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防喷堵头.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高压防喷堵头.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4040985 U(45)授权公告日 2014.12.24CN204040985U(21)申请号 201420490435.4(22)申请日 2014.08.27E21B 33/03(2006.01)(73)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地址 225009 江苏省扬州市维扬路188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油田分公司(72)发明人万辉 万明(74)专利代理机构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代理人任利国(54) 实用新型名称一种高压防喷堵头(57) 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压防喷堵头,防喷堵头接头的下端设有与防喷管上接头旋接的公螺纹,防喷堵头。
2、接头上端设有沉孔,沉孔内圆周设有母螺纹且与中心杆下端的公螺纹相旋接,中心杆上端旋接在泄水腔室的下端口中,压帽下端旋接在泄水腔室的上端口中,泄水腔室侧壁连接有水嘴,水嘴孔道与泄水腔室的内腔相通,压帽、中心杆和防喷堵头接头的中心均设有沿轴线延伸的通孔,中心杆的下端面与沉孔的底面之间设有密封圈,中心杆高度方向的中部外周为正六边形截面,且套装有与该正六边形截面相适配的棘轮扳手,棘轮扳手的手柄向水平方向伸出。棘轮扳手的手柄尾部设有小孔,小孔中系有延伸至地面的拉绳。该高压防喷堵头操作便捷高效,安全性好。(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
3、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10)授权公告号 CN 204040985 UCN 204040985 U1/1页21.一种高压防喷堵头,包括共轴线的防喷堵头接头、中心杆、泄水腔室和压帽,所述防喷堵头接头的下端设有与防喷管上接头旋接的公螺纹,所述防喷堵头接头的上端设有沿轴线延伸的沉孔,所述沉孔的内圆周设有母螺纹且与所述中心杆下端的公螺纹相旋接,所述中心杆的上端旋接在所述泄水腔室的下端口中,所述压帽的下端旋接在所述泄水腔室的上端口中,所述泄水腔室的侧壁连接有水嘴,所述水嘴的孔道与所述泄水腔室的内腔相通,所述压帽、中心杆和防喷堵头接头的中心均设有沿轴线延伸的通孔,所述中心杆的下端面。
4、与所述沉孔的底面之间设有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杆高度方向的中部外周为正六边形截面,且套装有与该正六边形截面相适配的棘轮扳手,所述棘轮扳手的手柄向水平方向伸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防喷堵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棘轮扳手的手柄尾部设有小孔,所述小孔中系有延伸至地面的拉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防喷堵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杆高度方向的上部为圆形截面,且外圆周的直径与中心杆中部六棱面的内切圆直径相等。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高压防喷堵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为油浸石墨盘根。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高压防喷堵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为O形橡胶圈。6.根据权利要求1或。
5、2或3所述的高压防喷堵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喷堵头接头的上部外周为正六边形截面。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高压防喷堵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嘴的外周设有止退倒拔。权 利 要 求 书CN 204040985 U1/3页3一种高压防喷堵头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水井测试防喷管,尤其涉及一种高压防喷堵头,用于连接在防喷管的上端,属于油水井测试技术领域。背景技术0002 油水井测试时,为了防止井口溢流破坏生态环境,经常在封井器上安装防喷立管,其主要作用是将井口加高,以提高井筒内液柱的静压力,在井筒内的修井液溢出之前将其回收到指定的容器中进行处理,以防止生态环境遭到破坏。0003 防喷。
6、管的顶部端口旋接有高压防喷堵头,高压防喷堵头包括共轴线的防喷堵头接头、中心杆、泄水腔室和压帽,防喷堵头接头的下端设有与防喷管上接头旋接的公螺纹,防喷堵头接头的上端设有沿轴线延伸的沉孔,沉孔的内圆周设有母螺纹且与中心杆下端的公螺纹相旋接,中心杆的上端旋接在泄水腔室的下端口中,压帽的下端旋接在泄水腔室的上端口中,泄水腔室的侧壁连接有水嘴,水嘴的孔道与泄水腔室的内腔相通,压帽、中心杆和防喷堵头接头的中心均设有沿轴线延伸的通孔,中心杆的下端面与沉孔的底面之间设有密封圈。防喷管的上部通过支架固定有导向滑轮,录井钢丝从导向滑轮的绳槽向下依次穿过压帽、中心杆和防喷堵头接头的中心孔与测试仪器相连接。尽管防喷管。
7、有一定高度,井下液体仍会从防喷堵头接头的中心孔向上溢出,经过中心杆的中心孔进入泄水腔室,从泄水腔室侧面的水嘴流出。0004 当录井钢丝放到位以后或水嘴仍有液体流出时,需要旋进中心杆,将密封圈压紧,阻止井下液体从防喷堵头接头的中心孔向上溢出。由于防喷堵头离地面三米左右,操作工攀爬至三米以上,用扳手拧动中心杆比较费力,存在安全风险;当有液体流出时,旋紧堵头的速度比较慢,漏水易造成井场污染。中心杆旋紧不到位容易造成漏水,引起井口和管线湿滑,留下工人易踩空等安全隐患。实用新型内容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高压防喷堵头,可以快速压紧密封圈。0006 为解决以上技术。
8、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压防喷堵头,包括共轴线的防喷堵头接头、中心杆、泄水腔室和压帽,所述防喷堵头接头的下端设有与防喷管上接头旋接的公螺纹,所述防喷堵头接头的上端设有沿轴线延伸的沉孔,所述沉孔的内圆周设有母螺纹且与所述中心杆下端的公螺纹相旋接,所述中心杆的上端旋接在所述泄水腔室的下端口中,所述压帽的下端旋接在所述泄水腔室的上端口中,所述泄水腔室的侧壁连接有水嘴,所述水嘴的孔道与所述泄水腔室的内腔相通,所述压帽、中心杆和防喷堵头接头的中心均设有沿轴线延伸的通孔,所述中心杆的下端面与所述沉孔的底面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中心杆高度方向的中部外周为正六边形截面,且套装有与该正六边形截面相适配的棘轮扳手,。
9、所述棘轮扳手的手柄向水平方向伸出。说 明 书CN 204040985 U2/3页40007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由于中心杆的六棱面下方与防喷堵头接头的距离很短,棘轮扳手被防喷堵头接头托住,不会下滑,当操作者攀爬至防喷管顶部后,直接连续转动棘轮扳手即可将中心杆向防喷堵头接头旋进,从而将密封圈压紧,封闭钢丝的中心孔道;省去了操作者在向防喷管顶部攀爬时携带工具,不必再取出扳手,找准位置卡住中心杆转动,也省去了每转动一个角度后,取下扳手重新更换位置继续旋转。0008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棘轮扳手的手柄尾部设有小孔,所述小孔中系有延伸至地面的拉绳。可以省去了操作者攀爬。
10、至高空,直接手持拉绳的末端,来回牵动棘轮扳手的手柄来回摆动即可将中心杆逐步旋紧,大大缩短了旋紧中心杆所需的时间,避免了高空作业的安全隐患,也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0009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中心杆高度方向的上部为圆形截面,且外圆周的直径与中心杆中部六棱面的内切圆直径相等。中心杆的六棱面上方设置一段圆柱面,可以在拆卸防喷堵头接头时,将棘轮扳手上移至圆柱段,避免棘轮扳手跟转。001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密封圈为油浸石墨盘根。001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密封圈为O形橡胶圈。001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防喷堵头接头的上部外周为正六边形截面。便于采用工具。
11、拧动防喷堵头接头。001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水嘴的外周设有止退倒拔。便于套装橡胶管将流出的液体引至地面。附图说明0014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0015 图1为本实用新型高压防喷堵头的主视图。0016 图2为图1的A向视图。0017 图3为图1中沿B-B的剖视图。0018 图4为图1中沿C-C的剖视图。0019 图5为图1中沿D-D的剖视图。0020 图中:1.防喷堵头接头;2.中心杆;3.泄水腔室;4.水嘴;5.压帽;6.棘轮扳手;7.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0021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高压。
12、防喷堵头包括共轴线的防喷堵头接头1、中心杆2、泄水腔室3和压帽5,防喷堵头接头1的下端设有与防喷管上接头旋接的公螺纹,防喷堵头接头1的上端设有沿轴线延伸的沉孔,沉孔的内圆周设有母螺纹且与中心杆2下端的公螺纹相旋接,中心杆2的上端旋接在泄水腔室3的下端口中,压帽5的下端旋接在泄水腔室3的上端口中,泄水腔室3的侧壁连接有水嘴4,水嘴4的孔道与泄水腔室3的内腔相通,水嘴4的外周优选设有止退倒拔,便于套装橡胶管将流出的液体引至地面。压帽5、中心杆2和防喷堵头接头1的中心均设有沿轴线延伸的通孔,作为录井钢丝的通道。0022 中心杆2的下端面与沉孔的底面之间设有密封圈7,密封圈7为油浸石墨盘根或O说 明 。
13、书CN 204040985 U3/3页5形橡胶圈。中心杆2高度方向的中部外周为正六边形截面,且套装有与该正六边形截面相适配的棘轮扳手6,棘轮扳手6的手柄向水平方向伸出。0023 作为改进,防喷堵头接头1的上部外周为正六边形截面,便于采用工具拧动。中心杆2高度方向的上部为圆形截面,且外圆周的直径与中心杆2中部六棱面的内切圆直径相等。中心杆2的六棱面上方设置一段圆柱面,可以在拆卸防喷堵头接头1时,将棘轮扳手6上移至圆柱段,避免棘轮扳手6跟转。0024 由于中心杆2的六棱面下方与防喷堵头接头1的距离很短,棘轮扳手6被防喷堵头接头1托住,不会下滑,当操作者攀爬至防喷管顶部后,直接连续转动棘轮扳手6即可。
14、将中心杆2向防喷堵头接头1旋进,从而将密封圈7压紧,封闭钢丝的中心孔道;省去了操作者在向防喷管顶部攀爬时携带工具,不必再取出扳手,找准位置卡住中心杆2转动,也省去了每转动一个角度后,取下扳手重新更换位置继续旋转。0025 作为改进,在棘轮扳手6的手柄尾部设有小孔,小孔中系有延伸至地面的拉绳。可以省去了操作者攀爬至高空,直接手持拉绳的末端,来回牵动棘轮扳手6的手柄来回摆动即可将中心杆2逐步旋紧,大大缩短了旋紧中心杆所需的时间,避免了高空作业的安全隐患,也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0026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说 明 书CN 204040985 U1/3页6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040985 U2/3页7图2图3图4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040985 U3/3页8图5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040985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