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益气、固表及止汗的药物.pdf

上传人:00****42 文档编号:156703 上传时间:2018-01-30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37.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3135465.3

申请日:

2003.07.23

公开号:

CN1569069A

公开日:

2005.01.26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5/78; A61K9/20; A61P43/00; A61P1/14

主分类号:

A61K35/78; A61K9/20; A61P43/00; A61P1/14

申请人:

成都和康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李文军; 陈谨

地址:

610041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高朋大道5号博士创业园B座3楼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益气、固表及止汗的药物,它是在现有药物玉屏风丸、玉屏风袋泡茶、玉屏风口服液、玉屏风颗粒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改变剂型,制成滴丸而得。本发明具有工艺简单,服用量相对较小,药物稳定性好、有效期相对较长,并且崩解时间较短、在4分钟左右即基本上完全崩解、因而起效较快且生物利用度较高等优点。此外,本发明药物系含服给药,故也可适用于儿童等。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益气、固表及止汗的药物,处方中含有黄芪、防风、白术等中药,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的药物制成滴丸剂型。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所述处方中的中药防风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挥发性成分,蒸馏液另器保存,药渣 与黄芪、白术等中药混合在一起,或者防风不直接提取挥发性成分,直接与黄芪、白术等中 药混合在一起,用0%-100%乙醇或醋酸乙酯进行渗漉提取或加热提取或浸泡提取或用水煎煮 提取,收集提取液,回收溶剂,或与所述蒸馏液混合在一起,浓缩成稠浸膏; (2)将所述各药稠浸膏或与挥发性成分混匀,加入到熔融状态的滴丸基质中,混合均匀, 得到待滴制的药液; (3)将所述药液在保持60-100℃恒定温度的条件下滴制成滴丸,经冷却、干燥即得。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中所述滴丸基质为水溶性基质。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中所述滴丸基质为聚乙二醇4000 或6000或者甘油明胶。
5: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中所述恒定温度为70-90 ℃。

说明书


一种益气、固表及止汗的药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益气、固表及止汗的药物,特别涉及一种含有中草药提取成分的治疗表虚不固,自汗恶风,面色光白,或体虚易感风邪者的药物。

                                    背景技术

    玉屏风丸、玉屏风袋泡茶、玉屏风口服液、玉屏风颗粒是目前用于治疗表虚不固,自汗恶风,面色光白,或体虚易感风邪者的常用中成药之一,处方中含有黄芪、防风、白术等中药,具有益气、固表及止汗等功效,可用于治疗表虚不固,自汗恶风,面色光白,或体虚易感风邪者等病症。玉屏风丸药品标准收载于部颁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玉屏风袋泡茶药品标准收载于部颁中药成方制剂(第十一册),玉屏风口服液药品标准收载于中国药典二零零零版(一部),玉屏风颗粒药品标准收载于卫生部新药转正标准(第十四册)。

    玉屏风丸崩解时间长,所以起效缓慢,由于药材粉直接入药,容易滋生微生物,有效期短,它还具有服用量大等缺点。

    玉屏风袋泡茶需用开水浸泡后饮服,不但服用不便,而且起效较慢,且服用太大,并且如不用水浸泡,则无法服用,由于服用不便,限制了在临床上的使用;而且由于部分药材粉直接入药,容易滋生微生物,有效期短,

    玉屏风口服液具有工艺复杂,服用量大,运输不便、生产成本高等缺点;而且由于含蔗糖,容易滋长微生物、有效期短,并且对于需禁止或控制糖分摄入量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也不宜使用。

    玉屏风颗粒由于用水冲服,起效快,但服用太大,并且如不用水冲服,则无法服用,由于服用不便,限制了在临床上的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药物玉屏风丸、玉屏风袋泡茶、玉屏风口服液玉屏风颗粒的上述缺点,提供一种工艺简单,服用量相对较小,药物稳定性好、有效期相对较长,并且崩解时间较短、在4分钟左右即基本上完全崩解、因而起效较快等优点的新剂型药物玉屏风滴丸。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将现有药物玉屏风丸、玉屏风袋泡茶、玉屏风口服液、玉屏风颗粒改变剂型,制成滴丸剂型。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所述处方中的中药防风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挥发性成分,蒸馏液另器保存,药渣与黄芪、白术等中药混合在一起,或者防风不直接提取挥发性成分,直接与黄芪、白术等中药混合在一起,用0%-100%乙醇或醋酸乙酯进行渗漉提取或加热提取或浸泡提取或用水煎煮提取,收集提取液,回收溶剂,或与所述蒸馏液混合在一起,浓缩成稠浸膏;

    (2)将所述各药稠浸膏或与挥发性成分混匀,加入到熔融状态的滴丸基质中,混合均匀,得到待滴制的药液;

    (3)将所述药液在保持60-100℃、以70-90℃为佳的恒定温度条件下滴制成滴丸,经冷却、干燥即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简化了工艺,提高了药物稳定性,并且服用量较小且服用方便、起效较快。并且,本发明药物玉屏风滴丸系含服给药,故也可适用于儿童。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发明是将现有玉屏风丸、玉屏风袋泡茶、玉屏风口服液改变剂型,制成滴丸剂型而得。

    实施例一

    将所述处方中的中药防风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挥发性成分,蒸馏液另器保存,药渣与黄芪、白术等中药混合在一起,用水进行回流提取,收集提取液,与所述蒸馏液混合在一起,浓缩成稠浸膏;将所述稠浸膏、防风挥发性成分加入到熔融状态的滴丸基质聚乙二醇4000中,混合均匀,得到待滴制的药液;将所述药液在保持60±2℃恒定温度地条件下滴制成滴丸,经冷却、干燥即得。

    实施例二

    将所述处方中的中药防风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挥发性成分,蒸馏液另器保存,药渣与黄芪、白术等中药混合在一起,用50%乙醇进行回流提取,收集提取液,回收乙醇后,与所述蒸馏液混合在一起,浓缩成稠浸膏;将所述稠浸膏、防风挥发性成分加入到熔融状态的滴丸基质聚乙二醇4000中,混合均匀,得到待滴制的药液;将所述药液在保持60±2℃恒定温度的条件下滴制成滴丸,经冷却、干燥即得。

    实施例三

    将所述处方中的中药黄芪、防风、白术粉碎,用20%乙醇进行回流提取,收集提取液,并回收乙醇,适当浓缩,得到浸膏;将浸膏加入到熔融状态的滴丸基质甘油明胶中,混合均匀,得到待滴制的药液;将所述药液在保持80±2℃恒定温度的条件下滴制成滴丸,经冷却、干燥即得。

    实施例四

    将所述处方中的中药黄芪、防风、白术粉碎,用50%乙醇进行回流提取,收集提取液,并回收乙醇,适当浓缩,得到浸膏;将浸膏加入到熔融状态的滴丸基质甘油明胶中,混合均匀,得到待滴制的药液;将所述药液在保持80±2℃恒定温度的条件下滴制成滴丸,经冷却、干燥即得。

    实施例五

    将所述处方中的中药黄芪、防风、白术粉碎,用75%乙醇进行回流提取,收集提取液,并回收乙醇,适当浓缩,得到浸膏;将浸膏加入到熔融状态的滴丸基质甘油明胶中,混合均匀,得到待滴制的药液;将所述药液在保持80±2℃恒定温度的条件下滴制成滴丸,经冷却、干燥即得。

    实施例六

    将所述处方中的中药黄芪、防风、白术粉碎,用95%乙醇进行回流提取,收集提取液,并回收乙醇,适当浓缩,得到浸膏;将浸膏加入到熔融状态的滴丸基质甘油明胶中,混合均匀,得到待滴制的药液;将所述药液在保持80±2℃恒定温度的条件下滴制成滴丸,经冷却、干燥即得。

    实施例七

    将所述处方中的中药黄芪、防风、白术粉碎,用醋酸乙酯进行回流提取,收集提取液,并回收醋酸乙酯,适当浓缩,得到浸膏;将浸膏加入到熔融状态的滴丸基质甘油明胶中,混合均匀,得到待滴制的药液;将所述药液在保持80±2℃恒定温度的条件下滴制成滴丸,经冷却、干燥即得。

一种益气、固表及止汗的药物.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益气、固表及止汗的药物.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益气、固表及止汗的药物.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益气、固表及止汗的药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益气、固表及止汗的药物.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益气、固表及止汗的药物,它是在现有药物玉屏风丸、玉屏风袋泡茶、玉屏风口服液、玉屏风颗粒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改变剂型,制成滴丸而得。本发明具有工艺简单,服用量相对较小,药物稳定性好、有效期相对较长,并且崩解时间较短、在4分钟左右即基本上完全崩解、因而起效较快且生物利用度较高等优点。此外,本发明药物系含服给药,故也可适用于儿童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