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海无掩护钢围堰龙口导流用闸门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围堰施工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外海无掩护钢围堰龙口导流用闸门。
背景技术
在深水基础中的承台一般采用“围堰法”施工,利用围堰创造一个干施工承台的作业空间,而钢围堰是一种常用的围堰。在进行围堰施工时,需要在施工的最后阶段对龙口进行合拢。而当在海上进行施工时,受季风、台风、雾天的影响、以及潮汛的影响,潮差大。大潮汛时期涌浪较大,且涨潮时间较快,钢板桩龙口合拢之时,因受潮水影响,低潮位时间较短,龙口合拢时间会严重不足,给钢围堰龙口的合拢施工造成极大困难。
尤其是,当进行外海施工时,由于围堰内面积大,在海水涨落潮时所产生的水位差会对钢围堰造成极大的压力,并且,水位差所导致的水流均要从龙口处流入或流出,这会给龙口合拢带来极大的困难。另外,外海施工还具有以下问题:(1)由于外海无掩护孤岛作业,施工条件艰苦,施工难度大;(2)风浪较多,施工时间有限,又需在台风到来前完工,工期紧;(3)受潮位影响,钢围堰内外水位差在±3.0m左右,龙口水流湍急,龙口合拢难度大;(4)随着导流段的逐渐闭合,出水口减小,水流流速会增大;水流湍急,冲刷泥沙,影响平台稳定,危急施工人员安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以在实施时,在龙口处通过上拔钢板桩形成过水导流通道,以减少海水的冲击。但简单地上拔钢板桩,会使得钢板桩在上拔后,由于抛填的砂石等原因,导致二次插打困难。因此,还需要一种更为可靠的方式来形成过水导流通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外海无掩护钢围堰龙口导流用闸门,可以在外海无掩护钢围堰龙口导流时,利用钢板桩形成闸门,以形成过水导流通道。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外海无掩护钢围堰龙口导流用闸门,包括多个钢板桩,多个钢板桩依次并排连接在一起,所述多个钢板桩中的至少一部分从下部截成两段,其中钢板桩的上段可以向上拔起。
进一步地,每隔一根完整的第一钢板桩,设置一根从下部截成两段的第二钢板桩。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钢板桩与相邻两侧的第一钢板桩之间通过滑动配合结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滑动配合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钢板桩侧边上的滑槽和设置在所述第二钢板桩上的凸肋,所述凸肋可以在所述滑槽中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滑动配合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钢板桩侧边上的凸肋和设置在所述第二钢板桩上的滑槽,所述凸肋可以在所述滑槽中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滑动配合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钢板桩及第二钢板桩一个侧边上的凸肋和设置在另一个侧边上的滑槽,所述凸肋可以在相邻钢板的滑槽中滑动。
进一步地,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肋呈长条状。
进一步地,所述凸肋有多个,分布设置在所述钢板桩的侧边上。
进一步地,所述钢板桩中部还设置有拉杆。
本实用新型的外海无掩护钢围堰龙口导流用闸门,可以在外海无掩护钢围堰龙口导流时,利用钢板桩形成闸门,以形成过水导流通道,实现了在外海无掩护的条件下对钢围堰龙口的导流合拢施工,并且施工简单迅速、效率高、工期短。同时,本实用新型避免了简单上拔法可能遇到的二次插打困难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海无掩护钢围堰龙口导流用闸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滑动配合结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滑动配合结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凸肋结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凸肋结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外海无掩护钢围堰龙口导流用闸门,包括多个钢板桩1,多个钢板桩1依次并排连接在一起,所述多个钢板桩1中的至少一部分从下部截成两段,其中钢板桩的上段可以向上拔起。优选地,如图1所示,每隔一根完整的第一钢板桩11,设置一根从下部截成两段的第二钢板桩12;第二钢板桩12与相邻两侧的第一钢板桩11之间通过滑动配合结构连接。
如图2所示,所述滑动配合结构可以是设置在所述第一钢板桩11侧边上的滑槽4和设置在所述第二钢板桩12上的凸肋5。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滑槽4也可以设置在第二钢板桩12上,相应地,凸肋5设置在第一钢板桩11上。通过凸肋在滑槽中滑动,使得施工时上拔第二钢板桩的上段时,保持与两侧第一钢板桩之间的紧密连接,并且可以使得上拔时以及施工完毕后复位时更为顺畅。
另外,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无论是第一钢板桩还是第二钢板桩,均可以在钢板桩的一个侧边上设置滑槽,而在另一个侧边上设置凸肋。本实施例的优点在于,在制造钢板桩时无须区分第一钢板桩和第二钢板桩,而在施工使用时,将一部分钢板桩截断作为第二钢板桩使用,而剩余未截断的钢板桩作为第一钢板桩,降低了成本。
如图4所示,其中的凸肋可以呈长条状,设置在钢板桩的整条侧边上。这种结构的优点是坚固可靠。另外,也可以如图5所示,将凸肋分成多段,分布设置在所述钢板桩的侧边上,优选是均匀布置。该结构的优点是,更便于装配。
再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外海无掩护钢围堰龙口导流用闸门在施工使用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低潮时段在钢围堰龙口处一侧上拔第二钢板桩12的上段形成导流过水通道2;
步骤2:在龙口处插打两排钢板桩,并在安装拉杆固定后向两排钢板桩之间的隔仓中抛石,完成龙口的合龙;
步骤3:将上拔的第二钢板桩12的上段插打至设计高程以复位;
步骤4:在复位的钢板桩之间插打隔仓桩,并在形成的隔仓中抛石,将导流过水通道截断,完成钢围堰龙口合拢施工。
另外,在施工中,为了提高钢围堰的强度,可以在导流段的钢板桩1的中部设置拉杆3。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