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后盖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汽车后盖锁.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891615 U(45)授权公告日 2014.10.22CN203891615U(21)申请号 201420195475.6(22)申请日 2014.04.22E05B 83/18(2014.01)E05B 81/24(2014.01)E05B 81/32(2014.01)E05B 81/06(2014.01)(73)专利权人伟速达(中国)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地址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经济开发区广州东路89号(72)发明人王小宏 刘敏(74)专利代理机构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代理人黄杭飞(54) 实用新型名称一种汽车后盖锁(。
2、57) 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后盖锁,包括柔性带和棘爪,所述柔性带是偏心式,当电机转动开启时,柔性带绕回转中心逆时针转动,转动半径渐进式增大,带动棘爪的转动速度渐进式增大,当棘爪顺时针转动到开启状态的临界位置时,锁钩顺时针转动,即解锁;解决了传动过程中易出现发响,卡死,滑脱,根切等质量问题,造成门锁功能失效,问题排查不易的问题;既满足了解锁初期的大开启力的要求,也满足了快速开启的速度需求,同时使柔性带的大小得到很好的限制,电机的额定转矩得到较好的控制,从而大大降低了产品的成本。(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
3、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10)授权公告号 CN 203891615 UCN 203891615 U1/1页21.一种汽车后盖锁,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带(1)和棘爪,所述柔性带(1)是偏心式,当电机转动开启时,柔性带(1)绕回转中心逆时针转动,转动半径渐进式增大,带动棘爪的转动速度渐进式增大,当棘爪顺时针转动到开启状态的临界位置时,锁钩顺时针转动,即解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盖锁,其特征在于:开启过程中电机的输出转矩渐进式增大。权 利 要 求 书CN 203891615 U1/2页3一种汽车后盖锁 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配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后盖锁。背景。
4、技术0002 汽车尾门电动锁较多采用齿轮与齿轮啮合或蜗轮蜗杆啮合形式,由于齿轮,蜗轮,蜗杆制造精度要求较高,不易检测等,传动过程中易出现发响,卡死,滑脱,根切等质量问题,造成门锁功能失效,问题排查不易。实用新型内容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本低、噪音小的汽车后盖锁。0004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后盖锁,包括柔性带和棘爪,所述柔性带是偏心式,当电机转动开启时,柔性带绕回转中心逆时针转动,转动半径渐进式增大,带动棘爪的转动速度渐进式增大,当棘爪顺时针转动到开启状态的临界位置时,锁钩顺时针转动,即解锁。0005 优选的开启过程中电机的输出转矩渐进式增大。0006 本实。
5、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1)通过柔性带的偏心式结构,使棘爪在开启过程中,既满足了解锁初期的大开启力的要求,也满足了快速开启的速度需求,同时使柔性带的大小得到了很好的限制,电机的额定转矩得到较好的控制,从而大大降低了产品的成本。0007 (2)消除了电动锁设计由于采用齿轮与齿轮或蜗轮与蜗杆啮合所产生的齿轮制造,检测,传动过程中的诸多难解问题,结构简单,开发成本低。0008 (3)通过柔性带驱动解锁,降低了解锁及复位时的噪音,简化了锁的结构,比传统驱动方式解锁的后盖锁尺寸减少。附图说明0009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6、其中0010 图1为一种汽车后盖锁的结构示意图;0011 1是柔性带。具体实施方式0012 见图1,本实用新型具有一种汽车后盖锁,包括柔性带1和棘爪,所述柔性带1是偏心式,偏心式柔性带1是指柔性带1的回转中心与其所需缠绕的基圆中心不重合。0013 由于其结构为偏心式,则可以使其在带动棘爪转动的临界初始状态时的作用力臂最短,从而产生比较大的开启作用力。随着电动机的转动,在开启过程中,由于其偏心轮的作用,则在柔性带1绕其回转中心转动的过程中,由于相对于回转中心的转动半径是渐进式增大的,同时,由于开启过程中的阻力矩也是渐进式增大的,所以棘爪的转动速度也是渐说 明 书CN 203891615 U2/2。
7、页4进式增大的。当棘爪顺时针转动到开启状态的临界位置后,锁钩顺时针转动,从而机构解锁。0014 随后,为了保证棘爪释放杆的悬臂部份可以快速地通过锁钩包胶品的凸台,从而避免开锁不完全的情况,必须使释放杆通过凸台的时间尽可能短,柔性带1由于该段过程中的回转半径的增大,从而较好的满足了这一要求。0015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说 明 书CN 203891615 U1/1页5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891615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