苄达赖氨酸在制备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肾病药物中的应用.pdf

上传人:a3 文档编号:156737 上传时间:2018-01-30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656.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10014756.8

申请日:

2004.04.27

公开号:

CN1568976A

公开日:

2005.01.26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A61K 31/415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南京医科大学变更后权利人:南京医科大学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210029 江苏省南京市汉中路140号变更后权利人:210029 江苏省南京市汉中路140号变更事项:共同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浙江莎普爱思制药有限公司变更后权利人:浙江莎普爱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登记生效日:20110908|||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南京医科大学 地址: 江苏省南京市汉中路140号 邮编: 210029; 浙江平湖莎普爱思制药有限公司 地址: 浙江省平湖市城北路角棉巾桥 邮编: 314200变更后:南京医科大学 地址: 江苏省南京市汉中路140号 邮编: 210029; 浙江莎普爱思制药有限公司 地址: 浙江省平湖市城北路角棉巾桥 邮编: 314200|||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1/415; A61K9/00; A61P3/10; A61P13/12

主分类号:

A61K31/415; A61K9/00; A61P3/10; A61P13/12

申请人:

南京医科大学; 浙江平湖莎普爱思制药有限公司

发明人:

任宝华; 印晓星; 张银娣; 沈建平; 吴建伟

地址:

210029江苏省南京市汉中路14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苏高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阙如生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苄达赖氨酸在制药领域中的新用途。苄达赖氨酸具有显著降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以及尿蛋白的作用,能降低肾皮质中转移生长因子TGF-β1的含量,能降低肾皮质非酶糖化蛋白(AGES)和血清中AGES的含量、可显著升高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和谷胱苷肽(GSH)的含量,对层粘蛋白有一定的降低作用,还具有显著降低醛糖还原酶(AR)的活性等功能。用于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肾病。

权利要求书

1: 苄达赖氨酸在制备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苄达赖氨酸,其特征是在苄达赖氨酸中加入适当的辅料,用常 规的制备方法,可以制成片剂、颗粒剂、胶囊剂、口服液等口服制剂。

说明书


苄达赖氨酸在制备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肾病药物中的应用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苄达赖氨酸的新用途,尤其是涉及苄达赖氨酸在制备防治糖尿病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二、背景技术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指糖尿病特发性全身微血管病变的肾脏表现,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我国糖尿病的标化患病率为3.2%,也就是说目前我国有5000万人以上正面临着糖尿病的威肋,在我国93%的糖尿病患者是2型糖尿病,其中40%将发展为DN。可以预见,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和人均寿命的延长,21世纪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将不断上升,由DN发展而来的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发生比例也将显著提高。因此,DN正在成为本世纪全世界医药界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苄达赖氨酸(bendazac lysine,BDL)首先由Anglini制药集团开发,作为治疗白内障药物于1983年在意大利上市,有0.5g的片剂和0.5%的滴眼液两种。该药已在意大利、阿根廷、西班牙、葡萄牙、菲律宾取得生产许可证,在希腊、巴西和韩国登记注册,在加拿大、瑞士、美国、德国已进行第三期临床研究,日本正在进行第二期临床研究。奥地利、比利时、哥伦比亚、墨西哥、秘鲁、土耳其、英国、委内瑞拉己在进行临床前研究。1989年,国内原南京药物研究所在江苏省科委立题进行应用基础研究,打通了合成路线,得到了纯品,进行了初步的药效学研究,1990年开始与浙江平湖制药厂合作,按二类新药要求,进行开发性研究,改进了合成工艺,提高了得率。

    BDL对多种类型的早期老年性白内障,糖性白内障有预防和延缓白内障的进展的作用.口服BDL 500mg每日三次治疗12至24个月,显示口服BDL有很好地耐受性,经常报道的不良反应是关于胃肠道的。局部使用BDL已在几个发炎的动物模型中显示了抗炎作用,BDL可有效的用于临床治疗各种皮症,包括婴儿的臀部红斑,湿疹等;此外并有降血脂作用(Drug.1990,39(4):576-96)。至今未见到苄达赖氨酸能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有关报导。

    三、发明内容

    1.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苄达赖氨酸的新用途,即在制药中的新应用。

    实际上,本发明涉及苄达赖氨酸作为制备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2.技术方案

    近年来发现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与多元醇通路的异常有关。多元醇通路由醛糖还原酶(aldose reductase,AR)和山梨醇脱氢酶(sorbitol dehydrogenase,SDH)共同构成,与DN的病理进程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正常生理条件下,多元醇通路的代谢极低,糖尿病时非胰岛素依赖性组织(如晶体、神经、肾脏、视网膜等)的葡萄糖摄取大大增加糖尿病状态下继发性的细胞内高糖激活AR,葡萄糖通过多元醇代谢通路大量转化为极性很强的山梨醇,在细胞内大量蓄积,造成高渗状态,破坏了细胞结构。因此,作为AR抑制剂的BDL可能对DN具有一定的预防或治疗作用。我们研究发现BDL能显著降低早期DN大鼠的血糖和尿白蛋白,提示BDL可能具有防治糖尿病肾病的作用。为进一步验证AR抑制剂BDL对DN的疗效,并探索其防治早期DN的机制,我们在链脲菌素诱导的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上观察了BDL对血糖和肾脏功能、抗氧化作用、细胞外基质、TGF-β1以及肾脏组织形态学的影响。通过上述苄达赖氨酸(BDL)的各种药理试验及其结果,来说明其在制药领域中的新用途,从而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实质。

    BDL对DN大鼠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的研究。实验证明BDL在高剂量(400mg/kg)下对DN大鼠具有非常显著的降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作用,低中高剂量(分别为100、200、400mg/kg)的BDL可以非常显著地降低尿蛋白,而且这种降低尿蛋白的作用呈明显的剂量相关性。

    BDL对DN大鼠的抗氧化作用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低中高剂量组的BDL均可显著降低肾皮质非酶糖化蛋白(AGEs)和血清中AGEs的含量,而且这种降低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关系,BDL可显著升高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谷胱苷肽(GSH)的含量,由此可见,BDL不仅具有短期的抗氧化作用,而且具有显著的长期抗氧化作用。

    BDL对DN大鼠的细胞外基质的作用研究。实验结果高剂量的BDL对层粘蛋白(LN)具有一定的降低作用,而层粘蛋白属于结构性蛋白,存在与基底膜的透明层中,与糖尿病肾纤维化有密切关系。

    BDL对DN大鼠肾皮质中转移生长因子TGF-β1含量的影响。实验证明BDL在低剂量即可非常显著地降低TGF-β1的相对含量,而且随着其剂量的加大,BDL降低TGF-β1的作用也越来越强,说明BDL对TGF-β1的这种抑制作用对DN颇具重要意义。

    BDL对DN大鼠的肾脏组织形态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低中高BDL剂量组对基底膜厚度有一定幅度的降低,而随着剂量的加大降幅也越大。

    BDL对DN大鼠醛糖还原酶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低中高剂量的BDL均具非常显著性的降低醛糖还原酶(AR)的活性,而DN的发病机制与多元醇通路的异常有关,而多元醇通路由醛糖还原酶和山梨醇脱氢酶共同构成,BDL作为AR的抑制剂对DN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在苄达赖氨酸中加入适当的辅料,用常规的制备方法,可制成片剂、颗粒剂,胶囊剂、口服液等口服制剂。所述的辅料是常用的助剂,如淀粉、明胶、阿拉伯胶、聚乙二醇等。

    3.有益效果

    以上药理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对已知苄达赖氨酸发现了新的医疗用途,开拓了一个新的应用领域,

    (2)本发明的苄达赖氨酸的药理效果好,作用强,预示着有良好的药用前景,

    (3)本发明的苄达赖氨酸具有非常显著的降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以及尿蛋白的作用,且成明显的剂量相关性。

    (4)苄达赖氨酸具有显著降低肾皮质AGEs和血清中AGEs的含量,显著升高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和谷胱苷肽的含量,由此可见它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

    (5)苄达赖氨酸具有一定的降低层粘蛋白的作用,对肾皮质中TGF-β1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而且随着BDL剂量的加大,其抑制作用越强,这对DN颇具重要意义。

    (6)苄达赖氨酸具有非常显著的降低AR的活性,而DN的发病机制与AR有关、因此BDL作为AR的抑制剂对DN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四、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BDL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血糖和肾脏功能的影响

    1材料和方法

    1.1实验动物  SD品系大鼠8周龄,雄性,体重160~180g,由南京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2药品与试剂  苄达赖氨酸由浙江平湖莎普爱思制药有限公司提供,链脲霉素(STZ)购自Calbiochem公司,血糖检测药盒购自浙江东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尿白蛋白放免检测药盒购自北京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1.3方法

    1.3.1造模与实验治疗

    85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N模型组、BDL高剂量治疗组、BDL中剂量治疗组、BDL低剂量治疗组、epalrestat(EPS)阳性药治疗组,共6组,除正常对照组10只以外,其余各组15只。各组禁食12h后,腹腔一次性注射STZ 60mg·kg-1(临用前溶于0.1mol·L-1柠檬酸钠缓冲液,pH4.4),正常对照组仅给等量的该缓冲液。72h后尾静脉取血,测定血糖≥13.88mmol·L-1者为造模成功。DN成模当日作为实验第1天,低中高BDL治疗组的剂量分别为100mg·kg-1、200mg·kg-1、400mg·kg-1,均配成混悬液,灌胃给药。实验中观察各组大鼠的体重、进食水量、尿量、毛发等,每周测体重1次。于第8周末处死大鼠,收集尿液,腹主动脉收集血液标本测定除血糖外各项血指标,取出肾脏称重,切片。

    1.3.2指标测定

    空腹血糖测定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尿白蛋白采用放免法测定由南京医科大学同位素室测定;HbAlC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用亲和层析法测定;BUN和肌酐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分别用化学比色法测定;肾脏湿重用电子天平称量。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测定结果用 x±s表示,采用组间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BDL对DN大鼠生化指标的改善作用

    DN模型组大鼠的血糖、HbAlC、尿白蛋白、肾重/体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且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造模成功。BDL低剂量治疗组的以上指标与DN模型组相比基本相近;而中高剂量治疗组的血糖和尿白蛋白、高剂量治疗组的HbAlC较DN模型组有较大幅度的降低,在两组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EPS组的HbAlC和尿白蛋白较DN模型组有明显的降低,两组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1)。

    表1  BDL对大鼠糖尿病肾病的改善作用( x±s)

    组别     n      血糖          HbAlC          尿白蛋白         肾重/体重        BUN

                 (mmol·L-1)     (%)       (μg·mol-1·Cr-1)  (×1000)      (mmol·L-1)

    NS      10  5.35±1.20      12.31±1.83      3.39±1.93      6.61±0.52     7.73±0.96

    DN      10  18.26±6.98##  21.20±3.41##   29.07±9.98##  11.54±3.85## 11.16±0.56##

    BDLL    10  16.26±5.50     19.90±4.09      9.22±3.30**   9.12±1.44     11.28±1.40

    BDLM    11  13.77±3.23**  17.26±6.13      6.56±2.95**   10.46±2.82    10.29±1.48

    BDLH    10  10.28±3.82**  13.74±4.84**   4.22±2.34**   10.68±1.94    10.07±1.64

    EPS     10  17.10±5.62     13.14±3.08**   6.19±2.40**   9.72±4.37     10.78±1.81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0.01;与DN模型组相比,*P<0.05,**P<0.01

    实施例2 BDL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抗氧化作用

    1材料和方法

    实验动物、药品与试剂同实施例1,将采集的皮质样本和血清样本分别测定皮质AGEs和血清AGEs,以及血清中T-AOC、CAT活力、GSH含量。

    1.2统计学处理(同实施例1)

    2结果

    2.1 BDL对DN大鼠皮质AGEs和血清AGEs的影响

    DN模型组大鼠的肾皮质中的AGEs相对含量(AUF/mg皮质)和血清中的AGEs相对含量(AUF/mg蛋白)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在两组之间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BDL低剂量治疗组的肾皮质AGEs和血清AGEs即有明显下降,分别有显著性和非常显著性差异,中剂量和高剂量组的肾皮质AGEs和血清AGEs进一步下降,与DN模型组相比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且BDL对肾皮质和血清中AGEs的降低作用皆呈剂量依赖性关系;EPS治疗组大鼠的皮质AGEs和血清AGEs也都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降低(见表2)。

    表2  BDL对DN大鼠皮质AGEs和血清AGEs的影响

    组别  样本数    皮质AGEs(AUF/mg皮质)    血清AGEs(AUF/mg蛋白)

    NS      10          0.54±0.18                4.70±0.94

    DN      10          2.30±0.71##             17.25±2.50##

    BDLL    10          1.74±0.31*              11.05±0.98**

    BDLM    10          1.45±0.44**             7.85±2.65**

    BDLH    10          0.95±0.23**             5.03±1.35**

    EPS     10          1.60±0.36*              8.46±2.07**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0.01;与DN模型组相比,*P<0.05,**P<0.01

    2.2 BDL对DN大鼠血清中T-AOC、CAT活力、GSH含量的影响

    DN模型组大鼠的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U/ml)、过氧化物酶CAT活力(U/ml)和谷胱苷肽含量GSH(mg/L)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在两组之间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BDL低中高剂量治疗组的T-AOC与DN模型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升高(P<0.01),且此升高作用有剂量依赖性,EPS治疗组对T-AOC也有升高作用,与DN模型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BDL低中高剂量治疗组及EPS治疗组的CAT活力与DN模型组相比略有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BDL低中高剂量组的GSH含量与DN模型组相比皆有较大幅度的升高,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但该升高作用的剂量依赖性却不明显,EPS治疗组的GSH含量与DN模型组基本相同(见表3)。

    表3 BDL对DN大鼠血清中T-AOC、CAT活力、GSH含量的影响

    组别  样本数    T-AOC(U/ml)     CAT活力(U/ml)     GSH(mg/L)

    NS      10      15.70±1.04      5.37±1.13      258.3±17.6

    DN      10      6.94±1.81##    3.74±0.91##   165.4±7.9##

    BDLL    10      10.36±0.93**   4.39±0.79      195.7±10.1**

    BDLM    10      11.21±1.27**   4.39±0.85      202.7±8.9**

    BDLH    10      12.46±1.23**   4.00±0.53      190.5±6.6**

    EPS     10      9.00±0.70**    4.33±0.40      165.2±9.0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0.01;与DN模型组相比,*P<0.05,**P<0.01

    实施例3  BDL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细胞外基质的作用

    1材料和方法

    实验动物、药品与试剂同实施例1,将采集的皮质样本和血清样本分别测定层粘蛋白。

    1.1层粘蛋白的提取与测定

    将低温保存的肾皮质标本吸干水分后制备均浆(匀浆液为0.15mol/L NaCl,0.05mol/L Tris-HCl,pH7.4),加提取液1mL(提取液为HAc 0.5mol/L,胃蛋白酶1g/L),4℃抽提18h,取上清液测定层粘蛋白含量。

    1.2统计学处理(同实施例1)

    2结果

    DN模型组大鼠肾组织中层粘蛋白(μg/g)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在两组之间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BDL低中剂量治疗组的层粘蛋白含量与DN模型组相比仅有微弱降低,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剂量治疗组及EPS治疗组的层粘蛋白含量与DN模型组相比有明显下降,分别有非常显著性和显著性差异(P<0.01,P<0.05)(见表4)。

    表4  BDL对DN大鼠层粘蛋白的影响

       组别     n    层粘蛋白(μg/g)

       NS      10    1.00±0.69

       DN      10    2.87±1.83##

       BDLL    10    2.20±1.44

       BDLM    10    2.04±1.20

       BDLH    10    0.93±0.45**

       EPS     10    1.28±0.97*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0.01;与DN模型组相比,*P<0.05,**P<0.01

    实施例4  BDL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皮质中TGF-β1含量的影响

    1材料和方法

    实验动物、药品与试剂同实施例1,将采集的皮质样本测定肾皮质中TGF-β1的相对含量。

    1.1肾皮质TGFβ1的PCR测定

    以酸性异硫氰酸胍-苯酚-氯仿一步法用Trizol试剂提取大鼠肾组织总RNA。以Oligo(dT)15为引物,在逆转录酶(MMLV)催化下合成第一链cDNA。具体反应体系为:总RNAlμg与Oligo(dT)150.5μL,65℃10min,然后加入MgCl2(25mmol/L)4μL,10×RTBuffer 2μL,MMLV 0.8μL,DEPC处理水4.7μL,42℃水浴1h,沸水浴5min,-20℃保存。以适量cDNA为模板在TaqDNA聚合酶催化下进行PCR扩增。所用引物均由GENETOOL软件设计,上海生工生物公司合成。TGFβ1上游引物为5’-CCCGCATCCCAGGACCTCTCT-3’,下游引物为5’-CGGGGGACTGGCGAGCCTTAG-3’,扩增长度519bp。β-actin上游引物为5’-GCTGCGTGTGG CCCCTGAG-3’,下游引物为5’-ACGCAGGATGGCATGAGGGA-3’,扩增长度252bp。取2μL逆转录产物为模板,在25μL体系中先将模板于94℃预变性5min,进入循环,94℃1min,54℃5min,72℃1min,30个循环后72℃7min。将TGFβ1的PCR产物在1.5%琼脂糖凝胶中进行电泳(80V,60min)分离,EB染色后置于凝胶图象分析系统进行吸光度扫描,以管家基因β-actin作为内参照校正,用TGFβ1的吸光度与β-actin吸光度的比值表示目的基因TGFβ1的相对表达含量。

    1.2统计学处理(同实施例1)

    2结果

    DN模型组大鼠肾皮质中TGFβ1的相对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在两组之间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BDL低剂量治疗组的TGFβ1含量与DN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降低(P<0.05),中剂量和高剂量治疗组与DN模型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降低(P<0.01),而且此降低作用随着剂量的增大而依次增大,有剂量依赖性倾向,EPS治疗组的TGFβ1含量也有非常显著性降低(P<0.01)(见表5)。

    表5  BDL对DN大鼠肾皮质中TGF-β1相对含量的影响

    组别    n    TGF-β1含量(TGFβ1/β-actin)

    NS      10    0.55±0.09

    DN      10    1.21±0.25##

    BDLL    10    0.90±0.07*

    BDLM    10    0.80±0.18**

    BDLH    10    0.68±0.10**

    EPS     10    0.82±0.19**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0.01;与DN模型组相比,*P<0.05,**P<0.01

    实施例5 BDL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肾脏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1材料和方法

    实验动物、药品与试剂同实施例1。

    1.1形态学光镜观察

    将肾组织块脱水、石蜡包埋、切片(3μm),苏木精-伊红(HE)和PAS双重染色,观察光镜下肾脏形态学改变。将肾小球系膜增生分成0~III级,分别记为0、2、4、6分。0级:正常肾小球;I级:系膜增生宽度小于毛细血管直径,呈节段性分布;II级:系膜增生宽度大于毛细血管直径,呈弥漫性分布;III级:系膜增生宽度呈团块状聚集,弥漫指状分布,挤压血管腔。每例随机取1个肾小球按上述标准记分取均数。

    1.2形态学电镜观察

    从每组大鼠中随机抽取3例标本进行电镜观察。取肾皮质常规固定、脱水、包埋(Epon 812),RKB-V型切片机切片,HE染色,光镜肾小球定位后超薄切片,醋酸铀染色30min,枸橼酸铅染色5min,JEM-1200EX ELECTRON MICROSCOPE透射电镜(日本电子,JEOL)观察肾小球系膜区基质和基底膜,并照相,每例标本5张照片。将照片扫描转换为JPG文件,然后以LEICA QWIN STANDARD V2.6(Leica MicrosystemsLtd)图象分析系统测量计算基底膜厚度。每张照片上随机测量7处基底膜的厚度,并计算其平均值。

    1.3统计学处理(同实施例1)

    2结果

    2.1 BDL对DN大鼠肾组织光镜形态的影响

    光镜显示,与正常大鼠相比,DN模型组大鼠肾组织形态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异常,如肾小球肥大、系膜细胞增生等。与DN模型大鼠相比,BDL高剂量组的系膜细胞增生减轻,并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方面的组织形态学也有一定的改善;而低剂量组则基本上没有变化。

    在光镜下观察DN模型组大鼠的肾小球系膜增生和中性白细胞两个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大,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BDL低剂量治疗组的肾小球系膜增生和中性白细胞与DN模型组大鼠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中高剂量治疗组则较DN模型组则有显著性差异降低(P<0.05)(见表6)。3个剂量组的肾小球系膜增生和中性白细胞下降幅度与其给药剂量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

    表6 BDL对DN大鼠肾组织光镜下肾小球系膜增生和中性白细胞的影响

    组别    n    肾小球系膜增生   中性白细胞

    NS      10    0.6±1.0        0.3±0.7

    DN      10    4.4±1.8##     3.4±1.3##

    BDLL    10    3.2±1.0        3.4±0.8

    BDLM    10    2.8±1.3*      2.3±1.1

    BDLH    10    1.4±1.0**     1.6±1.3

    EPS     10    3.6±0.8        2.4±0.8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0.01;与DN模型组相比,*P<0.05,**P<0.01

    2.2 BDL对DN大鼠肾组织电镜形态的影响

    DN模型组大鼠的基底膜厚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大,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BDL低剂量治疗组的基底膜厚度即有一定幅度的降低,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中高剂量治疗组则较DN模型组有进一步的降低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7)。3个剂量组基底膜厚度的下降幅度与其给药剂量呈剂量依赖性。

    表7 BDL对DN大鼠肾组织电镜基底膜厚度的影响

    组别    n    基底膜厚度(nm)

    NS     10    141.6±9.7

    DN     10    219.4±8.5##

    BDLL   10    191.6±2.4

    BDLM   10    160.5±10.2

    BDLH   10    145.7±10.0*

    EPS    10    160.2±15.9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0.01;与DN模型组相比,*P<0.05,**P<0.01

    实施例6 BDL在DN大鼠上对醛糖还原酶的抑制作用

    1材料和方法

    实验动物、药品与试剂、造模与实验治疗皆同实施例1。

    1.1 BDL在糖尿病肾病整体大鼠上对醛糖还原酶的抑制作用

    造模与实验治疗与实施例1相同外,于第8周末处死大鼠,腹主动脉收集全血标本1.0mL于冰水浴中预冷的肝素抗凝管,3000rpm离心10min,分离红细胞层,以5mL冷等渗生理盐水分别冲洗3次后,加入1.5倍体积的水制成溶血液,4℃10000rpm离心30min,取上清液测定红细胞醛糖还原酶活性。

    反应温度为25℃,酶促反应体系体积为1.0ml,其组成为67mmol/L磷酸盐缓冲液(pH6.47)、400mmol/L硫酸锂、0.10mmol/L NADPH、大鼠血清、10mmol/L DL-甘油醛,以磷酸盐缓冲液补足体积。其中DL-甘油醛最后加入并开始记时,反应30min后加入11.8mol/L NaOH终止反应,在岛津RF-5000型荧光分光光度计(SHIMADZUspectrofluorophoto meter RF-5000)上记录其荧光强度的变化,激发波长为360nm,检测波长为450nm。规定37℃下反应体系吸光度每分钟下降0.001为一个酶活力单位U。以不含底物的样品为空白对照,扣除空白对照体系中NADPH自然氧化所造成的吸光度变化。例如比色杯中每分钟吸光度下降0.050,即具有50个酶活力单位U。

    2结果

    2.1 BDL在DN整体大鼠上对醛糖还原酶的抑制作用

    DN模型组大鼠血清中醛糖还原酶的活性是正常对照组的3倍,在两组之间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BDL低中高剂量治疗组的醛糖还原酶活性与DN模型组相比皆有非常显著性降低(P<0.01),且此降低作用有剂量依赖性,EPS治疗组对醛糖还原酶的降低作用较强,与DN模型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8)。

    表8 BDL在DN整体大鼠上对醛糖还原酶的抑制作用

    组别    样本数    AR活性(U)

    NS      10        8.91±7.02

    DN      10        27.29±13.35##

    BDLL    10        18.38±7.89**

    BDLM    10        16.92±8.07**

    BDLH    10        9.29±6.70**

    EPS     10        11.07±4.91**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0.01;与DN模型组相比**P<0.01

    实施例7  苄达赖氨酸制剂的实施例

    1.苄达赖氨酸口服胶囊

    1.1口服胶囊的原料配比:

    苄达赖氨酸  200g    

    淀粉        32g

    硬脂酸镁    3.5g

    50%乙醇    适量

    制成        1000粒

    1.2制粒灌装:取200g通过80目筛的苄达赖氨酸(BDL)粉与32g淀粉混匀,加入适量的50%乙醇作湿润剂,搅拌成适度之软材,过18目筛,制成松紧适度的颗粒,60~70℃干燥,干粒经16目筛整,加入3.5g硬脂酸镁混匀后,制成1000粒,测定含量,按颗粒含量计算灌装。

    2.苄达赖氨酸片剂

    2.1片剂的原料配比

    苄达赖氨酸    200g

    淀粉          32g

    硬脂酸镁      3.5g

    95%乙醇      适量

    制成         1000片

    2.2制粒压片:取200g通过80目筛的苄达赖氨酸(BDL)粉与32g淀粉混匀,加入适量的95%的乙醇作湿润剂,搅拌成适度之软材,过18目筛,制成松紧适度的颗粒,50~60℃干燥,干粒称重后加入3-5g硬脂酸镁,经18目筛整粒混匀后,测定含量与水分,供压片用。压片:按颗粒含量计算片重,用Φ10mm浅凹冲压片,检查合格后分装。

苄达赖氨酸在制备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肾病药物中的应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苄达赖氨酸在制备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肾病药物中的应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苄达赖氨酸在制备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肾病药物中的应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苄达赖氨酸在制备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肾病药物中的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苄达赖氨酸在制备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肾病药物中的应用.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苄达赖氨酸在制药领域中的新用途。苄达赖氨酸具有显著降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以及尿蛋白的作用,能降低肾皮质中转移生长因子TGF1的含量,能降低肾皮质非酶糖化蛋白(AGES)和血清中AGES的含量、可显著升高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和谷胱苷肽(GSH)的含量,对层粘蛋白有一定的降低作用,还具有显著降低醛糖还原酶(AR)的活性等功能。用于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肾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