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云技术的远程医疗服务系统及其实现方法.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1566158 上传时间:2018-06-25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44.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049591.7

申请日:

2013.02.07

公开号:

CN103150469A

公开日:

2013.06.12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G06F 19/00申请公布日:20130612|||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6F 19/00申请日:20130207|||公开

IPC分类号:

G06F19/00; H04L29/08

主分类号:

G06F19/00

申请人:

四川旭康医疗电器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李彤

地址:

611730 四川省成都市郫县成都现代工业港南片区和港路58号

优先权:

2012.10.08 CN 201210375123.4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云技术的远程医疗服务系统,包括由病人控制的用户端设备,通过远程通信网络与该用户端设备连通的远程云服务器,以及由医护人员控制并通过远程通信网络或互联网与该远程云服务器连通的医疗端设备。所述用户端设备包括个人便携式医疗设备或家庭医疗设备,同样地,所述医疗端设备也包括个人便携式医疗设备或家庭医疗设备。本发明还公开了该远程医疗服务系统的实现方法,通过本发明,能够集合世界各地的优秀医护人员,进行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和运用,真正实现远程治疗。因此,本发明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基于云技术的远程医疗服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病人控制的用户端设备,通过远程通信网络与该用户端设备连通的远程云服务器,以及由医护人员控制并通过远程通信网络或互联网与该远程云服务器连通的医疗端设备。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云技术的远程医疗服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端设备包括个人便携式医疗设备或家庭医疗设备,同样地,所述医疗端设备也包括个人便携式医疗设备或家庭医疗设备。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云技术的远程医疗服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疗设备包括诊断设备或/和治疗设备。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基于云技术的远程医疗服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程通信网络为2.5G、3G、4G或5G通信网络。
基于云技术的远程医疗服务系统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由医护人员使用自己持有的医疗端设备在远程云服务器进行注册,之后由远程云服务器自动建立医护人员数据库;
(2)用户端设备在用户使用时,实时地自动采集用户的生理参数,并通过远程通信网络实时或定时传输至远程云服务器;
(3)远程云服务器接收数据后,自动进行数据处理,以建立与该用户端设备对应的病历档案,此后由该用户端设备发送的所有数据均存储于该病历档案之中;
(4)根据接收到的数据,远程云服务器自动进行云计算,以初步划分持有所述用户端设备的用户的病情类型,并将该病情类型存储于所述病历档案之中;
(5)根据初步划分的病情类型和所述医护人员数据库的记录,远程云服务器自动将所述用户端设备发送的生理参数发送给对应的医护人员持有的医疗端设备;
(6)医护人员通过自己持有的医疗端设备接收到用户的生理参数后,向远程云服务器反馈处理方案,远程云服务器先将该处理方案存储于对应的病历档案之中,再根据该处理方案的内容和用户端设备的类型对用户端设备作出处理。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云技术的远程医疗服务系统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的具体步骤包括:
(1a)医护人员通过医疗端设备向远程云服务器输入自己的身份信息,以及执业类型、执业时间、擅长领域信息,之后由远程云服务器对医护人员提交的信息进行审核,审核批准后,向医护人员反馈审核结果;
(1b)根据所有注册的医护人员信息,对医护人员进行分类,最后建立医护人员数据库。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云技术的远程医疗服务系统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的具体方法为:
远程云服务器首先在医护人员数据库中寻找擅长领域与所述病情类型相同并且空闲的医护人员,
若有,则直接将所述用户端设备发送的生理参数发送给对应的医护人员持有的医疗端设备,
反之,则按照擅长领域与所述病情类型的接近程度寻找空闲的医护人员,确定医护人员后,再将所述用户端设备发送的生理参数发送给对应的医护人员持有的医疗端设备;
当所有在线的医护人员的擅长领域均与所述病情类型不相关时,远程云服务器调用系统预存的病情处理方案,并向用户端设备反馈处理结果。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云技术的远程医疗服务系统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远程云服务器将处理方案存储于对应的病历档案后,
若用户端设备为诊断设备,则远程云服务器直接将处理方案发送到用户端设备,供用户使用;
若用户端设备为治疗设备,且处理方案需要调整治疗设备的系统参数,则远程云服务器直接向用户端设备发出指令,控制用户端设备自动修改系统参数;
对于不需要修改治疗设备系统参数的情况,则将处理方案发送到用户端设备,供用户使用。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云技术的远程医疗服务系统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端设备接收到远程云服务器反馈的处理方案后,通过显示器显示出来,或者通过喇叭播放出来。
根据权利要求5~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云技术的远程医疗服务系统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端设备、远程云服务器和医疗端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采用加密方式进行。

说明书

说明书基于云技术的远程医疗服务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系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基于云技术的远程医疗服务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各国、各地区的医疗水平有着明显的区域差别,特别是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医疗服务水平明显受限,经常出现因医疗技术不足导致延误病情的事件发生。采用远程医疗技术是解决这一现象的主要手段之一。 
目前,国内外已经开发出来的远程医疗系统都有不少缺陷,不宜推广使用。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0810006916.2的一种远程医疗系统,通过无线通讯方式发送数据,仍然局限在医院通讯区域内,给病人带来很多不便,实际上并不能称之为远程医疗。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010123637.1的一种基于GPRS网络的远程医疗服务系统,只局限在病人对医生(个人对个人)的通信范围,一旦病人病情变化,联络到的医生对非专业病情不能处理时,不仅浪费双方时间,而且可能导致病情延误。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210072944.0的一种手持移动式安全远程医疗健康状态监护系统,其数据只能在医院局部区域通过蓝牙技术传输,根本无法对回家后的病人进行监护。中国专利申请号为03825262.7的远程医疗系统,电子测量装置必须和电话或PDA相连,给病人带来了很大的额外支出。 
不过,上述各种技术最大的问题却在于,现有的远程医疗技术均无法跨越地区、国家的限制,无法集合全世界各国的优秀医师,并利用各自的特长来对不同的病人进行针对性治疗,因此,现有的远程医疗技术其实用价值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云技术的远程医疗服务系统,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远程医疗受地域限制大导致医师的专业特长难以高效发挥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基于云技术的远程医疗服务系统,包括由病人控制的用户端设备,通过远程通信网络与该用户端设备连通的远程云服务器,以及由医护人员控制并通过远程通信网络或互联网与该远程云服务器连通的医疗端设备。
在本发明中,所述远程云服务器一般交由行政主管部门、行业学会或客户端用户授权的第三方公司管理,而非由医院管理。 
进一步地,所述用户端设备包括个人便携式医疗设备或家庭医疗设备,同样地,所述医疗端设备也包括个人便携式医疗设备或家庭医疗设备。 
再进一步地,所述医疗设备包括诊断设备或/和治疗设备。 
 而且,为了更高效地实现信息传输,所述远程通信网络为2.5G、3G、4G或5G通信网络。 
在上述硬件系统的基础上,本发明还提供了其具体的实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由医护人员使用自己持有的医疗端设备在远程云服务器进行注册,之后由远程云服务器自动建立医护人员数据库;
(2)用户端设备在用户使用时,实时地自动采集用户的生理参数,并通过远程通信网络实时或定时传输至远程云服务器;
(3)远程云服务器接收数据后,自动进行数据处理,以建立与该用户端设备对应的病历档案,此后由该用户端设备发送的所有数据均存储于该病历档案之中;
(4)根据接收到的数据,远程云服务器自动进行云计算,以初步划分持有所述用户端设备的用户的病情类型,并将该病情类型存储于所述病历档案之中;
(5)根据初步划分的病情类型和所述医护人员数据库的记录,远程云服务器自动将所述用户端设备发送的生理参数发送给对应的医护人员持有的医疗端设备;
(6)医护人员通过自己持有的医疗端设备接收到用户的生理参数后,向远程云服务器反馈处理方案,远程云服务器先将该处理方案存储于对应的病历档案之中,再根据该处理方案的内容和用户端设备的类型对用户端设备作出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的具体步骤包括: 
(1a)医护人员通过医疗端设备向远程云服务器输入自己的身份信息,以及执业类型、执业时间、擅长领域信息,之后由远程云服务器对医护人员提交的信息进行审核,审核批准后,向医护人员反馈审核结果;
(1b)根据所有注册的医护人员信息,对医护人员进行分类,最后建立医护人员数据库。
再进一步地,所述步骤(5)的具体方法为:远程云服务器首先在医护人员数据库中寻找擅长领域与所述病情类型相同并且空闲的医护人员,若有,则直接将所述用户端设备发送的生理参数发送给对应的医护人员持有的医疗端设备,反之,则按照擅长领域与所述病情类型的接近程度寻找空闲的医护人员,确定医护人员后,再将所述用户端设备发送的生理参数发送给对应的医护人员持有的医疗端设备; 
当所有在线的医护人员的擅长领域均与所述病情类型不相关时,远程云服务器调用系统预存的病情处理方案,并向用户端设备反馈处理结果。
更进一步地,所述步骤(6)中,远程云服务器将处理方案存储于对应的病历档案后,若用户端设备为诊断设备,则远程云服务器直接将处理方案发送到用户端设备,供用户使用;若用户端设备为治疗设备,且处理方案需要调整治疗设备的系统参数,则远程云服务器直接向用户端设备发出指令,控制用户端设备自动修改系统参数;对于不需要修改治疗设备系统参数的情况,则将处理方案发送到用户端设备,供用户使用。所述用户端设备接收到远程云服务器反馈的处理方案后,通过显示器显示出来,或者通过喇叭播放出来。 
考虑到个人隐私问题,所述用户端设备、远程云服务器和医疗端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采用加密方式进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结合现代通信网络、互联网和非依托医院管理的远程云服务器,成为本发明的一大优点。远程云服务器由行政主管部门、行业学会或客户端用户授权的第三方公司管理,不仅降低了单一医院硬件和人力维护的投入成本,而且避免了医院对医护人员的限制,只要医护人员得到远程云服务器管理者的认可,与其签订合作协议,便可自由行医,而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如此可大大提升医护人员个体参与的主动性,使医护人员的个人特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且,医护人员能够自己把握参与时间,有利于提高医护人员人力资源分配的合理性。当全世界各国的医护人员都注册到远程云服务器之后,由于全世界各国的时间差异,能够保证24小时内不同领域的医护人员都有人在,从而真正实现为病人24小时有效服务。
(2)本发明中,医护人员注册需要经过远程云服务器的管理者审核后才能成功,并非任何人都可在远程云服务器上进行注册和行医,如此可有效杜绝骗子医师、不良医师。 
(3)本发明利用云存储技术对用户端设备和医疗端设备发送的所有信息进行加密存储,只有经过远程云服务器确认过的医护人员才能看到,如此,既有效保证用户信息的安全性和隐私性,又为医护人员提供了治疗依据,一举两得。 
(4)本发明利用云计算技术进行病情的自动分类,从而不仅为确定医护人员提供了依据,而且还可以为医护人员确定处理方案提供依据,缩短诊治时间; 
(5)本发明利用云服务技术对医护人员进行了分类,需要寻找医护人员时,能够快速、准确地寻找需要的医护人员,从而使病人与对应的医护人员快速建立联系,确保病情不被延误。
(6)本发明中用户端发送的病情资料由远程云服务器根据云计算结果来发送给对应的医护人员,在该医护人员没有收到第一次病情资料之前,该医护人员无法获取远程云服务器中与该病人有关的任何资料,即使医护人员得到第一次病情资料后,也仅仅能够查看该病人的病历档案,而无法查看其他病人的任何资料,因此,本发明不仅可以保护病人的隐私,而且可以绝对避免不良医师乱行医。 
(7)本发明通过远程云服务器控制用户端设备自动修改设备参数,避免了用户自己修改容易出错的问题,提高了治疗设备的运行准确率。 
(8)本发明由于集合了大量医护人员,相同领域的医护人员也很多,因此很容易实现医师远程会诊,利用大家的智慧,解决疑难杂症,从而为疑难杂症的治愈提供了一条便于实现的途径。 
(9)本发明实现了各国、各地区的优秀医护人员大集合,相当于医护资源的大整合,这是医疗服务系统中服务方式的一大变革,它使优良资源得到了更加充分、更加合理的利用,并杜绝了垃圾资源的出现,对医疗服务系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且深远的意义。 
(10)本发明中,所有医护人员可以通过远程云服务器进行日常交流,从而为全世界各国提供了一条医疗服务方面的交流平台,能够有效促进医护人员自身执业素养和医疗技能的提升,进而吸引更多的医护人员加入本系统,使医疗端资源源源不断、生生不息,最终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
以中国成都一偏远山区的李某为例,假设李某身患血糖病,现通过本发明所述的远程医疗服务系统进行治疗。 
首先,全世界各国不同领域的医护人员向远程医疗服务器进行注册。注册时向远程医疗服务器提交身份证件、医师证件、当前的工作证件,并在远程医疗服务器中填写国籍、地址、联系方式、工作年限、擅长领域等信息。此后,远程医疗服务器的管理者对医护人员提交的证件和填写的信息进行审核,核实后批准注册,至此,医护人员即可通过本系统行医。 
假设:所述远程医疗服务器位于英国伦敦,由国际医学联合会负责管理,并保证该远程医疗服务器的正常运行。至今,有来自中国成都的医师王某成功注册,其擅长血糖治疗,并已成功治愈过数百位血糖病患者,无一失败;有来自中国北京的医师陈某成功注册,其也擅长血糖病治疗,也成功治愈过数百位血糖病患者,无一失败;有来自日本东京的吴某成功注册,其擅长治疗内科类疾病;有来自美国的汤姆成功注册,其擅长治疗神经科疾病。远程服务器建立医护人员数据库,根据领域不同,设A类为血糖病,B类为内科,C类为神经科,于是便将王某和陈某划分至A类,将吴某划分至B类,将汤姆划分至C类。 
当李某使用个人便携式医疗设备时,个人便携式医疗设备自动开始采集李某当前的血糖浓度信息,并实时地通过GPRS网络传输到位于伦敦的远程云服务器上;远程云服务器建立李某的病历档案,记录其个人信息和病情信息,并存储下来;之后,远程云服务器对血糖浓度信息进行计算,将之与正常人的血糖浓度进行对比,确定为血糖病;此时,远程云服务器直接进入A类中寻找在线者,若王某和陈某都在线,则根据就近原则,将王某确定为李某的诊治医师,并即刻将李某的当前病情信息发送给王某,若王某不在线,则将陈某确定为李某的诊治医师,并即刻将李某的当前病情信息发送给陈某。 
就近原则选择医师,可以为后续可能出现的医患当面交流提供方便,也可以尽可能地避免语言沟通障碍。 
当王某持有的医疗端设备接收到李某的病情信息后,进行具体分析,给出治疗血糖病的处方,并将处方发送给远程云服务器,远程云服务器先将处方存储到李某的病历档案中,再将之发送到李某持有的个人便携式医疗设备上,通过个人便携式医疗设备上的显示器显示出来,李某便可按照显示出来的处方进行治疗。 
王某在给出具体处方的过程中,可以查阅李某在远程云服务器上的病历档案,若自己无法确定处方,还可以通过远程云服务器与陈某进行交流、商讨。 
若李某使用胰岛素泵进行血糖病治疗,则远程云服务器可直接发出指令,根据处方的内容,遥控修改胰岛素泵使用的剂量,或者发出指令,询问李某是否由其自己手动修改。 
在李某按照王某的处方进行治疗期间,李某持有的个人便携式医疗设备实时地采集李某的血糖浓度信息,并即时发送到远程云服务器上,而远程云服务器则直接将血糖浓度信息发送给王某,不再另寻其他医师。而王某则可以根据收到的信息,实时地调整处方,并通过远程云服务器反馈给李某,以便李某更好地完成治疗。而且,王某还可以与李某进行语言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病情。 
李某与王某之间的任何交互信息均进行加密交互,并存储于远程云服务器之中,以备后用。 
在本发明中,只要具有网络、能够进行通信的地区,均可利用本技术进行远程治疗与远程服务。而本发明中所指的通信网络,包括现有的各种通信技术,如GPRS网络(2.5G)、3G网络、4G网络、5G网络等等。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说明本发明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而列举的一个实施例,并非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而且,本发明应用的领域十分广泛,实施案例多不胜数,根本无法一一列举,因此,但凡采用本发明的设计原理而进行的未付出创造性劳动的简单变化或修饰,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基于云技术的远程医疗服务系统及其实现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基于云技术的远程医疗服务系统及其实现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基于云技术的远程医疗服务系统及其实现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云技术的远程医疗服务系统及其实现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云技术的远程医疗服务系统及其实现方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50469 A(43)申请公布日 2013.06.12CN103150469A*CN103150469A*(21)申请号 201310049591.7(22)申请日 2013.02.07201210375123.4 2012.10.08 CNG06F 19/00(2006.01)H04L 29/08(2006.01)(71)申请人四川旭康医疗电器有限公司地址 611730 四川省成都市郫县成都现代工业港南片区和港路58号(72)发明人李彤(54) 发明名称基于云技术的远程医疗服务系统及其实现方法(57)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云技术的远程医疗服务系统,包括由。

2、病人控制的用户端设备,通过远程通信网络与该用户端设备连通的远程云服务器,以及由医护人员控制并通过远程通信网络或互联网与该远程云服务器连通的医疗端设备。所述用户端设备包括个人便携式医疗设备或家庭医疗设备,同样地,所述医疗端设备也包括个人便携式医疗设备或家庭医疗设备。本发明还公开了该远程医疗服务系统的实现方法,通过本发明,能够集合世界各地的优秀医护人员,进行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和运用,真正实现远程治疗。因此,本发明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66)本国优先权数据(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10。

3、)申请公布号 CN 103150469 ACN 103150469 A1/2页21.基于云技术的远程医疗服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病人控制的用户端设备,通过远程通信网络与该用户端设备连通的远程云服务器,以及由医护人员控制并通过远程通信网络或互联网与该远程云服务器连通的医疗端设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云技术的远程医疗服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端设备包括个人便携式医疗设备或家庭医疗设备,同样地,所述医疗端设备也包括个人便携式医疗设备或家庭医疗设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云技术的远程医疗服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疗设备包括诊断设备或/和治疗设备。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

4、基于云技术的远程医疗服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程通信网络为2.5G、3G、4G或5G通信网络。5.基于云技术的远程医疗服务系统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由医护人员使用自己持有的医疗端设备在远程云服务器进行注册,之后由远程云服务器自动建立医护人员数据库;(2)用户端设备在用户使用时,实时地自动采集用户的生理参数,并通过远程通信网络实时或定时传输至远程云服务器;(3)远程云服务器接收数据后,自动进行数据处理,以建立与该用户端设备对应的病历档案,此后由该用户端设备发送的所有数据均存储于该病历档案之中;(4)根据接收到的数据,远程云服务器自动进行云计算,以初步划分持有所述用户端设备。

5、的用户的病情类型,并将该病情类型存储于所述病历档案之中;(5)根据初步划分的病情类型和所述医护人员数据库的记录,远程云服务器自动将所述用户端设备发送的生理参数发送给对应的医护人员持有的医疗端设备;(6)医护人员通过自己持有的医疗端设备接收到用户的生理参数后,向远程云服务器反馈处理方案,远程云服务器先将该处理方案存储于对应的病历档案之中,再根据该处理方案的内容和用户端设备的类型对用户端设备作出处理。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云技术的远程医疗服务系统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的具体步骤包括:(1a)医护人员通过医疗端设备向远程云服务器输入自己的身份信息,以及执业类型、执业时间、擅长领。

6、域信息,之后由远程云服务器对医护人员提交的信息进行审核,审核批准后,向医护人员反馈审核结果;(1b)根据所有注册的医护人员信息,对医护人员进行分类,最后建立医护人员数据库。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云技术的远程医疗服务系统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的具体方法为:远程云服务器首先在医护人员数据库中寻找擅长领域与所述病情类型相同并且空闲的医护人员,若有,则直接将所述用户端设备发送的生理参数发送给对应的医护人员持有的医疗端设备,反之,则按照擅长领域与所述病情类型的接近程度寻找空闲的医护人员,确定医护人员后,再将所述用户端设备发送的生理参数发送给对应的医护人员持有的医疗端设备;当所有在线。

7、的医护人员的擅长领域均与所述病情类型不相关时,远程云服务器调用系权 利 要 求 书CN 103150469 A2/2页3统预存的病情处理方案,并向用户端设备反馈处理结果。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云技术的远程医疗服务系统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远程云服务器将处理方案存储于对应的病历档案后,若用户端设备为诊断设备,则远程云服务器直接将处理方案发送到用户端设备,供用户使用;若用户端设备为治疗设备,且处理方案需要调整治疗设备的系统参数,则远程云服务器直接向用户端设备发出指令,控制用户端设备自动修改系统参数;对于不需要修改治疗设备系统参数的情况,则将处理方案发送到用户端设备,供用户。

8、使用。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云技术的远程医疗服务系统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端设备接收到远程云服务器反馈的处理方案后,通过显示器显示出来,或者通过喇叭播放出来。10.根据权利要求5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云技术的远程医疗服务系统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端设备、远程云服务器和医疗端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采用加密方式进行。权 利 要 求 书CN 103150469 A1/5页4基于云技术的远程医疗服务系统及其实现方法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系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基于云技术的远程医疗服务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0002 当今社会,各国、各地区的医疗水平有着明显的区。

9、域差别,特别是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医疗服务水平明显受限,经常出现因医疗技术不足导致延误病情的事件发生。采用远程医疗技术是解决这一现象的主要手段之一。 0003 目前,国内外已经开发出来的远程医疗系统都有不少缺陷,不宜推广使用。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0810006916.2的一种远程医疗系统,通过无线通讯方式发送数据,仍然局限在医院通讯区域内,给病人带来很多不便,实际上并不能称之为远程医疗。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010123637.1的一种基于GPRS网络的远程医疗服务系统,只局限在病人对医生(个人对个人)的通信范围,一旦病人病情变化,联络到的医生对非专业病情不能处理时,不仅浪费双方时间,而且。

10、可能导致病情延误。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210072944.0的一种手持移动式安全远程医疗健康状态监护系统,其数据只能在医院局部区域通过蓝牙技术传输,根本无法对回家后的病人进行监护。中国专利申请号为03825262.7的远程医疗系统,电子测量装置必须和电话或PDA相连,给病人带来了很大的额外支出。 0004 不过,上述各种技术最大的问题却在于,现有的远程医疗技术均无法跨越地区、国家的限制,无法集合全世界各国的优秀医师,并利用各自的特长来对不同的病人进行针对性治疗,因此,现有的远程医疗技术其实用价值不高。 发明内容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云技术的远程医疗服务系统,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

11、存在的远程医疗受地域限制大导致医师的专业特长难以高效发挥的问题。 0006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基于云技术的远程医疗服务系统,包括由病人控制的用户端设备,通过远程通信网络与该用户端设备连通的远程云服务器,以及由医护人员控制并通过远程通信网络或互联网与该远程云服务器连通的医疗端设备。0007 在本发明中,所述远程云服务器一般交由行政主管部门、行业学会或客户端用户授权的第三方公司管理,而非由医院管理。 0008 进一步地,所述用户端设备包括个人便携式医疗设备或家庭医疗设备,同样地,所述医疗端设备也包括个人便携式医疗设备或家庭医疗设备。 0009 再进一步地,所述医疗设备包。

12、括诊断设备或/和治疗设备。 0010 而且,为了更高效地实现信息传输,所述远程通信网络为2.5G、3G、4G或5G通信网络。 0011 在上述硬件系统的基础上,本发明还提供了其具体的实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说 明 书CN 103150469 A2/5页5(1)由医护人员使用自己持有的医疗端设备在远程云服务器进行注册,之后由远程云服务器自动建立医护人员数据库;(2)用户端设备在用户使用时,实时地自动采集用户的生理参数,并通过远程通信网络实时或定时传输至远程云服务器;(3)远程云服务器接收数据后,自动进行数据处理,以建立与该用户端设备对应的病历档案,此后由该用户端设备发送的所有数据均存储于该病历。

13、档案之中;(4)根据接收到的数据,远程云服务器自动进行云计算,以初步划分持有所述用户端设备的用户的病情类型,并将该病情类型存储于所述病历档案之中;(5)根据初步划分的病情类型和所述医护人员数据库的记录,远程云服务器自动将所述用户端设备发送的生理参数发送给对应的医护人员持有的医疗端设备;(6)医护人员通过自己持有的医疗端设备接收到用户的生理参数后,向远程云服务器反馈处理方案,远程云服务器先将该处理方案存储于对应的病历档案之中,再根据该处理方案的内容和用户端设备的类型对用户端设备作出处理。0012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的具体步骤包括: (1a)医护人员通过医疗端设备向远程云服务器输入自己的身份。

14、信息,以及执业类型、执业时间、擅长领域信息,之后由远程云服务器对医护人员提交的信息进行审核,审核批准后,向医护人员反馈审核结果;(1b)根据所有注册的医护人员信息,对医护人员进行分类,最后建立医护人员数据库。0013 再进一步地,所述步骤(5)的具体方法为:远程云服务器首先在医护人员数据库中寻找擅长领域与所述病情类型相同并且空闲的医护人员,若有,则直接将所述用户端设备发送的生理参数发送给对应的医护人员持有的医疗端设备,反之,则按照擅长领域与所述病情类型的接近程度寻找空闲的医护人员,确定医护人员后,再将所述用户端设备发送的生理参数发送给对应的医护人员持有的医疗端设备; 当所有在线的医护人员的擅长。

15、领域均与所述病情类型不相关时,远程云服务器调用系统预存的病情处理方案,并向用户端设备反馈处理结果。0014 更进一步地,所述步骤(6)中,远程云服务器将处理方案存储于对应的病历档案后,若用户端设备为诊断设备,则远程云服务器直接将处理方案发送到用户端设备,供用户使用;若用户端设备为治疗设备,且处理方案需要调整治疗设备的系统参数,则远程云服务器直接向用户端设备发出指令,控制用户端设备自动修改系统参数;对于不需要修改治疗设备系统参数的情况,则将处理方案发送到用户端设备,供用户使用。所述用户端设备接收到远程云服务器反馈的处理方案后,通过显示器显示出来,或者通过喇叭播放出来。 0015 考虑到个人隐私问。

16、题,所述用户端设备、远程云服务器和医疗端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采用加密方式进行。 001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结合现代通信网络、互联网和非依托医院管理的远程云服务器,成为本发明的一大优点。远程云服务器由行政主管部门、行业学会或客户端用户授权的第三方公司管理,不仅降低了单一医院硬件和人力维护的投入成本,而且避免了医院对医护人员的限制,只要医护人员得到远程云服务器管理者的认可,与其签订合作协议,便可自由行医,而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如此可大大提升医护人员个体参与的主动性,使医护人员的个人特长得说 明 书CN 103150469 A3/5页6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且,医。

17、护人员能够自己把握参与时间,有利于提高医护人员人力资源分配的合理性。当全世界各国的医护人员都注册到远程云服务器之后,由于全世界各国的时间差异,能够保证24小时内不同领域的医护人员都有人在,从而真正实现为病人24小时有效服务。0017 (2)本发明中,医护人员注册需要经过远程云服务器的管理者审核后才能成功,并非任何人都可在远程云服务器上进行注册和行医,如此可有效杜绝骗子医师、不良医师。 0018 (3)本发明利用云存储技术对用户端设备和医疗端设备发送的所有信息进行加密存储,只有经过远程云服务器确认过的医护人员才能看到,如此,既有效保证用户信息的安全性和隐私性,又为医护人员提供了治疗依据,一举两得。

18、。 0019 (4)本发明利用云计算技术进行病情的自动分类,从而不仅为确定医护人员提供了依据,而且还可以为医护人员确定处理方案提供依据,缩短诊治时间; (5)本发明利用云服务技术对医护人员进行了分类,需要寻找医护人员时,能够快速、准确地寻找需要的医护人员,从而使病人与对应的医护人员快速建立联系,确保病情不被延误。0020 (6)本发明中用户端发送的病情资料由远程云服务器根据云计算结果来发送给对应的医护人员,在该医护人员没有收到第一次病情资料之前,该医护人员无法获取远程云服务器中与该病人有关的任何资料,即使医护人员得到第一次病情资料后,也仅仅能够查看该病人的病历档案,而无法查看其他病人的任何资料。

19、,因此,本发明不仅可以保护病人的隐私,而且可以绝对避免不良医师乱行医。 0021 (7)本发明通过远程云服务器控制用户端设备自动修改设备参数,避免了用户自己修改容易出错的问题,提高了治疗设备的运行准确率。 0022 (8)本发明由于集合了大量医护人员,相同领域的医护人员也很多,因此很容易实现医师远程会诊,利用大家的智慧,解决疑难杂症,从而为疑难杂症的治愈提供了一条便于实现的途径。 0023 (9)本发明实现了各国、各地区的优秀医护人员大集合,相当于医护资源的大整合,这是医疗服务系统中服务方式的一大变革,它使优良资源得到了更加充分、更加合理的利用,并杜绝了垃圾资源的出现,对医疗服务系统的发展具有。

20、十分重大且深远的意义。 0024 (10)本发明中,所有医护人员可以通过远程云服务器进行日常交流,从而为全世界各国提供了一条医疗服务方面的交流平台,能够有效促进医护人员自身执业素养和医疗技能的提升,进而吸引更多的医护人员加入本系统,使医疗端资源源源不断、生生不息,最终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具体实施方式0025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0026 以中国成都一偏远山区的李某为例,假设李某身患血糖病,现通过本发明所述的远程医疗服务系统进行治疗。 说 明 书CN 103150469 A4/5页70027 首先,全世界各国不同领域的医护人员向远程。

21、医疗服务器进行注册。注册时向远程医疗服务器提交身份证件、医师证件、当前的工作证件,并在远程医疗服务器中填写国籍、地址、联系方式、工作年限、擅长领域等信息。此后,远程医疗服务器的管理者对医护人员提交的证件和填写的信息进行审核,核实后批准注册,至此,医护人员即可通过本系统行医。 0028 假设:所述远程医疗服务器位于英国伦敦,由国际医学联合会负责管理,并保证该远程医疗服务器的正常运行。至今,有来自中国成都的医师王某成功注册,其擅长血糖治疗,并已成功治愈过数百位血糖病患者,无一失败;有来自中国北京的医师陈某成功注册,其也擅长血糖病治疗,也成功治愈过数百位血糖病患者,无一失败;有来自日本东京的吴某成功。

22、注册,其擅长治疗内科类疾病;有来自美国的汤姆成功注册,其擅长治疗神经科疾病。远程服务器建立医护人员数据库,根据领域不同,设A类为血糖病,B类为内科,C类为神经科,于是便将王某和陈某划分至A类,将吴某划分至B类,将汤姆划分至C类。 0029 当李某使用个人便携式医疗设备时,个人便携式医疗设备自动开始采集李某当前的血糖浓度信息,并实时地通过GPRS网络传输到位于伦敦的远程云服务器上;远程云服务器建立李某的病历档案,记录其个人信息和病情信息,并存储下来;之后,远程云服务器对血糖浓度信息进行计算,将之与正常人的血糖浓度进行对比,确定为血糖病;此时,远程云服务器直接进入A类中寻找在线者,若王某和陈某都在。

23、线,则根据就近原则,将王某确定为李某的诊治医师,并即刻将李某的当前病情信息发送给王某,若王某不在线,则将陈某确定为李某的诊治医师,并即刻将李某的当前病情信息发送给陈某。 0030 就近原则选择医师,可以为后续可能出现的医患当面交流提供方便,也可以尽可能地避免语言沟通障碍。 0031 当王某持有的医疗端设备接收到李某的病情信息后,进行具体分析,给出治疗血糖病的处方,并将处方发送给远程云服务器,远程云服务器先将处方存储到李某的病历档案中,再将之发送到李某持有的个人便携式医疗设备上,通过个人便携式医疗设备上的显示器显示出来,李某便可按照显示出来的处方进行治疗。 0032 王某在给出具体处方的过程中,。

24、可以查阅李某在远程云服务器上的病历档案,若自己无法确定处方,还可以通过远程云服务器与陈某进行交流、商讨。 0033 若李某使用胰岛素泵进行血糖病治疗,则远程云服务器可直接发出指令,根据处方的内容,遥控修改胰岛素泵使用的剂量,或者发出指令,询问李某是否由其自己手动修改。 0034 在李某按照王某的处方进行治疗期间,李某持有的个人便携式医疗设备实时地采集李某的血糖浓度信息,并即时发送到远程云服务器上,而远程云服务器则直接将血糖浓度信息发送给王某,不再另寻其他医师。而王某则可以根据收到的信息,实时地调整处方,并通过远程云服务器反馈给李某,以便李某更好地完成治疗。而且,王某还可以与李某进行语言交流,以。

25、便更好地了解病情。 0035 李某与王某之间的任何交互信息均进行加密交互,并存储于远程云服务器之中,以备后用。 0036 在本发明中,只要具有网络、能够进行通信的地区,均可利用本技术进行远程治疗与远程服务。而本发明中所指的通信网络,包括现有的各种通信技术,如GPRS网络(2.5G)、说 明 书CN 103150469 A5/5页83G网络、4G网络、5G网络等等。 0037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说明本发明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而列举的一个实施例,并非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而且,本发明应用的领域十分广泛,实施案例多不胜数,根本无法一一列举,因此,但凡采用本发明的设计原理而进行的未付出创造性劳动的简单变化或修饰,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CN 103150469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计算;推算;计数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