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支模系统中的伸缩矩形架管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楼房建筑中的快速支模系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
一种快速支模系统中的伸缩矩形架管。
背景技术
在钢结构楼房混凝土现浇楼板施工过程中,支模作业是非常重要的一
个环节。目前常见的支模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采用不拆模的镀锌压型钢板
(楼承板),另一种是满堂脚手架支模。
本人在专利号为ZL 201420449117.3,专利名称为“钢结构楼房现浇楼
板快速支模系统”的专利中公开了利用钢结构楼房H型钢梁的特定形状,
把模板支撑在钢梁上,从而设计出一种快速支模系统。该支模系统由三部
分组成:可调高低的支架、矩形架管、模板。而在实际应用中,其中的矩
形架管存在一个需要变化长度的问题。一般钢结构楼房次梁间距在2.0m-
3.3m之间,这种快速支模系统,在次梁间距改变时,就需要更换相应长度
的矩形架管,也就是说需要准备不同规格的矩形架管,这就给施工带来
定的不便。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快速支模系
统中的伸缩矩形架管。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快速支模系统中的伸缩
矩形架管,所述矩形管架包括主管和副管,主管的长度大于副管的长度,
副管从主管的一端插入到主管内,副管露于主管外的一端设置有挡块,所
述挡块的上端面设置有紧固垫块,所述主管的另一端上端面也设置有相同
的紧固垫块。
上述方案中,所述挡块是一个与主管同规格的矩形管。
上述方案中,所述主管插接副管的一端管口内壁上顶面设置有承重垫
块,所述副管插入到主管内的一端管口外壁下底面也设置有承重垫块。
上述方案中,所述副管插入到主管内的一端外壁上顶面设置有限位垫
块。
上述方案中,所述承重垫块和限位垫块采用尼龙材质或铁材质。
上述方案中,所述紧固垫块采用尼龙材质或橡胶材质。
该快速支模系统中的伸缩矩形架管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1、矩形架管的长度可变,能用于不同间距钢梁的快速支模,适应性强;
2、在次梁间距改变时,不必为每种不同跨度配置相应长度的矩形架
管,一管多用,减少矩形架管的数量,减少用钢量。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快速支模系统中的伸缩矩形架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管,2.紧固垫块,3.限位垫块,4.承重垫块,5.副管,6.
挡块,7.紧固垫块,8.承重垫块,9.副管插接端,10.主管插接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快速支模系统中的伸缩矩形
架管作进一步的描述: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快速支模系统中的伸缩矩形架管的结构示意图。图
中,该快速支模系统中的伸缩矩形架管,所述矩形管架包括主管1和副管5,
副管5的横截面小于主管1的横截面,主管1的长度大于副管5的长度,
副管5从主管1的一端插入到主管1内,副管5的右端设置有挡块6,挡块
6是一个与主管1同规格的矩形管,其作用是防止副管5被完全推入主管1
内而不易拉出来,同时保证底模模板在架管上铺设平整。挡块6的上端面
设置有紧固垫块7,主管1的左端上端面也设置有相同的紧固垫块2,紧固
垫块2和7采用尼龙材质或橡胶材质制成。紧固垫块2和7的厚度相同。
其作用是使矩形架管顶紧H型钢梁上翼缘,并为底模模板(竹胶板)留出
向下的空间,以保证模板上平面不高于钢梁上平面。
在主管的右端管口内壁上顶面设置有承重垫块4,在副管的左端管口外
壁下底面设置有承重垫块8,承重垫块在矩形架管承受荷载时起承力作用。
适当调整承重垫块的厚度,即可实现矩形架管向上有一定的起拱度,用于
抵消施工过程中矩形架管的挠度。在副管5的左端外壁上顶面设置有限位
垫块3,限位垫块3与副管5左端口的承重垫块8配合起到上下限位作用,
与主管1右端口内的承重垫块4配合起到轴向限位作用,防止副管5从主
管1中脱出,承重垫块和限位垫块均采用尼龙材质或铁材质制作。
下面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在矩形架管主管1一端套进一
根较短的副管5,主管1长2.44m,横截面50mm x 100mm,壁厚2mm;副管
5长900mm,横截面45mm x 92mm,壁厚2mm。在主管插接端10的内壁顶面
和副管插接端9的外部下表面各粘固一块承重垫块4和8,厚度略大于或等
于2mm。在副管5距副管插接端9端口245mm的外上壁顶面粘固一块限位垫
块3,厚度为2mm。在副管5伸出端外套一段与主管同规格的矩形管作为挡
块6,横截面50mm x 100mm,壁厚2mm,长度100mm。在主管1和副管5的
两端端口外部上表面各粘固一块紧固垫块2和7,厚5mm。副管5最大伸长
量500mm,本规格的可伸缩架管可用于间距为2.54m-2.94m的H型钢梁的
快速支模。
该伸缩矩形架管的长度可变,能用于不同间距钢梁的快速支模,适应
性强,一管多用,减少矩形架管的数量,减少用钢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
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
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
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及技术内容作出些许的更动或修
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
与修饰,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