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桩.pdf

上传人:r5 文档编号:1542829 上传时间:2018-06-2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78.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20488486.3

申请日:

2014.08.21

公开号:

CN204000858U

公开日:

2014.12.10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E02D 5/54申请日:20140821授权公告日:20141210终止日期:20150821|||授权

IPC分类号:

E02D5/54; E02D5/52; E02D5/72; E02D5/24

主分类号:

E02D5/54

申请人:

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谭均

地址:

400000 重庆市沙坪坝区新桥新村7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桩,其包括桩体和与之一体设置的桩尖,该桩体和桩尖中空设置,且该中空腔内可滑动拆卸有内桩柱,在所述桩体或桩尖下部水平定位有一铰链部,在该铰链部上转动设置有可通过所述内桩柱升降而相对闭合或张开且可由所述桩体或/和桩尖上的相对竖向口伸出的两相对桩销。该实用新型通过在建筑桩下部设置桩销,展开式类似“抓力锚”结构,一方面可保证产品既具有侧摩阻力、又具有横向契合作用,另一方面,装配过程中内桩柱易压入促使桩销由桩体或/和桩尖推出,避免了传统在桩体侧壁设置多个桩销而发生的穿地受阻或影响穿地的各种情形,显著地缩短了建筑桩的施工工期,保证了工程的正常施工进度。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建筑桩,包括桩体(1)和与之一体设置的桩尖(2),该桩体(1)和桩尖(2)中空设置,且该中空腔内可滑动拆卸有内桩柱(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桩体(1)或桩尖(2)下部水平定位有一铰链部(5),在该铰链部(5)上转动设置有可通过所述内桩柱(3)升降而相对闭合或张开且可由所述桩体(1)或/和桩尖(2)上的相对竖向口(11)伸出的两相对桩销(4)。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桩销(4)包括可与地基土壤相接触的第一部件(41),及可与所述内桩柱(3)相配合的且硬度大于所述第一部件(41)的第二部件(42),该第一部件(41)和第二部件(42)一体成型。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桩销(4)的轴向垂直截面呈楔形,所述第一部件(41)靠近地基土壤的边为尖刃状。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部(5)为铰链轴或万向球头。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建筑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桩销(4)为一对或数对。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对的桩销(4)于所述铰链部(5)的端部啮合。

说明书

说明书建筑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桩。
背景技术
在现在建筑中,建筑地基均需要由地基桩构成,其通常结构是,由几根深入土地中的混凝土柱体桩共同支承起一承台,以构成建筑物的一个支承单元。在建筑桩的构建过程中,基本构建理念是,通过建筑桩支承建筑物,使建筑物不会沉降,目前的施工中,将桩孔打至足够深后,便可认为桩孔底部具有足够的坚硬度,可以支承建筑物,因此,通过灌注或预制桩的方式,在桩孔内成桩,即可构建出建筑物支承单元。
然而,目前的建筑桩如专利CN2828142Y、CN201099856Y、CN203514304U、CN203174590U等均是在呈圆柱状或三棱柱状的桩体外表面设突出部或螺旋片或桩销等用于增大建筑桩与侧面地基的作用力,使得建筑桩及其上的建筑物不容易出现下沉现象,有利于克服地基中容易出现的沉降问题,同时,在建筑桩的下部设置成尖锥状,方便建筑桩的钻地,或设置倒钩,便于加强建筑桩与地基之间的连接牢固度。该类建筑桩因突出部或螺旋片或桩销等的缘故,使得该建筑桩埋地或钻地费力。其中,专利CN2828142Y,专利名称为一种建筑桩结构,其采用桩销机械内置于桩体上,在施工时,桩体可像普通的静压桩压入地基土壤,然后在中空的桩体内插入锥头或螺旋柱,通过该锥头或螺旋柱将内置的桩销推出,如同狼牙棒结构,这样,最终的建筑桩既与土壤之间具有纵向契合作用,也有桩销的横向契合作用,大大提高了建筑桩的坚实稳固性。
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因桩销的缘故,使得在锥头或螺旋柱在压入过程中费力,甚至有可能发生卡死的情形,比如桩销在推出的过程中遇花岗石等坚固障碍时,严重影响施工的进度,不利于工期的正常进行。
基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建筑桩进行进一步的改造。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旨在提供一种新型的建筑桩,在保证 该建筑桩既可以产生侧摩阻力、又具有横向契合作用的前提下,避免了发生穿地受阻或影响穿地的各种情形,显著地缩短了建筑桩的施工工期,保证了工程的正常施工进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桩,其包括桩体和与之一体设置的桩尖,该桩体和桩尖中空设置,且该中空腔内可滑动拆卸有内桩柱,在所述桩体或桩尖下部水平定位有一铰链部,在该铰链部上转动设置有可通过所述内桩柱升降而相对闭合或张开且可由所述桩体或/和桩尖上的相对竖向口伸出的两相对桩销。
进一步的,所述桩销包括可与地基土壤相接触的第一部件,及可与所述内桩柱相配合的且硬度大于所述第一部件的第二部件,该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桩销的轴向垂直截面呈楔形,所述第一部件靠近地基土壤的边为尖刃状。
进一步的,所述铰链部为铰链轴或万向球头。
进一步的,所述桩销为一对或数对。
进一步的,所述相对的桩销于所述铰链部的端部齿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在建筑桩下部设置桩销,展开时类似“抓力锚”结构,一方面可保证产品既具有侧摩阻力、又具有横向契合作用,另一方面,装配过程中内桩柱易压入促使桩销由桩体或/和桩尖推出,避免了传统在桩体侧壁设置多个桩销而发生的穿地受阻或影响穿地的各种情形,显著地缩短了建筑桩的施工工期,保证了工程的正常施工进度;另外,通过改进桩销的具体结构,当桩销在推出过程中如遇到阻力,可通过尖刃状结构破开阻力,在尖刃状结构失效后,则变形为钝状进一步提高产品与地基之间的侧摩阻力,保证产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 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2是图1中桩体及内桩柱之间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3是图1中桩销的结构示意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一种如图1-3所述的建筑桩,其包括桩体1和与之一体设置的桩尖2,该桩体1和桩尖2中空设置,且该中空腔内可滑动拆卸有内桩柱3,在所述桩体1或桩尖2下部水平定位有一铰链部5,在该铰链部5上转动设置有可通过所述内桩柱3升降而相对闭合或张开且可由所述桩体1或/和桩尖2上的相对竖向口11伸出的两相对桩销4。
本实用新型中的桩体1为中空筒体,其与所述内桩柱3滑动配合,该内桩柱3下部为锥形结构,通过该内桩柱3的升降用于对铰链于铰链部5上的且相对配合的桩销4进行闭合或张开,进而使得该桩销4由所述桩体1或/和桩尖2上的相对竖向口11推出或收回。展开时类似船舶中的“抓力锚”结构,一方面可保证产品既具有侧摩阻力、又具有横向契合作用,另一方面,装配过程中内桩柱3易压入促使桩销4由桩体1或/和桩尖2推出,避免了传统在桩体侧壁设置多个桩销而发生的穿地受阻或影响穿地的各种情形,显著地缩短了建筑桩的施工工期,保证了工程的正常施工进度。
对于铰链部5,其可为铰链轴,该铰链轴水平置于所述桩体1或桩尖2上;也可以为万向球头,该万向球头通过中间件或直接固定定位在桩体1或桩尖2的下部中空腔体内。由铰链轴或万向球头的设置,使得桩销4的数量可根据产品的具体施工要求而定,可以设置一对桩销4,也可以通过万向球头设置多对桩销4,以满足不同的施工要求。
参见图3,所述桩销4包括可与地基土壤相接触的第一部件41,及可与所述内桩柱3相配合的且硬度大于所述第一部件41的第二部件42,该第一部件41和第二部件42一体成型。所述桩销4的轴向垂直截面呈楔形,所述第一部件41靠近地基土壤的边为尖刃状。通过桩销4中第一部件41、第二部件42的设置,使得整个产品进一步优于传统建筑桩,在施工过程当桩销4在推出过程中 如遇到阻力,可通过尖刃状结构破开阻力,使得整个桩销4可进一步展开,随着阻力的增大,尖刃状结构将会失效,则变形为钝状结构,可进一步提高产品与地基之间的侧摩阻力,保证产品的质量。
为了保证桩销4在展开过程中的同步性,可将所述相对的桩销4于所述铰链部5的端部齿合,这样,当内桩柱3在下降过程中,内桩柱3下端的锥状与桩销4逐渐接触后,促使单对或多对桩销4同步展开,以实现整个建筑桩的侧摩阻力。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建筑桩.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建筑桩.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建筑桩.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桩.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4000858 U(45)授权公告日 2014.12.10CN204000858U(21)申请号 201420488486.3(22)申请日 2014.08.21E02D 5/54(2006.01)E02D 5/52(2006.01)E02D 5/72(2006.01)E02D 5/24(2006.01)(73)专利权人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地址 400000 重庆市沙坪坝区新桥新村71号专利权人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72)发明人谭均(54) 实用新型名称建筑桩(57)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桩,其包括桩体和与之一体设置的桩尖,该桩体和桩尖中空设置。

2、,且该中空腔内可滑动拆卸有内桩柱,在所述桩体或桩尖下部水平定位有一铰链部,在该铰链部上转动设置有可通过所述内桩柱升降而相对闭合或张开且可由所述桩体或/和桩尖上的相对竖向口伸出的两相对桩销。该实用新型通过在建筑桩下部设置桩销,展开式类似“抓力锚”结构,一方面可保证产品既具有侧摩阻力、又具有横向契合作用,另一方面,装配过程中内桩柱易压入促使桩销由桩体或/和桩尖推出,避免了传统在桩体侧壁设置多个桩销而发生的穿地受阻或影响穿地的各种情形,显著地缩短了建筑桩的施工工期,保证了工程的正常施工进度。(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

3、专利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10)授权公告号 CN 204000858 UCN 204000858 U1/1页21.一种建筑桩,包括桩体(1)和与之一体设置的桩尖(2),该桩体(1)和桩尖(2)中空设置,且该中空腔内可滑动拆卸有内桩柱(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桩体(1)或桩尖(2)下部水平定位有一铰链部(5),在该铰链部(5)上转动设置有可通过所述内桩柱(3)升降而相对闭合或张开且可由所述桩体(1)或/和桩尖(2)上的相对竖向口(11)伸出的两相对桩销(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桩销(4)包括可与地基土壤相接触的第一部件(41),及可与所述内桩柱(3)。

4、相配合的且硬度大于所述第一部件(41)的第二部件(42),该第一部件(41)和第二部件(42)一体成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桩销(4)的轴向垂直截面呈楔形,所述第一部件(41)靠近地基土壤的边为尖刃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部(5)为铰链轴或万向球头。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建筑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桩销(4)为一对或数对。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对的桩销(4)于所述铰链部(5)的端部啮合。权 利 要 求 书CN 204000858 U1/3页3建筑桩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

5、建筑桩。背景技术0002 在现在建筑中,建筑地基均需要由地基桩构成,其通常结构是,由几根深入土地中的混凝土柱体桩共同支承起一承台,以构成建筑物的一个支承单元。在建筑桩的构建过程中,基本构建理念是,通过建筑桩支承建筑物,使建筑物不会沉降,目前的施工中,将桩孔打至足够深后,便可认为桩孔底部具有足够的坚硬度,可以支承建筑物,因此,通过灌注或预制桩的方式,在桩孔内成桩,即可构建出建筑物支承单元。0003 然而,目前的建筑桩如专利CN2828142Y、CN201099856Y、CN203514304U、CN203174590U等均是在呈圆柱状或三棱柱状的桩体外表面设突出部或螺旋片或桩销等用于增大建筑桩与。

6、侧面地基的作用力,使得建筑桩及其上的建筑物不容易出现下沉现象,有利于克服地基中容易出现的沉降问题,同时,在建筑桩的下部设置成尖锥状,方便建筑桩的钻地,或设置倒钩,便于加强建筑桩与地基之间的连接牢固度。该类建筑桩因突出部或螺旋片或桩销等的缘故,使得该建筑桩埋地或钻地费力。其中,专利CN2828142Y,专利名称为一种建筑桩结构,其采用桩销机械内置于桩体上,在施工时,桩体可像普通的静压桩压入地基土壤,然后在中空的桩体内插入锥头或螺旋柱,通过该锥头或螺旋柱将内置的桩销推出,如同狼牙棒结构,这样,最终的建筑桩既与土壤之间具有纵向契合作用,也有桩销的横向契合作用,大大提高了建筑桩的坚实稳固性。0004 。

7、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因桩销的缘故,使得在锥头或螺旋柱在压入过程中费力,甚至有可能发生卡死的情形,比如桩销在推出的过程中遇花岗石等坚固障碍时,严重影响施工的进度,不利于工期的正常进行。0005 基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建筑桩进行进一步的改造。发明内容0006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旨在提供一种新型的建筑桩,在保证该建筑桩既可以产生侧摩阻力、又具有横向契合作用的前提下,避免了发生穿地受阻或影响穿地的各种情形,显著地缩短了建筑桩的施工工期,保证了工程的正常施工进度。0007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桩,其包括桩体和与之一体设置的桩尖,该桩体和桩尖中空设置,且该中空。

8、腔内可滑动拆卸有内桩柱,在所述桩体或桩尖下部水平定位有一铰链部,在该铰链部上转动设置有可通过所述内桩柱升降而相对闭合或张开且可由所述桩体或/和桩尖上的相对竖向口伸出的两相对桩销。0008 进一步的,所述桩销包括可与地基土壤相接触的第一部件,及可与所述内桩柱相配合的且硬度大于所述第一部件的第二部件,该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一体成型。0009 进一步的,所述桩销的轴向垂直截面呈楔形,所述第一部件靠近地基土壤的边为尖刃状。说 明 书CN 204000858 U2/3页40010 进一步的,所述铰链部为铰链轴或万向球头。0011 进一步的,所述桩销为一对或数对。0012 进一步的,所述相对的桩销于所述铰链。

9、部的端部齿合。0013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在建筑桩下部设置桩销,展开时类似“抓力锚”结构,一方面可保证产品既具有侧摩阻力、又具有横向契合作用,另一方面,装配过程中内桩柱易压入促使桩销由桩体或/和桩尖推出,避免了传统在桩体侧壁设置多个桩销而发生的穿地受阻或影响穿地的各种情形,显著地缩短了建筑桩的施工工期,保证了工程的正常施工进度;另外,通过改进桩销的具体结构,当桩销在推出过程中如遇到阻力,可通过尖刃状结构破开阻力,在尖刃状结构失效后,则变形为钝状进一步提高产品与地基之间的侧摩阻力,保证产品的质量。附图说明0014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10、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0015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简图;0016 图2是图1中桩体及内桩柱之间的结构示意简图;0017 图3是图1中桩销的结构示意简图。具体实施方式0018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0019 一种如图1-3所述的建筑桩,其包括桩体1和与之一体设置的桩尖2,该桩体1和桩尖2中空设置,且该中空腔内可滑动拆卸有内桩柱3,在所述桩体1或桩尖2下部水平定位有一铰链部5,在该铰链部5上转动。

11、设置有可通过所述内桩柱3升降而相对闭合或张开且可由所述桩体1或/和桩尖2上的相对竖向口11伸出的两相对桩销4。0020 本实用新型中的桩体1为中空筒体,其与所述内桩柱3滑动配合,该内桩柱3下部为锥形结构,通过该内桩柱3的升降用于对铰链于铰链部5上的且相对配合的桩销4进行闭合或张开,进而使得该桩销4由所述桩体1或/和桩尖2上的相对竖向口11推出或收回。展开时类似船舶中的“抓力锚”结构,一方面可保证产品既具有侧摩阻力、又具有横向契合作用,另一方面,装配过程中内桩柱3易压入促使桩销4由桩体1或/和桩尖2推出,避免了传统在桩体侧壁设置多个桩销而发生的穿地受阻或影响穿地的各种情形,显著地缩短了建筑桩的施。

12、工工期,保证了工程的正常施工进度。0021 对于铰链部5,其可为铰链轴,该铰链轴水平置于所述桩体1或桩尖2上;也可以为万向球头,该万向球头通过中间件或直接固定定位在桩体1或桩尖2的下部中空腔体内。由铰链轴或万向球头的设置,使得桩销4的数量可根据产品的具体施工要求而定,可以设置一对桩销4,也可以通过万向球头设置多对桩销4,以满足不同的施工要求。0022 参见图3,所述桩销4包括可与地基土壤相接触的第一部件41,及可与所述内桩柱3相配合的且硬度大于所述第一部件41的第二部件42,该第一部件41和第二部件42一体说 明 书CN 204000858 U3/3页5成型。所述桩销4的轴向垂直截面呈楔形,所。

13、述第一部件41靠近地基土壤的边为尖刃状。通过桩销4中第一部件41、第二部件42的设置,使得整个产品进一步优于传统建筑桩,在施工过程当桩销4在推出过程中如遇到阻力,可通过尖刃状结构破开阻力,使得整个桩销4可进一步展开,随着阻力的增大,尖刃状结构将会失效,则变形为钝状结构,可进一步提高产品与地基之间的侧摩阻力,保证产品的质量。0023 为了保证桩销4在展开过程中的同步性,可将所述相对的桩销4于所述铰链部5的端部齿合,这样,当内桩柱3在下降过程中,内桩柱3下端的锥状与桩销4逐渐接触后,促使单对或多对桩销4同步展开,以实现整个建筑桩的侧摩阻力。0024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说 明 书CN 204000858 U1/1页6图1图2图3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000858 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