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型客车的车身上导轨区域结构.pdf

上传人:62****3 文档编号:1555107 上传时间:2018-06-24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20219366.3

申请日:

2014.04.29

公开号:

CN203937491U

公开日:

2014.11.12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

IPC分类号:

B60J5/06; E05D13/00

主分类号:

B60J5/06

申请人: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李佩; 许冰; 韦超忠

地址:

545007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河西路18号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中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3

代理人:

杨雪松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型客车的车身上导轨区域结构,包括侧围外板和上导轨外板,所述侧围外板边缘与所述上导轨外板边缘搭接配合,所述侧围外板与滑移门的配合处存在间隙,在位于所述间隙处的所述侧围外板边缘上设有朝向所述滑移门的翻边,在所述间隙内设有流水槽胶条。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增加侧围外板的翻边结构,形成流水槽结构,增强了后侧门上边缘密封方式的可靠性,大大降低了该区域漏灰漏水的可能性。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微型客车的车身上导轨区域结构,包括侧围外板和上导轨外板,所述侧围外板边缘与所述上导轨外板边缘搭接配合,所述侧围外板与滑移门的配合处存在间隙,其特征在于:在位于所述间隙处的所述侧围外板边缘上设有朝向所述滑移门的翻边,在所述间隙内设有流水槽胶条。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客车的车身上导轨区域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边梁内板和上边梁连接板,所述上边梁内板与所述上边梁连接板焊接并与所述侧围外板和所述上导轨外板形成封闭腔体。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型客车的车身上导轨区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导轨外板的顶部焊接到所述侧围外板上与汽车顶盖相连接的边缘。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微型客车的车身上导轨区域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型客车的车身上导轨区域结构。
背景技术
微车一般中门为滑移门。与滑移门上走轮臂配合的车体结构件为车身上导轨焊合总成,属于侧围总成的一部分。
一般滑移门的密封为门框一道密封,滑移门与侧围配合处即A处(如图3所示),会有漏灰、漏水风险。
随着目前消费者对舒适性要求的高端化趋势,在增加电动升降器、高端内饰等配置后,滑移门变厚,走轮臂Y向侵入量变大,侧围在避让滑移门走轮臂处,上边梁内板一般存在冲压成型困难问题。一般的处理方式是将上边梁内板凸包处切掉(如图4所示),这样切割的断口处容易成为高应力区。
另外,现有结构在走轮臂有Y向侵入的区域内,如图5所示的b处无法实现顶盖焊接,不利于车体中门框的刚度性能的提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微型客车的上导轨区域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车身密封、成型及刚度不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微型客车的上导轨区域结构,包括侧围外板和上导轨外板,所述侧围外板边缘与所述上导轨外板边缘搭接配合,所述侧围外板与滑移门的配合处存在间隙,在位于所述间隙处的所述侧围外板边缘上设有朝向所述滑移门的翻边,在所述间隙内设有流水槽胶条。
所述的微型客车的上导轨区域结构,还包括上边梁内板和上边梁连接板,所述上边梁内板与所述上边梁连接板焊接并与所述侧围外板和所述上导轨外板形成封闭腔体。
所述上导轨外板的顶部焊接到所述侧围外板上与汽车顶盖相连接的边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增加侧围外板的翻边结构,形成流水槽结构,增强了后侧门上边缘密封方式的可靠性,大大降低了该区域漏灰漏水的可能性。
2、将原上边梁内板分成上边梁内板及连接板,焊接形成封闭腔体,既避免了原有单一上边梁内板凸包处切掉后,其断面切口带来的应力集中的问题,又解决了冲压成型问题;
3、调整上导轨外板与侧围外板搭接方式,上导轨外板的顶部焊接到所述侧围外板上与汽车顶盖相连接的边缘,使顶盖与侧围总成在走轮臂凸包处的焊接位置由原来的导轨内侧更改为导轨外侧,从而实现电阻点焊,增强了车体中门框的刚度性能的提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上导轨弯曲段的截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上导轨直段的截面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的上导轨直段的截面图;
图4为现有技术中的上边梁内板凸包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现有技术中的上导轨弯曲段的截面图。
图中:
1、侧围外板;2、上导轨外板;3、滑移门;4、翻边;5、流水槽胶条;6、上边梁内板;7、上边梁连接板;8、顶盖;9、上导轨;10、现有技术中的侧围外板;11、现有技术中的上导轨外板;12、现有技术中的上边梁内板凸包处;13、现有技术中的上边梁内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微型客车的上导轨区域结构,包括侧围外板1和上导轨外板2,所述侧围外板1边缘与所述上导轨外板2边缘搭接配合,所述侧围外板1与滑移门3的配合处存在间隙,其特征在于:在位于所述间隙处的所述侧围外板1边缘上设有朝向所述滑移门3的翻边4,在所述间隙内设有流水槽胶条5;还包括上边梁内板6和上边梁连接板7,所述上边梁内板6与所述上边梁连接板7焊接并与所述侧围外板1和所述上导轨外板2形成封闭腔体;所述上导轨外板2的顶部焊接到所述侧围外板1上与汽车顶盖8相连接的边缘。
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在于:
1、增加了侧围外板的翻边结构,形成流水槽结构;
2、调整零件的分块方式,将上边梁内板分为内板和连接板,使零件的成型更容易;
3、调整零件的搭接方式,实现点焊。
本实用新型已应用在实体车上,通过实际生产证明,上导轨区域单件合格率在95%以上,滑移门区域的密封性能也得到较大提升。由于结构的优化,增加中门框区域的结构刚度,使中门框开口变形量减小0.42mm。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微型客车的车身上导轨区域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微型客车的车身上导轨区域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微型客车的车身上导轨区域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微型客车的车身上导轨区域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微型客车的车身上导轨区域结构.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937491 U(45)授权公告日 2014.11.12CN203937491U(21)申请号 201420219366.3(22)申请日 2014.04.29B60J 5/06(2006.01)E05D 13/00(2006.01)(73)专利权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地址 545007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河西路18号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72)发明人李佩 许冰 韦超忠(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中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3代理人杨雪松(54) 实用新型名称一种微型客车的车身上导轨区域结构(57) 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型客车的车身上导轨。

2、区域结构,包括侧围外板和上导轨外板,所述侧围外板边缘与所述上导轨外板边缘搭接配合,所述侧围外板与滑移门的配合处存在间隙,在位于所述间隙处的所述侧围外板边缘上设有朝向所述滑移门的翻边,在所述间隙内设有流水槽胶条。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增加侧围外板的翻边结构,形成流水槽结构,增强了后侧门上边缘密封方式的可靠性,大大降低了该区域漏灰漏水的可能性。(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2页(10)授权公告号 CN 203937491 UCN 203937491 U1/1页21.一种微型客车。

3、的车身上导轨区域结构,包括侧围外板和上导轨外板,所述侧围外板边缘与所述上导轨外板边缘搭接配合,所述侧围外板与滑移门的配合处存在间隙,其特征在于:在位于所述间隙处的所述侧围外板边缘上设有朝向所述滑移门的翻边,在所述间隙内设有流水槽胶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客车的车身上导轨区域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边梁内板和上边梁连接板,所述上边梁内板与所述上边梁连接板焊接并与所述侧围外板和所述上导轨外板形成封闭腔体。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型客车的车身上导轨区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导轨外板的顶部焊接到所述侧围外板上与汽车顶盖相连接的边缘。权 利 要 求 书CN 203937491 U1/2。

4、页3一种微型客车的车身上导轨区域结构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型客车的车身上导轨区域结构。背景技术0002 微车一般中门为滑移门。与滑移门上走轮臂配合的车体结构件为车身上导轨焊合总成,属于侧围总成的一部分。0003 一般滑移门的密封为门框一道密封,滑移门与侧围配合处即A处(如图3所示),会有漏灰、漏水风险。0004 随着目前消费者对舒适性要求的高端化趋势,在增加电动升降器、高端内饰等配置后,滑移门变厚,走轮臂Y向侵入量变大,侧围在避让滑移门走轮臂处,上边梁内板一般存在冲压成型困难问题。一般的处理方式是将上边梁内板凸包处切掉(如图4所示),这样切割的断口处容易成为高应力区。0005 。

5、另外,现有结构在走轮臂有Y向侵入的区域内,如图5所示的b处无法实现顶盖焊接,不利于车体中门框的刚度性能的提升。实用新型内容0006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微型客车的上导轨区域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车身密封、成型及刚度不足的问题。0007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0008 一种微型客车的上导轨区域结构,包括侧围外板和上导轨外板,所述侧围外板边缘与所述上导轨外板边缘搭接配合,所述侧围外板与滑移门的配合处存在间隙,在位于所述间隙处的所述侧围外板边缘上设有朝向所述滑移门的翻边,在所述间隙内设有流水槽胶条。0009 所述的微型客车的上导轨区域结构,还包括上边梁内板和上边梁连接板,所述上边梁内板与所。

6、述上边梁连接板焊接并与所述侧围外板和所述上导轨外板形成封闭腔体。0010 所述上导轨外板的顶部焊接到所述侧围外板上与汽车顶盖相连接的边缘。001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0012 1、通过增加侧围外板的翻边结构,形成流水槽结构,增强了后侧门上边缘密封方式的可靠性,大大降低了该区域漏灰漏水的可能性。0013 2、将原上边梁内板分成上边梁内板及连接板,焊接形成封闭腔体,既避免了原有单一上边梁内板凸包处切掉后,其断面切口带来的应力集中的问题,又解决了冲压成型问题;0014 3、调整上导轨外板与侧围外板搭接方式,上导轨外板的顶部焊接到所述侧围外板上与汽车顶盖相连接的边缘,使顶盖与侧围总成在走轮臂凸包。

7、处的焊接位置由原来的导轨内侧更改为导轨外侧,从而实现电阻点焊,增强了车体中门框的刚度性能的提升。说 明 书CN 203937491 U2/2页4附图说明0015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0016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上导轨弯曲段的截面图;0017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上导轨直段的截面图;0018 图3为现有技术中的上导轨直段的截面图;001。

8、9 图4为现有技术中的上边梁内板凸包处的结构示意图;0020 图5为现有技术中的上导轨弯曲段的截面图。0021 图中:0022 1、侧围外板;2、上导轨外板;3、滑移门;4、翻边;5、流水槽胶条;6、上边梁内板;7、上边梁连接板;8、顶盖;9、上导轨;10、现有技术中的侧围外板;11、现有技术中的上导轨外板;12、现有技术中的上边梁内板凸包处;13、现有技术中的上边梁内板。具体实施方式0023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

9、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0024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微型客车的上导轨区域结构,包括侧围外板1和上导轨外板2,所述侧围外板1边缘与所述上导轨外板2边缘搭接配合,所述侧围外板1与滑移门3的配合处存在间隙,其特征在于:在位于所述间隙处的所述侧围外板1边缘上设有朝向所述滑移门3的翻边4,在所述间隙内设有流水槽胶条5;还包括上边梁内板6和上边梁连接板7,所述上边梁内板6与所述上边梁连接板7焊接并与所述侧围外板1和所述上导轨外板2形成封闭腔体;所述上导轨外板2的顶部焊接到所述侧围外板1上与汽车顶盖8相连接的边缘。0025 本实用新型。

10、的创新点在于:0026 1、增加了侧围外板的翻边结构,形成流水槽结构;0027 2、调整零件的分块方式,将上边梁内板分为内板和连接板,使零件的成型更容易;0028 3、调整零件的搭接方式,实现点焊。0029 本实用新型已应用在实体车上,通过实际生产证明,上导轨区域单件合格率在95以上,滑移门区域的密封性能也得到较大提升。由于结构的优化,增加中门框区域的结构刚度,使中门框开口变形量减小0.42mm。003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说 明 书CN 203937491 U1/2页5图1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937491 U2/2页6图3图4图5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937491 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一般车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