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流退捻空气捻接器.pdf

上传人:Y0****01 文档编号:112067 上传时间:2018-01-25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31.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10041574.X

申请日:

2004.07.29

公开号:

CN1598101A

公开日:

2005.03.23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D01H 15/00公开日:20050323|||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D01H15/00

主分类号:

D01H15/00

申请人:

江南大学; 无锡市三达纺配厂

发明人:

邓炳耀; 张文琴; 沈龙明

地址:

214063江苏省无锡市梁溪路100号纺织服装学院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无锡市大为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曹祖良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纺织工业生产中纱线断头连接的手动式空气捻接器,尤其是一种适用于络筒机、并线机和倍捻机对纱、线断头无结头捻接的旋流退捻空气捻接器。按照本发明所提供的设计方案,旋流退捻空气捻接器包括一个装有罩壳的上壳体,上壳体上装有剪纱和夹纱机构,及一个带塞盖的捻接腔,在上壳体下部连接带气缸的中壳体,中壳体中部一侧装有一个手动板机,中壳体下部连接一侧带有进气接口的下壳体,其特征是:在上壳体中设置了旋转气流退捻机构,在旋转气流退捻机构中,退捻管的中心为沿轴向贯通的中心通孔,上部沿圆周方向设置与纱线捻向相反的偏心向下倾斜的喷气孔。本装置具有结构更合理、性能更可靠等特点。

权利要求书

1、  旋流退捻空气捻接器,包括一个装有罩壳(5)的上壳体(4),上壳体(4)上装有剪纱和夹纱机构,及一个带塞盖的捻接腔(2),在上壳体(4)下部连接带气缸的中壳体(6),中壳体(6)中部一侧装有一个手动板机(3),中壳体(6)下部连接一侧带有进气接口(8)的下壳体(7),其特征是:在上壳体(4)中设置了旋转气流退捻机构,在旋转气流退捻机构中,退捻管(9)的中心为沿轴向贯通的中心通孔(15),上部沿圆周方向设置与纱线捻向相反的偏心向下倾斜的喷气孔(13)。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流退捻空气捻接器,其特征是:退捻管(9)对称布置在上壳体(4)的左、右两侧,在退捻管(9)上部的外圆周壁与上壳体(4)的内圆周壁及喷气管道(12)之间构成气流腔(11),喷气孔(13)沟通气流腔(11)与中心通孔(15)。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流退捻空气捻接器,其特征是:喷气孔(13)有均匀布置的1~3个。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流退捻空气捻接器,其特征是:在形成气流腔(11)的退捻管(9)与上壳体(4)间的上、下部配有密封圈(10)。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流退捻空气捻接器,其特征是:在上壳体(4)内设置与喷气管道(12)连通的气流通道(14)。

说明书

旋流退捻空气捻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纺织工业生产中纱线断头连接的手动式空气捻接器,尤其是一种适用于络筒机、并线机和倍捻机对纱、线断头无结头捻接的旋流退捻空气捻接器。
背景技术
纺织用空气捻接器是纺织工业生产无结头纱线的重要器材。空气捻接器主要由气路系统、退捻系统、加捻系统构成。
在现有技术中,退捻系统主要有二类:一类是采用振荡器,即由一个喷嘴,一个内腔呈长方体腔槽的塑料退捻管和一块置于退捻管内腔里的橡胶振荡片构成。其工作原理是气流将纱、线尾吹入退捻管腔内,在高速气流作用下,振荡片产生的高频振荡,使纱线实现退捻,但这种退捻形式存在着橡胶振荡片易老化,塑料退捻管易开裂,使用寿命短,更换频繁,维修保养成本高的缺陷。另一类虽然采用金属退捻管,并利用与纱线捻向相反的气流使纱线退捻,但存在着引入退捻管的气路过长,且直接将气流吹入退捻管、气流损失、退捻管结构设计不合理等,造成退捻不稳定、不充分的缺陷。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空气捻接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更合理、性能更可靠的旋流退捻空气捻接器,该空气捻接器主要针对退捻系统气路、退捻气流腔、退捻管进行了全新设计,提高产品使用稳定性和可靠性,扩大使用范围,延长使用寿命,便于使用和降低维修保养成本。
按照本发明所提供的设计方案,旋流退捻空气捻接器包括一个装有罩壳的上壳体,上壳体上装有剪纱和夹纱机构,及一个带塞盖的捻接腔,在上壳体下部连接带气缸的中壳体,中壳体中部一侧装有一个手动板机,中壳体下部连接一侧带有进气接口的下壳体,其特征是:在上壳体中设置了旋转气流退捻机构,在旋转气流退捻机构中,退捻管的中心为沿轴向贯通的中心通孔,上部沿圆周方向设置与纱线捻向相反的偏心向下倾斜的喷气孔。
退捻管对称布置在上壳体的左、右两侧,在退捻管上部的外圆周壁与上壳体的内圆周壁及喷气管道之间构成气流腔,喷气孔沟通气流腔与中心通孔。喷气孔有均匀布置的1~3个。在形成气流腔的退捻管与上壳体间的上、下部配有密封圈。在上壳体内设置与喷气管道连通的气流通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根据流体动力学理论,发明了旋转气流退捻技术,并通过退捻管的退捻腔中产生均匀旋转气流使纱线退捻均匀、充分,适应了不同品种纱线的退捻要求。本发明退捻装置由金属材料制成,结构简单,结构设计合理,使用寿命长,性能稳定、可靠,且便于使用,降低维修保养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外形结构图。
图2为退捻机构图。
图3为图2的A-A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发明与以往传统所用的空气捻接器在外形上基本相同,主要由一个靠气流完成夹纱、剪纱、旋转气流退捻及加捻捻接断纱等动作的空气捻接器上壳体4,及位于上壳体4下部并与之相连的一个能提供动力并分配控制各气路的缸体构成,在旋流退捻空气捻接器的上壳体4内设计了旋转气流退捻机构,在与上壳体4相连的中壳体6、下壳体7中设计了按气动回路布局的气路,并缩短了通往退捻机构的气路。旋转气流退捻机构包括两侧上部设计有对称的喷气管道12,两侧对称通道布置的带中心通孔15的退捻管9,退捻管9上部外圆周壁与上壳体4上设置的内孔及喷气管道12之间形成的气流腔11,带中心通孔15的退捻管9的上部均布若干相同的与纱线捻向相反的偏心向下倾斜的喷气孔13。在上壳体4内设置与喷气管道12连通的气流通道14。
在上壳体4外安装有罩壳5,以保护上壳体4上设置的各种结构,上壳体4上设计了旋转气流退捻机构,该机构主要含有一退捻管9,在退捻管9内设置了主要由中心通孔15形成的退捻腔1,在上壳体4上设置喷气管道12与作为旋转气流退捻机构的一个组成部分的内孔,在喷气管道12与退捻管9上部外圆周壁之间构成气流腔11;装有给纱线定长、定位并完成剪纱作用的剪纱和夹纱机构,及一个将断纱加捻成一根纱线的带塞盖的捻接腔2。在上壳体4下部连接带气缸的中壳体6,以分配并控制各气路的缸体,中壳体6中部一侧装有一个用于启闭气流的手动板机3,如板动一次,即可完成一次所有结构的动作,中壳体6下部连接一侧带有进气接口8的下壳体7,以便与提供气流动力的气管连接。
空气捻接器上壳体4中的旋转气流退捻机构装置的结构。在本发明中采用了先进的旋转气流退捻技术,它与以往常用设置橡胶振荡片的塑料振荡器及旋转气流退捻管不同,该退捻机构均由金属材料制成;本发明中的旋转气流退捻机构由带有中心通孔15的退捻管9、喷气管道12、及上壳体4上设置的内孔、喷气管道12与退捻管9上部外圆周壁之间构成的气流腔11,设置于气流腔11上、下部的密封圈10组成,其中的中心通孔15形成的退捻腔1。该退捻机构在上壳体4的左右两侧呈对称布置。带中心通孔15的退捻管9地上部均布若干相同、与纱线加捻方向相反的偏心向下倾斜的喷气孔13,工作时,气流经喷气管道12进入环形的气流腔11内,气流腔11内的高速气流通过退捻管9上倾斜的喷气孔13喷进退捻腔1,形成高速旋转的气流,通过退捻管9的由中心通孔15形成的退捻腔1向下流出,向下运动的与纱线捻向相反的旋转气流将纱、线尾吸入由中心通孔15形成的退捻腔1,在退捻腔1中进行退捻,形成絮状,纱、线尾完成退捻后,被引入加捻系统加捻,在加捻腔内将断纱连接成一根纱线。达到退捻目的,为下一步加捻作好准备。

旋流退捻空气捻接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旋流退捻空气捻接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旋流退捻空气捻接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旋流退捻空气捻接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旋流退捻空气捻接器.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纺织工业生产中纱线断头连接的手动式空气捻接器,尤其是一种适用于络筒机、并线机和倍捻机对纱、线断头无结头捻接的旋流退捻空气捻接器。按照本发明所提供的设计方案,旋流退捻空气捻接器包括一个装有罩壳的上壳体,上壳体上装有剪纱和夹纱机构,及一个带塞盖的捻接腔,在上壳体下部连接带气缸的中壳体,中壳体中部一侧装有一个手动板机,中壳体下部连接一侧带有进气接口的下壳体,其特征是:在上壳体中设置了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造纸 > 天然或人造的线或纤维;纺纱或纺丝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