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系统.pdf

上传人:1520****312 文档编号:1559627 上传时间:2018-06-24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523.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0024090.2

申请日:

2016.01.12

公开号:

CN205369369U

公开日:

2016.07.06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

IPC分类号:

E03B1/02; E03B11/16

主分类号:

E03B1/02

申请人:

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雪雁; 徐洪源; 陈新; 刘天菊; 李静; 隋莉莉; 朱娟; 焦红芳

地址:

271104 山东省莱芜市钢城区府前大街9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奥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4

代理人:

张文;阴亮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供水系统。该供水系统包括第一过水管路(100)、第二过水管路(200)、两条支管路(300、400)、压力传感器(700)和控制器;两条支管路(300、400)并联分布,且均连通第一过水管路(100)与第二过水管路(200);两条支管路(300、400)中,一者设有备用水泵(500),另一者设有工作水泵(600);备用水泵(500)和工作水泵(600)的出水口均与第一过水管路(100)连通,且进水口均与第二过水管路(200)连通;压力传感器(700)设置于第一过水管路(100)以检测水流压力;控制器根据水流压力控制备用水泵(500)与工作水泵(600)的工作切换。该方案能解决背景技术所述供水系统存在配置成本较高、系统较为复杂的问题。

权利要求书

1.供水系统,包括第一过水管路(100)、第二过水管路(200)及两条支管路(300、400);
其中:
两条所述支管路(300、400)并联分布,且两条所述支管路(300、400)均连通所述第
一过水管路(100)与所述第二过水管路(200);两条所述支管路(300、400)中,一者设置
有备用水泵(500),另一者设置有工作水泵(600);所述备用水泵(500)的出水口和所述工
作水泵(600)的出水口均与所述第一过水管路(100)连通;所述备用水泵(500)的进水口
与所述工作水泵(600)的进水口均与第二过水管路(200)连通;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水系统还包括压力传感器(700)和控制器;其中:
所述压力传感器(700)设置于所述第一过水管路(100)以检测所述备用水泵(500)或
所述工作水泵(600)的出水口的水流压力;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压力传感器(700)相连,根据所述水流压力控制所述备用水泵(500)
与所述工作水泵(600)之间的工作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
一条所述支管路(300)上位于所述备用水泵(500)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过水管路(100)
之间的部位设置有第一单向阀(320);
另一条所述支管路(400)上位于所述工作水泵(600)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过水管路(100)
之间的部位设置有第二单向阀(420);
所述第一单向阀(320)和所述第二单向阀(420)的介质流通方向均与所述备用水泵(500)
和所述工作水泵(600)的出水口的水流流出方向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
一条所述支管路(300)上位于所述备用水泵(500)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二过水管路(200)
之间的部位设置有第一截止阀(310);
另一条所述支管路(400)上位于所述工作水泵(600)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二过水管路(200)
之间的部位设置有第二截止阀(4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系统还包括报警器;其中:
所述报警器与所述压力传感器(700)相连;所述报警器用于在所述水流压力小于设定压
力阈值时报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器为声音报警器或灯光报警
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系统还包括温度检测装置;
其中:
所述温度检测装置与所述工作水泵(600)和所述备用水泵(500)均相连,以检测所述
工作水泵(600)和所述备用水泵(500)的工作温度;
所述报警器与所述温度检测装置相连,所述报警器用于在所述工作温度超过设定温度阈
值时报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检测装置包括显示屏;所述
显示屏用于显示所述工作温度。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系统为工业供
水系统或生活供水系统。

说明书

供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供水系统。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中,水是较为常用的资源之一。水通常用作冷却源、反应物料、清洗介
质等。一般情况下,水由供水系统从水源引入到生产现场,进而达到参与生产的目的。
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由于生产工艺、生产成本等原因,供水系统需要持续供水。

但是,供水系统的水泵会出现故障,例如电机烧损、联轴器故障、轴承故障等。这
些故障会影响水泵的正常工作,甚至会导致供水系统的水压大幅降低,甚至断水的现象
发生。很显然,这严重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

为了确保供水系统持续供水,目前的供水系统采用两台水泵作为动力源。这两台水
泵分别为备用水泵和工作水泵。工作水泵工作时备用水泵处于非工作状态,当工作水泵
出现故障时,通过对工作水泵和备用水泵工作状态的切换来实现供水系统持续供水。我
们知道,影响水泵正常工作的故障是多方面的,为此,目前的水泵设置有多个检测设备,
当多个检测设备协同作用检测到故障时由控制设备控制工作水泵与备用水泵之间的切
换。由此可知,目前供水系统的水泵(即工作水泵和备用水泵)需要设置有多个检测设
备。很显然,这种水泵的成本较高。对于供水系统规模比较庞大的生产企业而言,应用
配置有多个检测设备的水泵会导致企业投资较大,最终导致企业的生产成本较高。

与此同时,在故障检测过程中,上述水泵需要多个检测设备具有较好的协同配合性
能。这会导致水泵的设计较为复杂,进而增加整个供水系统的复杂度。

当然,上述问题不仅仅存在于工业生产领域的工业供水系统,还存在于其它需要持
续供水领域的供水系统,例如生活供水系统。

可见,如何解决供水系统存在的配置成本较高、系统较为复杂的问题,是目前本领
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供水系统,以解决背景技术所述的供水系统存在的配置成本较
高、系统较为复杂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如下技术方案:

供水系统,包括第一过水管路、第二过水管路及两条支管路;其中:

两条所述支管路并联分布,且两条所述支管路均连通所述第一过水管路与所述第二
过水管路;两条所述支管路中,一者设置有备用水泵,另一者设置有工作水泵;所述备
用水泵的出水口和所述工作水泵的出水口均与所述第一过水管路连通;所述备用水泵的
进水口与所述工作水泵的进水口均与第二过水管路连通;

所述供水系统还包括压力传感器和控制器;其中:

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过水管路以检测所述备用水泵或所述工作水泵的
出水口的水流压力;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压力传感器相连,根据所述水流压力控制所述备用水泵与所述工
作水泵之间的工作切换。

优选的,上述供水系统中:

一条所述支管路上位于所述备用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过水管路之间的部位设
置有第一单向阀;

另一条所述支管路上位于所述工作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过水管路之间的部位
设置有第二单向阀;

所述第一单向阀和所述第二单向阀的介质流通方向均与所述备用水泵和所述工作
水泵的出水口的水流流出方向一致。

优选的,上述供水系统中:

一条所述支管路上位于所述备用水泵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二过水管路之间的部位设
置有第一截止阀;

另一条所述支管路上位于所述工作水泵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二过水管路之间的部位
设置有第二截止阀。

优选的,上述供水系统中,所述供水系统还包括报警器;其中:

所述报警器与所述压力传感器相连;所述报警器用于在所述水流压力小于设定压力
阈值时报警。

优选的,上述供水系统中,所述报警器为声音报警器或灯光报警器。

优选的,上述供水系统中,所述供水系统还包括温度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温度检测装置与所述工作水泵和所述备用水泵均相连,以检测所述工作水泵和
所述备用水泵的工作温度;

所述报警器与所述温度检测装置相连,所述报警器用于在所述工作温度超过设定温
度阈值时报警。

优选的,上述供水系统中,所述温度检测装置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用于显示所
述工作温度。

优选的,上述供水系统中,所述供水系统为工业供水系统或生活供水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供水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供水系统摒弃传统通过对水泵本身检测来确定故障的方式,采用
检测第一过水管路的水流压力来间接反应水泵故障的方式来达到对持续供水进行控制的
目的,而检测第一过水管路的水流压力只需要设置一个压力传感器即可,无需多个检测
设备。因此,相比于背景技术所述的供水系统而言,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供水系统中的工
作水泵和备用水泵均无需配置多个检测设备,仅仅采用普通的水泵即可。很显然,这能
够降低供水系统的配置成本,同时能降低供水系统的系统复杂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
背景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
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供水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供水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再一种供水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3所示实心箭头的方向是供水系统的水流方向。

附图标记说明:

100-第一过水管路、200-第二过水管路、300-支管路、310-第一截止阀、320-第一
单向阀、400-支管路、410-第二截止阀、420-第二单向阀、500-备用水泵、600-工作水
泵、700-压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
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
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一种供水系统。该供水系统用于解决背景技术所述的供水系
统存在配置成本较高、系统较为复杂的问题。

请参考图1,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公开的供水系统包括第一过水管路100、第二过
水管路200、两条支管路(支管路300和支管路400)、压力传感器700和控制器。

支管路300和支管路400并联分布,而且支管路300和支管路400均连通第一过水
管路100和第二过水管路200。支管路300和支管路400中,一者设置有备用水泵500,
另一者设置有工作水泵600。具体的,支管路300可以设置有备用水泵500,支管路400
可以设置工作水泵600。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工作水泵600处于工作状态时,
备用水泵500处于非工作状态;备用水泵500处于工作状态时,工作水泵600处于非工
作状态。

备用水泵500的出水口和工作水泵600的出水口均与第一过水管路100连通,备用
水泵500的进水口和工作水泵600的进水口均与第二过水管路200连通。当备用水泵500
工作时,供水系统的水流从第二过水管路200穿过支管路300进入第一过水管路100;
当工作水泵600工作时,供水系统的水流从第二过水管路200穿过支管路400进入第一
过水管路100。

压力传感器700设置于第一过水管路100,用于检测第一过水管路100的水流压力。
当备用水泵500处于工作状态时,第一过水管路100的水流压力即为备用水泵500的出
水口的水流压力(管道阻力对水流压力的影响忽略不计)。同样道理,当工作水泵600处
于工作状态时,第一过水管路100的水流压力即为工作水泵600的出水口的水流压力(管
道阻力对水流压力的影响忽略不计)。

控制器与压力传感器700相连,根据水流压力控制备用水泵500与工作水泵600之
间的工作切换。我们知道,供水系统在持续正常供水状态时,在备用水泵500或工作水
泵600的作用下,第一过水管路100的水流压力较为稳定,我们称供水系统在这个状态
下工作时,第一过水管路100的水流压力为设定压力阈值。当第一过水管路100的水流
压力小于设定压力阈值时,则能够说明备用水泵500或工作水泵600出现故障。本实施
例中,控制器在第一过水管路100的水流压力小于设定压力阈值时,控制备用水泵500
与工作水泵600之间的工作切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供水系统的工作过程如下:

压力传感器700检测第一过水管路100的水流压力,控制器与压力传感器700相连,
且控制器能够在水流压力小于设定压力阈值的情况下控制备用水泵500与工作水泵600
之间的工作切换,从而关闭发生故障的水泵,启用另一水泵,最终达到供水系统持续供
水的目的。

从供水系统的工作过程可知,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供水系统以第一过水管路100的水
流压力作为控制的依据,一旦第一过水管路100的水流压力未达到设定压力阈值,则能
够说明处于工作状态的水泵(可能是备用水泵500,也可能是工作水泵600)发生故障,
进而在控制器的作用下关闭该水泵,并开启另一台水泵。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供水
系统的巧妙之处在于,摒弃传统通过对水泵本身检测来确定故障的方式,采用检测第一
过水管路100的水流压力来间接反应水泵故障的方式来达到对持续、正常供水进行控制
的目的,而检测第一过水管路100的水流压力只需要设置一个压力传感器即可,无需多
个检测设备。因此,相比于背景技术所述的供水系统而言,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供
水系统中的水泵无需配置多个检测设备,仅仅采用普通的水泵即可。很显然,这能够降
低供水系统的配置成本,同时能降低供水系统的系统复杂度。

如上文所述,当第一过水管路100内的水流压力小于设定压力阈值时则说明处于工
作状态的水泵发生故障。针对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供水系统还可以包括报警
器,报警器与压力传感器700相连,报警器用于在第一过水管路100的水流压力小于设
定压力阈值时报警。报警器可以为声音报警器,也可以为灯光报警器。

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备用水泵500和工作水泵600长时间工作会产生大量的热,
这些热可能会导致故障,甚至导致备用水泵500和工作水泵600的电机出现烧毁现象。
为了较好地避免上述现象,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供水系统还可以包括温度检测装置。
温度检测装置与工作水泵600和备用水泵500均相连。温度检测装置与报警器也相连。
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工作水泵600和备用水泵500的工作温度,报警器用于在工作温
度超过设定温度阈值时报警,进而提醒操作人员实施冷却措施。温度检测装置可以包括
显示屏,显示屏用于显示工作温度,以便于直观提醒操作人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供水系统中,备用水泵500的进水口和工作水泵600的进
水口均与第二过水管路200连通。无论备用水泵500处于工作状态,还是工作水泵600
处于工作状态,另一台水泵的进水口始终与第二过水管路200处于连通状态,这会影响
操作人员对发生故障的水泵实施检修。为了便于备用水泵500和工作水泵600停机后的
检修,请参考图2,支管路300上位于备用水泵500的进水口与第二过水管路200之间
的部位设置第一截止阀310;支管路400上位于工作水泵600的进水口和第二过水管路
200之间的部位设置第二截止阀410。当备用水泵500发生故障而停机检修时,操作人员
可以操作第一截止阀310以切断第二过水管路200与备用水泵500的进水口之间的水路。
当工作水泵600发生故障而停机检修时,操作人员可以操作第二截止阀410以切断第二
过水管路200与工作水泵600的进水口之间的水路。

由于备用水泵500和工作水泵600分别设置于并联的支管路300和支管路400,当
备用水泵500和工作水泵600中的一者开启,另一者关闭时,第一过水管路100的水流
压力会有损失。下面以备用水泵500处于关闭状态,工作水泵600处于开启状态为例来
说明,工作水泵600泵出的水进入第一过水管路100,也有部分会进入支管路300,这会
使得第一过水管路100的水流压力产生损失,很显然,这不利于供水系统的正常工作,
也会使得控制器较容易产生误判。

为此,请参考图3,再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公开的供水系统中,支管路300位于备
用水泵500的出水口与第一过水管路100之间的部位设置有第一单向阀320;支管路400
上位于工作水泵600的出水口与第一过水管路100之间的部位设置有第二单向阀420。
第一单向阀320和第二单向阀420的介质流通方向均与备用水泵500或工作水泵600的
出水口的水流流动方向一致。第一单向阀320使得工作水泵600开启时工作水泵600泵
出的水全部流入第一过水管路100,进而避免第一过水管路100内水流的水流压力损失。
同样道理,第二单向阀420使得备用水泵500开启时备用水泵500泵出的水全部流入第
一过水管路100,进而避免第一过水管路100的水流压力损失。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供水系统可以是工业供水系统、生活供水系统等一些需要
持续供水的供水系统。本申请不限制供水系统的具体种类。

本文中,各个优选方案仅仅重点描述的是与其它方案的不同,各个优选方案只要不
冲突,都可以任意组合,组合后所形成的实施例也在本说明书所公开的范畴之内,考虑
到文本简洁,本文就不再对组合所形成的实施例进行单独描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实
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
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
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
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
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
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供水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供水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供水系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供水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供水系统.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供水系统。该供水系统包括第一过水管路(100)、第二过水管路(200)、两条支管路(300、400)、压力传感器(700)和控制器;两条支管路(300、400)并联分布,且均连通第一过水管路(100)与第二过水管路(200);两条支管路(300、400)中,一者设有备用水泵(500),另一者设有工作水泵(600);备用水泵(500)和工作水泵(600)的出水口均与第一过水管路(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给水;排水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