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空心板梁加强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预制空心板梁加强结构.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4023407 U(45)授权公告日 2014.12.17CN204023407U(21)申请号 201420379105.8(22)申请日 2014.07.09E01D 19/12(2006.01)E01D 101/28(2006.01)(73)专利权人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地址 510060 广东省广州市环市东路348号东座(72)发明人刘宇晨 刘芳 熊勇(74)专利代理机构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代理人郑莹(54) 实用新型名称一种预制空心板梁加强结构(57)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预制空心板梁加强结构,包括由若干空心板横向连续排列形成。
2、的空心板梁,在各空心板的内腔顶部和底部沿纵向间隔设有加强横肋,在各加强横肋中横向预留有预应力钢束孔道,通过预应力钢束横向贯穿各预应力钢束孔道并张拉灌浆锚固以使相邻各空心板连成一体,此预制空心板梁加强结构通过在各空心板内设置加强横肋并通过预应力钢束施加横向预应力使空心板梁横向变成一整体,约束了空心板板片间的相对变形,有效加强了各空心板之间的横向联系,显著提高空心板间整体工作性能,同时也提高结构耐久性,降低桥梁管理养护成本,从长远看经济效益明显。(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1。
3、0)授权公告号 CN 204023407 UCN 204023407 U1/1页21.一种预制空心板梁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若干空心板横向连续排列形成的空心板梁,在各所述空心板的内腔顶部和底部沿纵向间隔设有加强横肋,在各所述加强横肋中横向预留有预应力钢束孔道,通过预应力钢束横向贯穿各所述预应力钢束孔道并张拉灌浆锚固以使相邻各空心板连成一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空心板梁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空心板的接触侧面沿纵向间隔设有与加强横肋相对应的加强横隔。权 利 要 求 书CN 204023407 U1/2页3一种预制空心板梁加强结构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结构工程技术。
4、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预制空心板梁加强结构。背景技术0002 目前预制空心板梁横向主要通过绞缝混凝土和整体化层钢筋混凝土保证其整体性,但从现有的病害来看,目前常用的构造措施还不足以保证空心板之间的整体工作性能。尤其是长期运营后,结构耐久性、可靠性方面的缺陷,逐渐限制预制空心板梁的使用。实用新型内容0003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有效加强相邻各空心板间联接、提高结构耐久性的预制空心板梁加强结构。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预制空心板梁加强结构,包括由若干空心板横向连续排列形成的空心板梁,在各所述空心板的内腔顶部和底部沿纵向间隔设有加强横肋,在各所述加强横肋中横。
5、向预留有预应力钢束孔道,通过预应力钢束横向贯穿各所述预应力钢束孔道并张拉灌浆锚固以使相邻各空心板连成一体。0005 进一步,相邻所述空心板的接触侧面沿纵向间隔设有与加强横肋相对应的加强横隔。0006 有益效果:此预制空心板梁加强结构通过在各空心板内设置加强横肋并通过预应力钢束施加横向预应力使空心板梁横向变成一整体,约束了空心板板片间的相对变形,有效加强了各空心板之间的横向联系,显著提高空心板间整体工作性能,同时也提高结构耐久性,降低桥梁管理养护成本,从长远看经济效益明显。附图说明0007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0008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平面图;0009 图2为。
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断面图。具体实施方式0010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预制空心板梁加强结构,包括由若干空心板10横向连续排列形成的空心板梁,在各空心板10的内腔顶部和底部沿纵向间隔设有加强横肋11,在各加强横肋11中横向预留有预应力钢束孔道13,通过预应力钢束20横向贯穿各预应力钢束孔道13并张拉灌浆锚固以使相邻各空心板10连成一体。0011 在本实施例中,各空心板10中的加强横肋11是沿整个空心板梁的纵向间隔一定距离分布的,空心板10内腔的顶部和底部都具有加强横肋11,空心板10的两侧端面也设有与加强横肋11相对应的加强横隔12,加强横肋11与加强横隔12都在同一横向断面上,预应力钢束20分别穿过各空心板10的加强横肋11与加强横隔12以将各空心板10连接成说 明 书CN 204023407 U2/2页4一成,然后对预应力钢束20进行张拉、灌浆、锚固,从而将空心板横向连接成为一整体,有效提高空心板间整体工作性能,也提高结构耐久性,降低桥梁管理养护成本。0012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说 明 书CN 204023407 U1/1页5图1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023407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