调发热模块的连接固定工艺图1的                                               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远红外电热空调发热模块的连接固定工艺中利用垫板和连接条进行固定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发热模块101、垫板1、C型钢2、连接条3。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3,本发明涉及的一种远红外电热空调发热模块的连接固定工艺,所述工艺步骤为:
步骤一、发热模块101的制造;
发热模块由发热芯片和散热片间隔排列而成,其中,发热芯片为印刷有导电油墨的基片;
步骤二、加装垫板;
在发热模块101的上下两端分别安装上垫板1;
步骤三、加固;
在发热模块101的左右两端分别安装上C型钢2,或者在上下垫板1之间安装连接条3。

远红外电热空调发热模块的连接固定工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远红外电热空调发热模块的连接固定工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远红外电热空调发热模块的连接固定工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远红外电热空调发热模块的连接固定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远红外电热空调发热模块的连接固定工艺.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62396 A(43)申请公布日 2013.06.19CN103162396A*CN103162396A*(21)申请号 201110413836.0(22)申请日 2011.12.10F24F 13/00(2006.01)(71)申请人江阴市霖肯科技有限公司地址 214415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祝塘镇祝璜路98号(72)发明人陆文昌(74)专利代理机构江阴市同盛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10代理人唐纫兰 沈国安(54) 发明名称远红外电热空调发热模块的连接固定工艺(57)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远红外电热空调发热模块的连接固定工艺,所述工艺步骤为:步骤一、发。

2、热模块的制造;发热模块(101)由发热芯片和散热片间隔排列而成,其中,发热芯片为印刷有导电油墨的基片;步骤二、加装垫板;在发热模块(101)的上下两端分别安装上垫板(1);步骤三、加固;在发热模块(101)的左右两端分别安装上C型钢(2),或者在上下垫板(1)之间安装连接条(3)。本发明远红外电热空调发热模块的连接固定工艺,使得发热模块连接更为牢固。(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3页(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62396 ACN 103162396 A1/1页21.一种远红。

3、外电热空调发热模块的连接固定工艺,所述工艺步骤为:步骤一、发热模块的制造;发热模块(101)由发热芯片和散热片间隔排列而成,其中,发热芯片为印刷有导电油墨的基片;步骤二、加装垫板;在发热模块(101)的上下两端分别安装上垫板(1);步骤三、加固;在发热模块(101)的左右两端分别安装上C型钢(2),或者在上下垫板(1)之间安装连接条(3)。权 利 要 求 书CN 103162396 A1/2页3远红外电热空调发热模块的连接固定工艺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远红外电热空调发热模块的连接固定工艺,属于空调加工技术领域。背景技术0002 目前,人们在冬天普遍需要使用空调对房间内进行制热加温,尤。

4、其是在北方地区,家家需要通入暖气以御寒,每年每户花在取暖上的费用就高达数千元,此外暖气是使用煤加热产生蒸汽,使用石化燃料不但污染环境,不利于节能环保,而且在暖气的传输过程中,容易产生较多的损耗。而对于常规的空调来说,其加热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制热原理就像某些电暖器的发热原理。就是通过电热管的加热,直接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电热管加热后通过热传递将附近空气温度提高,这种加热方式效率较高,但一般用于柜机等功率较大的单体空调上,这种加热方式的空调机一般称为电辅热型空调机;第二种制热原理与制冷原理一样,其制热的原理可以简单理解为从外界吸收热量然后再通过空调机转移到室内,我们叫这种空调机为热泵型空调机。但。

5、也因此,当室外的温度过低,吸收热量就很有限,以致室内制热效果较差。在零下温度后,热泵型空调机发挥的作用就比较差了。0003 可见采用第一种方式,耗能较大,而采用第二种方式其效果不够明显。且上述两种加热方式,其在工作过程中均会导致室内湿度降低,使得用户感到极为干燥。0004 而自1800年德国科学家哈逊在研究太阳光谱时发现了红外线以来,红外线相关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医学诊断、检测、治疗和预防保健上;根据生物学特点可将医用红外线分为近红外线、中红外线和远红外线。远红外线是指波长在3-1000微米的红外线,其中波长4-20微米这一波段的红外线对人类的生存与生物的生长极为重要,远红外线对人体作用。

6、主要由远线外线的三个主要特性所决定(一是放射、二是强烈的渗透力,三是吸收、共振和共鸣)。人体表面接受远红外线,并由表及里传导渗透,被吸收产生温热效应,与体内组织细胞产生共振、共鸣,促进了活性。并且由于产生温热效应,使人体微血管扩张,自律性加强,血液循环加快,加速了细胞与血液的物质交换,从而促进了机体的新陈代谢。同时,远红外线提高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有利于慢性炎症的吸收、消散,适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慢性炎症,如神经炎、肌炎、关节炎及内脏的一些慢性炎症。热能可降低感觉神经的兴奋性,并通过缓解肌肉痉挛、消肿、消炎和改善血液循环而治疗各种疼痛,如神经痛以及痉挛痛、炎症性和缺血性疼痛等。因此,远红外线在医。

7、学上被专家称为“生育光线”;为此,本发明人在空调领域引入远红外线加热方式,替换传统的空调。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使得发热模块连接更为牢固的远红外电热空调发热模块的连接固定工艺。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远红外电热空调发热模块的连接固定工艺,所述工艺步骤为:步骤一、发热模块的制造;说 明 书CN 103162396 A2/2页4发热模块由发热芯片和散热片间隔排列而成,其中,发热芯片为印刷有导电油墨的基片;步骤二、加装垫板;在发热模块的上下两端分别安装上垫板;步骤三、加固;在发热模块)的左右两端分别安装上C型钢,或者在上下垫板之间安装连接条。0006 与现有技。

8、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发明远红外电热空调发热模块制造而成的空调,相比于传统的空调制热方式,发热效率更高,具有节能环保的效益;同时,由于使用远红外进行加热,相比于传统空调的电加热方式,采用本发明发热模块制成的电热空调,能够保持室内的湿度,用户使用更为舒适;且远红外具有理疗功能,在保持室内温度的同时,对用户的身体健康更具有积极效果,能够起到辅助治疗保健的功效。同时,采用本发明的连接固定方式,连接得更为牢固,使用时噪音更小,同时也不必担心因震动而损坏构成发热模块的发热芯片。附图说明0007 图1为本发明远红外电热空调发热模块的连接固定工艺中利用垫板和C型钢进行固定的结构示意图。0008 。

9、图2为本发明远红外电热空调发热模块的连接固定工艺图1的 局部放大图。0009 图3为本发明远红外电热空调发热模块的连接固定工艺中利用垫板和连接条进行固定的结构示意图。0010 其中:发热模块101、垫板1、C型钢2、连接条3。具体实施方式0011 参见图13,本发明涉及的一种远红外电热空调发热模块的连接固定工艺,所述工艺步骤为:步骤一、发热模块101的制造;发热模块由发热芯片和散热片间隔排列而成,其中,发热芯片为印刷有导电油墨的基片;步骤二、加装垫板;在发热模块101的上下两端分别安装上垫板1;步骤三、加固;在发热模块101的左右两端分别安装上C型钢2,或者在上下垫板1之间安装连接条3。说 明 书CN 103162396 A1/3页5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103162396 A2/3页6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103162396 A3/3页7图3说 明 书 附 图CN 103162396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供热;炉灶;通风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