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式换热机组.pdf

上传人:r5 文档编号:15467 上传时间:2018-01-11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738.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202867.X

申请日:

2015.04.24

公开号:

CN104832970A

公开日:

2015.08.12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24D 3/18申请日:20150424|||公开

IPC分类号:

F24D3/18

主分类号:

F24D3/18

申请人: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娟; 陆超; 王升; 刘华; 张治平

地址:

519070广东省珠海市前山金鸡西路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24

代理人:

李芙蓉; 李双皓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吸收式换热机组,包括锅炉、吸收式热泵、换热器及管路系统,管路系统经过锅炉、吸收式热泵和换热器;其中,吸收式热泵包括发生器、蒸发器、吸收器和冷凝器,管路系统包括一次侧管路和二次侧管路,一次侧管路串联经过锅炉、发生器与换热器,一次侧管路的一次水依次经过锅炉和发生器再流经换热器后流出吸收式换热机组;二次侧管路并联经过蒸发器、吸收器、冷凝器和换热器,这样能够大大降低一次水的阻力,使得发生器内的一次侧管路和蒸发器内的二次侧管路的流速增加,进而提高发生器和蒸发器的换热系数,降低供热成本,减小吸收式机组的体积。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吸收式换热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锅炉(110)、吸收式热泵(120)、换热器(130)及管路系统(140),所述管路系统(140)经过所述锅炉(110)、所述吸收式热泵(120)和所述换热器(130);
其中,所述吸收式热泵(120)包括发生器(121)、蒸发器(122)、吸收器(123)和冷凝器(124),所述管路系统(140)包括一次侧管路(141)和二次侧管路(142),所述一次侧管路(141)串联经过所述锅炉(110)、所述发生器(121)与所述换热器(130),所述一次侧管路(141)的一次水依次经过所述锅炉(110)和所述发生器(121)再流经所述换热器(130)后流出所述吸收式换热机组(100);所述二次侧管路(142)并联经过所述蒸发器(122)、所述吸收器(123)、所述冷凝器(124)和所述换热器(130)。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式换热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130)的数量为n个,分别为第一级换热器、第二级换热器、…、第n级换热器,所述二次侧管路(142)包括n+1个并联支路,分别为二次侧第一级支路、二次侧第二级支路、二次侧第三级支路、…、二次侧第n级支路和二次侧第n+1级支路,其中n为正整数,所述二次侧第一级支路、所述二次侧第二级支路、…、所述二次侧第n级支路和所述二次侧第n+1级支路在所述吸收式热泵(120)的进口处分开,所述二次侧第二级支路和所述二次侧第n+1级支路在所述第n级换热器的出口处合并,所述二次侧第二级支路和所述二次侧第n+1级支路合并后再与所述二次侧第n级支路在所述第n-1级换热器的出口处合并,…,所述二次侧第二级支路、…、所述二次侧第n级支路和所述二次侧第n+1级支路合并后再与所述二次侧第三级支路在第二级换热器的出口处合并,所述二次侧第二级支路、所述二次侧第三级支路、…、所述二次侧第n级支路和所述二次侧第n+1级支路合并后再与所述二次侧第一级支路在所述第一级换热器的出口处合并。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式换热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侧第一级支路经过所述吸收器(123)和所述冷凝器(124),所述二次侧第二级支路经过所述蒸发器(122)与所述第n级换热器,所述二次侧第n+1级支路与所述二 次侧第二级支路合并后经过所述第n-1级换热器,…,所述二次侧第二级支路、…、所述二次侧第n级支路、所述二次侧第n+1级支路与所述二次侧第三级支路合并后经过所述第二级换热器,所述二次侧第二级支路、所述二次侧第三级支路、…、所述二次侧第n级支路、所述二次侧第n+1级支路与所述二次侧第一级支路合并后经过所述第一级换热器;
所述二次侧管路(142)的二次水分别流入所述二次侧第一级支路、所述二次侧第二级支路、所述二次侧第三级支路、…、所述二次侧第n级支路和所述二次侧第n+1级支路,所述二次侧第二级支路的二次水流经所述蒸发器(122)与所述第n级换热器,所述二次侧第n+1级支路的二次水与所述二次侧第二级支路的二次水混合后流经所述第n-1级换热器,…,所述二次侧第二级支路的二次水、…、所述二次侧第n级支路的二次水、所述二次侧第n+1级支路的二次水与所述二次侧第三级支路的二次水混合后流经所述第二级换热器,所述二次侧第二级支路的二次水、所述二次侧第三级支路的二次水、…、所述二次侧第n级支路的二次水、所述二次侧第n+1级支路的二次水与所述二次侧第一级支路的二次水混合后流经所述第一级换热器,再与依次流经所述吸收器(123)和所述冷凝器(124)的所述二次侧第一级支路的二次水混合后流出所述吸收式换热机组(100)。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收式换热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130)的数量为一个,所述二次侧管路(142)包括两个并联支路,所述两个并联支路从所述吸收式热泵(120)的进口处分开,并在所述换热器(130)的出口处合并。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收式换热机组,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并联支路经过所述吸收器(123)和所述冷凝器(124),另一所述并联支路经过所述蒸发器(122)和所述换热器(130);
所述二次侧管路(142)的二次水分别流入其中一个所述并联支路和另一所述并联支路,其中一个所述并联支路的二次水依次流经所述吸收器(123)和所述冷凝器(124),再与依次流经所述蒸发器(122)和所述换热器(130)的另一所述并联支路的二次水混合后流出所述吸收式换热机组(100)。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收式换热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130)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换热器(131)和第二换热器(132),所述二次侧管路(142)包括三个并联支路,分别为二次侧第一支路、二次侧第二支路和二次侧第三支路,所述二次侧第一支路、所述二次侧第二支路和所述二次侧第三支路在所述吸入式热泵(120)的入口处分开,所述二次侧第三支路与所述二次侧第二支路在所述第二换热器(132)的出口处合并,所述二次侧第三支路与所述二次侧第二支路合并后再与所述二次侧第一支路在所述第一换热器(131)的出口处合并。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收式换热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侧第一支路经过所述吸收器(123)和所述冷凝器(124),所述二次侧第二支路经过所述蒸发器(122)和所述第二换热器(132),所述二次侧第二支路与所述二次侧第三支路合并后经过所述第一换热器(131);
所述二次侧管路(142)的二次水分别流入所述二次侧第一支路、所述二次侧第二支路和所述二次侧第三支路,所述二次侧第二支路的二次水依次流经所述蒸发器(122)和所述第二换热器(132)后,与流经所述第一换热器(131)的所述二次侧第三支路的二次水混合,再与依次流经所述吸收器(123)和所述冷凝器(124)的所述二次侧第一支路的二次水混合后流出所述吸收式换热机组(100)。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式换热机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发生器(121)上设置有旁通管路,所述旁通管路与所述一次侧管路(141)经过。

说明书

吸收式换热机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交换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与锅炉结合的吸收式换热机组。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集中供热规模的不断增加,集中热源产生高温热水往往需要经过较长距离的输送才能到达热用户处。在相同供热负荷的情况下,增大热水的供水与回水温差可以减少输送的热水流量,从而降低输配管道的初投资,并减少系统运行过程中水泵的耗电量,因此能够节约供热能耗,降低供热成本。
目前,热力站通常采用板式换热器进行换热,由于受到换热端温差的限制,导致一次网回水温度必然高于二次网进水温度。这样要提高供热能力,只能增设供热管网,进而导致增加供热成本。
热力站还采用换热器与锅炉组合的结构进行换热,但是采用上述结构进行换热时,一次侧水阻力较大,发生器和蒸发器管内水的流速较低,换热系数不高,进而导致机组体积较大,增加供热成本。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采用现有的换热器与锅炉组合的结构进行换热时,存在一次侧水阻力较大、换热系数不高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减小一次侧水阻力、提高换热系数的吸收式换热机组。上述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吸收式换热机组,包括锅炉、吸收式热泵、换热器及管路系统,所述管路系统经过所述锅炉、所述吸收式热泵和所述换热器;
其中,所述吸收式热泵包括发生器、蒸发器、吸收器和冷凝器,所述管路系统包括一次侧管路和二次侧管路,所述一次侧管路串联经过所述锅炉、所述发生器与所述换热器,所述一次侧管路的一次水依次经过所述锅炉和所述发生器再流经所述换热器后流出所述吸收式换热机组;所述二次侧管路并联经过所 述蒸发器、所述吸收器、所述冷凝器和所述换热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的数量为n个,分别为第一级换热器、第二级换热器、…、第n级换热器,所述二次侧管路包括n+1个并联支路,分别为二次侧第一级支路、二次侧第二级支路、二次侧第三级支路、…、二次侧第n级支路和二次侧第n+1级支路,其中n为正整数,所述二次侧第一级支路、所述二次侧第二级支路、…、所述二次侧第n级支路和所述二次侧第n+1级支路在所述吸收式热泵的进口处分开,所述二次侧第二级支路和所述二次侧第n+1级支路在所述第n级换热器的出口处合并,所述二次侧第二级支路和所述二次侧第n+1级支路合并后再与所述二次侧第n级支路在所述第n-1级换热器的出口处合并,…,所述二次侧第二级支路、…、所述二次侧第n级支路和所述二次侧第n+1级支路合并后再与所述二次侧第三级支路在第二级换热器的出口处合并,所述二次侧第二级支路、所述二次侧第三级支路、…、所述二次侧第n级支路和所述二次侧第n+1级支路合并后再与所述二次侧第一级支路在所述第一级换热器的出口处合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二次侧第一级支路经过所述吸收器和所述冷凝器,所述二次侧第二级支路经过所述蒸发器与所述第n级换热器,所述二次侧第n+1级支路与所述二次侧第二级支路合并后经过所述第n-1级换热器,…,所述二次侧第二级支路、…、所述二次侧第n级支路、所述二次侧第n+1级支路与所述二次侧第三级支路合并后经过所述第二级换热器,所述二次侧第二级支路、所述二次侧第三级支路、…、所述二次侧第n级支路、所述二次侧第n+1级支路与所述二次侧第一级支路合并后经过所述第一级换热器;
所述二次侧管路的二次水分别流入所述二次侧第一级支路、所述二次侧第二级支路、所述二次侧第三级支路、…、所述二次侧第n级支路和所述二次侧第n+1级支路,所述二次侧第二级支路的二次水流经所述蒸发器与所述第n级换热器,所述二次侧第n+1级支路的二次水与所述二次侧第二级支路的二次水混合后流经所述第n-1级换热器,…,所述二次侧第二级支路的二次水、…、所述二次侧第n级支路的二次水、所述二次侧第n+1级支路的二次水与所述二次侧第三级支路的二次水混合后流经所述第二级换热器,所述二次侧第二级支路 的二次水、所述二次侧第三级支路的二次水、…、所述二次侧第n级支路的二次水、所述二次侧第n+1级支路的二次水与所述二次侧第一级支路的二次水混合后流经所述第一级换热器,再与依次流经所述吸收器和所述冷凝器的所述二次侧第一级支路的二次水混合后流出所述吸收式换热机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的数量为一个,所述二次侧管路包括两个并联支路,所述两个并联支路从所述吸收式热泵的进口处分开,并在所述换热器的出口处合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其中一个所述并联支路经过所述吸收器和所述冷凝器,另一所述并联支路经过所述蒸发器和所述换热器;
所述二次侧管路的二次水分别流入其中一个所述并联支路和另一所述并联支路,其中一个所述并联支路的二次水依次流经所述吸收器和所述冷凝器,再与依次流经所述蒸发器和所述换热器的另一所述并联支路的二次水混合后流出所述吸收式换热机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二次侧管路包括三个并联支路,分别为二次侧第一支路、二次侧第二支路和二次侧第三支路,所述二次侧第一支路、所述二次侧第二支路和所述二次侧第三支路在所述吸入式热泵的入口处分开,所述二次侧第三支路与所述二次侧第二支路在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出口处合并,所述二次侧第三支路与所述二次侧第二支路合并后再与所述二次侧第一支路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出口处合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二次侧第一支路经过所述吸收器和所述冷凝器,所述二次侧第二支路经过所述蒸发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二次侧第二支路与所述二次侧第三支路合并后经过所述第一换热器;
所述二次侧管路的二次水分别流入所述二次侧第一支路、所述二次侧第二支路和所述二次侧第三支路,所述二次侧第二支路的二次水依次流经所述蒸发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后,与流经所述第一换热器的所述二次侧第三支路的二次水混合,再与依次流经所述吸收器和所述冷凝器的所述二次侧第一支路的二次水混合后流出所述吸收式换热机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发生器上设置有旁通管路,所述旁通管路与所述一次侧管路经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吸收式换热机组,结构设计简单合理,管路系统的一次侧管路串联经过锅炉、吸收式热泵的发生器与换热器能够大大降低一次水的阻力,一次水需克服的阻力为吸收式热泵的发生器的阻力与换热器的阻力之和。同时,管路系统的一次侧管路串联经过锅炉、吸收式热泵的发生器与换热器和管路系统的二次侧管路并联经过蒸发器、吸收器、冷凝器与换热器能够保证提供给发生器和蒸发器的扬程大大提高,使得发生器内的一次侧管路和蒸发器内的二次侧管路的流速增加,进而提高发生器和蒸发器的换热系数,降低供热成本,减小吸收式机组的体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吸收式换热机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吸收式换热机组的示意图;
其中:
100-吸收式换热机组;
110-锅炉;
120-吸收式热泵;121-发生器;122-蒸发器;123-吸收器;124-冷凝器;
130-换热器;131-第一换热器;132-第二换热器;
140-管路系统;141-一次侧管路;142-二次侧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吸收式换热机组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见图1和图2,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吸收式换热机组100,包括锅炉110、吸收式热泵120、换热器130及管路系统140,管路系统140经过锅炉110、吸 收式热泵120和换热器130,通过吸收式热泵120提高供热能力。其中,吸收式热泵120包括发生器121、蒸发器122、吸收器123和冷凝器124,管路系统140包括一次侧管路141和二次侧管路142,一次侧管路141串联经过锅炉110、发生器121与换热器130,一次侧管路141的一次水依次经过锅炉110和发生器121再流经换热器130后流出吸收式换热机组100;二次侧管路142并联经过蒸发器122、吸收器123、冷凝器124和换热器130。在一次侧管路141的两端设置有一次侧进水口和一次侧出水口,一次水从一次侧进水口流入一次侧管路141,并依次流经锅炉110、发生器121与换热器130,从一次侧出水口流出一次水在一次侧管路141中流动。在二次侧管路142的两端设置有二次侧进水口和二次侧出水口,二次水从二次侧进水口流入二次侧管路142,并分别流经蒸发器122、吸收器123、冷凝器124和换热器130,从二次侧出水口流出,二次水在二次侧管路142中流动。通过吸收式热泵120保证一次水的回水温度与二次水的进水温度之间的温差,使得一次水的回水温度低于二次水的进水温度。其中,换热器130为水-水换热器,当然,也可以采用冷却液-水换热器。图1和图2中所示的箭头方向分别为一次水和二次水的流动方向。
管路系统140的一次侧管路141串联经过锅炉110、吸收式热泵120的发生器121和换热器130,管路系统140的二次侧管路142并联经过吸收式热泵120的蒸发器122、吸收式热泵120的吸收器123、吸收式热泵120的冷凝器124与换热器130。一次水依次流经吸收式热泵120的发生器121和换热器130后放出热量,二次水的其中一个并联支路通过吸收式热泵120的蒸发器122进行降温,再通过换热器130吸收热量,一次水与二次水在换热器130中进行热交换,即在经过换热器130时一次水被冷却,二次水被加热。二次水通过另一并联支路的吸收式热泵120的吸收器123、吸收式热泵120的冷凝器124吸收热量,另一并联支路的二次水再与其中一个并联支路的二次水混合后流出吸收式换热机组100。这样能够使得一次水流出吸收式换热机组100的温度低于二次水流进吸收式换热机组100的温度,保证一次水的出水温度与二次水的进水温度之间的温差,提高吸收式换热机组100的供热能力。
在本发明的吸收式换热机组100中,管路系统140的一次侧管路141串联 经过锅炉110、吸收式热泵120的发生器121与换热器130,能够大大降低一次水阻力。一次水依次流经吸收式热泵120的发生器121和换热器130,此时,一次水在流动时所需要克服的阻力为吸收式热泵120的发生器121的阻力和换热器130的阻力之和。相对于现有的换热器与锅炉组合的结构而言,能够将一次水的阻力从15mH2O以上降至8mH2O以下,不需要另外增加一次网水泵,节约供热能耗,降低供热成本,减小吸收式换热机组100的体积。
由于一次水仅需要克服吸收式热泵120的发生器121的阻力和换热器130的阻力即可,这样能够保证提供给发生器121的扬程大大提高。同时,由于蒸发器122的阻力由二次水的水泵提供的扬程来克服,使得提供给蒸发器122的扬程也大大提高。因此,在足够的扬程下,发生器121和蒸发器122可以设计更多的流程数,使一次水在发生器121内的一次侧管路141中的流速提高,二次水在蒸发器122内的二次侧管路142中的流速提高,在本发明中流速可以提高到1m/s。随着流速的增加,发生器121和蒸发器122的换热系数也能相应的增加,进而减小吸收式换热机组100的体积。在本发明中,发生器121和蒸发器122的换热系数可增加20%以上,进而使吸收式换热机组100的体积减小10%。
目前,热力站通常采用板式换热器进行换热,由于受到换热端温差的限制,导致一次网回水温度必然高于二次网进水温度,进而导致增加供热成本。同时,热力站还采用换热器与锅炉组合的结构进行换热,但是采用上述结构进行换热时,一次侧水阻力较大,发生器和蒸发器管内水的流速较低,换热系数不高,进而导致机组体积较大,增加供热成本。本发明的吸收式换热机组100管路系统140的一次侧管路141串联经过锅炉110、吸收式热泵120的发生器121与换热器130和管路系统140的二次侧管路142并联经过蒸发器122、吸收器123、冷凝器124与换热器130来保证一次水的出水温度与二次水的进水温度之间的温差,使得一次水流出吸收式换热机组100的温度低于二次水流进吸收式换热机组100的温度,同时还使得发生器121内的一次侧管路141和蒸发器122内的二次侧管路142的流速增加,进而提高发生器121和蒸发器122的换热系数,降低供热成本,减小吸收式机组的体积。
进一步地,在发生器121上设置有旁通管路,旁通管路与一次侧管路141 经过。在吸收式热泵120中,由于一次水仅仅通过了发生器121,当本发明的吸收式换热机组100处于防结晶、防压力过高等保护状态需要停机时,为了保证本发明的吸收式换热机组100仍能保证具有一定的供热能力,仅仅需要将发生器121的一次水设置旁通管路,旁通管路经过一次侧管路141,使得一次水通过旁通管路经过一次侧管路141绕过发生器121与换热器130中的二次水进行换热,而蒸发器122通过的二次水可维持流量不变,操作简单,便于用户使用。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换热器130的数量为n个,分别为第一级换热器、第二级换热器、…、第n级换热器,二次侧管路142包括n+1个并联支路,分别为二次侧第一级支路、二次侧第二级支路、二次侧第三级支路、…、二次侧第n级支路和二次侧第n+1级支路,其中n为正整数,二次侧第一级支路、二次侧第二级支路、…、二次侧第n级支路和二次侧第n+1级支路在吸收式热泵120的进口处分开,二次侧第二级支路和二次侧第n+1级支路在第n级换热器的出口处合并,二次侧第二级支路和二次侧第n+1级支路合并后再与二次侧第n级支路在第n-1级换热器的出口处合并,…,二次侧第二级支路、…、二次侧第n级支路和二次侧第n+1级支路合并后再与二次侧第三级支路在第二级换热器的出口处合并,二次侧第二级支路、二次侧第三级支路、…、二次侧第n级支路和二次侧第n+1级支路合并后再与二次侧第一级支路在第一级换热器的出口处合并。通过n个换热器提高一次水的出水温度与二次水的进水温度之间的温差,保证本发明的吸收式换热机组100的供热能力。
进一步地,二次侧第一级支路经过吸收器123和冷凝器124,二次侧第二级支路经过蒸发器122与第n级换热器,二次侧第n+1级支路与二次侧第二级支路合并后经过第n-1级换热器,…,二次侧第二级支路、…、二次侧第n级支路、二次侧第n+1级支路与二次侧第三级支路合并后经过第二级换热器,二次侧第二级支路、二次侧第三级支路、…、二次侧第n级支路、二次侧第n+1级支路与二次侧第一级支路合并后经过第一级换热器;
二次侧管路142的二次水分别流入二次侧第一级支路、二次侧第二级支路、二次侧第三级支路、…、二次侧第n级支路和二次侧第n+1级支路,二次侧第二级支路的二次水流经蒸发器122与第n级换热器,二次侧第n+1级支路的二 次水与二次侧第二级支路的二次水混合后流经第n-1级换热器,…,二次侧第二级支路的二次水、…、二次侧第n级支路的二次水、二次侧第n+1级支路的二次水与二次侧第三级支路的二次水混合后流经第二级换热器,二次侧第二级支路的二次水、二次侧第三级支路的二次水、…、二次侧第n级支路的二次水、二次侧第n+1级支路的二次水与二次侧第一级支路的二次水混合后流经第一级换热器,再与依次流经吸收器123和冷凝器124的二次侧第一级支路的二次水混合后流出吸收式换热机组100。
参见图1,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换热器130的数量为一个,二次侧管路142包括两个并联支路,两个并联支路分别为图1中所示的A和B,两个并联支路从吸收式热泵120的进口处分开,并在换热器130的出口处a合并。进一步地,其中一个并联支路A经过吸收器123和冷凝器124,另一并联支路B经过蒸发器122和换热器130。二次侧管路142的二次水分别流入其中一个并联支路A和另一并联支路B,其中一个并联支路A的二次水依次流经吸收器123和冷凝器124,再与依次流经蒸发器122和换热器130的另一并联支路B的二次水混合后流出吸收式换热机组100。一次水在一次侧管路141中流动,一次水经过锅炉110加热后,进入吸收式热泵120中,一次水首先与发生器121进行热交换,加热发生器121中的稀的溴化锂溶液,此时,一次水放热,温度下降,再通过换热器130与二次水进行热交换后流出,此时,一次水再放热,温度再下降,二次水吸热,温度上升。二次水在二次侧管路142中流动,二次水进入吸收式热泵120后分为两个并联支路,二次水在其中一个并联A支路依次经过吸收器123与冷凝器124吸收热量,二次水在另一个并联支路B通过蒸发器122释放热量,再经过换热器130吸收热量,两个并联支路在换热器130的出口处a混合后为用户供热。
参见图2,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换热器130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换热器131和第二换热器132,二次侧管路142包括三个并联支路,分别为二次侧第一支路L、二次侧第二支路M和二次侧第三支路N,二次侧第一支路L、二次侧第二支路M和二次侧第三支路N在吸入式热泵的入口处分开,二次侧第三支路N与二次侧第二支路M在第二换热器132的出口处e合并,二次侧第三 支路N与二次侧第二支路M合并后再与二次侧第一支路L在第一换热器131的出口处d合并。进一步地,二次侧第一支路L经过吸收器123和冷凝器124,二次侧第二支路M经过蒸发器122和第二换热器132,二次侧第二支路M与二次侧第三支路N合并后经过第一换热器131。二次侧管路142的二次水分别流入二次侧第一支路L、二次侧第二支路M和二次侧第三支路N,二次侧第二支路M的二次水依次流经蒸发器122和第二换热器132后,与流经第一换热器131的二次侧第三支路N的二次水混合,再与依次流经吸收器123和冷凝器124的二次侧第一支路L的二次水混合后流出吸收式换热机组100。
一次水在一次侧管路141中流动,一次水经过锅炉110加热后,进入吸收式热泵120中,一次水首先与发生器121进行热交换,加热发生器121中的稀的溴化锂溶液,此时,一次水放热,温度下降,再通过第一换热器131和第二换热器132与二次水进行热交换后流出,此时,一次水再放热,温度再下降,二次水吸热,温度上升。二次水在二次侧管路142中流动,二次水进入吸收式热泵120后分为三个并联支路,二次水在二次侧第一支路L依次经过吸收器123与冷凝器124吸收热量;二次水在二次侧第二支路M通过蒸发器122释放热量,再经过第二换热器132后吸收热量,二次侧第二支路M与二次侧第三支路M在第二换热器132的出口处e合并,二次水在二次侧第二支路M与二次侧第三支路N混合后进入第一换热器131,二次侧第二支路M与二次侧第三支路N合并后再与二次侧第一支路L在第一换热器的出口处d合并,从第一换热器131流出的二次水与经过冷凝器124的二次水混合后为用户供热。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吸收式换热机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吸收式换热机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吸收式换热机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吸收式换热机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吸收式换热机组.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吸收式换热机组,包括锅炉、吸收式热泵、换热器及管路系统,管路系统经过锅炉、吸收式热泵和换热器;其中,吸收式热泵包括发生器、蒸发器、吸收器和冷凝器,管路系统包括一次侧管路和二次侧管路,一次侧管路串联经过锅炉、发生器与换热器,一次侧管路的一次水依次经过锅炉和发生器再流经换热器后流出吸收式换热机组;二次侧管路并联经过蒸发器、吸收器、冷凝器和换热器,这样能够大大降低一次水的阻力,使得发生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供热;炉灶;通风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