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撑调节部件及可防止变形的门窗扇结构.pdf

上传人:n****g 文档编号:1552757 上传时间:2018-06-24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1.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0229816.6

申请日:

2016.03.24

公开号:

CN205604972U

公开日:

2016.09.28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

IPC分类号:

E06B3/263; E06B3/58

主分类号:

E06B3/263

申请人:

山东嘉寓门窗幕墙有限公司

发明人:

佘财辉; 刘立斌; 刘树燕; 曹宏峰

地址:

253600 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经济开发区开元大道西首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国林贸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1

代理人:

崔自京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支撑调节部件及可防止变形的门窗扇结构。所述支撑调节部件包括与门窗扇边条非转动连接或固定连接的螺母和与该螺母螺纹配合且其一端顶向门窗扇玻璃组件边部或门窗扇玻璃组件角部的螺杆,所述螺杆的另一端设置有旋拧槽。所述螺杆的一端配置有护垫。所述可防止变形的门窗扇结构包括构成门窗扇框的门窗扇边条和门窗扇玻璃组件,所述门窗扇边条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如前面所述的支撑调节部件。所述门窗扇边条包括锁定侧立扇条、铰接侧立扇条、上横扇条、下横扇条。本实用新型不但可以防止门窗扇发生变形而出现下垂现象,而且,不会挡住门窗扇玻璃组件,不影响室内的采光。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支撑调节部件(5),其特征在于:包括与门窗扇边条非转动连接或固定连接的螺母(5-1)和与该螺母(5-1)螺纹配合且其一端顶向门窗扇玻璃组件(2-5)边部或门窗扇玻璃组件(2-5)角部的螺杆(5-2),所述螺杆(5-2)的另一端设置有旋拧槽(5-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调节部件(5),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5-1)端面的形状呈非圆形,或者,所述螺母(5-1)的螺纹孔与该螺母(5-1)端面不同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调节部件(5),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5-1)端面的形状是正方形或长条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调节部件(5),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5-2)的长度大于所述门窗扇边条宽度的三分之一且小于所述门窗扇边条的宽度,所述螺杆(5-2)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门窗扇玻璃组件(2-5)厚度的二分之一且小于或等于所述门窗扇玻璃组件(2-5)的厚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调节部件(5),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5-1)和所述螺杆(5-2)由不锈钢制作面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调节部件(5),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5-2)的一端配置有护垫(5-3)。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撑调节部件(5),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垫(5-3)与所述螺杆(5-2)一端的端头可相对转动地连接,或者,所述护垫(5-3)与所述门窗扇玻璃组件(2-5)固定连接。8.一种可防止变形的门窗扇结构,包括构成门窗扇框的门窗扇边条和门窗扇玻璃组件(2-5),其特征在于:所述门窗扇边条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至7之一所述的支撑调节部件(5)。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可防止变形的门窗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调节部件(5)有一个、两个、三个、四个、六个或十二个。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可防止变形的门窗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门窗扇边条是实心的门窗扇边条,所述实心门窗扇边条的内侧面对应所述支撑调节部件(5)的安装部位设置有用于安装螺母(5-1)的大盲孔,所述大盲孔的底部设置有供螺杆(5-2)穿过的透孔,所述透孔的轴线与所述螺母(5-1)的轴线同轴;或者;所述门窗扇边条是空心的门窗扇边条,所述空心门窗扇边条的内侧面和外侧面对应所述支撑调节部件(5)的安装部位贯通有供螺杆(5-2)穿过的通孔,所述螺母(5-1)卡在所述空心门窗扇边条的空腔内,或者,所述螺母(5-1)固定在所述空心门窗扇边条的空腔内。

说明书

一种支撑调节部件及可防止变形的门窗扇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窗及其部件,尤其涉及一种支撑调节部件及可防止变形的门窗扇结构。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平开门窗包括门窗框1和门窗扇2,门窗扇2通过合页3与门窗框1铰接。在重力的作用下,门窗扇2从原来的矩形变形成为平行四边形,门窗扇2的外侧(即门窗扇2的锁定侧)时常会出现下垂现象,严重时,会影响门窗的打开和关闭。为了解决门窗扇2下垂的问题,通常采用在下合页处加设垫片的方式进行矫正,这样的方式只能使门窗扇2略作转动,门窗扇2仍然是平行四边形,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门窗扇2变形的问题。也有在门窗扇2的四个角处加设支撑条(4)以提高门窗扇2的刚度,防止门窗扇2因重力作用而发生变形,但是,这样的方式会部分地挡住门窗扇玻璃组件(2-5),影响室内的采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支撑调节部件,该支撑调节部件不但可以防止门窗扇发生变形而出现下垂现象,而且,不会挡住门窗扇玻璃组件(2-5),不影响室内的采光。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防止变形的门窗扇结构,该门窗扇结构不但可以防止门窗扇发生变形而出现下垂现象,而且,不会挡住门窗扇玻璃组件(2-5),不影响室内的采光。

就部件而言,为了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支撑调节部件,包括与门窗扇边条非转动连接或固定连接的螺母和与该螺母螺纹配合且其一端顶向门窗扇玻璃组件边部或门窗扇玻璃组件角部的螺杆,所述螺杆的另一端设置有旋拧槽。

所述螺母端面的形状呈非圆形,或者,所述螺母的螺纹孔与该螺母端面不同轴。

所述螺母端面的形状是正方形或长条形。

所述螺杆的长度大于所述门窗扇边条宽度的三分之一且小于所述门窗扇边条的宽度,所述螺杆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门窗扇玻璃组件厚度的二分之一且小于或等于所述门窗扇玻璃组件的厚度。

所述螺母和所述螺杆由不锈钢制作面成。

所述螺杆的一端配置有护垫。

所述护垫与所述螺杆一端的端头可相对转动地连接,或者,所述护垫与所述门窗扇玻璃组件固定连接。

所述护垫的一个面上设置有具有缩口的空腔,相应地,所述螺杆一端的端面设置有具有缩颈的凸头,所述螺杆的凸头位于所述护垫的空腔中;或者,

所述护垫的一个面上设置有具有缩颈的凸头,相应地,所述螺杆一端的端面设置有具有缩口的空腔,所述护垫的凸头位于所述螺杆的空腔中。

所述护垫有两种,一种是边护垫,另一种是角护垫,所述边护垫设置在所述门窗扇玻璃组件的边部,所述角护垫设置在所述门窗扇玻璃组件的角部。

所述边护垫的形状呈长条形,其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门窗扇玻璃组件的厚度且小于或等于所述门窗扇玻璃组件厚度的三倍,所述边护垫的宽度与所述门窗扇玻璃组件的厚度相应,所述边护垫的厚度与所述门窗扇玻璃组件的边到所述门窗扇边条之间的间隙相应;

所述角护垫的形状呈“人”字形或呈直角形或呈锐角形,所述角护垫的宽度与所述门窗扇玻璃组件的厚度相应,所述角护垫的厚度与所述门窗扇玻璃组件的边到所述门窗扇边条之间的间隙相应;

所述“人”字形的两条腿相互垂直或构成锐角,两条腿相交处设置有凹口,两条腿的内侧分别与所述门窗扇玻璃组件相邻的两边连接,所述“人”字形的头顶与所述螺杆的一端连接;

所述直角形的两个边条相互垂直,两个边条相交处设置有凹口,两个边条的内侧分别与所述门窗扇玻璃组件相邻的两边连接,所述直角形的角顶削成平面后与所述螺杆的一端连接;

所述锐角形的两个边条构成锐角,两个边条相交处设置有凹口,两个边条的内侧分别与所述门窗扇玻璃组件相邻的两边连接,所述直角形的角顶削成平面后与所述螺杆的一端连接。

所述护垫的主体由硬材料制成,所述护垫的主体与所述门窗扇玻璃组件的边相对的那个面上设置有软材料。

所述硬材料是不锈钢,所述软材料是橡胶或塑料或海绵。

本实用新型的支撑调节部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与门窗扇边条非转动连接或固定连接的螺母和与该螺母螺纹配合且其一端顶向门窗扇玻璃组件边部或门窗扇玻璃组件角部的螺杆,所述螺杆的另一端设置有旋拧槽的技术手段,螺杆利用门窗扇玻璃组件的边可将相对的两个门窗扇边条撑开,螺杆利用门窗扇玻璃组件相对的两个角可将相邻的两个门窗扇边条之间增大的夹角减小,使得门窗扇保持矩形,所以,不但可以防止门窗扇发生变形而出现下垂现象,而且,不会挡住门窗扇玻璃组件,不影响室内的采光。

2、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螺母端面的形状呈非圆形,或者,所述螺母的螺纹孔与该螺母端面不同轴的技术手段,所以,可有效地避免在旋拧螺杆的同时螺母跟着螺杆一起转动。

3、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螺母端面的形状是正方形或长条形的技术手段,所以,有利于卡住螺母,可有效地避免在旋拧螺杆的同时螺母跟着螺杆一起转动。

4、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螺杆的长度大于所述门窗扇边条宽度的三分之一且小于所述门窗扇边条的宽度,所述螺杆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门窗扇玻璃组件厚度的二分之一且小于或等于所述门窗扇玻璃组件的厚度技术手段,所以,不但可有效地防止螺杆对门窗框起干涉作用,而且,也可确保螺杆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

5、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螺母和所述螺杆由不锈钢制作面成的技术手段,所以,可防止支撑调节部件的锈蚀,延长使用寿命。

6、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螺杆的一端配置有护垫的技术手段,所以,可有效地防止玻璃组件在支撑调节部件的作用下而损环。

7、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护垫与所述螺杆一端的端头可相对转动地连接,或者,所述护垫与所述门窗扇玻璃组件固定连接的技术手段,所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生产出多种支撑调节部件。

8、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护垫的一个面上设置有具有缩口的空腔,相应地,所述螺杆一端的端面设置有具有缩颈的凸头,所述螺杆的凸头位于所述护垫的空腔中;或者,所述护垫的一个面上设置有具有缩颈的凸头,相应地,所述螺杆一端的端面设置有具有缩口的空腔,所述护垫的凸头位于所述螺杆的空腔中的技术手段,所以,可以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生产出多种支撑调节部件。

9、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护垫有两种,一种是边护垫,另一种是角护垫,所述边护垫设置在所述门窗扇玻璃组件的边部,所述角护垫设置在所述门窗扇玻璃组件的角部的技术手段,所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客户的不同需求生产出多种支撑调节部件。

10、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边护垫的形状呈长条形,其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门窗扇玻璃组件的厚度且小于或等于所述门窗扇玻璃组件厚度的三倍,所述边护垫的宽度与所述门窗扇玻璃组件的厚度相应,所述边护垫的厚度与所述门窗扇玻璃组件的边到所述门窗扇边条之间的间隙相应;

所述角护垫的形状呈“人”字形或呈直角形或呈锐角形,所述角护垫的宽度与所述门窗扇玻璃组件的厚度相应,所述角护垫的厚度与所述门窗扇玻璃组件的边到所述门窗扇边条之间的间隙相应;

所述“人”字形的两条腿相互垂直或构成锐角,两条腿相交处设置有凹口,两条腿的内侧分别与所述门窗扇玻璃组件相邻的两边连接,所述“人”字形的头顶与所述螺杆的一端连接;

所述直角形的两个边条相互垂直,两个边条相交处设置有凹口,两个边条的内侧分别与所述门窗扇玻璃组件相邻的两边连接,所述直角形的角顶削成平面后与所述螺杆的一端连接;

所述锐角形的两个边条构成锐角,两个边条相交处设置有凹口,两个边条的内侧分别与所述门窗扇玻璃组件相邻的两边连接,所述直角形的角顶削成平面后与所述螺杆的一端连接的技术手段,所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客户的不同需求生产出多种支撑调节部件。

11、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护垫的主体由硬材料制成,所述护垫的主体与所述门窗扇玻璃组件的边相对的那个面上设置有软材料的技术手段,所以,可进一步地防止玻璃组件在支撑调节部件的作用下而损环。

12、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硬材料是不锈钢,所述软材料是橡胶或塑料或海绵的技术手段,所以,可进一步的延长支撑调节部件的使用寿命。

就结构而言,为了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可防止变形的门窗扇结构,包括构成门窗扇框的门窗扇边条和门窗扇玻璃组件,所述门窗扇边条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如前面所述的支撑调节部件。

所述门窗扇边条包括锁定侧立扇条、铰接侧立扇条、上横扇条、下横扇条。

所述支撑调节部件有一个;

一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设置在所述锁定侧立扇条的中部;或者,

一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设置在所述锁定侧立扇条的上部;或者,

一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设置在所述锁定侧立扇条的下部;或者,

一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设置在所述铰接侧立扇条的中部;或者,

一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设置在所述铰接侧立扇条的上部;或者,

一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设置在所述铰接侧立扇条的下部;或者,

一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设置在所述上横扇条的中部;或者,

一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设置在所述上横扇条的外部;或者,

一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设置在所述上横扇条的内部;或者,

一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设置在所述下横扇条的中部;或者,

一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设置在所述下横扇条的外部;或者,

一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设置在所述下横扇条的内部;或者,

所述锁定侧立扇条的上端与所述上横扇条的外端之间为斜切式垂直连接,一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设置在所述锁定侧立扇条的上端与所述上横扇条的外端之间;或者,

所述铰接侧立扇条的下端与所述下横扇条的内端之间为斜切式垂直连接,一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设置在所述铰接侧立扇条的下端与所述下横扇条的内端之间。

所述支撑调节部件有两个;

两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锁定侧立扇条的上部和下部;或者,

两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铰接侧立扇条的上部和下部;或者,

两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上横扇条的外部和内部;或者,

两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下横扇条的外部和内部;或者,

一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设置在所述锁定侧立扇条的上部,另一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设置在所述铰接侧立扇条的下部;或者,

一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设置在所述上横扇条的外部,另一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设置在所述下横扇条的内部;或者,

所述锁定侧立扇条的上端与所述上横扇条的外端之间为斜切式垂直连接,一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设置在所述锁定侧立扇条的上端与所述上横扇条的外端之间,同理,所述铰接侧立扇条的下端与所述下横扇条的内端之间为斜切式垂直连接,另一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设置在所述铰接侧立扇条的下端与所述下横扇条的内端之间。

所述支撑调节部件有三个;

三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锁定侧立扇条的上部、中部和下部;或者,

三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铰接侧立扇条的上部、中部和下部;或者,

三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上横扇条的外部、中部和内部;或者,

三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下横扇条的外部、中部和内部。

所述支撑调节部件有四个;

第一支撑调节部件和第二支撑调节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锁定侧立扇条的上部和下部,相应地,第三支撑调节部件和第四支撑调节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铰接侧立扇条的上部和下部;或者,

第一支撑调节部件和第二支撑调节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上横扇条的外部和内部,相应地,第三支撑调节部件和第四支撑调节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下横扇条的外部和内部;或者,

第一支撑调节部件设置在所述锁定侧立扇条的上部,第二支撑调节部件设置在所述上横扇条的外部,相应地,第三支撑调节部件设置在所述铰接侧立扇条的下部,第四支撑调节部件设置在所述下横扇条的内部。

所述支撑调节部件有六个;

三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锁定侧立扇条的上部、中部和下部,另外三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铰接侧立扇条的上部、中部和下部;或者,

三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上横扇条的外部、中部和内部,另外三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下横扇条的外部、中部和内部。

所述支撑调节部件有十二个,十二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平均分为四组;

第一组支撑调节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锁定侧立扇条的上部、中部和下部,第二组支撑调节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铰接侧立扇条的上部、中部和下部,第三组支撑调节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上横扇条的外部、中部和内部,第四组支撑调节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下横扇条的外部、中部和内部。

所述门窗扇边条是实心的门窗扇边条,所述实心门窗扇边条的内侧面对应所述支撑调节部件的安装部位设置有用于安装螺母的大盲孔,所述大盲孔的底部设置有供螺杆穿过的透孔,所述透孔的轴线与所述螺母的轴线同轴;或者;

所述门窗扇边条是空心的门窗扇边条,所述空心门窗扇边条的内侧面和外侧面对应所述支撑调节部件的安装部位贯通有供螺杆穿过的通孔,所述螺母卡在所述空心门窗扇边条的空腔内,或者,所述螺母固定在所述空心门窗扇边条的空腔内。

所述门窗扇玻璃组件包括一层玻璃或两层玻璃或多层玻璃,相邻的两层玻璃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玻璃组件的厚度是所述玻璃的厚度与所述间隙的厚度之和。

本实用新型可防止变形的门窗扇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门窗扇边条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如前面所述的支撑调节部件的技术手段,螺杆利用门窗扇玻璃组件的边可将相对的两个门窗扇边条撑开,螺杆利用门窗扇玻璃组件相对的两个角可将相邻的两个门窗扇边条之间增大的夹角减小,使得门窗扇保持矩形,所以,不但可以防止门窗扇发生变形而出现下垂现象,而且,不会挡住门窗扇玻璃组件,不影响室内的采光。

2、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门窗扇边条包括锁定侧立扇条、铰接侧立扇条、上横扇条、下横扇条的技术手段,所以,有为后面的改进创造了有利条件。

3、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支撑调节部件有一个;

一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设置在所述锁定侧立扇条的中部;或者,

一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设置在所述锁定侧立扇条的上部;或者,

一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设置在所述锁定侧立扇条的下部;或者,

一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设置在所述铰接侧立扇条的中部;或者,

一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设置在所述铰接侧立扇条的上部;或者,

一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设置在所述铰接侧立扇条的下部;或者,

一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设置在所述上横扇条的中部;或者,

一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设置在所述上横扇条的外部;或者,

一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设置在所述上横扇条的内部;或者,

一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设置在所述下横扇条的中部;或者,

一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设置在所述下横扇条的外部;或者,

一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设置在所述下横扇条的内部;或者,

所述锁定侧立扇条的上端与所述上横扇条的外端之间为斜切式垂直连接,一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设置在所述锁定侧立扇条的上端与所述上横扇条的外端之间;或者,

所述铰接侧立扇条的下端与所述下横扇条的内端之间为斜切式垂直连接,一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设置在所述铰接侧立扇条的下端与所述下横扇条的内端之间的技术手段,所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客户的不同需求生产出多种可防止变形的门窗扇结构。

4、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支撑调节部件有两个;

两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锁定侧立扇条的上部和下部;或者,

两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铰接侧立扇条的上部和下部;或者,

两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上横扇条的外部和内部;或者,

两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下横扇条的外部和内部;或者,

一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设置在所述锁定侧立扇条的上部,另一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设置在所述铰接侧立扇条的下部;或者,

一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设置在所述上横扇条的外部,另一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设置在所述下横扇条的内部;或者,

所述锁定侧立扇条的上端与所述上横扇条的外端之间为斜切式垂直连接,一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设置在所述锁定侧立扇条的上端与所述上横扇条的外端之间,同理,所述铰接侧立扇条的下端与所述下横扇条的内端之间为斜切式垂直连接,另一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设置在所述铰接侧立扇条的下端与所述下横扇条的内端之间的技术手段,所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客户的不同需求生产出多种可防止变形的门窗扇结构。

5、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支撑调节部件有三个;

三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锁定侧立扇条的上部、中部和下部;或者,

三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铰接侧立扇条的上部、中部和下部;或者,

三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上横扇条的外部、中部和内部;或者,

三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下横扇条的外部、中部和内部的技术手,所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客户的不同需求生产出多种可防止变形的门窗扇结构。

6、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支撑调节部件有四个;

第一支撑调节部件和第二支撑调节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锁定侧立扇条的上部和下部,相应地,第三支撑调节部件和第四支撑调节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铰接侧立扇条的上部和下部;或者,

第一支撑调节部件和第二支撑调节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上横扇条的外部和内部,相应地,第三支撑调节部件和第四支撑调节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下横扇条的外部和内部;或者,

第一支撑调节部件设置在所述锁定侧立扇条的上部,第二支撑调节部件设置在所述上横扇条的外部,相应地,第三支撑调节部件设置在所述铰接侧立扇条的下部,第四支撑调节部件设置在所述下横扇条的内部的技术手段,所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客户的不同需求生产出多种可防止变形的门窗扇结构。

7、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支撑调节部件有六个;

三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锁定侧立扇条的上部、中部和下部,另外三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铰接侧立扇条的上部、中部和下部;或者,三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上横扇条的外部、中部和内部,另外三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下横扇条的外部、中部和内部的技术手段,所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客户的不同需求生产出多种可防止变形的门窗扇结构。

8、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支撑调节部件有十二个,十二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平均分为四组;第一组支撑调节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锁定侧立扇条的上部、中部和下部,第二组支撑调节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铰接侧立扇条的上部、中部和下部,第三组支撑调节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上横扇条的外部、中部和内部,第四组支撑调节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下横扇条的外部、中部和内部的技术手,所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客户的不同需求生产出多种可防止变形的门窗扇结构。

9、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门窗扇边条是实心的门窗扇边条,所述实心门窗扇边条的内侧面对应所述支撑调节部件的安装部位设置有用于安装螺母的大盲孔,所述大盲孔的底部设置有供螺杆穿过的透孔,所述透孔的轴线与所述螺母的轴线同轴;或者;所述门窗扇边条是空心的门窗扇边条,所述空心门窗扇边条的内侧面和外侧面对应所述支撑调节部件的安装部位贯通有供螺杆穿过的通孔,所述螺母卡在所述空心门窗扇边条的空腔内,或者,所述螺母固定在所述空心门窗扇边条的空腔内的技术手段,所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客户的不同需求生产出多种可防止变形的门窗扇结构的技术手段,所以,可根据实际情况生产出多种可防止变形的门窗扇结构。

10、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门窗扇玻璃组件包括一层玻璃或两层玻璃或多层玻璃,相邻的两层玻璃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玻璃组件的厚度是所述玻璃的厚度与所述间隙的厚度之和的技术手段,所以,有利于设计出高强度的护垫。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支撑调节部件及可防止变形的门窗扇结构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门窗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方式的门窗扇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门窗扇边条为实心结构)。

图4为图2中B-B线的剖视结构放大示意图(门窗扇边条为空心结构)。

图5为实施方式的支撑调节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第一种角护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第二种角护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5中第三种角护垫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门窗框;

2~门窗扇;

2-1~锁定侧立扇条;

2-2~铰接侧立扇条;

2-3~上横扇条;

2-4~下横扇条;

2-5~门窗扇玻璃组件;

3~合页;

4~支撑条;

5~支撑调节部件;

5-1~螺母;

5-2~螺杆;

5-3~护垫;

5-4~旋拧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支撑调节部件5,包括与门窗扇边条非转动连接或固定连接的螺母5-1和与该螺母5-1螺纹配合且其一端顶向门窗扇玻璃组件2-5边部或门窗扇玻璃组件2-5角部的螺杆5-2,所述螺杆5-2的另一端设置有旋拧槽5-4。

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与门窗扇边条非转动连接或固定连接的螺母和与该螺母螺纹配合且其一端顶向门窗扇玻璃组件边部或门窗扇玻璃组件角部的螺杆,所述螺杆的另一端设置有旋拧槽的技术手段,螺杆利用门窗扇玻璃组件的边可将相对的两个门窗扇边条撑开,螺杆利用门窗扇玻璃组件相对的两个角可将相邻的两个门窗扇边条之间增大的夹角减小,使得门窗扇保持矩形,所以,不但可以防止门窗扇发生变形而出现下垂现象,而且,不会挡住门窗扇玻璃组件,不影响室内的采光。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步改进,图5所示,所述螺母5-1端面的形状呈非圆形。当然,也可以是如图4所示,所述螺母5-1的螺纹孔与该螺母5-1端面不同轴。

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所述螺母端面的形状呈非圆形,或者,所述螺母的螺纹孔与该螺母端面不同轴的技术手段,所以,可有效地避免在旋拧螺杆的同时螺母跟着螺杆一起转动。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步改进,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螺母5-1端面的形状是正方形。当然,也可以是,所述螺母5-1端面的形状是长条形。

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所述螺母端面的形状是正方形或长条形的技术手段,所以,有利于卡住螺母,可有效地避免在旋拧螺杆的同时螺母跟着螺杆一起转动。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第三步改进,如图3至图5所示,所述螺杆5-2的长度大于所述门窗扇边条宽度的三分之一且小于所述门窗扇边条的宽度,所述螺杆5-2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门窗扇玻璃组件2-5厚度的二分之一且小于或等于所述门窗扇玻璃组件2-5的厚度。

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所述螺杆的长度大于所述门窗扇边条宽度的三分之一且小于所述门窗扇边条的宽度,所述螺杆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门窗扇玻璃组件厚度的二分之一且小于或等于所述门窗扇玻璃组件的厚度技术手段,所以,不但可有效地防止螺杆对门窗框起干涉作用,而且,也可确保螺杆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第四步改进,如图4至图5所示,所述螺母5-1和所述螺杆5-2由不锈钢制作面成。

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所述螺母和所述螺杆由不锈钢制作面成的技术手段,所以,可防止支撑调节部件的锈蚀,延长使用寿命。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第五步改进,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螺杆5-2的一端配置有护垫5-3。

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所述螺杆的一端配置有护垫的技术手段,所以,可有效地防止玻璃组件在支撑调节部件的作用下而损环。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第六步改进,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护垫5-3与所述螺杆5-2一端的端头可相对转动地连接。当然,也可以是,所述护垫5-3与所述门窗扇玻璃组件2-5固定连接。

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所述护垫与所述螺杆一端的端头可相对转动地连接,或者,所述护垫与所述门窗扇玻璃组件固定连接的技术手段,所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生产出多种支撑调节部件。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第七步改进,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护垫5-3的一个面上设置有具有缩口的空腔,相应地,所述螺杆5-2一端的端面设置有具有缩颈的凸头,所述螺杆5-2的凸头位于所述护垫5-3的空腔中。当然,也可以是,所述护垫5-3的一个面上设置有具有缩颈的凸头,相应地,所述螺杆5-2一端的端面设置有具有缩口的空腔,所述护垫5-3的凸头位于所述螺杆5-2的空腔中。

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所述护垫的一个面上设置有具有缩口的空腔,相应地,所述螺杆一端的端面设置有具有缩颈的凸头,所述螺杆的凸头位于所述护垫的空腔中;或者,所述护垫的一个面上设置有具有缩颈的凸头,相应地,所述螺杆一端的端面设置有具有缩口的空腔,所述护垫的凸头位于所述螺杆的空腔中的技术手段,所以,可以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生产出多种支撑调节部件。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第八步改进,所述护垫5-3有两种。如图4至5所示,一种是边护垫。如图6至图8所示,另一种是角护垫。所述边护垫设置在所述门窗扇玻璃组件2-5的边部,所述角护垫设置在所述门窗扇玻璃组件2-5的角部。

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所述护垫有两种,一种是边护垫,另一种是角护垫,所述边护垫设置在所述门窗扇玻璃组件的边部,所述角护垫设置在所述门窗扇玻璃组件的角部的技术手段,所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客户的不同需求生产出多种支撑调节部件。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第九步改进,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边护垫的形状呈长条形,其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门窗扇玻璃组件2-5的厚度且小于或等于所述门窗扇玻璃组件2-5厚度的三倍,所述边护垫的宽度与所述门窗扇玻璃组件2-5的厚度相应,所述边护垫的厚度与所述门窗扇玻璃组件2-5的边到所述门窗扇边条之间的间隙相应。

如图6所示,所述角护垫的形状呈“人”字形。当然,也可以是如图7所示,所述角护垫的形状呈直角形。还可以是如图8所示,所述角护垫的形状呈锐角形。所述角护垫的宽度与所述门窗扇玻璃组件2-5的厚度相应,所述角护垫的厚度与所述门窗扇玻璃组件2-5的边到所述门窗扇边条之间的间隙相应;

如图6所示,所述“人”字形的两条腿相互垂直或构成锐角,两条腿相交处设置有凹口,两条腿的内侧分别与所述门窗扇玻璃组件2-5相邻的两边连接,所述“人”字形的头顶与所述螺杆5-2的一端连接。

如图7所示,所述直角形的两个边条相互垂直,两个边条相交处设置有凹口,两个边条的内侧分别与所述门窗扇玻璃组件2-5相邻的两边连接,所述直角形的角顶削成平面后与所述螺杆5-2的一端连接。

如图8所示,所述锐角形的两个边条构成锐角,两个边条相交处设置有凹口,两个边条的内侧分别与所述门窗扇玻璃组件2-5相邻的两边连接,所述直角形的角顶削成平面后与所述螺杆5-2的一端连接。

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所述边护垫的形状呈长条形,其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门窗扇玻璃组件的厚度且小于或等于所述门窗扇玻璃组件厚度的三倍,所述边护垫的宽度与所述门窗扇玻璃组件的厚度相应,所述边护垫的厚度与所述门窗扇玻璃组件的边到所述门窗扇边条之间的间隙相应;

所述角护垫的形状呈“人”字形或呈直角形或呈锐角形,所述角护垫的宽度与所述门窗扇玻璃组件的厚度相应,所述角护垫的厚度与所述门窗扇玻璃组件的边到所述门窗扇边条之间的间隙相应;

所述“人”字形的两条腿相互垂直或构成锐角,两条腿相交处设置有凹口,两条腿的内侧分别与所述门窗扇玻璃组件相邻的两边连接,所述“人”字形的头顶与所述螺杆的一端连接;

所述直角形的两个边条相互垂直,两个边条相交处设置有凹口,两个边条的内侧分别与所述门窗扇玻璃组件相邻的两边连接,所述直角形的角顶削成平面后与所述螺杆的一端连接;

所述锐角形的两个边条构成锐角,两个边条相交处设置有凹口,两个边条的内侧分别与所述门窗扇玻璃组件相邻的两边连接,所述直角形的角顶削成平面后与所述螺杆的一端连接的技术手段,所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客户的不同需求生产出多种支撑调节部件。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第十步改进,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护垫5-3的主体由硬材料制成,所述护垫5-3的主体与所述门窗扇玻璃组件2-5的边相对的那个面上设置有软材料。

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所述护垫的主体由硬材料制成,所述护垫的主体与所述门窗扇玻璃组件的边相对的那个面上设置有软材料的技术手段,所以,可进一步地防止玻璃组件在支撑调节部件的作用下而损环。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第十一步改进,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硬材料是不锈钢,所述软材料是橡胶,也可以是塑料,还可以是海绵。

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所述硬材料是不锈钢,所述软材料是橡胶或塑料或海绵的技术手段,所以,可进一步的延长支撑调节部件的使用寿命。

如图2所示,一种可防止变形的门窗扇结构,包括构成门窗扇框的门窗扇边条和门窗扇玻璃组件2-5,所述门窗扇边条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如前面所述的支撑调节部件5。

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所述门窗扇边条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如前面所述的支撑调节部件的技术手段,螺杆利用门窗扇玻璃组件的边可将相对的两个门窗扇边条撑开,螺杆利用门窗扇玻璃组件相对的两个角可将相邻的两个门窗扇边条之间增大的夹角减小,使得门窗扇保持矩形,所以,不但可以防止门窗扇发生变形而出现下垂现象,而且,不会挡住门窗扇玻璃组件,不影响室内的采光。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步改进,如图2至图4 所示,所述门窗扇边条包括锁定侧立扇条2-1、铰接侧立扇条2-2、上横扇条2-3、下横扇条2-4。

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所述门窗扇边条包括锁定侧立扇条、铰接侧立扇条、上横扇条、下横扇条的技术手段,所以,有为后面的改进创造了有利条件。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步改进,如图2所示,所述支撑调节部件5有一个;

一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5设置在所述锁定侧立扇条2-1的中部;或者,

一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5设置在所述锁定侧立扇条2-1的上部;或者,

一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5设置在所述锁定侧立扇条2-1的下部;或者,

一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5设置在所述铰接侧立扇条2-2的中部;或者,

一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5设置在所述铰接侧立扇条2-2的上部;或者,

一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5设置在所述铰接侧立扇条2-2的下部;或者,

一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5设置在所述上横扇条2-3的中部;或者,

一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5设置在所述上横扇条2-3的外部;或者,

一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5设置在所述上横扇条2-3的内部;或者,

一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5设置在所述下横扇条2-4的中部;或者,

一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5设置在所述下横扇条2-4的外部;或者,

一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5设置在所述下横扇条2-4的内部;或者,

所述锁定侧立扇条2-1的上端与所述上横扇条2-3的外端之间为斜切式垂直连接,一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5设置在所述锁定侧立扇条2-1的上端与所述上横扇条2-3的外端之间;或者,

所述铰接侧立扇条2-2的下端与所述下横扇条2-4的内端之间为斜切式垂直连接,一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5设置在所述铰接侧立扇条2-2的下端与所述下横扇条2-4的内端之间。

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所述支撑调节部件有一个;

一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设置在所述锁定侧立扇条的中部;或者,

一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设置在所述锁定侧立扇条的上部;或者,

一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设置在所述锁定侧立扇条的下部;或者,

一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设置在所述铰接侧立扇条的中部;或者,

一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设置在所述铰接侧立扇条的上部;或者,

一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设置在所述铰接侧立扇条的下部;或者,

一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设置在所述上横扇条的中部;或者,

一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设置在所述上横扇条的外部;或者,

一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设置在所述上横扇条的内部;或者,

一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设置在所述下横扇条的中部;或者,

一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设置在所述下横扇条的外部;或者,

一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设置在所述下横扇条的内部;或者,

所述锁定侧立扇条的上端与所述上横扇条的外端之间为斜切式垂直连接,一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设置在所述锁定侧立扇条的上端与所述上横扇条的外端之间;或者,

所述铰接侧立扇条的下端与所述下横扇条的内端之间为斜切式垂直连接,一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设置在所述铰接侧立扇条的下端与所述下横扇条的内端之间的技术手段,所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客户的不同需求生产出多种可防止变形的门窗扇结构。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第三步改进,如图2所示,所述支撑调节部件5有两个;

两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5分别设置在所述锁定侧立扇条2-1的上部和下部;或者,

两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5分别设置在所述铰接侧立扇条2-2的上部和下部;或者,

两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5分别设置在所述上横扇条2-3的外部和内部;或者,

两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5分别设置在所述下横扇条2-4的外部和内部;或者,

一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5设置在所述锁定侧立扇条2-1的上部,另一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5设置在所述铰接侧立扇条2-2的下部;或者,

一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5设置在所述上横扇条2-3的外部,另一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5设置在所述下横扇条2-4的内部;或者,

所述锁定侧立扇条2-1的上端与所述上横扇条2-3的外端之间为斜切式垂直连接,一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5设置在所述锁定侧立扇条2-1的上端与所述上横扇条2-3的外端之间,同理,所述铰接侧立扇条2-2的下端与所述下横扇条2-4的内端之间为斜切式垂直连接,另一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5设置在所述铰接侧立扇条2-2的下端与所述下横扇条2-4的内端之间。

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所述支撑调节部件有两个;

两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锁定侧立扇条的上部和下部;或者,

两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铰接侧立扇条的上部和下部;或者,

两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上横扇条的外部和内部;或者,

两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下横扇条的外部和内部;或者,

一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设置在所述锁定侧立扇条的上部,另一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设置在所述铰接侧立扇条的下部;或者,

一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设置在所述上横扇条的外部,另一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设置在所述下横扇条的内部;或者,

所述锁定侧立扇条的上端与所述上横扇条的外端之间为斜切式垂直连接,一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设置在所述锁定侧立扇条的上端与所述上横扇条的外端之间,同理,所述铰接侧立扇条的下端与所述下横扇条的内端之间为斜切式垂直连接,另一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设置在所述铰接侧立扇条的下端与所述下横扇条的内端之间的技术手段,所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客户的不同需求生产出多种可防止变形的门窗扇结构。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第四步改进,如图2所示,所述支撑调节部件5有三个;

三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5分别设置在所述锁定侧立扇条2-1的上部、中部和下部;或者,

三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5分别设置在所述铰接侧立扇条2-2的上部、中部和下部;或者,

三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5分别设置在所述上横扇条2-3的外部、中部和内部;或者,

三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5分别设置在所述下横扇条2-4的外部、中部和内部。

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所述支撑调节部件有三个;

三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锁定侧立扇条的上部、中部和下部;或者,

三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铰接侧立扇条的上部、中部和下部;或者,

三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上横扇条的外部、中部和内部;或者,

三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下横扇条的外部、中部和内部的技术手,所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客户的不同需求生产出多种可防止变形的门窗扇结构。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第五步改进,如图2所示,所述支撑调节部件5有四个;

第一支撑调节部件5和第二支撑调节部件5分别设置在所述锁定侧立扇条2-1的上部和下部,相应地,第三支撑调节部件5和第四支撑调节部件5分别设置在所述铰接侧立扇条2-2的上部和下部;或者,

第一支撑调节部件5和第二支撑调节部件5分别设置在所述上横扇条2-3的外部和内部,相应地,第三支撑调节部件5和第四支撑调节部件5分别设置在所述下横扇条2-4的外部和内部;或者,

第一支撑调节部件5设置在所述锁定侧立扇条2-1的上部,第二支撑调节部件5设置在所述上横扇条2-3的外部,相应地,第三支撑调节部件5设置在所述铰接侧立扇条2-2的下部,第四支撑调节部件5设置在所述下横扇条2-4的内部。

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所述支撑调节部件有四个;

第一支撑调节部件和第二支撑调节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锁定侧立扇条的上部和下部,相应地,第三支撑调节部件和第四支撑调节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铰接侧立扇条的上部和下部;或者,

第一支撑调节部件和第二支撑调节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上横扇条的外部和内部,相应地,第三支撑调节部件和第四支撑调节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下横扇条的外部和内部;或者,

第一支撑调节部件设置在所述锁定侧立扇条的上部,第二支撑调节部件设置在所述上横扇条的外部,相应地,第三支撑调节部件设置在所述铰接侧立扇条的下部,第四支撑调节部件设置在所述下横扇条的内部的技术手段,所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客户的不同需求生产出多种可防止变形的门窗扇结构。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第六步改进,如图2所示,所述支撑调节部件5有六个;

三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5分别设置在所述锁定侧立扇条2-1的上部、中部和下部,另外三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5分别设置在所述铰接侧立扇条2-2的上部、中部和下部;或者,

三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5分别设置在所述上横扇条2-3的外部、中部和内部,另外三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5分别设置在所述下横扇条2-4的外部、中部和内部。

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所述支撑调节部件有六个;

三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锁定侧立扇条的上部、中部和下部,另外三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铰接侧立扇条的上部、中部和下部;或者,

三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上横扇条的外部、中部和内部,另外三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下横扇条的外部、中部和内部的技术手段,所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客户的不同需求生产出多种可防止变形的门窗扇结构。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第七步改进,如图2所示,所述支撑调节部件5有十二个,十二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5平均分为四组;

第一组支撑调节部件5分别设置在所述锁定侧立扇条2-1的上部、中部和下部,第二组支撑调节部件5分别设置在所述铰接侧立扇条2-2的上部、中部和下部,第三组支撑调节部件5分别设置在所述上横扇条2-3的外部、中部和内部,第四组支撑调节部件5分别设置在所述下横扇条2-4的外部、中部和内部。

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所述支撑调节部件有十二个,十二个所述支撑调节部件平均分为四组;

第一组支撑调节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锁定侧立扇条的上部、中部和下部,第二组支撑调节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铰接侧立扇条的上部、中部和下部,第三组支撑调节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上横扇条的外部、中部和内部,第四组支撑调节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下横扇条的外部、中部和内部的技术手,所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客户的不同需求生产出多种可防止变形的门窗扇结构。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第九步改进,如图3所示,所述门窗扇边条是实心的门窗扇边条,所述实心门窗扇边条的内侧面对应所述支撑调节部件5的安装部位设置有用于安装螺母5-1的大盲孔,所述大盲孔的底部设置有供螺杆5-2穿过的透孔,所述透孔的轴线与所述螺母5-1的轴线同轴。当然,也可以是如图4所示,所述门窗扇边条是空心的门窗扇边条,所述空心门窗扇边条的内侧面和外侧面对应所述支撑调节部件5的安装部位贯通有供螺杆5-2穿过的通孔,所述螺母5-1卡在所述空心门窗扇边条的空腔内,或者,所述螺母5-1固定在所述空心门窗扇边条的空腔内。

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所述门窗扇边条是实心的门窗扇边条,所述实心门窗扇边条的内侧面对应所述支撑调节部件的安装部位设置有用于安装螺母的大盲孔,所述大盲孔的底部设置有供螺杆穿过的透孔,所述透孔的轴线与所述螺母的轴线同轴;或者;所述门窗扇边条是空心的门窗扇边条,所述空心门窗扇边条的内侧面和外侧面对应所述支撑调节部件的安装部位贯通有供螺杆穿过的通孔,所述螺母卡在所述空心门窗扇边条的空腔内,或者,所述螺母固定在所述空心门窗扇边条的空腔内的技术手段,所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客户的不同需求生产出多种可防止变形的门窗扇结构的技术手段,所以,可根据实际情况生产出多种可防止变形的门窗扇结构。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第9步改进,如图4所示,所述门窗扇玻璃组件2-5包括两层玻璃。当然,也可以是,所述门窗扇玻璃组件2-5包括一层玻璃。还可以是,所述门窗扇玻璃组件2-5包括多层玻璃。相邻的两层玻璃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玻璃组件2-5的厚度是所述玻璃的厚度与所述间隙的厚度之和。

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所述门窗扇玻璃组件包括一层玻璃或两层玻璃或多层玻璃,相邻的两层玻璃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玻璃组件的厚度是所述玻璃的厚度与所述间隙的厚度之和的技术手段,所以,有利于设计出高强度的护垫。

一种支撑调节部件及可防止变形的门窗扇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一种支撑调节部件及可防止变形的门窗扇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一种支撑调节部件及可防止变形的门窗扇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支撑调节部件及可防止变形的门窗扇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支撑调节部件及可防止变形的门窗扇结构.pdf(2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支撑调节部件及可防止变形的门窗扇结构。所述支撑调节部件包括与门窗扇边条非转动连接或固定连接的螺母和与该螺母螺纹配合且其一端顶向门窗扇玻璃组件边部或门窗扇玻璃组件角部的螺杆,所述螺杆的另一端设置有旋拧槽。所述螺杆的一端配置有护垫。所述可防止变形的门窗扇结构包括构成门窗扇框的门窗扇边条和门窗扇玻璃组件,所述门窗扇边条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如前面所述的支撑调节部件。所述门窗扇边条包括锁定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一般门、窗、百叶窗或卷辊遮帘;梯子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