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运送旅客的客梯车及其升降装置.pdf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566693 上传时间:2018-06-25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956.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439914.4

申请日:

2011.12.23

公开号:

CN103085989A

公开日:

2013.05.08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视为放弃IPC(主分类):B64F 1/315放弃生效日:20170201|||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4F 1/315申请日:20111223|||公开

IPC分类号:

B64F1/315; B66F11/00

主分类号:

B64F1/315

申请人:

北京晟航国瑞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胡不为; 董鑫; 李柏宏

地址:

北京市顺义区天竺空港工业区A区天柱路28号

优先权:

2011.11.04 CN 201110346087.4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代理人:

陈红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运送旅客的客梯车,包括固定有驱动装置的底盘;与该底盘固定的行走系统,和一客梯装置,该客梯车设置有一多节升降装置,设置在所述底盘的一个端部,包含多个相互配合的滑槽,其中该多节升降装置的一侧与所述客梯装置铰接;一对接平台装置,固定在所述多节升降装置的另一侧,用于与飞机舱门对接;一驾驶舱,设置在所述对接平台装置上。本发明的对接平台能够垂直升降,并可以直接落到地面,便于将残障人员从地面直接送到飞机门口,反之,可以将残障人员从飞机门口直接送到地面。此外,由于驾驶舱直接设置在对接平台上,因此它可以随对接平台一同升降,使得驾驶员能够拥有良好的视野,有利于接机操作,减小了接机操作的风险。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一种用于运送旅客的客梯车,用于将旅客从地面运送至一运输工具,包括
一底盘,固定有驱动装置;
一行走系统,与该底盘固定,和
一客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客梯车设置有
一垂直升降的多节升降装置,设置在所述底盘上,包含多个相互配合的滑槽,其中该多节升降装置的一侧与所述客梯装置铰接;
一对接平台装置,固定在所述多节升降装置的另一侧,用于与所述运输工具对接;
一驾驶舱,设置在所述对接平台装置上。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梯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节升降装置包含
一对间隔竖立的第一滑槽;
一对第二滑槽,被分别限定在该一对第一滑槽中,并沿该第一滑槽移动;
一对第三滑槽,被分别限定在该一对第二滑槽中,并沿该第二滑槽移动;
一对第四滑槽,被分别限定在该一对第三滑槽中,并沿该第三滑槽移动;
一对链轮,分别设置在该一对第二滑槽的顶部;
一对与该链轮配合的链,该每一链的其中一个端部与该第一滑槽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滑槽铰接;
一对第一顶杆,分别与该一对第二滑槽铰接,用于推动该第二滑槽沿该第一滑槽移动,和
一对第二顶杆,被分别限定在该一对第三滑槽中,用于推动该第四滑槽。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客梯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第二滑槽具有一法兰,从顶部向外伸出,用于与所述链轮铰接。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客梯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链穿过所述第二滑槽顶部的法兰与该第一滑槽铰接。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客梯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第一滑槽设置有一固定座,突出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槽的外侧,用于铰接从所述支座穿过的链。
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客梯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杆铰接在所述法兰上。
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客梯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第三滑槽被隔成两个空间,其中
位于外侧的第一空间,用于容纳所述链,和
位于内侧的第二空间,用于容纳所述第二顶杆和与所述第四滑槽配合。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客梯车,其特征在于,被限定在所述第一空间的链设置在所述第三滑槽的底部。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客梯车,其特征在于,该多节升降装置包括第一和第二顶横梁,分别连接在所述一对第三和第四滑槽的顶部。
根据权利要求2或9所述的客梯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对第一至第三滑槽之间设置有底横梁。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客梯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对第一至第三滑槽之间设置有加强梁。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客梯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平台装置通过一连接件与所述第四滑槽连接。
根据权利要求2或12所述的客梯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滑槽设置有一延伸部,从该第四滑槽的下端向下延伸,用于固定所述对接平台装置。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梯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节升降装置包含
一对间隔竖立的第一滑槽;
一对第二滑槽,被分别限定在该一对第一滑槽中,并沿该第一滑槽移动;
一对第三滑槽,被分别限定在该一对第二滑槽中,并沿该第二滑槽移动;
一对第一顶杆,分别与该一对第二滑槽铰接,用于推动该第二滑槽沿该第一滑槽移动,和
一对第二顶杆,被分别限定在该一对第二滑槽中,用于推动该第三滑槽。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客梯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第二滑槽具有一法兰,从顶部向外伸出,用于与所述第一顶杆铰接。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客梯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滑槽设置有一延伸部,从该第三滑槽的下端向下延伸,用于固定所述对接平台装置。
根据权利要求2或14所述的客梯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平台装置的至少一个端部伸出到所述多节升降装置外侧,以为设置驾驶舱提供空间,避开人行通道。
根据权利要求2或14所述的客梯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平台装置的前端设置有一调平轮,用于跟踪飞机升降。
根据权利要求2或14所述的客梯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平台装置的两侧设置有防护栏杆。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客梯车,其特征在于,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客梯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平台装置包括
一卷闸门仓,与所述多节升降装置固定;
一卷闸门,用于封闭所述对接平台装置的行人通道。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客梯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平台装置的前端设置有安全杆。
根据权利要求2或14所述的客梯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节升降装置包括一对支腿,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槽的外侧,其中在操作所述多节升降装置时,该支腿支撑在地面,用于稳固所述多节升降装置。
根据权利要求2或14所述的客梯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节升降装置设置在底盘的前端。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用于运送旅客的客梯车及其升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运送旅客的辅助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移动式的客梯车。 
背景技术
民航机场用的客梯车由于不受飞机降落地点的限制,而被灵活地用于运送旅客上下飞机。现有技术的客梯车,是将客梯装载在民航专用汽车上。当飞机到达机场后,将这种客梯车开至飞机的舱门处,然后在升降系统的作用下,将客梯升高直至与飞机舱门对接,以便旅客上下飞机。 
图1是已被广泛应用的一种客梯车10,驾驶室12位于车体的前端,底盘14上设置有行走系统16,一升降的油缸18设置于底盘,用于升降可伸缩的客梯20,客梯的前端连接有对接平台22。可以看出,由于各种型号飞机的舱门高度不同,需要调整客梯20伸展的高度,如图中虚线所示的是客梯伸展的状态,此时对接平台22会在驾驶员的斜上方较远的距离,它影响了在对接操作中,驾驶员的视线。因此,现有技术的客梯车要求驾驶员拥有较好的经验,以尽可能地避免操作过程中的风险。 
此外,当客梯22回缩时,这一对接平台22则位于驾驶室12的上方。现有技术的这种客梯车的结构,当有残疾人士需要上下飞机时,就会面临巨大的不便,因为只能靠人来背着残疾人士上下客梯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改进的客梯车,其对接平台能够垂直升降,一方面使得驾驶员拥有了良好的视线,易于对接操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运送旅客的客梯车,包括一底盘,固定有驱动装置;一行走系统,与该底盘固定,和一客梯装置,该客梯车设置有一垂直升降的多节升降装置,设置在所述底盘上,包含多个相互配合的滑槽,其中该多节升降 装置的一侧与所述客梯装置铰接;一对接平台装置,固定在所述多节升降装置的另一侧,用于与飞机舱门对接;一驾驶舱,设置在所述对接平台装置上。 
优选的是,本发明的能够垂直升降的多节升降装置包含一对间隔竖立的第一滑槽;一对第二滑槽,被分别限定在该一对第一滑槽中,并沿该第一滑槽移动;一对第三滑槽,被分别限定在该一对第二滑槽中,并沿该第二滑槽移动;一对第四滑槽,被分别限定在该一对第三滑槽中,并沿该第三滑槽移动;一对链轮,分别设置在该一对第二滑槽的顶部;一对与该链轮配合的链,该每一链的其中一个端部与该第一滑槽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滑槽铰接;一对第一顶杆,分别与该一对第二滑槽铰接,用于推动该第二滑槽沿该第一滑槽移动,和一对第二顶杆,被分别限定在该一对第三滑槽中,用于推动该第四滑槽。每一第二滑槽具有一法兰,从顶部向外伸出,用于与所述链轮铰接。所述链穿过所述第二滑槽顶部的法兰与该第一滑槽铰接。所述每一第一滑槽设置有一固定座,突出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槽的外侧,用于铰接从所述支座穿过的链,而所述第一顶杆铰接在所述法兰上。 
根据本发明的客梯车,所述每一第三滑槽被隔成两个空间,其中位于外侧的第一空间,用于容纳所述链,和位于内侧的第二空间,用于容纳所述第二顶杆和与所述第四滑槽配合。优选的是,被限定在所述第一空间的链设置在所述第三滑槽的底部。 
根据本发明的客梯车,该多节升降装置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顶横梁,分别连接在所述一对第三和第四滑槽的顶部,或者在所述每一对第一至第三滑槽之间设置有底横梁。优选的是,所述每一对第一至第三滑槽之间设置有加强梁。 
根据本发明的客梯车,所述对接平台装置通过一连接件与所述第四滑槽连接。较佳的是,所述第四滑槽设置有一延伸部,从该第四滑槽的下端向下延伸,用于固定所述对接平台装置。 
优选的是,本发明的能够垂直升降的多节升降装置包含一对间隔竖立的第一滑槽;一对第二滑槽,被分别限定在该一对第一滑槽中,并沿该第一滑槽移动;一对第三滑槽,被分别限定在该一对第二滑槽中,并沿该第二滑槽移动;一对第一顶杆,分别与该一对第二滑槽铰接,用于推动该第二滑槽沿该第一滑槽移动,和一对第二顶杆,被分别限定在该一对第二滑槽中,用于推动该第三滑槽。所述每一第二滑槽具有一法兰,从顶部向外伸出,用于与所述第一顶杆 铰接。所述第三滑槽设置有一延伸部,从该第三滑槽的下端向下延伸,用于固定所述对接平台装置。所述对接平台装置的至少一个端部伸出到所述多节升降装置外侧,以为设置驾驶舱提供空间,避开人行通道。 
根据本发明的客梯车,所述对接平台装置的前端设置有一调平轮,用于跟踪飞机升降。 
出于对行人安全的考虑,所述对接平台装置的两侧设置有防护栏杆。出于对驾驶员操作安全的考虑,所述对接平台装置包括一卷闸门仓,与所述多节升降装置固定;一卷闸门,用于封闭所述对接平台装置的行人通道,或者所述对接平台装置的前端设置有安全杆。 
本发明的多节升降装置包括了一对支腿,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槽的外侧,其中在操作所述多节升降装置时,该支腿支撑在地面,用于稳固所述多节升降装置。以及,特别的是,所述多节升降装置设置在底盘的前端,便于升降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由于本发明采用了能够垂直升降的多节升降结构(例如,第一至第四滑槽结构),使得本发明的客梯车拥有更好的稳定性,进而使得梯结构和对接平台可从离开地面一定的高度升到大飞机门的高度,可以接B747和A380飞机,甚至可以接A380的高位飞机门,同时,也可以接B737同类的小飞机。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由于客梯车的驾驶舱直接设置在对接平台上,因此它可以随对接平台一同升降,使得驾驶员能够拥有良好的视野,有利于接机操作,大大减小了接机操作的风险。同时,本发明的客梯车在行走时,可以将对接平台调整到适宜的高度,方便驾驶。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本发明的对接平台能够垂直升降,由于对接平台可以直接落到地面,该对接平台可将残障人员从地面直接送到飞机门口,反之,可以将残障人员从飞机门口直接送到地面。此外,本发明的对接平台同样可以用于将大件或重件行李直接从地面到飞机门口的升降。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详细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是一种现有技术的对接平台可以升降的客梯车; 
图2是本发明的客梯车与飞机对接的示意图,其中对接平台被升在高位; 
图3是本发明的固定有对接平台和客梯的多节升降装置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示意图,其中移除了底盘; 
图4是本发明的多节升降装置的透视图,其中移除了固定其上的客梯; 
图5是图4中其中一侧的滑槽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客梯车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客梯车其中一个使用状态的示意图,其中对接平台直落地面; 
图8是本发明的客梯车又一使用状态的示意图,其中对接平台升高了一个适宜的高度,以方便驾驶; 
图9是本发明的客梯车再一个使用状态的示意图,显示了与小飞机对接的状态; 
图10是本发明的固定有对接平台和客梯的多节升降装置的又一个较佳实施例示意图,其中移除了底盘; 
图11是图10所示多节升降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它实施方式中。 
图2显示了本发明的客梯车100与飞机101(例如:为B747之类的大飞机)对接完成后的状态示意图。首先,本发明的客梯车100设置有一底盘102,其大梁103上设置有行走系统(即驱动桥及轮子104和转向桥及轮子105),和电池106。 
特别的是,本发明的能够多节升降的升降装置110设置在底盘的一个端部(通常称为前端),这样对接平台装置107可以设置在多节升降装置110的一个侧部(即前侧),用于与飞机舱门对接,以及一可伸缩的客梯140可以设置在多节升降装置110的另一侧(通常称为后侧),该可伸缩的客梯尾端可以直接落在地面G,方便旅客上下。优选的是,可以在底盘102上设置有伸缩杆109,该杆109随客梯140升降而伸缩,在客梯140的高度定下来后有锁紧装置将长度固定。该伸缩杆140可以起到进一步稳定整个客梯车的结构的作用,同时还 可以主要支撑客梯与平台的重量。 
更加优选的是,本发明的驾驶舱108直接设置在对接平台装置107的一个适宜的位置上。这样,当本发明的升降装置被操作时,驾驶舱108可以随对接平台107连同客梯140一并升降。其次,考虑客梯车行走的需要,较佳的是,本发明的多节升降装置110的底部距离地面有一定的间隔G,例如:180毫米。 
参阅图3,优选的是,本发明的对接平台在多节升降装置的外侧可以将至少一个侧部伸出到升降装置110的外侧,以为设置驾驶舱108提供空间,避开人行通道。当然,本发明的实施例仅是示意性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驾驶舱的设置具有随意性,只要不与人性通道发生干涉即可。还可以在对接平台上设置防护栏131。 
较佳的是,可以在升降装置11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支腿112,以在升降装置110进行升降操作时,该支腿112落到地面,起到稳定整个升降装置的作用。 
同时参阅图4,对接平台装置107利用一对连接件132与多节升降装置110固定。特别的是,本发明的升降装置110是一个能够多节升降的框架结构,其中在框架的两个外侧设置有一对第一顶杆114。也就是,本发明的升降装置110采用一对滑槽结构以预订的距离间隔竖立两侧,利用梁或者加强梁连接其间,进而形成了框架结构。此外,对接平台装置的前端设置有一调平轮137,用于跟踪飞机升降,并对对接平台的高度做出调整。 
为清楚地显示本发明的滑槽结构,图5显示了其中一侧(例如:A侧)的分解示意图。首先,本发明的滑槽结构是一个多节升降的结构。第一滑槽116固定在底盘的大梁103(未示出)上,其外侧的底部设置一支座115,用于与该第一顶杆114铰接。第二滑槽118被限定在第一滑槽116中,并可沿该第一滑槽116移动。第三滑槽120被限定在第二滑槽118中,并可沿该第二滑槽118移动。第四滑槽122被限定在该第三滑槽120中,其中设置有一第二顶杆124,以顶推该第四滑槽122,使其可以沿该第三滑槽120移动。 
较佳的是,在第二滑槽118的顶部同时设置有一链轮125,以与一链条126配合,该链126的两端分别设置在该第一滑槽116和第三滑槽120上。 
优选的是,该链126的一端与第一滑槽116的顶端连接,另一端连接到第三滑槽120的底端,使得结构更加紧凑。更为优选的是,可以利用一个法兰119从第二滑槽118的顶部向外伸出。这样,一方面就可以将链轮125固定其 上,而链126可以穿过该法兰119与第一滑槽116铰接;另一方面,也可以将所述第一顶杆114的顶端可以铰接在法兰119上。作为一种选择,可以在第一滑槽116设置有一固定座117,突出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槽116顶部的外侧,这样,它可以用于铰接从所述法兰119穿过的链126。 
根据本发明的这一优选的实施例,链轮125即相当于动滑轮,当第一顶杆114顶推第二滑槽118上升一个单位时,由于链轮125的放大作用,第三滑槽120可上升两个单位,即获得相当于链轮125行程的两倍的升高高度。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这一优选实施例,其突出的有益的效果在于:当有需要时,可以让对接平台107最高可升降到5.8米,即波音747飞机的舱门高度;必要时,可加长各个滑槽的高度,即可使对接平台升到8米以上,也就是空客A380飞机的上层门口的高度,直接对接飞机上层门,以加快运送旅客的过程,以弥补现有的用于机场的登机桥均无法与空客A380飞机的上层门口对接的遗憾。 
可以在各个滑槽上设置一个滑块133,以与其相配合的滑槽相隔,进而可以减小摩擦系数。 
更为优选的是,可以将第三滑槽120分隔成两个空间,其中位于外侧的第一空间121,可以用于容纳所述链126,而位于内侧的第二空间121’,可以用于容纳第二顶杆124和与第四滑槽122配合。这样,被拉动的链条126就不会与第二顶杆124或者被顶推的第四滑槽122发生干涉。 
较佳的是,第四滑槽122可以设置有一延伸部123,从该第四滑槽122的下端向下延伸,其可以用于固定对接平台装置107,这样该延伸部123补偿了各个滑槽的底部的厚度,以尽可能地减小对接平台装置107与地面的间距,甚至可以使得对接平台107直接落到地面上,以利于残疾人士上下对接平台107。 
返回图4,考虑为获得更加稳固的框架结构,可以用第一和第二顶横梁134和135,分别连接在一对第三和第四滑槽120和122的顶部。此外,也可以分别在一对第一滑槽116至第三滑槽120之间设置有底横梁135(a、b和c)和加强梁136(a、b和c)。 
出于对驾驶员或者操作人员安全的考虑,优选的是,本发明可以进一步在对接平台107上设置安全防护机构。如图6所示,可以利用升降装置110固定一个卷闸门仓137以及卷闸门138。例如,可以将卷闸门仓137固定到顶横梁134或者顶横梁135。当供旅客通过时,该卷闸门138被收回到此仓137,而 在操作时,可以放出该卷闸门138,以保证平台上的人安全。进一步地,还可以在对接平台107的前端设置安全栏杆139,以配合卷闸门138的使用。 
本发明的客梯车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可以满足客梯车使用的各个环节的需要。如图7所示是本发明的客梯车100直落地面的状态示意图,以将残障人士或重大行李直接送上飞机。在本发明的客梯车100行走时可将对接平台107升高到适宜的高度,以能够满足进入角和令驾驶员感到舒适,如图7所示。其次,如图8所示,本发明的客梯车100还能够满足接小飞机的需要,即将对接平台107升高到预定的高度即可。根据本发明的这一优选的实施例,具有四个滑槽的多节升降装置,可以使客梯车的框架结构十分紧凑,在使得本发明客梯车能够升高到足够的高度的同时,其又可以灵活地行走。 
可以理解,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客梯车可以有诸多的变形。图10即显示本发明客梯车的又一个实施例,该客梯车150具有基本上与前一实施例类似的结构,即对接平台装置170和客梯装置140分别设置在多节升降装置160的两侧,并能够随着该多节升降装置160一并升降。为稳定升降装置160,增设一对支腿165和165’,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槽的外侧,其中在操作所述多节升降装置160时,该支腿支撑在地面上。 
与前一实施例所不同的是本发明多节升降装置160,如图11所示,该多节升降装置160采用了三个滑槽结构。一对第一滑槽162和162’间隔预订的距离,并与底盘的大梁(未示出)固定,例如,该多节升降系统可以固定在底盘的一个端部(例如:前端)。第一滑槽162和162’外侧的底部设置一支座163和163’,其上用于铰接该第一顶杆164和164’。第二滑槽166和166’被限定在第一滑槽162和162’中,并可沿该第一滑槽162和162’移动。一对第二顶杆168和168’被设置在第二滑槽中,用于顶推被限定其内的第三滑槽167和167’,使其沿该第二滑槽166和166’移动。由此,该第一顶杆164和164’顶推第二滑槽166和166’时,多节升降装置160可从一定的高度升高到5.6米以上的高度,而在第二顶杆168和168’顶推第三滑槽167和167’时,可以对其进行调整,使得对接平台170处于适宜的位置上。 
同样地,所述第二滑槽166和166’优选地具有一法兰169和169’,从其顶部向外伸出,这样第一顶杆164和164’可以方便地与其铰接。而第三滑槽167和167’设置有一延伸部161和161’,从该第三滑槽167和167’的下端向下 延伸,用于固定所述对接平台装置,以补偿滑槽底部的厚度,缩小对接平台装置与地面的间隔,乃至使其直落地面。 
可以使所述对接平台装置的至少一个端部伸出到所述多节升降装置160的外侧,例如,伸出在第一滑槽164’的外侧,以为设置驾驶舱提供空间,避开人行通道。 
尽管未示出,可以理解对接平台装置107的前端可以设置有一调平轮,用于跟踪飞机升降,以及考虑保证行人通行的安全以及驾驶员的安全等,可以在本发明的对接平台装置170两侧设置防护栏杆,在后部设置用于封闭所述对接平台装置的行人通道的卷闸门仓和卷闸门,与所述多节升降装置固定以保障行人的安全。此外,该对接平台装置的前端还可以设置有安全杆。应当指出,虽然通过上述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然而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显然可以对本发明做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当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效物所保护的范围内。

一种用于运送旅客的客梯车及其升降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一种用于运送旅客的客梯车及其升降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一种用于运送旅客的客梯车及其升降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用于运送旅客的客梯车及其升降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用于运送旅客的客梯车及其升降装置.pdf(2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085989 A(43)申请公布日 2013.05.08CN103085989A*CN103085989A*(21)申请号 201110439914.4(22)申请日 2011.12.23201110346087.4 2011.11.04 CNB64F 1/315(2006.01)B66F 11/00(2006.01)(71)申请人北京晟航国瑞科技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顺义区天竺空港工业区A区天柱路28号(72)发明人胡不为 董鑫 李柏宏(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代理人陈红(54) 发明名称一种用于运送旅客的客梯车及其升降装置(。

2、57)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运送旅客的客梯车,包括固定有驱动装置的底盘;与该底盘固定的行走系统,和一客梯装置,该客梯车设置有一多节升降装置,设置在所述底盘的一个端部,包含多个相互配合的滑槽,其中该多节升降装置的一侧与所述客梯装置铰接;一对接平台装置,固定在所述多节升降装置的另一侧,用于与飞机舱门对接;一驾驶舱,设置在所述对接平台装置上。本发明的对接平台能够垂直升降,并可以直接落到地面,便于将残障人员从地面直接送到飞机门口,反之,可以将残障人员从飞机门口直接送到地面。此外,由于驾驶舱直接设置在对接平台上,因此它可以随对接平台一同升降,使得驾驶员能够拥有良好的视野,有利于接机操作,减小了接机操。

3、作的风险。(66)本国优先权数据(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1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11页(10)申请公布号 CN 103085989 ACN 103085989 A1/2页21.一种用于运送旅客的客梯车,用于将旅客从地面运送至一运输工具,包括一底盘,固定有驱动装置;一行走系统,与该底盘固定,和一客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客梯车设置有一垂直升降的多节升降装置,设置在所述底盘上,包含多个相互配合的滑槽,其中该多节升降装置的一侧与所述客梯装置铰接;一对接平台装置,固定在所述多节升降装置的另一侧,用于与所述。

4、运输工具对接;一驾驶舱,设置在所述对接平台装置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梯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节升降装置包含一对间隔竖立的第一滑槽;一对第二滑槽,被分别限定在该一对第一滑槽中,并沿该第一滑槽移动;一对第三滑槽,被分别限定在该一对第二滑槽中,并沿该第二滑槽移动;一对第四滑槽,被分别限定在该一对第三滑槽中,并沿该第三滑槽移动;一对链轮,分别设置在该一对第二滑槽的顶部;一对与该链轮配合的链,该每一链的其中一个端部与该第一滑槽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滑槽铰接;一对第一顶杆,分别与该一对第二滑槽铰接,用于推动该第二滑槽沿该第一滑槽移动,和一对第二顶杆,被分别限定在该一对第三滑槽中,用于推动该第四滑槽。

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客梯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第二滑槽具有一法兰,从顶部向外伸出,用于与所述链轮铰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客梯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链穿过所述第二滑槽顶部的法兰与该第一滑槽铰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客梯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第一滑槽设置有一固定座,突出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槽的外侧,用于铰接从所述支座穿过的链。6.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客梯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杆铰接在所述法兰上。7.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客梯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第三滑槽被隔成两个空间,其中位于外侧的第一空间,用于容纳所述链,和位于内侧的第二空间,用于容纳所述第二顶杆和与所述第。

6、四滑槽配合。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客梯车,其特征在于,被限定在所述第一空间的链设置在所述第三滑槽的底部。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客梯车,其特征在于,该多节升降装置包括第一和第二顶横梁,分别连接在所述一对第三和第四滑槽的顶部。10.根据权利要求2或9所述的客梯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对第一至第三滑槽之间设置有底横梁。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客梯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对第一至第三滑槽之间设置有加强梁。权 利 要 求 书CN 103085989 A2/2页3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客梯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平台装置通过一连接件与所述第四滑槽连接。13.根据权利要求2或12所述的客梯车,其。

7、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滑槽设置有一延伸部,从该第四滑槽的下端向下延伸,用于固定所述对接平台装置。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梯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节升降装置包含一对间隔竖立的第一滑槽;一对第二滑槽,被分别限定在该一对第一滑槽中,并沿该第一滑槽移动;一对第三滑槽,被分别限定在该一对第二滑槽中,并沿该第二滑槽移动;一对第一顶杆,分别与该一对第二滑槽铰接,用于推动该第二滑槽沿该第一滑槽移动,和一对第二顶杆,被分别限定在该一对第二滑槽中,用于推动该第三滑槽。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客梯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第二滑槽具有一法兰,从顶部向外伸出,用于与所述第一顶杆铰接。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客梯。

8、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滑槽设置有一延伸部,从该第三滑槽的下端向下延伸,用于固定所述对接平台装置。17.根据权利要求2或14所述的客梯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平台装置的至少一个端部伸出到所述多节升降装置外侧,以为设置驾驶舱提供空间,避开人行通道。18.根据权利要求2或14所述的客梯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平台装置的前端设置有一调平轮,用于跟踪飞机升降。19.根据权利要求2或14所述的客梯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平台装置的两侧设置有防护栏杆。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客梯车,其特征在于,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客梯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平台装置包括一卷闸门仓,与所述多节升降装置固定;一卷闸门,。

9、用于封闭所述对接平台装置的行人通道。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客梯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平台装置的前端设置有安全杆。22.根据权利要求2或14所述的客梯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节升降装置包括一对支腿,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槽的外侧,其中在操作所述多节升降装置时,该支腿支撑在地面,用于稳固所述多节升降装置。23.根据权利要求2或14所述的客梯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节升降装置设置在底盘的前端。权 利 要 求 书CN 103085989 A1/6页4一种用于运送旅客的客梯车及其升降装置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运送旅客的辅助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移动式的客梯车。 背景技术0002 民航机场用的客梯。

10、车由于不受飞机降落地点的限制,而被灵活地用于运送旅客上下飞机。现有技术的客梯车,是将客梯装载在民航专用汽车上。当飞机到达机场后,将这种客梯车开至飞机的舱门处,然后在升降系统的作用下,将客梯升高直至与飞机舱门对接,以便旅客上下飞机。 0003 图1是已被广泛应用的一种客梯车10,驾驶室12位于车体的前端,底盘14上设置有行走系统16,一升降的油缸18设置于底盘,用于升降可伸缩的客梯20,客梯的前端连接有对接平台22。可以看出,由于各种型号飞机的舱门高度不同,需要调整客梯20伸展的高度,如图中虚线所示的是客梯伸展的状态,此时对接平台22会在驾驶员的斜上方较远的距离,它影响了在对接操作中,驾驶员的视。

11、线。因此,现有技术的客梯车要求驾驶员拥有较好的经验,以尽可能地避免操作过程中的风险。 0004 此外,当客梯22回缩时,这一对接平台22则位于驾驶室12的上方。现有技术的这种客梯车的结构,当有残疾人士需要上下飞机时,就会面临巨大的不便,因为只能靠人来背着残疾人士上下客梯车。 发明内容0005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改进的客梯车,其对接平台能够垂直升降,一方面使得驾驶员拥有了良好的视线,易于对接操作。 0006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运送旅客的客梯车,包括一底盘,固定有驱动装置;一行走系统,与该底盘固定,和一客梯装置,该客梯车设置有一垂直升降的多节升降装置,设置在所述底盘上,包含。

12、多个相互配合的滑槽,其中该多节升降 装置的一侧与所述客梯装置铰接;一对接平台装置,固定在所述多节升降装置的另一侧,用于与飞机舱门对接;一驾驶舱,设置在所述对接平台装置上。 0007 优选的是,本发明的能够垂直升降的多节升降装置包含一对间隔竖立的第一滑槽;一对第二滑槽,被分别限定在该一对第一滑槽中,并沿该第一滑槽移动;一对第三滑槽,被分别限定在该一对第二滑槽中,并沿该第二滑槽移动;一对第四滑槽,被分别限定在该一对第三滑槽中,并沿该第三滑槽移动;一对链轮,分别设置在该一对第二滑槽的顶部;一对与该链轮配合的链,该每一链的其中一个端部与该第一滑槽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滑槽铰接;一对第一顶杆,分别与该一。

13、对第二滑槽铰接,用于推动该第二滑槽沿该第一滑槽移动,和一对第二顶杆,被分别限定在该一对第三滑槽中,用于推动该第四滑槽。每一第二滑槽具有一法兰,从顶部向外伸出,用于与所述链轮铰接。所述链穿过所述第二滑槽顶部的法兰与该第一滑槽铰接。所述每一第一滑槽设置有一固定座,突出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槽的外侧,用于铰接从所述支座穿过的链,而所述第一顶杆铰接在所述法兰上。 说 明 书CN 103085989 A2/6页50008 根据本发明的客梯车,所述每一第三滑槽被隔成两个空间,其中位于外侧的第一空间,用于容纳所述链,和位于内侧的第二空间,用于容纳所述第二顶杆和与所述第四滑槽配合。优选的是,被限定在所述第一空间的链。

14、设置在所述第三滑槽的底部。 0009 根据本发明的客梯车,该多节升降装置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顶横梁,分别连接在所述一对第三和第四滑槽的顶部,或者在所述每一对第一至第三滑槽之间设置有底横梁。优选的是,所述每一对第一至第三滑槽之间设置有加强梁。 0010 根据本发明的客梯车,所述对接平台装置通过一连接件与所述第四滑槽连接。较佳的是,所述第四滑槽设置有一延伸部,从该第四滑槽的下端向下延伸,用于固定所述对接平台装置。 0011 优选的是,本发明的能够垂直升降的多节升降装置包含一对间隔竖立的第一滑槽;一对第二滑槽,被分别限定在该一对第一滑槽中,并沿该第一滑槽移动;一对第三滑槽,被分别限定在该一对第二滑槽中。

15、,并沿该第二滑槽移动;一对第一顶杆,分别与该一对第二滑槽铰接,用于推动该第二滑槽沿该第一滑槽移动,和一对第二顶杆,被分别限定在该一对第二滑槽中,用于推动该第三滑槽。所述每一第二滑槽具有一法兰,从顶部向外伸出,用于与所述第一顶杆 铰接。所述第三滑槽设置有一延伸部,从该第三滑槽的下端向下延伸,用于固定所述对接平台装置。所述对接平台装置的至少一个端部伸出到所述多节升降装置外侧,以为设置驾驶舱提供空间,避开人行通道。 0012 根据本发明的客梯车,所述对接平台装置的前端设置有一调平轮,用于跟踪飞机升降。 0013 出于对行人安全的考虑,所述对接平台装置的两侧设置有防护栏杆。出于对驾驶员操作安全的考虑,。

16、所述对接平台装置包括一卷闸门仓,与所述多节升降装置固定;一卷闸门,用于封闭所述对接平台装置的行人通道,或者所述对接平台装置的前端设置有安全杆。 0014 本发明的多节升降装置包括了一对支腿,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槽的外侧,其中在操作所述多节升降装置时,该支腿支撑在地面,用于稳固所述多节升降装置。以及,特别的是,所述多节升降装置设置在底盘的前端,便于升降操作。 0015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由于本发明采用了能够垂直升降的多节升降结构(例如,第一至第四滑槽结构),使得本发明的客梯车拥有更好的稳定性,进而使得梯结构和对接平台可从离开地面一定的高度升到大飞机门的高度,可以接B747和A380飞机,甚至可以。

17、接A380的高位飞机门,同时,也可以接B737同类的小飞机。 0016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由于客梯车的驾驶舱直接设置在对接平台上,因此它可以随对接平台一同升降,使得驾驶员能够拥有良好的视野,有利于接机操作,大大减小了接机操作的风险。同时,本发明的客梯车在行走时,可以将对接平台调整到适宜的高度,方便驾驶。 0017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本发明的对接平台能够垂直升降,由于对接平台可以直接落到地面,该对接平台可将残障人员从地面直接送到飞机门口,反之,可以将残障人员从飞机门口直接送到地面。此外,本发明的对接平台同样可以用于将大件或重件行李直接从地面到飞机门口的升降。 附图说明说 明 书CN 。

18、103085989 A3/6页60018 下面结合附图和详细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0019 图1是一种现有技术的对接平台可以升降的客梯车; 0020 图2是本发明的客梯车与飞机对接的示意图,其中对接平台被升在高位; 0021 图3是本发明的固定有对接平台和客梯的多节升降装置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示意图,其中移除了底盘; 0022 图4是本发明的多节升降装置的透视图,其中移除了固定其上的客梯; 0023 图5是图4中其中一侧的滑槽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0024 图6是本发明客梯车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0025 图7是本发明的客梯车其中一个使用状态的示意图,其中对接平台直落地面; 00。

19、26 图8是本发明的客梯车又一使用状态的示意图,其中对接平台升高了一个适宜的高度,以方便驾驶; 0027 图9是本发明的客梯车再一个使用状态的示意图,显示了与小飞机对接的状态; 0028 图10是本发明的固定有对接平台和客梯的多节升降装置的又一个较佳实施例示意图,其中移除了底盘; 0029 图11是图10所示多节升降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0030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它实施方式中。 0031 图2显示了本发明的客梯车100与飞机101(例如:为B747之类的大飞机)。

20、对接完成后的状态示意图。首先,本发明的客梯车100设置有一底盘102,其大梁103上设置有行走系统(即驱动桥及轮子104和转向桥及轮子105),和电池106。 0032 特别的是,本发明的能够多节升降的升降装置110设置在底盘的一个端部(通常称为前端),这样对接平台装置107可以设置在多节升降装置110的一个侧部(即前侧),用于与飞机舱门对接,以及一可伸缩的客梯140可以设置在多节升降装置110的另一侧(通常称为后侧),该可伸缩的客梯尾端可以直接落在地面G,方便旅客上下。优选的是,可以在底盘102上设置有伸缩杆109,该杆109随客梯140升降而伸缩,在客梯140的高度定下来后有锁紧装置将长度。

21、固定。该伸缩杆140可以起到进一步稳定整个客梯车的结构的作用,同时还 可以主要支撑客梯与平台的重量。 0033 更加优选的是,本发明的驾驶舱108直接设置在对接平台装置107的一个适宜的位置上。这样,当本发明的升降装置被操作时,驾驶舱108可以随对接平台107连同客梯140一并升降。其次,考虑客梯车行走的需要,较佳的是,本发明的多节升降装置110的底部距离地面有一定的间隔G,例如:180毫米。 0034 参阅图3,优选的是,本发明的对接平台在多节升降装置的外侧可以将至少一个侧部伸出到升降装置110的外侧,以为设置驾驶舱108提供空间,避开人行通道。当然,本发明的实施例仅是示意性的,本领域的技术。

22、人员应当理解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驾驶舱的设置具有随意性,只要不与人性通道发生干涉即可。还可以在对接平台上设置防护栏131。 0035 较佳的是,可以在升降装置11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支腿112,以在升降装置110进说 明 书CN 103085989 A4/6页7行升降操作时,该支腿112落到地面,起到稳定整个升降装置的作用。 0036 同时参阅图4,对接平台装置107利用一对连接件132与多节升降装置110固定。特别的是,本发明的升降装置110是一个能够多节升降的框架结构,其中在框架的两个外侧设置有一对第一顶杆114。也就是,本发明的升降装置110采用一对滑槽结构以预订的距离间隔竖立两侧,利用梁。

23、或者加强梁连接其间,进而形成了框架结构。此外,对接平台装置的前端设置有一调平轮137,用于跟踪飞机升降,并对对接平台的高度做出调整。 0037 为清楚地显示本发明的滑槽结构,图5显示了其中一侧(例如:A侧)的分解示意图。首先,本发明的滑槽结构是一个多节升降的结构。第一滑槽116固定在底盘的大梁103(未示出)上,其外侧的底部设置一支座115,用于与该第一顶杆114铰接。第二滑槽118被限定在第一滑槽116中,并可沿该第一滑槽116移动。第三滑槽120被限定在第二滑槽118中,并可沿该第二滑槽118移动。第四滑槽122被限定在该第三滑槽120中,其中设置有一第二顶杆124,以顶推该第四滑槽122。

24、,使其可以沿该第三滑槽120移动。 0038 较佳的是,在第二滑槽118的顶部同时设置有一链轮125,以与一链条126配合,该链126的两端分别设置在该第一滑槽116和第三滑槽120上。 0039 优选的是,该链126的一端与第一滑槽116的顶端连接,另一端连接到第三滑槽120的底端,使得结构更加紧凑。更为优选的是,可以利用一个法兰119从第二滑槽118的顶部向外伸出。这样,一方面就可以将链轮125固定其 上,而链126可以穿过该法兰119与第一滑槽116铰接;另一方面,也可以将所述第一顶杆114的顶端可以铰接在法兰119上。作为一种选择,可以在第一滑槽116设置有一固定座117,突出设置在所。

25、述第一滑槽116顶部的外侧,这样,它可以用于铰接从所述法兰119穿过的链126。 0040 根据本发明的这一优选的实施例,链轮125即相当于动滑轮,当第一顶杆114顶推第二滑槽118上升一个单位时,由于链轮125的放大作用,第三滑槽120可上升两个单位,即获得相当于链轮125行程的两倍的升高高度。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这一优选实施例,其突出的有益的效果在于:当有需要时,可以让对接平台107最高可升降到5.8米,即波音747飞机的舱门高度;必要时,可加长各个滑槽的高度,即可使对接平台升到8米以上,也就是空客A380飞机的上层门口的高度,直接对接飞机上层门,以加快运送旅客的过程,以弥补现有的用于机场的。

26、登机桥均无法与空客A380飞机的上层门口对接的遗憾。 0041 可以在各个滑槽上设置一个滑块133,以与其相配合的滑槽相隔,进而可以减小摩擦系数。 0042 更为优选的是,可以将第三滑槽120分隔成两个空间,其中位于外侧的第一空间121,可以用于容纳所述链126,而位于内侧的第二空间121,可以用于容纳第二顶杆124和与第四滑槽122配合。这样,被拉动的链条126就不会与第二顶杆124或者被顶推的第四滑槽122发生干涉。 0043 较佳的是,第四滑槽122可以设置有一延伸部123,从该第四滑槽122的下端向下延伸,其可以用于固定对接平台装置107,这样该延伸部123补偿了各个滑槽的底部的厚度,。

27、以尽可能地减小对接平台装置107与地面的间距,甚至可以使得对接平台107直接落到地面上,以利于残疾人士上下对接平台107。 0044 返回图4,考虑为获得更加稳固的框架结构,可以用第一和第二顶横梁134和135,分别连接在一对第三和第四滑槽120和122的顶部。此外,也可以分别在一对第一滑槽116说 明 书CN 103085989 A5/6页8至第三滑槽120之间设置有底横梁135(a、b和c)和加强梁136(a、b和c)。 0045 出于对驾驶员或者操作人员安全的考虑,优选的是,本发明可以进一步在对接平台107上设置安全防护机构。如图6所示,可以利用升降装置110固定一个卷闸门仓137以及卷。

28、闸门138。例如,可以将卷闸门仓137固定到顶横梁134或者顶横梁135。当供旅客通过时,该卷闸门138被收回到此仓137,而 在操作时,可以放出该卷闸门138,以保证平台上的人安全。进一步地,还可以在对接平台107的前端设置安全栏杆139,以配合卷闸门138的使用。 0046 本发明的客梯车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可以满足客梯车使用的各个环节的需要。如图7所示是本发明的客梯车100直落地面的状态示意图,以将残障人士或重大行李直接送上飞机。在本发明的客梯车100行走时可将对接平台107升高到适宜的高度,以能够满足进入角和令驾驶员感到舒适,如图7所示。其次,如图8所示,本发明的客梯车100还能够满足接。

29、小飞机的需要,即将对接平台107升高到预定的高度即可。根据本发明的这一优选的实施例,具有四个滑槽的多节升降装置,可以使客梯车的框架结构十分紧凑,在使得本发明客梯车能够升高到足够的高度的同时,其又可以灵活地行走。 0047 可以理解,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客梯车可以有诸多的变形。图10即显示本发明客梯车的又一个实施例,该客梯车150具有基本上与前一实施例类似的结构,即对接平台装置170和客梯装置140分别设置在多节升降装置160的两侧,并能够随着该多节升降装置160一并升降。为稳定升降装置160,增设一对支腿165和165,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槽的外侧,其中在操作所述多节升降装置160时,该。

30、支腿支撑在地面上。 0048 与前一实施例所不同的是本发明多节升降装置160,如图11所示,该多节升降装置160采用了三个滑槽结构。一对第一滑槽162和162间隔预订的距离,并与底盘的大梁(未示出)固定,例如,该多节升降系统可以固定在底盘的一个端部(例如:前端)。第一滑槽162和162外侧的底部设置一支座163和163,其上用于铰接该第一顶杆164和164。第二滑槽166和166被限定在第一滑槽162和162中,并可沿该第一滑槽162和162移动。一对第二顶杆168和168被设置在第二滑槽中,用于顶推被限定其内的第三滑槽167和167,使其沿该第二滑槽166和166移动。由此,该第一顶杆164。

31、和164顶推第二滑槽166和166时,多节升降装置160可从一定的高度升高到5.6米以上的高度,而在第二顶杆168和168顶推第三滑槽167和167时,可以对其进行调整,使得对接平台170处于适宜的位置上。 0049 同样地,所述第二滑槽166和166优选地具有一法兰169和169,从其顶部向外伸出,这样第一顶杆164和164可以方便地与其铰接。而第三滑槽167和167设置有一延伸部161和161,从该第三滑槽167和167的下端向下 延伸,用于固定所述对接平台装置,以补偿滑槽底部的厚度,缩小对接平台装置与地面的间隔,乃至使其直落地面。 0050 可以使所述对接平台装置的至少一个端部伸出到所述。

32、多节升降装置160的外侧,例如,伸出在第一滑槽164的外侧,以为设置驾驶舱提供空间,避开人行通道。 0051 尽管未示出,可以理解对接平台装置107的前端可以设置有一调平轮,用于跟踪飞机升降,以及考虑保证行人通行的安全以及驾驶员的安全等,可以在本发明的对接平台装置170两侧设置防护栏杆,在后部设置用于封闭所述对接平台装置的行人通道的卷闸门仓和卷闸门,与所述多节升降装置固定以保障行人的安全。此外,该对接平台装置的前端还说 明 书CN 103085989 A6/6页9可以设置有安全杆。应当指出,虽然通过上述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然而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显然可以对本发明做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当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效物所保护的范围内。 说 明 书CN 103085989 A1/11页10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103085989 A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飞行器;航空;宇宙航行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