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就地再生燃油热风分层加热机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沥青路面就地再生燃油热风分层加热机,属于道路筑养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在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过程中,需采用加热板对沥青路面进行加热。现有加热板在加热过程中,多采用丙烷加热的方式,即以丙烷为燃料,将加热燃料室中的丙烷输送至加热板内,丙烷在加热板内燃烧产生热量进而加热路面。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沥青路面就地再生燃油热风分层加热机。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沥青路面就地再生燃油热风分层加热机,包括车身,在车身上设置有对沥青路面进行加热的燃油热风加热装置,燃油热风加热装置包括炉膛、燃烧器和热风分布板,在炉膛的内部设置有内套管,所述燃烧器设置在内套管的一端,燃烧器通过输油管与燃油室连接,在炉膛的一侧设置有与炉膛内部连通的热风输送通道,热风输送通道连通热风分布板,在热风分布板上设置有吹风孔,在热风分布板的一端设置有回风吸入口,回风吸入口通过回风通道与炉膛连通,在回风通道上设置有风机,在车身上还设置有将加热后沥青路面耙松的耙松装置。
优选的,在炉膛的外侧设置有保温材料层。
优选的,所述热风分布板包括伸缩管和熄风静压箱,所述吹风孔在伸缩管和熄风静压箱的底部均匀布设。
优选的,所述热风分布板的上方设置有烟尘收集罩,烟尘收集罩通过烟尘输送管道连接烟尘处理装置。
优选的,所述耙松装置上还设置有将耙松后沥青路面再生料归拢成一条梯形垄状再生料堆放带的归拢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采用燃油燃烧加热循环热风,循环热风再通过热风分布板上的布风孔直接吹到沥青路面以对路面进行加热的方式,加热产生的热风达到800-900摄氏度,对沥青路面加热效果好,加热温度可控,加热后的热风几乎全部循环使用,热能损失小,节省能源。
(2)本实用新型在热风分布板的上方增设烟尘处理装置,以将加热过程中漏出的热风进行有效处理,消除沥青烟尘,环保效益显著。
(3)本实用新型在热风分布板的后方还设置有耙松装置,可根据需要对加热后的沥青路面进行耙松,扩展了加热机的功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燃油热风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热风分布板的结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一种沥青路面就地再生燃油热风分层加热机,包括车身1,在车身1上设置有对沥青路面进行加热的燃油热风加热装置,燃油热风加热装置包括炉膛2、燃烧器3和热风分布板4。在炉膛2的内部设置有内套管5,所述燃烧器3设置在内套管5的一端,燃烧器3通过输油管与燃油室6连接。在炉膛2的一侧设置有与炉膛内部连通的热风输送通道7,热风输送通道7连通热风分布板4,在热风输送通道7上设置有吸风口8,在热风分布板4上设置有吹风孔9,在热风分布板4的一端设置有回风吸入口10,回风吸入口10通过回风通道11与炉膛2连通,在回风通道11上设置有风机12。在车身上还设置有将加热后沥青路面耙松的耙松装置13,以及动力行走装置与操作系统14,动力行走装置包括发动机19和车轮20。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炉膛2的外侧设置有保温材料层15。
更进一步的,所述热风分布板4包括伸缩管401和熄风静压箱402,所述吹风孔9在伸缩管401和熄风静压箱402的底部均匀布设。
进一步的,所述热风分布板4的上方设置有烟尘收集罩16,烟尘收集罩16通过烟尘输送管道17连接烟尘处理装置18。
更进一步的,所述耙松装置13上还设置有将耙松后沥青路面再生料归拢成一条梯形垄状再生料堆放带的归拢机构。
加热机可自行前后及左右方向移动,工作时首先利用加热机下部的热风分布板4对沥青路面进行加热,加热机的行驶速度为0-10km/小时,加热的燃料采用柴油和燃油。燃油室内的燃油通过输油管进入燃烧器3,同时空气由助燃风机送入燃烧器,燃油和空气喷入炉膛2后燃烧。同时风机12向炉膛2内吹入大量的回收热风,使回收热风和燃烧烟气进行混合,从而使回收热风温度达到加热预设的温度,具体可达到800-900摄氏度,随后热风通过热风输送通道7达到热风分布板4,并经热风分布板4底部的吹风孔7均匀的喷射到路面。本实用新型通过回收热风与烟气混合的方式,使热风温度得到控制,保证不会烫坏路面,同时也利用了回风中热量,达到了节约能源的目的。少部分热风会从热风分布板4与路面相接处流出,经热风分布板4上方的烟尘收集罩16收集起来,然后通过烟尘输送管道17输送至烟尘处理装置18中进行处理,达到环保要求。加热机中部的耙松装置13用于将沥青路面耙松,并通过归拢机构收集到加热机中间,随着加热机向前移动,在再生路面中间形成一条梯形垄状再生料堆放带。
上述方式中未述及的部分采取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以上仅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