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载机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施工机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装载机。
背景技术
装载机,又称装载机械,是用铲斗挖掘高物料,并装入运输车
辆或卸至堆料场的土方机械。装载机挖掘的物料主要是土壤、煤、
泥沙以及经过预松后的土壤和岩石。从近几年工程机械的发展来看,
装载机的发展相对较快,装载机已经成为工程建设中最主要的工程
机械之一。
常见的装载机结构包括,动力装置,工作装置,回转机构,操
纵机构,传动机构,行走机构和辅助设施等。
传动机构通过液压泵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给液压马达、液压缸
等执行元件,推动工作装置动作,从而完成各种作业。
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现有技术中的装载机只能单向操作,前
端是挖斗,要将物料转移到卡车上时需要先转向再倾倒,但是在一
些小型工地上,由于地方比较窄,或是工地上放置有其他影响装载
机转向的杂物时,装载机不便转向,影响装载机的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载机,以提高装载机对小空
间工作环境的工作能力。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装载机,包括车架、铲斗、操纵机构、动力机构和卸料槽;
所述动力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操纵机构;
所述操纵机构包括支臂和液压缸,所述支臂的两端分别与所述
铲斗和所述车架连接,所述液压缸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臂和所述铲
斗连接;
所述卸料槽倾斜设置在所述车架的上方,所述卸料槽的较高的
一端为高端,较低的一端为低端,所述高端与所述铲斗之间的距离
小于所述低端与所述铲斗之间的距离,所述铲斗能够在转动过程中
翻折到所述高端的上方或与所述高端接触且使所述铲斗内的物料倾
倒至所述卸料槽内。
通过在车架上设置的卸料槽,延长挖斗的翻折行程使得挖斗能
够翻折到卸料槽的高端处并将铲斗内的物料倾倒在挖斗内。卸料槽
与挖斗分别设置在车架的两侧,通常而言,挖斗在工作时位于车架
的前方,卸料槽固定在车架后方,挖斗在铲起物料后,在操作机构
的控制下可以翻转到卸料槽的高端,将物料倒入卸料槽内,通过卸
料槽将物料最终转移到车架后方的指定位置。通过这种转运方式,
装载机不需要转动车架即可直接将前方的物料转移到后方,大大提
高了装载机的使用范围,降低了狭小工作场所对装载机的限制。
进一步地,所述车架还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分别与所述车架
和所述卸料槽连接且用于将所述卸料槽与所述车架固定。
通过支架将卸料槽和车架连接为一体,便于更加稳定地固定卸
料槽。同时,支架的结构和安装位置可以调整卸料槽的工作位置,
直接影响卸料槽的倾斜角度。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与所述车架之间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
螺栓连接应用广泛,连接效果可靠,且便于拆卸,便于对支架
和卸料槽进行维修。
进一步地,所述铲斗包括工作侧和卸料侧,所述工作侧与所述
车架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卸料侧与所述车架之间的距离,所述卸料
侧设置有卸料出口,所述卸料出口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卸料槽的
宽度。
对铲斗的结构进行了改进。工作侧远离车架,是铲斗的主要受
力区域,卸料侧是物料的倾倒方向,铲斗在操纵机构的控制下会进
行转动,使得工作侧高于卸料侧,便于铲斗内的物料从卸料侧排出。
设置的卸料出口用于限制物料的排出范围,通过限制卸料出口的宽
度,使得排放的物料不会大量落在卸料槽外,减少转运过程中的物
料浪费。
进一步地,所述卸料侧包括第一引导板、出料板和第二引导板,
所述出料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引导板与所述第二引导板之间,所述第
一引导板和所述第二引导板用于将物料引导至所述出料板并沿所述
出料板排出。
卸料侧的三块板围成了一个出料通道,出料板离工作侧最远,
两个引导板用于改变物料的流向,两个引导板各自与出料板形成角
度使物料掉落时会向出料板的位置集中,并主要从出料板的位置排
出。
进一步地,所述铲斗还包括挡板,所述挡板设置在所述卸料侧
与所述工作侧之间,所述挡板靠近所述工作侧的侧边与所述工作侧
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挡板与所述卸料侧固定连接。
设置的挡板可以对物料起到限位作用,防止铲斗倾斜状态下物
料从卸料出口以外的地方排出,导致物料不能落入卸料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挡板数量为两块且间隔设置,所述卸料出口设
置在两块所述挡板之间。
外形美观,且将卸料出口设置在两块挡板之间有利于物料向卸
料出口流动,如果卸料出口设置在卸料侧的两边,会增加物料的最
大流动路径,降低排料的效率。
进一步地,装载机还包括引导槽,所述引导槽倾斜设置,所述
引导槽的较高的一端设置在所述低端的下方,所述引导槽用于将所
述卸料槽运输的物料转移到指定位置。
添加的引导槽,可以进一步地改变物料的转运方向,转运过程
更加灵活,使得物料可以输送至指定的空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引导槽的一端与所述低端转动连接,所述引导
槽通过伸缩杆与所述车架连接,所述伸缩杆用于支撑所述引导槽且
调节所述引导槽的倾斜角度。
通过伸缩杆可以调整引导槽的角度,让物料的转运过程更加灵
活。
进一步地,所述卸料槽的宽度为30厘米-40厘米。
卸料槽的宽度和倾斜程度影响物料在卸料槽上的转移效率。但
是由于卸料槽设置在车架的后方,容易影响驾驶人员的视野,因此
卸料槽的宽度不宜过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卸料槽与挖斗分别设置在车架的两
侧,挖斗在铲起物料后,在操作机构的控制下可以翻转到卸料槽的
高端,将物料倒入卸料槽内,通过卸料槽将物料最终转移到车架后
方的指定位置。通过这种转运方式,装载机不需要转动车架即可直
接将前方的物料通过卸料槽转移到后方,提高了装载机的适用性,
降低了狭小工作场所对装载机的限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
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
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
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装载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铲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铲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装载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正视图。
附图标记汇总:
铲斗101;操纵机构102;车架103;卸料槽104;支架105;
工作侧106;第一引导板107;出料板108;挡板109;引导槽110;
伸缩杆111;第二引导板112。
具体实施方式
现有技术中的装载机只能单向操作,前端是挖掘斗,要将物料
转移到卡车上时需要先转向再倾倒,但是在一些小型工地上,由于
地方比较窄,或是工地上放置有其他影响装载机转向的杂物时,装
载机不便转向,影响装载机的正常使用。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有倾斜设置的卸料槽的装载
机,卸料槽和铲斗分别设置在车架的相对的两侧,铲斗能够升到卸
料槽的上方,将铲起的物料倒在卸料槽内,通过卸料槽将物料转移
车架的另一端,节约空间和工序,操作简单不需要车架转向。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
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
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
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
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
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
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
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
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
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
“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
“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
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
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
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
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
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
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
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
“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
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
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
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
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
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
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
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
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
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
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
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装载机,
包括车架103、铲斗101、操纵机构102、动力机构和卸料槽104。
本装置中的动力机构用于驱动操纵机构102。
目前的动力机构主要包括发动机、减速器和相关的传动系统,
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对于动力机构的结构进行赘述。
操纵机构102包括支臂和液压缸,支臂的两端分别与铲斗101
和车架103连接,液压缸的两端分别与支臂和铲斗101连接。
操纵机构、动力机构均可参照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卸料槽104倾斜设置在车架103上,卸料槽104的较高的一端
为高端,较低的一端为低端,高端与铲斗101之间的距离小于低端
与铲斗101之间的距离,铲斗101能够在转动过程中翻折到高端的
上方或与高端接触,铲斗101内的物料能够倾倒至卸料槽104内。
车架103上还设置有支架105,支架105分别与车架和卸料槽
连接且用于将卸料槽104与车架103固定,支架105与车架103通
过螺栓连接。
通过支架105将卸料槽104和车架103连接为一体,便于更加
稳定地固定卸料槽104。同时,支架105的结构和安装位置可以调
整卸料槽104的工作位置,直接影响卸料槽104的倾斜角度。螺栓
连接应用广泛,连接效果可靠,且便于拆卸,便于对支架105和卸
料槽104进行维修。
挖斗在铲起物料后,在操作机构的控制下可以翻转到卸料槽
104的高端,将物料倒入卸料槽104内,通过卸料槽104将物料最
终转移到车架103后方的指定位置。通过这种转运方式,装载机不
需要转动车架103即可直接将前方的物料转移到后方,扩宽了装载
机的工作环境,降低狭小工作场所对装载机的限制。
铲斗101俗名为挖斗,为半开口的容器,用于铲装土壤、砂石、
石灰和煤炭等散装物料,或对矿石、硬土等作轻度铲挖作业。
传统的铲斗101近似于顶部开口的箱体,本实施例对铲斗101
的结构进行了改进。铲斗101包括相对的工作侧106和卸料侧,在
常态下,卸料侧靠近车架103而工作侧106远离车架103,工作侧
106与车架103的距离大于卸料侧与车架103的距离,卸料侧设置
有卸料出口,卸料出口的宽度小于或等于卸料槽104的宽度。
工作侧106远离车架103,是铲斗101的主要受力区域,在铲
装的过程中起核心作用,卸料侧在物料的倾倒方向,铲斗101在操
纵机构的控制下会进行转动,使得工作侧106高于卸料侧,便于铲
斗内的物料从卸料侧排出。设置的卸料出口用于限制物料的排出范
围,通过限制卸料出口的宽度,使得排放的物料不会大量落在卸料
槽104外,减少转运过程中的物料浪费。
卸料侧包括第一引导板107、出料板108和第二引导板112,第
一引导板107、出料板108和第二引导板112三者之间互不共面,
第一引导板107和第二引导板112分别设置在出料板108的两侧,
出料板108与工作侧106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引导板107与工作侧
106之间的距离和第二引导板112与工作侧106之间的距离。
卸料侧的三块板围成了一个出料通道,出料板108离工作侧106
最远,两个引导板用于改变物料的流向,两个引导板各自与出料板
108形成角度使物料掉落时会向出料板108的位置集中,并主要从
出料板108的位置排出。
在本实施例中,卸料槽104的宽度为35厘米。
卸料槽104的宽度和倾斜程度影响物料在卸料槽104上的转移
效率。但是由于卸料槽104设置在车架103的后方,容易影响驾驶
人员的视野,因此卸料槽104的宽度不宜过大。此宽度值仅为一个
优选数值,由于加工误差或是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可以进行一定地
改变,30-40厘米内均可。
卸料槽104与挖斗分别设置在车架103的两侧,挖斗在铲起物
料后,在操作机构的控制下可以翻转到卸料槽104的高端,将物料
倒入卸料槽104内,通过卸料槽104将物料最终转移到车架103后
方的指定位置。通过这种转运方式,装载机不需要转动车架103即
可直接将前方的物料通过卸料槽104转移到后方,提高了装载机的
适用性,降低了狭小工作场所对装载机的限制。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装载机,实施例
二与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实施例二的铲斗还设置有挡板109。
挡板109设置在卸料侧与工作侧之间,挡板109靠近工作侧的
侧边与工作侧之间设置有间隙,挡板109与卸料侧的固定连接,卸
料出口与挡板109之间设置有间隙。挡板109数量为两块且间隔设
置,卸料出口设置在两块挡板109之间。
设置的挡板109可以对物料起到限位作用,防止铲斗倾斜状态
下物料从卸料出口以外的地方排出,导致物料不能落入卸料槽104
内。将卸料出口设置在两块挡板之间有利于物料向卸料出口流动,
如果卸料出口设置在卸料侧的两边,会增加物料的最大流动路径,
降低排料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装置,其实现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
果和前述方法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装置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
处,可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相应内容。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4和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了一种装载机,
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二的主要区别在于,实施例三中的装载机还设置
有引导槽110。
引导槽110设置在卸料槽104的低端下方,引导槽110用于将
卸料槽104运输的物料转移到指定位置。引导槽110的一端与低端
转动连接,引导槽110通过伸缩杆111与车架103连接。
添加的引导槽110,可以进一步地改变物料的转运方向,转运
过程更加灵活,使得物料可以输送至指定的空腔内。
通过伸缩杆111可以调整引导槽110的角度,让物料的转运过
程更加灵活。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装置,其实现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
果和前述方法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装置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
处,可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相应内容。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步骤、
数字表达式和数值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这里示出和描述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
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他示例可
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
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
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
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
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