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慢性肾衰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慢性肾衰的药物,具体地说是以中药为原料制备的中成药,本发明还涉及该药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慢性肾衰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导致肾脏的排泄功能、内环境稳定功能和内分泌功能严重受损,并出现相应临床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症群,是一组常见多发病症,年发病率高达100/10万。虽然治疗肾病的药物甚多,但其疗效不佳。因此,对各种原因所导致的残存肾单位进行性毁损,导致慢性肾衰,尚缺乏有效防治方法。寻找能有效延缓残存肾单位进行性毁损速度的药物或方法,是肾脏病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延缓残存肾单位进行性毁损速度,治疗慢性肾衰的药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药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基于祖国医学对慢性肾衰疾病机理的认识及治疗原则,参考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从祖国医药宝库中筛选出以补肾益气为主、辅以活血养血、去湿泻浊的天然植物中药,按中医理论组方,达到降低慢性肾衰患者的血清肌酐浓度、改善贫血、改善食欲、减轻胃肠道症状,延缓残肾毁损速度,治疗慢性肾衰患者地目的。
本发明药物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
川芎 15-25 黄芪40-50 大黄12-18 当归20-25 淫羊藿15-20
生地 15-25 白芍10-15 泽泻15-20 茯苓15-20 三七6-8
制备本发明药物的优选重量配比范围是:
川芎 15-20 黄芪40-45 大黄12-15 当归20-22 淫羊藿15-18
生地 15-20 白芍12-15 泽泻15-18 茯苓15-18 三七6-7
制备本发明药物的最佳重量配比是:
川芎20 黄芪40 大黄15 当归20 淫羊藿15
生地20 白芍15 泽泻15 茯苓15 三七6
将上述各组分制成本发明药物的生产方法是:
按所述配比把除三七外的其它原料粉碎;用溶剂回流提取一次以上;合并提取液,浓缩至稠膏状,并加入适量淀粉混匀,烘干,收取干浸膏打粉;再按比例加入生三七粉及适量淀粉混匀;用乙醇作粘合剂,制粒;烘干得成品。
上述回流采用的溶剂为50%乙醇;回流提取三次,每次1.5小时;上述浓缩至稠膏状并加入适量淀粉是指加入重量比为1~1.5%的淀粉;上述与三七粉一起加入的适量淀粉是指淀粉加入后成药的重量为原生药重量的4~4.5%;上述粘合剂为80%乙醇;制粒:16目筛粒;烘干采用60℃以下低温烘干。
上述溶剂回流提取中,溶剂用量满足下述配比,重量以千克计,体积以升计:
第一次:生药的重量∶溶剂体积=1∶2.5~3
第二次:生药的重量∶溶剂体积=1∶1.5~2
第三次同第二次。
由于本发明药物是按照中医的君、臣、佐、使原则进行组方的,即君药选黄芪,补肾益气;臣药选四物汤(当归、川芎、生地、白芍)+淫羊藿,温肾养血;佐药选三七,活血养血;使药选大黄、泽泻、茯苓,去湿泻浊。因此,全方功能为:补肾益气、活血养血、去湿泻浊。
为了了解本发明药物的治疗效果,用本发明所述药物在600只大鼠中进行了动物实验,发现此药能显著改善5/6肾切除慢性肾衰大鼠的抗氧化能力,促进增生的系膜细胞凋亡,抑制残肾组织纤维化,降低血浆肌酐和尿素氮浓度,升高血色素,改善实验大鼠的一般状况,降低实验大鼠的死亡率,延长实验大鼠的寿命。1996年于新桥医院用于临床治疗慢性肾衰患者数千例,其治疗作用与动物实验结果相似,显著优于已有卫生部批文的市售同类中成药制剂“尿毒清”颗粒。
本发明药物的服用方法:成人慢性肾衰患者每天服3次,每次1.35~2.25g。
为了说明本发明药物的有益效果,部分慢性肾衰患者服用本发明药物与服用“尿毒清”药物疗效比较见下列表1、表2,为SPSS10统计软件独立样本分析统计结果(非配对T-Test)。
表1 本发明药物与“尿毒清”疗效比较(未透析患者)
各组统计数据组别例数均数标准差标准误 年龄本发明药物组48 44.6042 14.5511 2.1003尿毒清组35 46.0571 17.1823 2.9043住院天数本发明药物组48 32.2500 27.9593 4.0356尿毒清组35 20.7714 11.1437 1.8836治疗前血清肌酐本发明药物组48 419.1708 169.5101 24.4667尿毒清组35 429.3400 169.9926 28.7340治疗后血清肌酐本发明药物组48 369.7188 162.3229 23.4293尿毒清组35 445.4829 197.1881 33.3309治疗后肌酐增加值本发明药物组48-46.9063 55.4587 8.0048尿毒清组3513.2857 71.8800 12.1499治疗后肌酐月增加值本发明药物组48-65.8162 86.1770 12.4386尿毒清组357.1529 126.9892 21.4651治疗后肌酐月增加率本发明药物组48-.1506.1735 2.505E-02尿毒清组354.162E-03.3103 5.244E-02
表2 组间统计分析(独立样本分析)方 差 齐 性Levene’s检验 均数相差显著性检验(t-检验)F值临界值t值自由度P值(双侧)均差标准误差95%值信区间低高年龄假设相等.923.340-.416 81.678-1.4530 3.4917-8.4004 5.4945假设不等-.405 65.834.687-1.4530 3.5842-8.6094 5.7034住院天数假设相等11.347.0012.296 81.02411.4786 4.9985 1.5331 21.4240假设不等2.577 65.418.01211.4786 4.4535 2.5853 20.3718治疗前血肌酐假设相等.700.405-.270 81.788-10.1692 37.7224-85.2249 64.8865假设不等-.269 73.301.788-10.1692 37.7394-85.3784 65.0401治疗后血肌酐假设相等3.898.052-1.917 81.059-75.7641 39.5182-154.3929 2.8647假设不等-1.860 64.507.067-75.7641 40.7416-157.1425 5.6143治疗后肌酐增加值假设相等1.092.299-4.307 81.000-60.1920 13.9756-87.9990-32.3849假设不等-4.137 61.535.000-60.1920 14.5498-89.2810-31.1029治疗后肌酐月增加值假设相等2.826.097-3.119 81.003-72.9692 23.3948-119.5175-26.4208假设不等-2.941 56.092.005-72.9692 24.8086-122.6650-23.2733治疗后肌酐月增加率假设相等6.467.013-2.893 81.005-.1547 5.347E-02-.2611-4.8330E-02假设不等-2.662 49.418.010-.1547 5.812E-02-.2715-3.7959E-02
数据说明:
治疗后血清肌酐增加值=治疗后-治疗前
治疗后血清肌酐月增加值=[(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天数/30天]
治疗后血清肌酐月增加率(肌酐月增加值/治疗前血清肌酐)
对照组“尿毒清”是有卫生部批文的市售治疗慢性肾衰的中成药制剂。
果分析:从上述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出,“本发明组”和“尿毒清”组的病人年龄、住院天数、治疗前血清肌酐浓度等指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有可比性;治疗后“本发明组”血清肌酐显著下降,而“尿毒清”组血清肌酐不但未下降,反而轻度上升;“本发明组”治疗后肌酐月增加值、肌酐月增加率等指标显著优于“尿毒清”组。
本发明药物经动物实验和临床经验证明,能降低慢性肾衰患者的血清肌酐浓度、改善贫血、改善食欲、减轻胃肠道症状,延缓残肾毁损速度,适用于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和慢性肾炎患者。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按下述配比称取原料,重量以千克计:
川芎25 黄芪50 大黄18.75 当归25 淫羊藿18.75
生地25 白芍18.75 泽泻18.75 茯苓18.75 三七7.5
把上述除三七外的其它原料粉碎;用5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5小时,第一次乙醇用量60万ml,第二次和第三次乙醇用量各40万ml;合并提取液,浓缩至稠膏状,加入3千克淀粉混匀,置盘烘干,收取干浸膏打粉;再加入生三七粉及适量淀粉混匀,所述适量淀粉是指淀粉加入后成药的重量到9千克;用80%乙醇作为粘合剂,16目筛制粒;60℃以下低温烘干;14目筛整粒后,用0号胶囊分装,每粒0.45g,每瓶50粒,共装约400瓶。
实施例2:按表3中实施例2的重量配比把除三七外的其它原料粉碎;用5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5小时;乙醇用量满足下述配比,重量以千克计,体积以升计:
第一次:生药的重量∶乙醇体积=1∶2.5~3
第二次:生药的重量∶乙醇体积=1∶1.5~2
第三次同第二次。
合并提取液,浓缩至稠膏状,并加入1~1.5%重量比的淀粉混匀,烘干,收取干浸膏打粉;再按比例加入生三七粉及适量淀粉混匀,所述适量淀粉是指淀粉加入后成药的重量为原生药重量的4~4.5%;用80%的乙醇作为粘合剂,16目筛制粒;60℃以下低温烘干;14目筛整粒后,按每粒0.45g分装成胶囊。
实施例3:按表3中实施例3的重量配比组方,制法同实施例2。
实施例4:按表3中实施例4的重量配比组方,制法同实施例2。
实施例5:按表3中实施例5的重量配比组方,制法同实施例2。
实施例6:按表3中实施例6的重量配比组方,制法同实施例2。
实施例7:按表3中实施例7的重量配比组方,制法同实施例2。
表3 各实施例配方组成原料名称 实施例2(重量配 比) 实施例3(重量配 比) 实施例4(重量配 比)实施例5(重量配 比) 实施例6 (重量配 比)实施例7 (重量配 比) 川芎 15 17 20 21 22 25 黄芪 40 42 44 46 48 50 大黄 12 13 14 15 16 18 当归 20 21 22 23 24 25 淫羊藿 15 16 17 18 19 20 生地 15 17 19 20 22 25 白芍 10 11 12 13 14 15 泽泻 15 16 17 18 19 20 茯苓 15 16 17 18 19 20 三七 6 6.2 6.5 7 7.5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