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位低频陷阱.pdf

上传人:t**** 文档编号:1556050 上传时间:2018-06-24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37.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1167649.3

申请日:

2016.11.01

公开号:

CN206267344U

公开日:

2017.06.20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

IPC分类号:

E04B1/99

主分类号:

E04B1/99

申请人:

广州声博士声学技术有限公司

发明人:

殷艺敏

地址:

511450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大龙街大龙工业区黄山路4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代理人:

陈思泽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角位低频陷阱,包括底板、顶板及本体,所述本体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及弧形板,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及弧形板彼此相互连接形成扇形筒状体,所述底板盖设在所述本体的底端,所述顶板盖设在所述本体的顶端,所述本体、底板及顶板围成吸声腔,所述弧形板上开设有与所述吸声腔连通的消声引导口。低频声波从消声引导口进入吸声腔,吸声腔能有效吸收特定频率范围的低频声波,且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及弧形板彼此相互连接形成扇形筒状体,通过弧形板对中高频声波进行反射和漫反射,使中高频声波多角度扩散,有效改善低频响应,消除驻波,使声音更清晰,且便于放置在室内边角处,减少占用空间。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角位低频陷阱,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顶板及本体,所述本体包括第一侧板、第
二侧板及弧形板,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及弧形板彼此相互连接形成扇形筒状体,所述底
板盖设在所述本体的底端,所述顶板盖设在所述本体的顶端,所述本体、底板及顶板围成吸
声腔,所述弧形板上开设有与所述吸声腔连通的消声引导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位低频陷阱,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第一引导板、第二引导板,
所述第一引导板、第二引导板均设置在所述吸声腔内,第一引导板、第二引导板分别位于所
述消声引导口的两侧且分别与所述弧形板连接,第一引导板与第二引导板之间形成消声引
导通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角位低频陷阱,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声引导口设置在所述弧形板
的中部且由弧形板的顶端延伸至其底端,所述第一引导板、第二引导板分别与所述弧形板
圆弧过渡连接,且第一引导板、第二引导板的顶端分别与所述顶板连接,第一引导板、第二
引导板的底端分别与所述底板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角位低频陷阱,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设置在所
述第一引导板与第二引导板之间,且隔板远离消声引导口的一侧与所述本体的内壁连接,
将所述吸声腔分隔成两个独立的腔室,所述隔板与第一引导板之间、隔板与第二引导板之
间分别形成消声引导通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角位低频陷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的连接处
设有向吸声腔方向凸出的加强部,所述隔板与所述加强部连接,隔板的顶端与所述顶板连
接,隔板的底端与所述底板连接。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角位低频陷阱,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声引导口的宽度
为30mm~80mm。
7.如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角位低频陷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
及弧形板围成90°扇形筒状体,且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弧形板、第一引导板及第二引导板为
一体成型结构。
8.如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角位低频陷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
板、弧形板、第一引导板、第二引导板、底板及顶板均为EPS材料板,所述本体、第一引导板及
第二引导板分别与底板和顶板热熔连接。
9.如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角位低频陷阱,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底板及顶板的
外表面均覆盖有GRG喷涂层。

说明书

角位低频陷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声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角位低频陷阱。

背景技术

驻波是听音环境的大敌,尤其是在小空间内低频驻波的影响尤为明显,驻波产生
的原因是声音在墙面之间来回反射,反射波碰在一起,而产生增强或减弱的效果,最后的声
波动变成在原地振动、不会移动的波。由于驻波的存在,导致无论使用高级设备,高级音响,
听到的声音十分不均衡,有些频段声音很大,有些却感觉完全没有声音。通常只要播放遇到
与驻波频率重叠或附近的声音,会感觉低频隆隆,模糊不清,音量一大,甚至只听见朦胧的
低音,而无法分辨层次。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角位低频陷阱,能有效改善低频响
应,消除驻波,使声音更清晰。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角位低频陷阱,包括底板、顶板及本体,所述本体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及
弧形板,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及弧形板彼此相互连接形成扇形筒状体,所述底板盖设在
所述本体的底端,所述顶板盖设在所述本体的顶端,所述本体、底板及顶板围成吸声腔,所
述弧形板上开设有与所述吸声腔连通的消声引导口。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如下:

所述的角位低频陷阱,还包括第一引导板、第二引导板,所述第一引导板、第二引
导板均设置在所述吸声腔内,第一引导板、第二引导板分别位于所述消声引导口的两侧且
分别与所述弧形板连接,第一引导板与第二引导板之间形成消声引导通道。

所述消声引导口设置在所述弧形板的中部且由弧形板的顶端延伸至其底端,所述
第一引导板、第二引导板分别与所述弧形板圆弧过渡连接,且第一引导板、第二引导板的顶
端分别与所述顶板连接,第一引导板、第二引导板的底端分别与所述底板连接。

所述的角位低频陷阱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引导板与第二引导板
之间,且隔板远离消声引导口的一侧与所述本体的内壁连接,将所述吸声腔分隔成两个独
立的腔室,所述隔板与第一引导板之间、隔板与第二引导板之间分别形成消声引导通道。

所述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的连接处设有向吸声腔方向凸出的加强部,所述隔板与
所述加强部连接,隔板的顶端与所述顶板连接,隔板的底端与所述底板连接。

所述消声引导口的宽度为30mm~80mm。

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及弧形板围成90°扇形筒状体,且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弧
形板、第一引导板及第二引导板为一体成型结构。

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弧形板、第一引导板、第二引导板、底板及顶板均为EPS
材料板,所述本体、第一引导板及第二引导板分别与底板和顶板热熔连接。

所述本体、底板及顶板的外表面均覆盖有GRG喷涂层。

下面对前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或原理进行说明:

上述角位低频陷阱,通过本体、底板及顶板围成吸声腔,且在弧形板上开设有与所
述吸声腔连通的消声引导口,低频声波从消声引导口进入吸声腔,吸声腔能有效吸收特定
频率范围的低频声波,且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及弧形板彼此相互连接形成扇形筒状体,通过
弧形板对中高频声波进行反射和漫反射,使中高频声波多角度扩散,有效改善低频响应,消
除驻波,使声音更清晰,将角位低频陷阱设置成扇形结构,不仅便于放置在室内边角处,而
且减少占用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角位低频陷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横向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角位低频陷阱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横向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底板,20、顶板,30、本体,301、吸声腔,310、第一侧板,312、加强部,320、第二侧
板,330、弧形板,332、消声引导口,40、第一引导板,401、消声引导通道,50、第二引导板,60、
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一种角位低频陷阱,包括底板10、顶板20及本体30,所述本体30包括
第一侧板310、第二侧板320及弧形板330,所述第一侧板310、第二侧板320及弧形板330彼此
相互连接形成扇形筒状体,所述底板10盖设在所述本体30的底端,所述顶板20盖设在所述
本体30的顶端,所述本体30、底板10及顶板20围成吸声腔301,所述弧形板330上开设有与所
述吸声腔301连通的消声引导口332。

该角位低频陷阱,通过本体30、底板10及顶板20围成吸声腔301301,且在弧形板
330上开设有与所述吸声腔301连通的消声引导口332,低频声波从消声引导口332进入吸声
腔301,吸声腔301能有效吸收特定频率范围的低频声波,且第一侧板310、第二侧板320及弧
形板330彼此相互连接形成扇形筒状体,通过弧形板330对中高频声波进行反射和漫反射,
使中高频声波多角度扩散,有效改善低频响应,消除驻波,使声音更清晰,从而提高声音系
统品质。将角位低频陷阱设置成扇形结构,不仅便于放置在室内边角处,而且减少占用空
间。

如图1、2所示,所述的角位低频陷阱还包括第一引导板40、第二引导板50,所述第
一引导板40、第二引导板50均设置在所述吸声腔301内,第一引导板40、第二引导板50分别
位于所述消声引导口332的两侧且分别与所述弧形板330连接,第一引导板40与第二引导板
50之间形成消声引导通道401。第一引导板40、第二引导板50远离弧形板330的一侧与本体
30之间留有间隙,形成入口,所述第一引导板40、第一侧板310及与第一引导板40连接的弧
形板330围成内部空腔结构形成一个消声壁,所述第二引导板50、第二侧板320及与第二引
导板50连接的弧形板330围成内部空腔结构形成另一个消声壁,低频声波经消声引导口332
进入吸声腔301,在消声引导通道401的引导下,经所述入口进入两个空腔结构内,被所述消
声壁吸收,吸音效果更好。

其中,图3、4所示的角位低频陷阱与图1、图2所述的角位低频陷阱不同之处在于,
该角位低频陷阱还包括隔板60,所述隔板60设置在所述第一引导板40与第二引导板50之
间,且隔板60远离消声引导口332的一侧与所述本体30的内壁连接,将所述吸声腔301分隔
成两个独立的腔室,所述隔板60与第一引导板40之间、隔板60与第二引导板50之间分别形
成消声引导通道401。低频声波在隔板60与第一引导板40之间的消声引导通道401的引导下
进入其中一个腔室,在隔板60与第二引导板50之间的消声引导通道401的引导下进入另一
个腔室,提高对低频声波的吸声量。

如图2、4所示,所述消声引导口332设置在所述弧形板330的中部且由弧形板330的
顶端延伸至其底端,即在弧形板330的高度范围内的低频声波能通过消声引导口332进入吸
声腔301内被吸收,所述第一引导板40、第二引导板50分别与所述弧形板330圆弧过渡连接,
连接更稳固,且第一引导板40、第二引导板50的顶端分别与所述顶板20连接,第一引导板
40、第二引导板50的底端分别与所述底板10连接。这样设置,使进入吸声腔301的低频声波
能通过两个入口分别进入两个空腔,被均匀吸收。所述第一侧板310与第二侧板320的连接
处设有向吸声腔301方向凸出的加强部312,使第一侧板310与第二侧板320连接更稳固,如
图4所示,所述隔板60与所述加强部312连接,隔板60的顶端与所述顶板20连接,隔板60的底
端与所述底板10连接,这样设置使隔板60连接更稳固。本实施例所述消声引导口332的宽度
为30mm~80mm,吸声效果较好。

本实施例所述第一侧板310、第二侧板320及弧形板330围成90°扇形筒状体,且第
一侧板310、第二侧板320、弧形板330、第一引导板40及第二引导板50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
第一侧板310、第二侧板320、弧形板330、第一引导板40、第二引导板50、底板10及顶板20均
为EPS材料板,所述本体30、第一引导板40及第二引导板50分别与底板10和顶板20热熔连
接。所述本体30、底板10及顶板20的外表面均覆盖有GRG喷涂层。该角位低频陷阱为四分之
一的圆柱状,内部形成一个大的低频吸声腔301体,以高密度EPS为基材,该基材具有质量
轻,易加工成形的特点,通过声学软件模拟计算出本体30及第一引导板40及第二引导板50
的整体图形,使用数控机切割技术对EPS进行一次切割出所需的产品形状,弥补了传统用木
板拼接成型存在漏洞的缺陷,再用数控机加工出底板10及顶板20,用热溶技术将切割出来
的各板件进行粘合,最后在表面覆盖高强度GRG喷涂,使产品具有表面呈现90°的有效扩散,
其内部大空腔结构形成一个大的消声壁,GRG喷涂层使该角位低频陷阱具有高强度、高硬度
和很好的柔韧性,不易破损、变形和开裂。该角位低频陷阱防火性能好,重量只有木质产品
的三分之一,甲醛释放低,能满足多种建声的环境。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
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
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
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
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
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角位低频陷阱.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角位低频陷阱.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角位低频陷阱.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角位低频陷阱.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角位低频陷阱.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角位低频陷阱,包括底板、顶板及本体,所述本体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及弧形板,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及弧形板彼此相互连接形成扇形筒状体,所述底板盖设在所述本体的底端,所述顶板盖设在所述本体的顶端,所述本体、底板及顶板围成吸声腔,所述弧形板上开设有与所述吸声腔连通的消声引导口。低频声波从消声引导口进入吸声腔,吸声腔能有效吸收特定频率范围的低频声波,且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及弧形板彼此相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