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以石灰岩为粗集料的高抗滑沥青路面结构.pdf

上传人:Y948****062 文档编号:1553651 上传时间:2018-06-24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84.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0260593.X

申请日:

2016.03.30

公开号:

CN205603997U

公开日:

2016.09.28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

IPC分类号:

E01C7/32

主分类号:

E01C7/32

申请人: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中路高科(北京)公路技术有限公司

发明人:

曹东伟; 李明亮; 许斌; 范勇军; 李俊; 曹佳斌

地址:

100088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代理人:

王文君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铺设于路基的上方的以石灰岩为粗集料的高抗滑沥青路面结构;所述路面结构自上而下包括高抗滑层、下承层和底层。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抗滑沥青路面结构,以高抗滑层作为沥青路面结构上面层,通过各层之间协同作用,能够将路面表面积水迅速排离,增大了雨天行车能见度,大幅缩短了雨天刹车距离;同时,所述高抗滑层的大空隙特征使所述路面结构具有降低噪声、减轻眩光、缓解热岛效应、节约材料等突出优点。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以石灰岩为粗集料的高抗滑沥青路面结构,铺设于路基的
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面结构自上而下包括高抗滑层、下承层和
底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抗滑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述高抗滑层为以石灰岩为粗集料的结构;
所述下承层为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抗滑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述高抗滑层、下承层和底层的厚度之比为2~12:8~18:45~60。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高抗滑沥青路面结构,其特
征在于,所述高抗滑层与下承层之间铺设防水粘结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抗滑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述底层包括自上而下铺设的基层、底基层中的一层或多层。
6.一种以石灰岩为粗集料的高抗滑沥青路面结构,铺设于路基的
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面结构自上而下包括高抗滑层、防水粘结
层、下承层、基层和底基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抗滑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述高抗滑层为以石灰岩为粗集料的结构;
所述下承层为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抗滑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述高抗滑层、下承层、基层、底基层的厚度之比为2~12:8~18:30~40:
15~2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抗滑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述高抗滑层的厚度为2~12cm,所述下承层的厚度为8~18cm,所述基
层的厚度为30~40cm,所述底基层的厚度为15~20cm。
10.根据权利要求6~9任意一项所述的高抗滑沥青路面结构,其
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粘结层为热改性沥青层、改性乳化沥青层、碎石
封层或橡胶沥青同步碎石封层结构;
所述基层为骨架密实型半刚性基层、柔性基层或二者组合式基层
结构;
所述底基层为半刚性稳定粒料结构。

说明书

一种以石灰岩为粗集料的高抗滑沥青路面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路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沥青路面结构,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以石灰岩为粗集料的具有高抗滑性能的开级配大
空隙率沥青路面结构。

背景技术

我国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上面层所用粗集料,主要为玄武岩和花岗
岩等优质石料,辉绿岩也可以用于高速公路上面层沥青混合料,但是
辉绿岩作为一种酸性集料,与沥青之间的粘附性较差,需要掺加抗剥
落剂来改善水稳定性。随着高速公路建设规模逐渐增大,可以用于高
速公路沥青路面上面层的优质粗集料越来越少,合理利用现有低端集
料成为解决优质石料缺乏的有效途径。

石灰岩在我国料源分布广泛,开采相对较容易,单价成本较低,
而且石灰岩材料呈碱性,与沥青之间具有良好的粘附性,极大改善了
沥青路面的水稳定性。但是石灰岩主要由碳酸钙组成,耐磨性较之玄
武岩、花岗岩、辉绿岩等优质石料偏低,虽然沥青路面建成初期可以
提供较好的抗滑性能,随着运营时间延长,沥青路面抗滑性能衰减较
快,因此石灰岩在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上面层的应用不多。

抗滑性能良好的沥青面层应该包含两方面的品质:(1)路面建成
初期具有良好的抗滑性能;(2)在路面使用寿命年限内抗滑性能在一
个允许的范围内波动而不致衰减太多。

高速公路雨天事故所占比例高达33.2%,事故发生率是晴天的6
倍以上,且连环追尾、水漂等恶性事故频发。雨天交通事故高发的主
要原因:(1)路面摩擦系数降低约40%,刹车距离大幅延长;(2)溅
水起雾导致跟车行驶能见度衰减30%以上。因此,路表积水是雨天事
故的主要危险源,路面排水成了增进交通安全符合逻辑的选择。

排水沥青路面采用具有18%以上空隙率、骨架-空隙结构的沥青
混合料做上面层,与普通路面相比,同样是通过横坡排水,排水路面
的大孔隙结构将水流通道迁移到路面内部而非普通路面的路表,因此
在雨天其表面也是“干燥”的,增加了雨天行车能见度,而且大幅缩
短了刹车距离。

此外,排水沥青路面因其大空隙特征,还具有降低噪声、减轻眩
光、缓解热岛效应、节约材料等突出优点,是道路表面特性品质提升
的最佳路面形式。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以石灰岩为粗集料的
高抗滑沥青路面结构,以高抗滑层作为沥青路面结构上面层,通过各
层之间协同作用,实现迅速排离积水、增大了雨天行车能见度、降低
噪声、减轻眩光、缓解热岛效应、节约材料等优异效果。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以石灰岩为粗集
料的高抗滑沥青路面结构。

具体而言,本实用型提供的路面结构铺设于路基的上方;自上而
下包括高抗滑层、下承层和底层。

所述高抗滑层为以石灰岩为粗集料的结构。具体而言,所述高抗
滑层为开级配大空隙率沥青混合料结构,其中,以石灰岩为粗集料,
优选所述石灰岩的磨光值不小于36。所述高抗滑层结构的空隙率在
18%以上,渗水系数在3600ml/min以上。

所述下承层为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结构,可按照现行《公路沥青路
面施工技术规范》实施。所述下承层可以为单一的下面层,也可以为
中面层和下面层的复合层。

为了实现各层之间的协同作用,所述高抗滑层、下承层和底层的
厚度之比优选为2~12:8~18:45~60。

其中,所述高抗滑层与下承层之间可铺设防水粘结层。所述防水
粘结层的厚度不做具体限定,实现防水粘结效果即可。

所述底层优选包括自上而下铺设的基层、底基层中的一层或多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以石灰岩为粗集料的高抗
滑沥青路面结构自上而下包括高抗滑层、防水粘结层、下承层、基层
和底基层。

所述高抗滑层为以石灰岩为粗集料的结构。具体而言,所述高抗
滑层为开级配大空隙率沥青混合料结构,其中,以石灰岩为粗集料,
优选所述石灰岩的磨光值不小于36。所述高抗滑层结构的空隙率在
18%以上,渗水系数在3600ml/min以上。

所述下承层为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结构,可按照现行《公路沥青路
面施工技术规范》实施。所述下承层可以为单一的下面层,也可以为
中面层和下面层的复合层。

为了实现各层之间的协同作用,所述高抗滑层、下承层、基层、
底基层的厚度之比为2~12:8~18:30~40:15~20。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高抗滑层的厚度为2~12cm,所述下承层的
厚度为8~18cm,所述基层的厚度为30~40cm,所述底基层的厚度为
15~20cm。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路面结构中,所述防水粘结层、基层、底基层
等均可采用本领域的常规结构。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防水粘结层可为热改性沥青、改性乳化
沥青、碎石封层或橡胶沥青同步碎石封层结构。所述防水粘结层的厚
度不做具体限定,实现防水粘结效果即可。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基层可为骨架密实型半刚性基层、柔性
基层或二者组合式基层结构,所述底基层可为半刚性稳定粒料结构,
按照现行《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施工即可。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抗滑沥青路面结构,以高抗滑层作为沥青路
面结构上面层,通过各层之间协同作用,能够将路面表面积水迅速排
离,增大了雨天行车能见度,大幅缩短了雨天刹车距离;同时,所述
高抗滑层的大空隙特征使所述路面结构具有降低噪声、减轻眩光、缓
解热岛效应、节约材料等突出优点。此外,所述路面结构在保证较高
抗滑性能的同时,解决了优质石料缺乏的问题,而且石灰岩与沥青粘
附性好,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稳定性,延长了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
是一种安全、舒适、耐久、经济的沥青路面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抗滑沥青路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
中,1:高抗滑层;2:防水粘结层:3:下承层;4:基层;5:底基层;
6:路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
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
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
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
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
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以石灰岩粗集料的高抗滑沥青路面结构,如图
1所示,铺设于路基6的上方;自上而下包括高抗滑层1、防水粘结
层2、下承层3、基层4和底基层5;

其中,所述高抗滑层的厚度为4cm,矿料级配见表1,油石比为
4.8%,其空隙率为19.6%,渗水系数为5840min/min;

表1:高抗滑层矿料级配

筛孔/mm
16
13.2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通过率/%
100
92.7
56.8
16.7
10.4
7.9
6.6
5.2
4.5
3.8

高抗滑层使用的粗集料为石灰岩,所述石灰岩的技术性质见表2;

表2:高抗滑层石灰岩技术性质

试验项目
压碎值/%
磨耗值/%
吸水率/%
坚固性/%
粘附性
磨光值
技术性质
15
23.5
0.6
4.8
五级
42
技术要求
≦26
≦28
≦2
≦12
大于四级
≥36

防水粘结层为SBR改性乳化沥青层结构;其中,固含量为55%,
洒布量为0.3kg/m2~0.6kg/m2;

下承层为自上而下铺设的厚6cm的AC-20中面层和厚8cm的
AC-25下面层,按照现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实施;

基层为厚36cm的二灰稳定碎石基层结构,底基层为厚20cm的
二灰稳定土底基层结构,按照现行《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施
工。

对于本实施例提供的路面结构,现场刹车距离测试试验表明,在
路面潮湿的情况下,车辆行驶速度为50km/h时,刹车距离为6.1m;
在相同条件下,与使用玄武岩的SMA沥青路面(刹车距离为8.4m)
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路面结构将刹车距离缩短了27.4%。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
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
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
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一种以石灰岩为粗集料的高抗滑沥青路面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以石灰岩为粗集料的高抗滑沥青路面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以石灰岩为粗集料的高抗滑沥青路面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以石灰岩为粗集料的高抗滑沥青路面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以石灰岩为粗集料的高抗滑沥青路面结构.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铺设于路基的上方的以石灰岩为粗集料的高抗滑沥青路面结构;所述路面结构自上而下包括高抗滑层、下承层和底层。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抗滑沥青路面结构,以高抗滑层作为沥青路面结构上面层,通过各层之间协同作用,能够将路面表面积水迅速排离,增大了雨天行车能见度,大幅缩短了雨天刹车距离;同时,所述高抗滑层的大空隙特征使所述路面结构具有降低噪声、减轻眩光、缓解热岛效应、节约材料等突出优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道路、铁路或桥梁的建筑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