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滑动门上走轮臂.pdf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543616 上传时间:2018-06-23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2.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20462355.8

申请日:

2014.08.15

公开号:

CN204081780U

公开日:

2015.01.07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

IPC分类号:

E05D13/00; B60J5/06

主分类号:

E05D13/00

申请人: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滕平; 邓江雪; 曾勇

地址:

545007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河西路18号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中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3

代理人:

焦烨鋆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侧滑动门上走轮臂,包括分体式的第一上走轮臂和第二上走轮臂,所述第一上走轮臂头端和所述第二上走轮臂头端铰接,所述第一上走轮臂自由端设置有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上走轮臂上且可在所述第一上走轮臂上旋转的导向轮,所述第二上走轮臂与车门内板固定。本实用新型的侧滑动门上走轮臂结构简单、可以有效减侧围鼓包的尺寸,整体尺寸减小,所需要空间减小,结构更加紧凑、成本低。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侧滑动门上走轮臂,其特征在于:包括分体式的第一上走轮臂和第二上走轮臂,所述第一上走轮臂头端和所述第二上走轮臂头端铰接,所述第一上走轮臂自由端设置有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上走轮臂上且可在所述第一上走轮臂上旋转的导向轮,所述第二上走轮臂与车门内板固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滑动门上走轮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走轮臂的头端与所述第二上走轮臂的头端通过旋转销轴铰接,所述旋转销轴穿过所述第一上走轮臂的头端和所述第二上走轮臂的头端,所述旋转销轴两端与所述第一上走轮臂固定,所述第二上走轮臂的头端套设在所述旋转销轴中部上并绕所述旋转销轴旋转。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滑动门上走轮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销轴上套设有弹性扭转装置,所述弹性扭转装置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上走轮臂下表面接触,所述弹性扭转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上走轮臂的下表面接触。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滑动门上走轮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扭转装置为扭转弹簧,所述扭转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上走轮臂的下表面接触,所述扭转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上走轮臂的下表面接触。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侧滑动门上走轮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走轮臂包括铰接头和与所述铰接头连接的第一上臂板,所述导向轮固定在所述第一上臂板上,所述旋转销轴设置于铰接头内。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侧滑动门上走轮臂,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头为水平倾倒设置的U形结构,所述U形结构内腔为容纳腔,所述第二上走轮臂的铰接端位于容纳腔内。 

7.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侧滑动门上走轮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走轮臂包括水平铰接板和水平固定板,所述水平铰接板端部设置有铰接孔,所述水平固定板与所述车门内板固定。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侧滑动门上走轮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 固定板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水平固定板与所述车门内板通过螺栓固定,所述螺栓穿过所述固定孔与所述车门内板固定。 

9.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侧滑动门上走轮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组件还包括导向轮销轴和垫片,所述导向轮销轴下端固定在所述第一上走轮臂上,所述导向轮套设在所述导向轮销轴上,所述垫片固定在所述导向轮销轴的顶端。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侧滑动门上走轮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走轮臂自由端端部设置有两组导向组件。 

说明书

说明书侧滑动门上走轮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上走轮臂,特别是涉及侧滑动门上走轮臂。
背景技术
目前,较多车型的侧滑动门上走轮臂都是整体式结构,其包括上走轮臂板30、导向轮3、导向轮销轴4、垫片15。1)上走轮臂板30起主要的支撑作用;2)导向轮3套在导向轮销轴4上,起导引上走轮臂运动;3)上走轮臂板30直接安装在车门5上;4)上走轮臂板30的长度决定了上导轨区域车门开启过程的外移量。
该结构中使用时,还包括上走轮臂板外和上导轨。由于上导轨前端要有一个拐角,上走轮臂板30的长度影响上导轨拐角的长度。而在装配的过程中,还包括前侧围总成33、后侧围总成34、上导轨31总成。上导轨31焊接在前侧围总成33上,由于上导轨31有拐角,导致前侧围总成33上要做一个鼓包32结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结构简单、可以有效减侧围鼓包的尺寸,整体尺寸减小,所需要空间减小,结构更加紧凑、成本低的侧滑动门上走轮臂。
本实用新型的侧滑动门上走轮臂,包括分体式的第一上走轮臂和第二上走轮臂,所述第一上走轮臂头端和所述第二上走轮臂头端铰接,所述第一上走轮臂自由端设置有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上走轮臂上且可在所述第一上走轮臂上旋转的导向轮,所述第二上走轮臂与车门内板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侧滑动门上走轮臂还可以是:
所述第一上走轮臂的头端与所述第二上走轮臂的头端通过旋转销轴铰接,所述旋转销轴穿过所述第一上走轮臂的头端和所述第二上走轮臂的头端,所述旋转销轴两端与所述第一上走轮臂固定,所述第二上走轮臂的头端套设在所述旋转销轴中部上并绕所述旋转销轴旋转。
所述旋转销轴上套设有弹性扭转装置,所述弹性扭转装置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上走轮臂下表面接触,所述弹性扭转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上走轮臂的下表面接触。
所述弹性扭转装置为扭转弹簧,所述扭转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上走轮臂的下表面接触,所述扭转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上走轮臂的下表面接触。
所述第一上走轮臂包括铰接头和与所述铰接头连接的第一上臂板,所述导向轮固定在所述第一上臂板上,所述旋转销轴设置于铰接头内。
所述铰接头为水平倾倒设置的U形结构,所述U形结构内腔为容纳腔,所述第二上走轮臂的铰接端位于容纳腔内。
所述第二上走轮臂包括水平铰接板和水平固定板,所述水平铰接板端部设置有铰接孔,所述水平固定板与所述车门内板固定。
所述水平固定板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水平固定板与所述车门内板通过螺栓固定,所述螺栓穿过所述固定孔与所述车门内板固定。
所述导向组件还包括导向轮销轴和垫片,所述导向轮销轴下端固定在所述第一上走轮臂上,所述导向轮套设在所述导向轮销轴上,所述垫片固定在所述导向轮销轴的顶端。
所述第一上走轮臂自由端端部设置有两组导向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侧滑动门上走轮臂,包括分体式的第一上走轮臂和第二上走轮臂,所述第一上走轮臂头端和所述第二上走轮臂头端铰接,所述第一上走轮臂自由端设置有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上走轮臂上且可在所述第一上走轮臂上旋转的导向轮,所述第二上走轮臂与车门内板固定。这样,导向轮可旋转安装在第一上走轮臂上,第二上走轮臂与车门内板固定,第一上走轮臂可以绕第二上走轮臂旋转,使得在关门状态下,上走 轮臂在车门内板上的安装点位置相同的情况下,所需空间相比现有技术中不可旋转的上走轮臂而言减少15mm,即侧围(即中排座椅处)上的鼓包要小15mm,相对现有技术而言具有的优点是:增大车内空间,优化车内感知质量,降低成本,安全性能更好。
附图说明
图1现有技术中侧滑动门上走轮臂实施例安装示意图。
图2现有技术中侧滑动门上走轮臂与上导轨安装示意图。
图3现有技术中侧滑动门上走轮臂安装后白车框架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侧滑动门上走轮臂结构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侧滑动门上走轮臂与现有技术的侧滑动门上走轮臂对比示意图。
图号说明
1…第一上走轮臂  2…第二上走轮臂  3…导向轮
4…导向轮销轴    5…车门内板      6…旋转销轴
7…扭转弹簧      8…铰接头        9…第一上臂板
10…螺栓         11…容纳腔       12…水平铰接板
13…水平固定板   14…固定孔       15…垫片
30…上走轮臂板   31…上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的图1至图5对本实用新型的侧滑动门上走轮臂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侧滑动门上走轮臂,请参考图1至图5,包括分体式的第一上走轮臂1和第二上走轮臂2,所述第一上走轮臂1头端和所述第二上走轮臂2头端铰接,所述第一上走轮臂1自由端设置有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上走轮臂1上且可在所述第一上走轮臂1上旋转的导向轮3,所述第二上走轮臂2与车门内板5固定。这样,导向轮3可旋转安装在第一上走轮臂1上,导向轮3则在安装后挂设在上导轨内滑动并滚动连 接,保证整体侧滑动门上走轮臂沿上导轨滑动。第二上走轮臂2与车门内板5固定,第一上走轮臂1可以绕第二上走轮臂2旋转,使得在关门状态下,上走轮臂在车门内板5上的安装点位置相同的情况下,所需空间相比现有技术中不可旋转的上走轮臂而言减少15mm,即侧围(即为中排座椅)上的鼓包要小15mm,相对现有技术而言具有的优点是:增大车内空间,优化车内感知质量,降低成本,安全性能更好。其中,图5中实线所表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侧滑动门上走轮臂,而虚线表示的是现有技术中的侧滑动门上走轮臂。从图5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侧滑动门上走轮臂结构更加紧凑,占用空间小,增大车内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侧滑动门上走轮臂,请参考图1至图5,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第一上走轮臂1的头端与所述第二上走轮臂2的头端通过旋转销轴6铰接,所述旋转销轴6穿过所述第一上走轮臂1的头端和所述第二上走轮臂2的头端,所述旋转销轴6两端与所述第一上走轮臂1固定,所述第二上走轮臂2的头端套设在所述旋转销轴6中部上并绕所述旋转销轴6旋转。第一上走轮臂1和第二上走轮臂2之间通过旋转销轴6铰接起来,第二上走轮臂2位于第一上走轮臂1头端的中部位置处,而且旋转销轴6与第一上走轮臂1固定,第二上走轮臂2绕旋转销轴6旋转,进而实现第一上走轮臂1与第二上走轮臂2之间的铰接。当还可以是其他结构的铰接机构来实现第一上走轮臂1与第二上走轮臂2之间的铰接连接,只要是两者铰接即可。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旋转销轴6上套设有弹性扭转装置,所述弹性扭转装置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上走轮臂1下表面接触,所述弹性扭转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上走轮臂2的下表面接触。弹力扭转装置的作用是关门时弹簧压缩,蓄积弹性力,当开门时释放弹性力,为开门提供助力,从而减小开门时需要使用的力。更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弹性扭转装置为扭转弹簧7,所述扭转弹簧7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上走轮臂1的下表面接触,所述扭转弹簧7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上走轮臂2的下表面接触。扭转弹簧7的作用是在关门时蓄积扭转弹力,开门时释放弹力,使得开门具有一个助力,从而减小开门力,当然其他结构的弹性扭转装置均可。但是使用扭转弹簧7的优点是其结构简单,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的侧滑动门上走轮臂,请参考图1至图5,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第一上走轮臂1包括铰接头8和与所述铰接头8连接的第一上臂板9,所述导向轮3固定在所述第一上臂板9上,所述旋转销轴6设置于铰接头8内。铰接头8的作用是作方便实现第一上走轮臂1和第二上走轮臂2之间的铰接。而且保护第二上走轮臂2的头端,避免其容易被损坏。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铰接头8为水平倾倒设置的U形结构,所述U形结构内腔为容纳腔11,所述第二上走轮臂2的铰接端位于容纳腔11内。水平倾倒设置的U形结构有利于进一步节省空间,而且可以有效保护第二上走轮臂2的铰接端,更好地实现第一上走轮臂1和第二上走轮臂2之间的铰接。
本实用新型的侧滑动门上走轮臂,请参考图1至图5,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第二上走轮臂2包括水平铰接板12和水平固定板13,所述水平铰接板12端部设置有铰接孔,所述水平固定板13与所述车门内板5固定。这样通过铰接孔可以与第一上走轮臂1铰接配合,二水平固定板13可以与车门内板5实现良好地固定,避免开裂或者脱离连接,提高整体车身的安全性能。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水平固定板13上设置有固定孔14,所述水平固定板13与所述车门内板5通过螺栓10固定,所述螺栓10穿过所述固定孔14与所述车门内板5固定。通过螺栓10固定,方便拆卸和维修,同时成本低。还可以是所述导向组件还包括导向轮销轴4和垫片15,所述导向轮销轴4下端固定在所述第一上走轮臂1上,所述导向轮3套设在所述导向轮销轴4上,所述垫片15固定在所述导向轮销轴4的顶端。这样套设在导向轮销轴4上的导向轮3可以绕导向轮销轴4为轴线自身旋转,方便其在上导轨上滑动和滚动起到导向作用,垫片15固定在导向轮销轴4的顶端用于将导向轮3封闭在导向轮销轴4上使得其只能绕导向轮销轴4自转但不能上下移动而最终脱离导向轮销轴4脱出。更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上走轮臂1自由端端部设置有两组导向组件。两组导向组件的优点是运行更加平稳,而且导向作用更加大。
上述仅对本实用新型中的几种具体实施例加以说明,但并不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中的设计精神所作出的等效变化或修饰或等 比例放大或缩小等,均应认为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侧滑动门上走轮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侧滑动门上走轮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侧滑动门上走轮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侧滑动门上走轮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侧滑动门上走轮臂.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4081780 U(45)授权公告日 2015.01.07CN204081780U(21)申请号 201420462355.8(22)申请日 2014.08.15E05D 13/00(2006.01)B60J 5/06(2006.01)(73)专利权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地址 545007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河西路18号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72)发明人滕平 邓江雪 曾勇(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中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3代理人焦烨鋆(54) 实用新型名称侧滑动门上走轮臂(57)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侧滑动门上走轮臂,包括分体式的第一上走。

2、轮臂和第二上走轮臂,所述第一上走轮臂头端和所述第二上走轮臂头端铰接,所述第一上走轮臂自由端设置有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上走轮臂上且可在所述第一上走轮臂上旋转的导向轮,所述第二上走轮臂与车门内板固定。本实用新型的侧滑动门上走轮臂结构简单、可以有效减侧围鼓包的尺寸,整体尺寸减小,所需要空间减小,结构更加紧凑、成本低。(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4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4页(10)授权公告号 CN 204081780 UCN 204081780 U1/1页21.侧滑动门上走轮臂,其特征在于。

3、:包括分体式的第一上走轮臂和第二上走轮臂,所述第一上走轮臂头端和所述第二上走轮臂头端铰接,所述第一上走轮臂自由端设置有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上走轮臂上且可在所述第一上走轮臂上旋转的导向轮,所述第二上走轮臂与车门内板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滑动门上走轮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走轮臂的头端与所述第二上走轮臂的头端通过旋转销轴铰接,所述旋转销轴穿过所述第一上走轮臂的头端和所述第二上走轮臂的头端,所述旋转销轴两端与所述第一上走轮臂固定,所述第二上走轮臂的头端套设在所述旋转销轴中部上并绕所述旋转销轴旋转。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滑动门上走轮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销轴上套设。

4、有弹性扭转装置,所述弹性扭转装置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上走轮臂下表面接触,所述弹性扭转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上走轮臂的下表面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滑动门上走轮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扭转装置为扭转弹簧,所述扭转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上走轮臂的下表面接触,所述扭转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上走轮臂的下表面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侧滑动门上走轮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走轮臂包括铰接头和与所述铰接头连接的第一上臂板,所述导向轮固定在所述第一上臂板上,所述旋转销轴设置于铰接头内。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侧滑动门上走轮臂,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头为水平倾倒设置的U形结构,所述U形结。

5、构内腔为容纳腔,所述第二上走轮臂的铰接端位于容纳腔内。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侧滑动门上走轮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走轮臂包括水平铰接板和水平固定板,所述水平铰接板端部设置有铰接孔,所述水平固定板与所述车门内板固定。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侧滑动门上走轮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 固定板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水平固定板与所述车门内板通过螺栓固定,所述螺栓穿过所述固定孔与所述车门内板固定。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侧滑动门上走轮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组件还包括导向轮销轴和垫片,所述导向轮销轴下端固定在所述第一上走轮臂上,所述导向轮套设在所述导向轮销轴上,所述垫片。

6、固定在所述导向轮销轴的顶端。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侧滑动门上走轮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走轮臂自由端端部设置有两组导向组件。权 利 要 求 书CN 204081780 U1/4页3侧滑动门上走轮臂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上走轮臂,特别是涉及侧滑动门上走轮臂。背景技术0002 目前,较多车型的侧滑动门上走轮臂都是整体式结构,其包括上走轮臂板30、导向轮3、导向轮销轴4、垫片15。1)上走轮臂板30起主要的支撑作用;2)导向轮3套在导向轮销轴4上,起导引上走轮臂运动;3)上走轮臂板30直接安装在车门5上;4)上走轮臂板30的长度决定了上导轨区域车门开启过程的外移量。0003 该结构中。

7、使用时,还包括上走轮臂板外和上导轨。由于上导轨前端要有一个拐角,上走轮臂板30的长度影响上导轨拐角的长度。而在装配的过程中,还包括前侧围总成33、后侧围总成34、上导轨31总成。上导轨31焊接在前侧围总成33上,由于上导轨31有拐角,导致前侧围总成33上要做一个鼓包32结构。发明内容0004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结构简单、可以有效减侧围鼓包的尺寸,整体尺寸减小,所需要空间减小,结构更加紧凑、成本低的侧滑动门上走轮臂。0005 本实用新型的侧滑动门上走轮臂,包括分体式的第一上走轮臂和第二上走轮臂,所述第一上走轮臂头端和所述第二上走轮臂头端铰接,所述。

8、第一上走轮臂自由端设置有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上走轮臂上且可在所述第一上走轮臂上旋转的导向轮,所述第二上走轮臂与车门内板固定。0006 本实用新型的侧滑动门上走轮臂还可以是:0007 所述第一上走轮臂的头端与所述第二上走轮臂的头端通过旋转销轴铰接,所述旋转销轴穿过所述第一上走轮臂的头端和所述第二上走轮臂的头端,所述旋转销轴两端与所述第一上走轮臂固定,所述第二上走轮臂的头端套设在所述旋转销轴中部上并绕所述旋转销轴旋转。0008 所述旋转销轴上套设有弹性扭转装置,所述弹性扭转装置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上走轮臂下表面接触,所述弹性扭转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上走轮臂的下表面接触。0009 。

9、所述弹性扭转装置为扭转弹簧,所述扭转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上走轮臂的下表面接触,所述扭转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上走轮臂的下表面接触。0010 所述第一上走轮臂包括铰接头和与所述铰接头连接的第一上臂板,所述导向轮固定在所述第一上臂板上,所述旋转销轴设置于铰接头内。0011 所述铰接头为水平倾倒设置的U形结构,所述U形结构内腔为容纳腔,所述第二上走轮臂的铰接端位于容纳腔内。0012 所述第二上走轮臂包括水平铰接板和水平固定板,所述水平铰接板端部设置有铰接孔,所述水平固定板与所述车门内板固定。说 明 书CN 204081780 U2/4页40013 所述水平固定板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水平固定板与所述车。

10、门内板通过螺栓固定,所述螺栓穿过所述固定孔与所述车门内板固定。0014 所述导向组件还包括导向轮销轴和垫片,所述导向轮销轴下端固定在所述第一上走轮臂上,所述导向轮套设在所述导向轮销轴上,所述垫片固定在所述导向轮销轴的顶端。0015 所述第一上走轮臂自由端端部设置有两组导向组件。0016 本实用新型的侧滑动门上走轮臂,包括分体式的第一上走轮臂和第二上走轮臂,所述第一上走轮臂头端和所述第二上走轮臂头端铰接,所述第一上走轮臂自由端设置有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上走轮臂上且可在所述第一上走轮臂上旋转的导向轮,所述第二上走轮臂与车门内板固定。这样,导向轮可旋转安装在第一上走轮臂上,第二上。

11、走轮臂与车门内板固定,第一上走轮臂可以绕第二上走轮臂旋转,使得在关门状态下,上走轮臂在车门内板上的安装点位置相同的情况下,所需空间相比现有技术中不可旋转的上走轮臂而言减少15mm,即侧围(即中排座椅处)上的鼓包要小15mm,相对现有技术而言具有的优点是:增大车内空间,优化车内感知质量,降低成本,安全性能更好。附图说明0017 图1现有技术中侧滑动门上走轮臂实施例安装示意图。0018 图2现有技术中侧滑动门上走轮臂与上导轨安装示意图。0019 图3现有技术中侧滑动门上走轮臂安装后白车框架示意图。0020 图4本实用新型侧滑动门上走轮臂结构示意图。0021 图5本实用新型侧滑动门上走轮臂与现有技术。

12、的侧滑动门上走轮臂对比示意图。0022 图号说明0023 1第一上走轮臂 2第二上走轮臂 3导向轮0024 4导向轮销轴 5车门内板 6旋转销轴0025 7扭转弹簧 8铰接头 9第一上臂板0026 10螺栓 11容纳腔 12水平铰接板0027 13水平固定板 14固定孔 15垫片0028 30上走轮臂板 31上导轨具体实施方式0029 下面结合附图的图1至图5对本实用新型的侧滑动门上走轮臂作进一步详细说明。0030 本实用新型的侧滑动门上走轮臂,请参考图1至图5,包括分体式的第一上走轮臂1和第二上走轮臂2,所述第一上走轮臂1头端和所述第二上走轮臂2头端铰接,所述第一上走轮臂1自由端设置有导向组。

13、件,所述导向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上走轮臂1上且可在所述第一上走轮臂1上旋转的导向轮3,所述第二上走轮臂2与车门内板5固定。这样,导向轮3可旋转安装在第一上走轮臂1上,导向轮3则在安装后挂设在上导轨内滑动并滚动连接,保证整体侧滑动门上走轮臂沿上导轨滑动。第二上走轮臂2与车门内板5固定,第一上走轮臂1可以绕第二上走轮臂2旋转,使得在关门状态下,上走轮臂在车门内板5上的安装点位置相同的情况下,所需空间相比现有技术中不可旋转的上走轮臂而言减少15mm,说 明 书CN 204081780 U3/4页5即侧围(即为中排座椅)上的鼓包要小15mm,相对现有技术而言具有的优点是:增大车内空间,优化车内感知质。

14、量,降低成本,安全性能更好。其中,图5中实线所表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侧滑动门上走轮臂,而虚线表示的是现有技术中的侧滑动门上走轮臂。从图5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侧滑动门上走轮臂结构更加紧凑,占用空间小,增大车内空间。0031 本实用新型的侧滑动门上走轮臂,请参考图1至图5,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第一上走轮臂1的头端与所述第二上走轮臂2的头端通过旋转销轴6铰接,所述旋转销轴6穿过所述第一上走轮臂1的头端和所述第二上走轮臂2的头端,所述旋转销轴6两端与所述第一上走轮臂1固定,所述第二上走轮臂2的头端套设在所述旋转销轴6中部上并绕所述旋转销轴6旋转。第一上走轮臂1和第二上走轮臂2之。

15、间通过旋转销轴6铰接起来,第二上走轮臂2位于第一上走轮臂1头端的中部位置处,而且旋转销轴6与第一上走轮臂1固定,第二上走轮臂2绕旋转销轴6旋转,进而实现第一上走轮臂1与第二上走轮臂2之间的铰接。当还可以是其他结构的铰接机构来实现第一上走轮臂1与第二上走轮臂2之间的铰接连接,只要是两者铰接即可。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旋转销轴6上套设有弹性扭转装置,所述弹性扭转装置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上走轮臂1下表面接触,所述弹性扭转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上走轮臂2的下表面接触。弹力扭转装置的作用是关门时弹簧压缩,蓄积弹性力,当开门时释放弹性力,为开门提供助力,从而减小开门时需要使用的力。更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

16、所述弹性扭转装置为扭转弹簧7,所述扭转弹簧7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上走轮臂1的下表面接触,所述扭转弹簧7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上走轮臂2的下表面接触。扭转弹簧7的作用是在关门时蓄积扭转弹力,开门时释放弹力,使得开门具有一个助力,从而减小开门力,当然其他结构的弹性扭转装置均可。但是使用扭转弹簧7的优点是其结构简单,成本低。0032 本实用新型的侧滑动门上走轮臂,请参考图1至图5,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第一上走轮臂1包括铰接头8和与所述铰接头8连接的第一上臂板9,所述导向轮3固定在所述第一上臂板9上,所述旋转销轴6设置于铰接头8内。铰接头8的作用是作方便实现第一上走轮臂1和第二上走轮臂2。

17、之间的铰接。而且保护第二上走轮臂2的头端,避免其容易被损坏。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铰接头8为水平倾倒设置的U形结构,所述U形结构内腔为容纳腔11,所述第二上走轮臂2的铰接端位于容纳腔11内。水平倾倒设置的U形结构有利于进一步节省空间,而且可以有效保护第二上走轮臂2的铰接端,更好地实现第一上走轮臂1和第二上走轮臂2之间的铰接。0033 本实用新型的侧滑动门上走轮臂,请参考图1至图5,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第二上走轮臂2包括水平铰接板12和水平固定板13,所述水平铰接板12端部设置有铰接孔,所述水平固定板13与所述车门内板5固定。这样通过铰接孔可以与第一上走轮臂1铰接配合,。

18、二水平固定板13可以与车门内板5实现良好地固定,避免开裂或者脱离连接,提高整体车身的安全性能。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水平固定板13上设置有固定孔14,所述水平固定板13与所述车门内板5通过螺栓10固定,所述螺栓10穿过所述固定孔14与所述车门内板5固定。通过螺栓10固定,方便拆卸和维修,同时成本低。还可以是所述导向组件还包括导向轮销轴4和垫片15,所述导向轮销轴4下端固定在所述第一上走轮臂1上,所述导向轮3套设在所述导向轮销轴4上,所述垫片15固定在所述导向轮销轴4的顶端。这样套设在导向轮销轴4上的导向轮3可以绕导向轮销轴4为轴说 明 书CN 204081780 U4/4页6线自身旋转,方。

19、便其在上导轨上滑动和滚动起到导向作用,垫片15固定在导向轮销轴4的顶端用于将导向轮3封闭在导向轮销轴4上使得其只能绕导向轮销轴4自转但不能上下移动而最终脱离导向轮销轴4脱出。更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上走轮臂1自由端端部设置有两组导向组件。两组导向组件的优点是运行更加平稳,而且导向作用更加大。0034 上述仅对本实用新型中的几种具体实施例加以说明,但并不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中的设计精神所作出的等效变化或修饰或等比例放大或缩小等,均应认为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说 明 书CN 204081780 U1/4页7图1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081780 U2/4页8图3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081780 U3/4页9图4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081780 U4/4页10图5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081780 U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锁;钥匙;门窗零件;保险箱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