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钉桩结构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定海洋安装平台的临时支撑结构,具体涉及一种
钉桩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固定平台多采用底层铺大面积的加筋钢板的方式作为平台的临时支
撑,用来防止平台坐底后发生侧向滑移以及沉入泥面以下,这种方法的局限
性在于对表层土很软的情况下,即使将加筋钢板铺满整个平台底部也可能由
于与海底泥面接触面积不够而造成不能有效的抵抗平台侧滑移以及下沉,往
往还需设计其他支撑结构向外延伸防沉板面积,造成临时结构的冗余,浪费
材料,并且容易造成平台底部过重,影响平台入水浮态,不能安装。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钉桩结构,
包括套筒、钉桩、上钢板、下钢板、剪切板,所述上钢板和所述下钢板分别
位于所述套筒和所述平台主腿的顶部和底部,在所述套筒和所述平台主腿之
间设有竖向的所述剪切板,所述剪切板的顶部与所述上钢板相抵接,其底部
与所述下钢板相抵接。
在所述套筒顶部内壁上设有上下互相平行的套筒封板,所述钉桩位于所
述套筒内,所述钉桩的顶部与所述封板相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套筒包括上部的空心圆筒和其下部的空心锥台型筒,所
述圆筒和所述锥台型筒呈一体成型设置,所述锥台型筒的横截面积由顶部至
底部逐渐增大。
进一步地,在所述锥台型筒的外侧壁上设有第一加强筋板,所述第一加
强筋板从所述锥台型筒顶部呈直线型延伸至所述锥台型筒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封板呈圆环形设置,在上、下所述封板之间设有第二加
强筋板。
进一步地,所述上钢板、所述下钢板、所述平台主腿、所述剪切板之间
焊接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剪切板由钢板制得,所述套筒和所述钉桩由钢管制得。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的钉桩结构相对于大面积的加筋防沉板,大大降低钢材
使用量,从而降低原材料成本,减少导管架底部重量,从而使导管架下水时
能具有好的浮态,便于安装操作,同时减少陆地建造时间,从而降低由陆地
建造所需时间带来的成本;
2、结构形式相对灵活,可根据平台的重量大小及土壤条件确定钉桩的大
小尺寸,从而充分提高固定形式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套筒和平台主腿连接的平面布置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套筒和平台主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AA截面的剖视图;
图4是图2的俯视图;
图5是图2的仰视图。
图中:1.平台主腿、2.套筒、21.锥台型筒、3.上钢板、4.下钢板、
5.第一加强筋板、6.剪切板、7.封板、8.第二加强筋板、9.钉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一种钉桩结构,包括套筒2、钉桩
9、上钢板3、下钢板4、剪切板6,所述上钢板3和所述下钢板4分别位于所
述套筒2和所述平台主腿1的顶部和底部,在所述套筒2和所述平台主腿1
之间设有竖向的所述剪切板6,所述剪切板6的顶部与所述上钢板3相抵接,
其底部与所述下钢板4相抵接。
在所述套筒2顶部内壁上设有上下互相平行的套筒2封板7,所述钉桩9
位于所述套筒2内,所述钉桩9的顶部与所述封板7相抵接,使得钉桩9起
到临时固定支撑平台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套筒2包括上部的空心圆筒和其下部的空心锥台型筒21,
所述圆筒和所述锥台型筒21呈一体成型设置,所述锥台型筒21的横截面积
由顶部至底部逐渐增大,增大了套筒2的支撑能力,使得连接结构更稳固。
进一步地,在所述锥台型筒21的外侧壁上设有第一加强筋板5,所述第
一加强筋板5从所述锥台型筒21顶部呈直线型延伸至所述锥台型筒21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封板7呈圆环形设置,在上、下所述封板7之间设有第
二加强筋板8。
进一步地,所述上钢板3、所述下钢板4、所述平台主腿1、所述剪切板
6之间焊接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剪切板6由钢板制得,所述套筒2和所述钉桩9由钢管
制得。
先在场地用钢管和钢板制作4根钉桩9以及相应的套筒2,将该套筒2焊
接到平台四角主腿内侧,安装时,先将4根钉桩9插入平台设计位置海床,
平台运送到指定位置坐底时,将平台四角内侧的套筒2套在钉桩9上。平台
坐底下沉过程中套筒2顶部封盖与钉桩9顶部接触,借助钉桩9的支撑起
到对平台的临时支撑作用,为后续的打桩固定以及调平提供有利条件。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
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
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
利涵盖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