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源模组及发光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源模组及发光装置.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23051 A(43)申请公布日 2013.05.29CN103123051A*CN103123051A*(21)申请号 201110370596.0(22)申请日 2011.11.21F21S 2/00(2006.01)F21V 8/00(2006.01)(71)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地址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龙华镇油松第十工业区东环二路2号申请人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72)发明人王何立颖(54) 发明名称光源模组及发光装置(57) 摘要一种光源模组,包括一壳体和一光源。该壳体对应该光源设置一透明出光侧,该透明出光侧远离该光源的。
2、外表面上设置有微结构,该微结构包括相对该外表面凸起的复数第一导光柱体和复数第二导光柱体。该第一导光柱体位于该外表面的中部,该第二导光柱体位于该第一导光柱体的两侧,该第一导光柱体和该第二导光柱体沿该外表面延伸并且彼此垂直。该第一导光柱体与其延伸方向垂直的截面形状呈半圆形,该第二导光柱体与其延伸方向垂直的截面形状呈三角形。本发明还揭示了一种使用该光源模组的发光装置。(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5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5页(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23051 ACN 103123051 A1/1页2。
3、1.一种光源模组,包括一壳体和一光源,该壳体对应该光源设置一透明出光侧,其特征在于:该透明出光侧远离该光源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微结构,该微结构包括相对该外表面凸起的复数第一导光柱体和复数第二导光柱体;该复数第一导光柱体位于该外表面的中部,该复数第二导光柱体位于该复数第一导光柱体的两侧,该复数第一导光柱体和该复数第二导光柱体沿该外表面延伸并且彼此垂直;该复数第一导光柱体与其延伸方向垂直的截面形状呈半圆形,该复数第二导光柱体与其延伸方向垂直的截面形状呈三角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复数第一导光柱体的该截面的半径的值满足下列公式:,其中为该截面的半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
4、组,其特征在于:该复数第二导光柱体的该截面的顶角的值满足下列公式:,其中为该截面的顶角。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光源为LED。5.一种发光装置,包括一导光板及多个光源模组,该导光板包括一入光面,该多个光源模组相对该入光面设置,每一该光源模组包括一壳体和一光源,该壳体对应该光源设置一透明出光侧,其特征在于:该透明出光侧远离该光源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微结构,该微结构包括相对该外表面凸起的复数第一导光柱体和复数第二导光柱体;该复数第一导光柱体位于该外表面的中部,该复数第二导光柱体位于该复数第一导光柱体的两侧,该复数第一导光柱体和该复数第二导光柱体沿该外表面延伸并且彼此垂直;该复数第。
5、一导光柱体与其延伸方向垂直的截面形状呈半圆形,该复数第二导光柱体与其延伸方向垂直的截面形状呈三角形。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复数第一导光柱体的该截面的半径的值满足下列公式:,其中为该截面的半径。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复数第二导光柱体的该截面的顶角的值满足下列公式:,其中为该截面的顶角。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光源为LED。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光体还包括一与该入光面相交的出光面。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发光装置还包括一承载该多个光源模组的电路板。权 利 要 求 书CN 1031。
6、23051 A1/3页3光源模组及发光装置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光装置及其光源模组。背景技术0002 目前很多电子设备中需要光源照明,为减少光源占用的空间,通常将点光源或者线光源通过导光板扩展为面光源,然而,光源与导光板之间由于安装误差通常存在间隙,而这样的间隙会造成漏光现象,从而造成整个发光装置的辉度降低。另外,由于点光源发出的光线较为集中,在导光板的出光面上通常会出现“亮斑”现象,即部分区域亮度高于其他区域。发明内容0003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克服上述问题的光源模组及发光装置。0004 一种光源模组,包括一壳体和一光源,该壳体对应该光源设置一透明出光侧。该透明出光侧远离。
7、该光源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微结构,该微结构包括相对该外表面凸起的复数第一导光柱体和复数第二导光柱体。该复数第一导光柱体位于该外表面的中部,该复数第二导光柱体位于该复数第一导光柱体的两侧,该复数第一导光柱体和该复数第二导光柱体沿该外表面延伸并且彼此垂直。该复数第一导光柱体与其延伸方向垂直的截面形状呈半圆形,该复数第二导光柱体与其延伸方向垂直的截面形状呈三角形。0005 一种发光装置,包括一导光板及多个光源模组,该导光板包括一入光面,该多个光源模组相对该入光面设置。每一该光源模组包括一壳体和一光源,该壳体对应该光源设置一透明出光侧。该透明出光侧远离该光源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微结构,该微结构包括相对该外表面。
8、凸起的复数第一导光柱体和复数第二导光柱体。该复数第一导光柱体位于该外表面的中部,该复数第二导光柱体位于该复数第一导光柱体的两侧,该复数第一导光柱体和该复数第二导光柱体沿该外表面延伸并且彼此垂直。该复数第一导光柱体与其延伸方向垂直的截面形状呈半圆形,该复数第二导光柱体与其延伸方向垂直的截面形状呈三角形。0006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光源模组在透明出光侧的中部设置有用于扩散光的第一导光柱体以减少亮斑,在透明出光侧的边缘设置有用于会聚光的第二导光柱体以减少漏光。附图说明0007 图1是本发明一优选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立体示意图,该发光装置的光源壳体包括一透明出光侧。0008 图2是图1中透明。
9、出光侧的立体示意图。0009 图3是图1的III-III向剖视局部视图。0010 图4是图1的IV-IV向剖视局部视图。0011 图5至图9是在第一导光柱体的截面半径在0到0.08微米之间变化时,该发光装说 明 书CN 103123051 A2/3页4置的导光板出光面的亮度分布图。0012 图10是在第二导光柱体的截面顶角在到之间变化时,该发光装置的照度变化折线图。0013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发光装置10电路板101导光板20入光面201出光面202光源模组30光源301壳体302透明出光侧303微结构304第一导光柱体305第二导光柱体306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具体。
10、实施方式0014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光装置10,该发光装置10包括一导光板20,该导光板20以PMMA、PC塑料或其他透明材料制成,其折射率范围为1.47 1.55,该导光板20包括一个入光面201和一个出光面202,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入光面201和该出光面202垂直相交,该入光面201为该导光板20的面积较小的侧面,该出光面202为该导光板20的面积较大的顶面。0015 该发光装置10还包括多个光源模组30,本实施例以三个光源模组为例,该三个光源模组30安装于一电路板101上且光源模组30朝向导光板20的入光面201。0016 请参阅图2至图4,每一光源模组30包括一光源30。
11、1及一壳体302,该壳体302的材料与该导光板20的材料相同。光源301位于壳体302中,壳体302对应光源301设置一透明出光侧303。在本实施方式中,光源301为方向性光源,例如LED,壳体302整体为透明壳体,由于LED具有方向性,光源301发出的光只从透明出光侧303射出。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光源301可以为非方向性光源,此时壳体302除透明出光侧303之外的其他侧都涂有反射性材料,以保证光源301发出的光只从透明出光侧303射出。0017 整个该透明出光侧303远离光源301的外表面上设有微结构304,微结构304包括相对该透明出光侧303的外表面凸起的呈长条状的复数第一导光柱体305。
12、和复数第二导光柱体306,其中,该第一导光柱体305位于透明出光侧303的中部并且对应于导光板20的入光面201的中部,该第二导光柱体306位于第一导光柱体305的上下两侧并且对应于导光板20的入光面201的上下边缘。第一导光柱体305和第二导光柱体306沿该外表面延伸且彼此垂直。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导光柱体305沿垂直于导光体20的入光面201和出光面202的界线的方向延伸,第二导光柱体306沿平行于导光体20的入光面201和出光面202的界线的方向延伸。0018 第一导光柱体305与其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形状呈半圆形,该半圆形的截面对光有发散作用,从而将光发散到各光源模组30之间的区域,减少。
13、光的集中度,从而减少光斑说 明 书CN 103123051 A3/3页5现象。0019 选定一种发光二极管(此处选用型号为NSSW206T-E的发光二极管),一种壳体和一种导光板(此处选用折射率为1.50的PMMA塑料制成的壳体和导光板),在第一导光柱体305的半圆形截面的半径在0到0.08微米(m)之间变化时,该发光装置10的导光板出光面202的亮度分布变化如图5至图9所示,可见当采用第一导光柱体305时,出光面202的亮度分布比不采用第一导光柱体305时要均匀,即亮斑现象减少。0020 采用多种不同的光源测试后发现:当该第一导光柱体305的半圆形截面的半径的值满足下列公式:,其中为该截面的。
14、半径,时亮度分布效果最均匀。0021 第二导光柱体306与其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形状呈三角形,该三角形的截面对光有会聚作用,从而减少光的出射角,使得光尽可能多的传播到入光面201上,以减少漏光。0022 选定一种发光二极管(此处选用型号为NSSW206T-E的发光二极管),一种壳体和一种导光板(此处选用折射率为1.50的PMMA塑料制成的壳体和导光板),在第二导光柱体306的三角形截面的顶角在到之间变化时,该发光装置10的照度变化如图10所示。0023 采用多种不同的光源测试后发现:当该第二导光柱体306的三角形截面的顶角的值满足下列公式:,其中为该截面的顶角,时照度较佳。0024 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于本发明精神内做其它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说 明 书CN 103123051 A1/5页6图1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103123051 A2/5页7图3图4说 明 书 附 图CN 103123051 A3/5页8图5图6说 明 书 附 图CN 103123051 A4/5页9图7图8说 明 书 附 图CN 103123051 A5/5页10图9图10说 明 书 附 图CN 103123051 A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