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古树快速成型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树木的造型方法,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把若干个树体采用嫁接的方法使其生长成一个全新的树体,达到生长成古树的效果。
背景技术
在自然界中,木本植物分为矮灌木和乔木两大类,乔、灌木与自然界中的很多植物组成绿色的植物世界。它们按照各自的生殖生长规律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性,如乔木,在正常的自然环境中,若干年后,会长成大树,并有一部分生长变化成为古老的稀有树木——古树,极为珍稀。但由于这些古树生长成型需要几十年或上百年,并且长在并非人们最需要的地理位置,即使有的古树生长在人们能接触到的地方,也是极为稀少,远远不能满足现今社会人们对古树美化环境的需要,为此,人们对各种植物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以期获得丰富的古树资源。
在现有技术中,植物的嫁接技术已比较成熟,植物嫁接是改良品种,提高产量,提高抗病虫害的能力,提高植物经济价值的有效手段。广泛应用于果树、林木、瓜类、麦稻、花卉等各种植物,并产生广泛的积极效果,如用于改良果树,以良种枝条或枝组作接穗在砧木上开口与砧木嵌合,嫁接绑扎等操作过程,实现劣种果树嫁接改良,提早产果,增加产量和促进良种化进程的优点。但对于乔、灌木树的艺术造型方面采用嫁接技术以及取得成果并不多,尤其是古树生产方面,其造型方法也不见成熟。在本发明之前,专利申请号为:92109250.4的一种《植物立体群接方法》公开了一种用植物嫁接在一起,使木本植物快速成型的方法,是其通过将一群植物在一个模型外壁再把它们枝条嫁接起来,使植物在较短的时间内长成需要的外形;专利申请号为:01133669.2的专利申请,它是用钢筋混凝土或其它材料制成空心或槽形地树干骨架,在中间或外部填装或敷设土壤,再将木本植物栽种在管架上土壤中,主要结构形式有:仿真型、建筑物依附型、球冠树叉型等树杆形组成一套速成古树法。上述发明具有一定的先进性,该技术实施后,可能会产生一定的积极效果,但存在有明显的不足,其方法是将一群植物群支条体联结栽培,并将其植物种植在一个固定的固体材料模型上的开口内,由其生长介质和管道系统相连通供给植物生长所需养份。专利号为01133669.2发明完全将树苗种植在固定的模型内,所栽的植物悬空种植,但上述植物受到模形限制,营养条件跟不上,承受不了自然灾害(风雨)袭击,明显的违背了树木的自然生长规律,造成植物生长寿命不长,长成理想的树形也非常困难,更谈不上长成大树或若干年成为的古树。
发明的目的:
为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符合适宜树木自然生长规律,并能快速生长成型的一种嫁接栽培方法,使木本植物在较短的时间内生长成为一种独特的树型,即一种仿古树。
发明内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嫁接造型方法,首先选择好的品种,种子是培养木本植物的关键,决定木本植物品质和未来树木成型的决定因素之一,应选用适合于嫁接的木本植物品种,确定品种后,建造种苗栽培池,也是树木的生长池,将池底土壤深挖翻松,加入肥土。栽培池可用水泥、砖石砌成,池型可砌成方形、圆形等池形,池底不封闭,只砌池圈;另一种方法可在地面建栽培池;还可建成移动的苗池,在苗木栽培池内填入土肥,用竹杆或其它材料制成网栅或靠模插入苗池内,并用绳子或铁丝绑扎成筒状网栅,或者做成造型靠模,在网栅外播下种子,特别要控制好网栅外围的播种量和播种株距。等苗木主杆生长到二尺左右时,开始进行人工造形,其方法是将长高成条的树苗根据事先设计的形状以及嫁接技术要求,将树杆牵拉捆绑在池内的网栅或造型靠模内,使树苗的主杆弯曲或扭曲变形,当树杆体变形定型后,接着进行苗木嫁接,嫁接时将树苗与树苗的主干的弯曲部位相嫁接,或将相扭曲到一起的树体部位相嫁接,无论嫁接多少部位都要求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使嫁接部位生长愈合。
如一次嫁接造型的高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可加高网栅模的高度,继续牵拉造形,但一定要先绑扎固定上部树杆(身)后,再解除下部愈合处的捆扎物,以免愈合部位受力而裂开。
本发明的嫁接工艺方法为:最好选在以木本植物的发芽期为嫁接时间,将嫁接的木本植物采用相互的嫁接方法,并在嫁接处沾浸泡液,然后用塑料薄膜或用麻皮(坯)包扎封闭,采用此方法在一个栽培池内将预先设计好的所有苗木在不同的高度、不同的部位进行嫁接,等嫁接部位愈合生长好以后,解除包扎材料,根据设计树的高度,可分批次向上嫁接造型,这样一个嫁接造型的古树就初显雏型,随着嫁接树木生长时间增加,嫁接后树杆(体)的直径和高度不断的变化,使嫁接在一起的每一个单个树杆(身)逐步生长变化,有的部位靠拢,有的部位凸起,还有树杆部位生长不到一起的就形成一些大小不一的孔洞,这样一种仿古树木的树身通过嫁接培植,已经形成,对树木的树冠根据树身及地理环境也可修剪出不同造型。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嫁接造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网栅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种苗栽培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扭曲嫁接示意图。
在图中,载培池1、树杆(身)2、网栅横固圈3、网栅竖杆4、嫁接部位5、排水孔6、种苗7、扭曲摸圈8、牵拉杆9、地面10
参照图1-图4:本发明栽培场地(池)的选择建造
根据需要,可直接在地面栽培,要求地下土质深厚肥沃,通透性好,能保证大树生长所需的养份、水份等;若需要移栽的,则应该建造栽培池。栽培池可用水泥、沙、砖砌成,可砌成圆形、方形等池形。池的大小直径根据所育树木的胸径来决定,池的边沿与树体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池的深度要适宜树根的伸展,池壁基部要留一排水孔,池的底部应有水泥面或其它隔离物隔离,防止树根深长,以便成品树移栽成活。若培育中、小型盆景,可直接在活动池及盆、缸里进行,其栽盆池里均需填满能适应树木生长需要的土肥。
栽培网栅模制作
网栅模主要是为树体造形服务,并起到固定树苗的作用,网栅模用竹条、木条等材料编制绑扎而成。根据所设计的树体形状、直径,来制成相应的梯形筒状或扭曲筒状等形状的网栅模。
苗木品种规格的要求
选择适合当地环境,气候、土壤生长的乔木、灌木植物,并具有较强的亲合(愈合)能力的品种,不论实生苗或扦插苗都可运用。一般采用一年生以上、苗高达七十厘米以上的健壮树苗。也可采用三年生长以上的大树苗,但应裁成树桩栽培,待树桩上生长出新枝条,即可利用。
栽培嫁接工艺方法
首先将网栅模埋在栽培地土上,再把规格相近的树苗按每穴二株、穴距十五——三十厘米栽于网栅模外围,随手进行围土、提根、浇水,并同时将树苗下部捆绑在网栅模上。当树苗进入正常生长后,剪掉多余的侧枝,准备进行嫁接工作。
采用靠接方法,按顺序操作,把各树苗呈相对的“◇”、“S”形或其它形状牵拉靠拢,做好标记,随后在两根树条的靠接部位各削四——六厘米长,约削去木质部的1/3-1/2的削面,使两者切面紧密结合,用塑料条或麻皮绑好,待生长愈合后,再去除捆扎物。随着幼树的生长,仍按上述方法向上操作,直至达到所需高度。若要求更高的树体,可在树苗超过第一节网栅模时,再加高一节网栅模,但一定要等上部树条靠接完毕,并绑扎固定在网栅模后,再解除下部愈合处的捆扎物,以免愈合部位受力而裂开;扭曲状树体的嫁接工艺与上述方法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树苗要倾斜栽种,并呈螺旋状向上操作。当树体长到所需的高度并靠接完毕后,截留部分树顶枝条,使树冠与树身相匹配。同时,要加强水肥培育和管理与病虫害防治并及时清除树体上多余的芽叶,以免其争夺养份,还可在树干上嫁接常绿、开花、结果的相亲合的乔木品种。经过几年的生长发育,一个栽培池里面的数十株小树结合为一体,它以众多的根系吸收着营养,加快了的树木的生长速度,使树体相互嫁接留下的孔洞越长越小,并因树体在嫁接部位受力不均、营养吸收不匀和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树体会呈现凹凸不平、布满疤瘤的特征,这样一棵树木已初显古树雏型,且树体越长越粗显古老、独特怪异,树冠庞大美观,具有艺术性、实用性和观赏性。本发明通过造型嫁接使植物快速生长成古树的方法为城乡绿化和园林建设找到了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