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式脚手架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脚手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折叠式脚手架。
背景技术
脚手架指施工现场为工人操作并解决垂直和水平运输而搭设的各种支架,长期以来,由于架设工具本身及其构造技术和使用安全管理工作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致使事故的发生率较高,有关统计表明:在中国建筑施工系统每年所发生的伤亡事故中,大约有1/3左右直接或间接地与架设工具及其使用的问题有关。
随着中国建筑市场的日益成熟和完善,竹木式脚手架已逐步淘汰出建筑市场,只在一些偏远落后的地区仍在使用,而门式脚手架、碗扣式脚手架等只在市政、桥梁等 少量工程中使用,普通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因其维修简单和使用寿命长以及投入成本低等多种优点,占据中国国内70%以上的市场,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日前,市面上的脚手架种类多样、功能各异,但是,有的脚手架实用性强,不可折叠,储存和搬运不方便,给工人的施工带来了很多不便,因此,发明一种可折叠式脚手架很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折叠式脚手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折叠式脚手架,包括第一立杆,所述第一立杆上设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一立杆通过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与第四立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分别通过第一斜杆和第二斜杆与第二立杆铰接,所述第一斜杆通过第一转轴与第二斜杆铰接,所述第一立杆、第二立杆、第三立杆和第四立杆上面设有托臂,所述托臂上分别设有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所述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上面设有脚踏板,所述第一立杆、第二立杆、第三立杆和第四立杆下面设有万向轮。
优选的,所述万向轮设置为4组,且万向轮上设有锁紧装置。
优选的,所述脚手架的外形呈长方体且长宽高之比为4:2:3。
优选的,所述托臂、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上设有圆形插孔。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种可折叠式脚手架,通过在第一立杆、第二立杆、第三立杆和第四立杆上设有第二转轴,通过第一斜杆和第二斜杆上面设有第一转轴,可以实现脚手架的自由折叠,方便存放,通过在第一立杆、第二立杆、第三立杆和第四立杆上设有万向轮,可以自由移动,该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可以自由折叠、稳定性好、可以自由移动、实用性强值得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脚踏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 第一立杆、2 第一横杆、3 第一斜杆、4第一转轴、5第二转轴、6 第二立杆、7万向轮、8 第三立杆、9 第二横杆、10第四立杆、11托臂、12第二斜杆、13 脚踏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2所示的一种可折叠式脚手架,包括第一立杆1,所述第一立杆1上设有第二转轴5,所述第一立杆1通过第一横杆2和第二横杆9与第四立杆1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5分别通过第一斜杆3和第二斜杆12与第二立杆6铰接,所述第一斜杆3通过第一转轴4与第二斜杆12铰接,所述第一立杆1、第二立杆6、第三立杆8和第四立杆10上面设有托臂11,所述托臂11上分别设有第一横杆2和第二横杆9,所述第一横杆2和第二横杆9上面设有脚踏板13,所述第一立杆1、第二立杆6、第三立杆8和第四立杆10下面设有万向轮7,所述万向轮设置为4组,且万向轮7上设有锁紧装置,所述脚手架的外形呈长方体且长宽高之比为4:2:3,所述托臂11、第一横杆2和第二横杆9上设有圆形插孔。
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在第一立杆1、第二立杆6、第三立杆8和第四立杆10上设有第二转轴5,通过第一斜杆3和第二斜杆12上面设有第一转轴4,可以实现脚手架的自由折叠,方便存放,通过在第一立杆1、第二立杆6、第三立杆8和第四立杆10上设有万向轮7,可以自由移动,结构简单、可以自由折叠、稳定性好、可以自由移动、实用性强值得推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