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枢侧块关节融合器.pdf

上传人:e2 文档编号:1561648 上传时间:2018-06-24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957.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060342.8

申请日:

2013.02.26

公开号:

CN103142331A

公开日:

2013.06.12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F 2/44申请日:20130226|||公开

IPC分类号:

A61F2/44; A61B17/70

主分类号:

A61F2/44

申请人:

广州聚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尹泖; 程顺巧; 谢坤; 张培发; 邹巍伟

地址:

510663 广东省广州市科学城国际企业孵化器A区804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代理人:

杨晓松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寰枢侧块关节融合器,包括主体、前显影针和后显影针,主体包括一矩形前壁和一圆弧壁,矩形前壁平行的两对边与圆弧壁的两侧边分别连接;前壁的外表面为内凹平面,前壁的内表面为内凸平面,前壁上设有螺纹通孔;前显影针位于前壁左侧,显露于表面,纵向贯通主体;后显影针位于圆弧壁的中央,显露于表面,横向贯通主体。本发明用于植入寰枢侧块关节间隙,起到支撑关节间隙正常高度,维持正常生理轴线,围护植骨块的充填植入及稳定关节,促进侧块关节融合的作用;解决了寰枢椎脱位或不稳需要进行固定融合术时,现有技术难以有效地控制椎间隙高度、生理轴线及稳定性的技术问题,使固定植骨融合更加规范,效果更好。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寰枢侧块关节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前显影针和后显影针,主体包括一矩形前壁和一圆弧壁,矩形前壁平行的两对边与圆弧壁的两侧边分别连接;前壁的外表面为内凹平面,前壁的内表面为内凸平面,前壁上设有螺纹通孔;前显影针位于前壁左侧,显露于表面,纵向贯通主体;后显影针位于圆弧壁的中央,显露于表面,横向贯通主体。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寰枢侧块关节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壁的弧形半径为5‑8mm,弧度为293°‑3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寰枢侧块关节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前壁的外表面内凹深度为0.4‑0.6mm,内凹平面倒圆角处理,倒圆角的曲率半径为0.4‑0.5mm。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寰枢侧块关节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前壁的内表面内凸厚度为2.0‑2.1mm。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寰枢侧块关节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壁的中央呈楔形,楔形的顶端做倒圆角处理,倒圆角的曲率半径为0.4‑0.8mm。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寰枢侧块关节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前壁与圆弧壁的上表面、下表面分别共同构成主体的上表面、下表面;所述圆弧壁的圆弧面与主体的上表面、下表面均呈30°夹角。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寰枢侧块关节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前壁与圆弧壁的上表面、下表面分别共同构成主体的上表面、下表面;所述主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呈水平状,均设有左右方向贯通的均匀倒齿。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寰枢侧块关节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均匀倒齿齿底角ɑ为30°,齿深0.3‑0.5mm。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寰枢侧块关节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前壁与圆弧壁的外壁共同构成主体的外壁;所述前显影针距离主体的外壁1.0‑1.3mm,后显影针距离主体的外壁0.8mm。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寰枢侧块关节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采用聚醚醚酮材料;前显影针和后显影针均采用医用钛合金材料。

说明书

说明书寰枢侧块关节融合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颈椎椎间植入物,具体是根据人体颈椎生理结构设计的寰枢侧块关节融合器。
背景技术
颅颈交界疾患及外伤引起的寰枢椎脱位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其病理变化是压迫延脊髓,导致四肢瘫痪,呼吸困难,甚至死亡。由于该区位置深,解剖结构复杂,手术风险大,治疗非常棘手。
以往难复性寰枢椎脱位均进行后路手术,但是后路手术对于难复性寰枢椎脱位伴脊髓压迫症患者经常减压不充分,复位不满意。而且后路寰枢侧块关节植骨融合不易操作,风险大。对于此类患者,目前最好的方法是TARP手术(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内固定术)。然而其处理侧块关节植骨融合仍是常规植骨,该植骨融合方法对维持和支撑关节间隙高度、生理轴线及稳定性均有一定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经口前路寰枢侧块关节融合器,旨在解决寰枢椎脱位或不稳需要进行固定融合术时,现有技术难以控制寰枢侧块关节间隙高度、生理轴线及稳定性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使固定植骨融合更加规范,融合效果更好。
本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寰枢侧块关节融合器,包括主体、前显影针和后显影针,主体包括一矩形前壁和一圆弧壁,矩形前壁平行的两对边与圆弧壁的两侧边分别连接;前壁的外表面为内凹平面,前壁的内表面为内凸平面,前壁上设有螺纹通孔;前显影针位于前壁左侧,显露于表面,纵向贯通主体;后显影针位于圆弧壁的中央,显露于表面,横向贯通主体。
优选的,所述圆弧壁的弧形半径为5‑8mm,弧度为293°‑310°。
优选的,所述矩形前壁的外表面内凹深度为0.4‑0.6mm,内凹平面倒圆角处理,倒圆角的曲率半径为0.4‑0.5mm。
优选的,所述圆弧壁的中央呈楔形,楔形的顶端做倒圆角处理,倒圆角的曲率半径为0.4‑0.8mm。
优选的,所述矩形前壁与圆弧壁的上表面、下表面分别共同构成主体的上表面、下表面;所述圆弧壁的圆弧面与主体的上表面、下表面均呈30°夹角。
优选的,所述矩形前壁与圆弧壁的上表面、下表面分别共同构成主体的上表面、下表面;所述主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呈水平状,均设有左右方向贯通的均匀倒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寰枢侧块关节融合器的尺寸符合人体特征,具有合适的体积、周壁厚度和终板接触面积,能够充分填充骨质。按照人体寰椎下关节突、枢椎上关节突的生理解剖形状,为使融合器与寰椎下关节突、枢椎上关节的接触面积最大,本发明将融合器的主体设计为截面呈大半圆形的形状,从而增加融合器力学强度,使其具有良好的支撑性能,又能保证骨长入,能够恢复枕部正常的力线。
2、本发明寰枢侧块关节融合器的圆弧壁中央呈楔形,减少遮挡,植入方便。安装器械可以通过融合器通孔螺纹与融合器连接,可以轻松放入手术区域,逆时针选择可以取出器械。倒齿增大摩擦力防止融合器从寰枢侧块关节区域滑出。
3、经口入路采用可以直接到达颅颈交界腹侧的病变区域,使关节复位从而彻底松解延脊髓前方的压迫,松解减压,行寰枢侧块关节融合。其适应证为各种原因引起的难复性寰枢椎脱位合并延脊髓受压。
4、采用聚醚醚酮(PEEK)材料,生物相容性好,其弹性模量与人体接近,抗辐射,抗磨损,抗蠕变能力强。可以透过X线,不会产生伪影和遮挡,方便医生评估融合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寰枢侧块关节融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左视图;
图4是图1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
如图1‑4所示,本发明寰枢侧块关节融合器为前路设计的,是经口腔前路寰枢椎复位内固定系统(transoal atlantoaxial reduction plate TARP)手术的补充和完善,包括主体1、前显影针8和后显影针9。主体1采用聚醚醚酮(PEEK)材料;前显影针8和后显影针9均为医用钛合金(TC4)材料,且直径约为0.8mm。
主体1呈大半圆柱状,内部为竖直的中空,便于填充移植骨,主体1的横截面为大半圆环状。具体一点来说,主体1包括一矩形前壁4和一圆弧壁6,矩形前壁4平行的两对边与圆弧壁6的两侧边分别连接,圆弧壁的弧形半径为5‑8mm,弧度293°‑310°。前壁4的外表面为内凹平面,内凹深度为0.4‑0.6mm,且中央设有螺纹通孔5,便于手术时放入关节间隙中,内凹平面倒圆角处理,倒圆角的曲率半径为0.4‑0.5mm;前壁4的内表面为加厚的内凸平面,内凸厚度约为2.0‑2.1mm。前壁外表面内凹,可以使寰枢侧块关节融合器安装器与主体表面接触充分,安装时受力均匀;前壁内表面为内凸平面,不仅可以使寰枢侧块关节融合器安装器与螺纹通孔5足够啮合,而且增加融合器力学强度。圆弧壁6的中央呈楔形,且楔形的顶端做倒圆角处理,倒圆角的曲率半径为0.4‑0.8mm,圆弧壁6的圆弧面与主体的上表面、下表面均呈30°夹角,可以有效减小椎体融合器植入阻力,方便主体植入寰枢侧块关节间隙。
矩形前壁与圆弧壁的上表面共同构成主体的上表面,矩形前壁与圆弧壁的下表面分别共同构成主体的下表面。而主体的上表面2和下表面3呈水平状,均设有左右方向贯通的均匀倒齿,倒齿齿底角ɑ为30°,齿深0.3‑0.5mm,增加融合器与人体椎体终板之间的摩擦力,防止融合器从上下关节面滑出,达到融合的目的。
矩形前壁与圆弧壁的外壁共同构成主体的外壁。前显影针8位于前壁左侧,距离主体的外壁1.0‑1.3mm,显露于表面,呈垂直方向贯通,即纵向贯通主体1。后显影针9位于圆弧壁6的中央,距离主体的外壁0.8mm,显露于表面,呈水平方向贯通,即横向贯通主体1。借助前显影针8和后显影针9,便于术后通过x线从正面和侧面观察评估椎间融合器的位置。
寰枢侧块关节的上下突关节面均呈不规则椭圆形,而且形状相似,为了适应人体生理结构,并能够安全植入寰枢侧块关节间隙中,以上述不甚规则椭圆形的短径为主体圆弧壁6直径,即圆弧壁6的直径为10‑16mm,周边留出安全区域,植入安全的同时,又可以保持主体上下表面终板接触安全面积最大化。适合经口入路寰枢侧块关节的融合。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寰枢侧块关节融合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寰枢侧块关节融合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寰枢侧块关节融合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寰枢侧块关节融合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寰枢侧块关节融合器.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42331 A(43)申请公布日 2013.06.12CN103142331A*CN103142331A*(21)申请号 201310060342.8(22)申请日 2013.02.26A61F 2/44(2006.01)A61B 17/70(2006.01)(71)申请人广州聚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地址 510663 广东省广州市科学城国际企业孵化器A区804室(72)发明人尹泖 程顺巧 谢坤 张培发邹巍伟(74)专利代理机构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代理人杨晓松(54) 发明名称寰枢侧块关节融合器(57)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寰枢侧块关节融合器,包。

2、括主体、前显影针和后显影针,主体包括一矩形前壁和一圆弧壁,矩形前壁平行的两对边与圆弧壁的两侧边分别连接;前壁的外表面为内凹平面,前壁的内表面为内凸平面,前壁上设有螺纹通孔;前显影针位于前壁左侧,显露于表面,纵向贯通主体;后显影针位于圆弧壁的中央,显露于表面,横向贯通主体。本发明用于植入寰枢侧块关节间隙,起到支撑关节间隙正常高度,维持正常生理轴线,围护植骨块的充填植入及稳定关节,促进侧块关节融合的作用;解决了寰枢椎脱位或不稳需要进行固定融合术时,现有技术难以有效地控制椎间隙高度、生理轴线及稳定性的技术问题,使固定植骨融合更加规范,效果更好。(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

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42331 ACN 103142331 A1/1 页21. 寰 枢 侧 块 关 节 融 合 器, 其 特 征 在 于, 包 括 主 体、 前 显 影 针 和 后 显 影 针, 主 体 包 括 一 矩形 前 壁 和 一 圆 弧 壁, 矩 形 前 壁 平 行 的 两 对 边 与 圆 弧 壁 的 两 侧 边 分 别 连 接 ; 前 壁 的 外 表 面 为内 凹 平 面, 前 壁 的 内 表 面 为 内 凸 平 面, 前 壁 上 设 有 螺 纹 通 孔 ; 前 显 影 针 位。

4、 于 前 壁 左 侧, 显 露于表面, 纵向贯通主体 ; 后显影针位于圆弧壁的中央, 显露于表面, 横向贯通主体。2. 根 据 权 利 要 求 1 所 述 的 寰 枢 侧 块 关 节 融 合 器, 其 特 征 在 于, 所 述 圆 弧 壁 的 弧 形 半 径为 5-8mm, 弧度为 293-310。3. 根 据 权 利 要 求 1 所 述 的 寰 枢 侧 块 关 节 融 合 器, 其 特 征 在 于, 所 述 矩 形 前 壁 的 外 表 面内凹深度为 0.4-0.6mm, 内凹平面倒圆角处理, 倒圆角的曲率半径为 0.4-0.5mm。4. 根 据 权 利 要 求 1 所 述 的 寰 枢 侧 块。

5、 关 节 融 合 器, 其 特 征 在 于, 所 述 矩 形 前 壁 的 内 表 面内凸厚度为 2.0-2.1mm。5. 根 据 权 利 要 求 1 所 述 的 寰 枢 侧 块 关 节 融 合 器, 其 特 征 在 于, 所 述 圆 弧 壁 的 中 央 呈 楔形, 楔形的顶端做倒 圆角处理, 倒圆角的曲率半径为 0.4-0.8mm。6. 根 据 权 利 要 求 1 所 述 的 寰 枢 侧 块 关 节 融 合 器, 其 特 征 在 于, 所 述 矩 形 前 壁 与 圆 弧 壁的 上 表 面、 下 表 面 分 别 共 同 构 成 主 体 的 上 表 面、 下 表 面 ; 所 述 圆 弧 壁 的 圆。

6、 弧 面 与 主 体 的 上 表面、 下表面均呈 30夹角。7. 根 据 权 利 要 求 1 所 述 的 寰 枢 侧 块 关 节 融 合 器, 其 特 征 在 于, 所 述 矩 形 前 壁 与 圆 弧 壁的 上 表 面、 下 表 面 分 别 共 同 构 成 主 体 的 上 表 面、 下 表 面 ; 所 述 主 体 的 上 表 面 和 下 表 面 呈 水 平状, 均设有左右方向贯通的均匀倒齿。8.根据权利要求 7所述的寰枢侧块关节融合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均匀倒齿齿底角 为30, 齿深 0.3-0.5mm。9. 根 据 权 利 要 求 1 所 述 的 寰 枢 侧 块 关 节 融 合 器, 其 。

7、特 征 在 于, 所 述 矩 形 前 壁 与 圆 弧 壁的 外 壁 共 同 构 成 主 体 的 外 壁 ; 所 述 前 显 影 针 距 离 主 体 的 外 壁 1.0-1.3mm, 后 显 影 针 距 离 主体的外壁 0.8mm。10.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寰枢侧块关节融合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采用聚醚醚酮材料 ; 前显 影针和后显影针均采用医用钛合金材料。权 利 要 求 书CN 103142331 A1/3 页3寰枢侧块关节融合器技术领域0001 本 发 明 涉 及 一 种 颈 椎 椎 间 植 入 物, 具 体 是 根 据 人 体 颈 椎 生 理 结 构 设 计 的 寰 枢 侧 块。

8、关节融合器。背景技术0002 颅 颈 交 界 疾 患 及 外 伤 引 起 的 寰 枢 椎 脱 位 在 临 床 上 较 为 常 见, 其 病 理 变 化 是 压 迫 延脊髓, 导致四肢瘫痪, 呼吸困难, 甚至死亡。 由于该区位置深, 解剖结构复杂, 手术风险大, 治疗非常棘手。0003 以 往 难 复 性 寰 枢 椎 脱 位 均 进 行 后 路 手 术, 但 是 后 路 手 术 对 于 难 复 性 寰 枢 椎 脱 位 伴脊髓压迫症患者经常减压不充分, 复位不满意。 而且后路寰枢侧块关节植骨融合不易操作,风险大。 对于此类患者, 目前最好的方法是 TARP手术 ( 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内固定术 )。

9、 。 然而 其 处 理 侧 块 关 节 植 骨 融 合 仍 是 常 规 植 骨, 该 植 骨 融 合 方 法 对 维 持 和 支 撑 关 节 间 隙 高 度、生理轴线及稳定性均有一定的缺陷。发明内容0004 本 发 明 的 目 的 是 提 供 一 种 经 口 前 路 寰 枢 侧 块 关 节 融 合 器, 旨 在 解 决 寰 枢 椎 脱 位 或不 稳 需 要 进 行 固 定 融 合 术 时, 现 有 技 术 难 以 控 制 寰 枢 侧 块 关 节 间 隙 高 度、 生 理 轴 线 及 稳 定性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使固定植骨融合更加规范, 融合效果更好。0005 本 发 明 目 的 通 过 以 下。

10、 技 术 方 案 实 现 : 本 寰 枢 侧 块 关 节 融 合 器, 包 括 主 体、 前 显 影 针和 后 显 影 针, 主 体 包 括 一 矩 形 前 壁 和 一 圆 弧 壁, 矩 形 前 壁 平 行 的 两 对 边 与 圆 弧 壁 的 两 侧 边分 别 连 接 ; 前 壁 的 外 表 面 为 内 凹 平 面, 前 壁 的 内 表 面 为 内 凸 平 面, 前 壁 上 设 有 螺 纹 通 孔 ; 前显 影 针 位 于 前 壁 左 侧, 显 露 于 表 面, 纵 向 贯 通 主 体 ; 后 显 影 针 位 于 圆 弧 壁 的 中 央, 显 露 于 表面, 横向贯通主体。0006 优选的, 。

11、所述圆弧壁的弧形半径为 5-8mm, 弧度为 293-310。0007 优 选 的, 所 述 矩 形 前 壁 的 外 表 面 内 凹 深 度 为 0.4-0.6mm, 内 凹 平 面 倒 圆 角 处 理, 倒圆角的曲率半径为 0.4-0.5mm。0008 优 选 的, 所 述 圆 弧 壁 的 中 央 呈 楔 形, 楔 形 的 顶 端 做 倒 圆 角 处 理, 倒 圆 角 的 曲 率 半 径为 0.4-0.8mm。0009 优 选 的, 所 述 矩 形 前 壁 与 圆 弧 壁 的 上 表 面、 下 表 面 分 别 共 同 构 成 主 体 的 上 表 面、 下表面 ; 所述圆弧壁的圆弧面与主体的上。

12、表面、 下表面均呈 30夹角。0010 优 选 的, 所 述 矩 形 前 壁 与 圆 弧 壁 的 上 表 面、 下 表 面 分 别 共 同 构 成 主 体 的 上 表 面、 下表面 ; 所述主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呈水平状, 均设有左右方向贯通的均匀倒齿。0011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2 1、 本 发 明 寰 枢 侧 块 关 节 融 合 器 的 尺 寸 符 合 人 体 特 征, 具 有 合 适 的 体 积、 周 壁 厚 度和终板接触面积, 能够充分填充骨质。 按照人体寰椎下关节突、 枢椎上关节突的生理解剖形状, 为 使 融 合 器 与 寰 椎 下 关 节 突、 枢 椎。

13、 上 关 节 的 接 触 面 积 最 大, 本 发 明 将 融 合 器 的 主 体 设 计说 明 书CN 103142331 A2/3 页4为 截 面 呈 大 半 圆 形 的 形 状, 从 而 增 加 融 合 器 力 学 强 度, 使 其 具 有 良 好 的 支 撑 性 能, 又 能 保 证骨长入, 能够恢复枕部正常的力线。0013 2、 本发明寰枢侧块关节融合器的圆弧壁中央呈楔形, 减少遮挡, 植入方便。 安装器械 可 以 通 过 融 合 器 通 孔 螺 纹 与 融 合 器 连 接, 可 以 轻 松 放 入 手 术 区 域, 逆 时 针 选 择 可 以 取 出器械。倒齿增大摩擦力防止融合器从。

14、寰枢侧块关节区域滑出。0014 3、 经 口 入 路 采 用 可 以 直 接 到 达 颅 颈 交 界 腹 侧 的 病 变 区 域, 使 关 节 复 位 从 而 彻 底 松解延脊髓前方的压迫, 松解减压, 行寰枢侧块关节融合。 其适应证为各种原因引起的难复性寰枢椎脱位合并延脊髓受压。0015 4、 采 用 聚 醚 醚 酮 (PEEK) 材 料, 生 物 相 容 性 好, 其 弹 性 模 量 与 人 体 接 近, 抗 辐 射, 抗磨损, 抗蠕变能力强。可以透过 X 线, 不会产生伪影和遮挡, 方便医生评估融合情况。附图说明0016 图 1 是本发明寰枢侧块关节融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 2。

15、 是本发明的俯 视图 ;0018 图 3 是图 1 的左视图 ;0019 图 4 是图 1 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0020 下 面 结 合 实 施 例 及 附 图 对 本 发 明 作 进 一 步 详 细 的 描 述, 但 本 发 明 的 实 施 方 式 不 限于此。0021 实施例0022 如 图 1-4 所 示, 本 发 明 寰 枢 侧 块 关 节 融 合 器 为 前 路 设 计 的, 是 经 口 腔 前 路 寰 枢 椎复位内固定系统 (transoal atlantoaxial reduction plate TARP) 手术的补充和完善, 包括主体 1、 前显影针 8 和后显影针 9。 。

16、主体 1 采用聚醚醚酮 (PEEK) 材料 ; 前显影针 8 和后显影针 9 均为医用钛合金 (TC4) 材料, 且直径约为 0.8mm。0023 主 体 1 呈 大 半 圆 柱 状, 内 部 为 竖 直 的 中 空, 便 于 填 充 移 植 骨, 主 体 1 的 横 截 面 为 大半圆环状。 具体一点来说, 主体 1 包括一矩形前壁 4 和一圆弧壁 6, 矩形前壁 4 平行的两对边 与 圆 弧 壁 6 的 两 侧 边 分 别 连 接, 圆 弧 壁 的 弧 形 半 径 为 5-8mm, 弧 度 293 -310。 前 壁 4的 外 表 面 为 内 凹 平 面, 内 凹 深 度 为 0.4-0.。

17、6mm, 且 中 央 设 有 螺 纹 通 孔 5, 便 于 手 术 时 放 入 关节 间 隙 中, 内 凹 平 面 倒 圆 角 处 理, 倒 圆 角 的 曲 率 半 径 为 0.4-0.5mm ; 前 壁 4 的 内 表 面 为 加 厚的内凸平面, 内凸厚度约为 2.0-2.1mm。 前壁外表面内凹, 可以使寰枢侧块关节融合器安装器 与 主 体 表 面 接 触 充 分, 安 装 时 受 力 均 匀 ; 前 壁 内 表 面 为 内 凸 平 面, 不 仅 可 以 使 寰 枢 侧 块 关节 融 合 器 安 装 器 与 螺 纹 通 孔 5 足 够 啮 合, 而 且 增 加 融 合 器 力 学 强 度。。

18、 圆 弧 壁 6 的 中 央 呈 楔形, 且 楔 形 的 顶 端 做 倒 圆 角 处 理, 倒 圆 角 的 曲 率 半 径 为 0.4-0.8mm, 圆 弧 壁 6 的 圆 弧 面 与 主体的上表面、 下表面均呈 30夹角, 可以有效减小椎体融合器植入阻力, 方便主体植入寰枢侧块关节间隙。0024 矩 形 前 壁 与 圆 弧 壁 的 上 表 面 共 同 构 成 主 体 的 上 表 面, 矩 形 前 壁 与 圆 弧 壁 的 下 表 面分 别 共 同 构 成 主 体 的 下 表 面。 而 主 体 的 上 表 面 2 和 下 表 面 3 呈 水 平 状, 均 设 有 左 右 方 向 贯通 的 均 匀。

19、 倒 齿, 倒 齿 齿 底 角 为 30, 齿 深 0.3-0.5mm, 增 加 融 合 器 与 人 体 椎 体 终 板 之 间 的说 明 书CN 103142331 A3/3 页5摩擦力, 防止融合器从上下关节面滑出, 达到融合的目的。0025 矩 形 前 壁 与 圆 弧 壁 的 外 壁 共 同 构 成 主 体 的 外 壁。 前 显 影 针 8 位 于 前 壁 左 侧, 距 离主体的外壁 1.0-1.3mm, 显露于表面, 呈垂直方向贯通, 即纵向贯通主体 1。 后显影针 9位于圆弧壁 6的中央, 距离主体的外壁 0.8mm, 显露于表面, 呈水平方向贯通, 即横向贯通主体 1。借 助 前 。

20、显 影 针 8 和 后 显 影 针 9, 便 于 术 后 通 过 x 线 从 正 面 和 侧 面 观 察 评 估 椎 间 融 合 器 的 位置。0026 寰 枢 侧 块 关 节 的 上 下 突 关 节 面 均 呈 不 规 则 椭 圆 形, 而 且 形 状 相 似, 为 了 适 应 人 体生 理 结 构, 并 能 够 安 全 植 入 寰 枢 侧 块 关 节 间 隙 中, 以 上 述 不 甚 规 则 椭 圆 形 的 短 径 为 主 体 圆弧壁 6 直径, 即圆弧壁 6 的直径为 10-16mm, 周边留出安全区域, 植入安全的同时, 又可以保持主体上下表面终板接触安全面积最大化。适合经口入路寰枢侧块关节的融合。0027 上 述 实 施 例 为 本 发 明 较 佳 的 实 施 方 式, 但 本 发 明 的 实 施 方 式 并 不 受 上 述 实 施 例 的限 制, 其 他 的 任 何 未 背 离 本 发 明 的 精 神 实 质 与 原 理 下 所 作 的 改 变、 修 饰、 替 代、 组 合、 简 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 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说 明 书CN 103142331 A1/2 页6图 1图 2说 明 书 附 图CN 103142331 A2/2 页7图 3图 4说 明 书 附 图CN 103142331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