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泵热水器.pdf

上传人:xia****o6 文档编号:1533200 上传时间:2018-06-22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650.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064645.6

申请日:

2015.02.06

公开号:

CN104633927A

公开日:

2015.05.20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F24H 4/02申请公布日:20150520|||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24H 4/02申请日:20150206|||公开

IPC分类号:

F24H4/02; F24H9/00

主分类号:

F24H4/02

申请人:

艾欧史密斯(中国)热水器有限公司

发明人:

魏爱国; 陈苗; 高文伟; 高雷

地址:

210038江苏省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尧新大道336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7

代理人:

党晓林; 李永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泵热水器,包括:水箱,水箱设有换热器;水箱还设有水流通道,水流通道的入口和出口与水箱连通,换热器与水流通道中的水进行换热;还包括水泵,水泵使水流通道中的水与水箱中的水加速循环。在水箱内套设有衬套,在衬套与水箱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水流通道。本发明通过采用水泵使水箱内的水进行强制对流,从而破坏了水箱中水的常规流态,使得与内胆壁面相接触的水的流态发生扰动、旋涡、旋转、紊流、泡状流等等变化,从而阻碍换热边界的发展,进而增加对换热边界区域的扰动,使得换热边界的水进一步流动起来破坏边界区域,使换热得到强化,得到强化后的相同面积下的换热能力可以成倍提升。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1.  一种热泵热水器,包括: 水箱,所述水箱设有换热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箱还设有水流通道,所述水流通道的入口和出口与所述水箱连通,所述换热器与 所述水流通道中的水进行换热; 还包括水泵,所述水泵使所述水流通道中的水与所述水箱中的水加速循环。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流通道中的水通过所述水流 通道壁与所述换热器换热。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设于所述水箱外侧壁, 所述水箱内侧壁为水流通道壁。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水箱内套设有衬套,在所述 衬套与所述水箱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所述水流通道。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的外侧壁设置有凸出所述 外侧壁的导流壁,所述导流壁、所述水箱的内侧壁和所述衬套的外侧壁围成所述水流通道。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壁与所述水箱的内侧壁间 密封连接。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流通道的数量为至少两条。 8.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壁与所述衬套的材料为不 锈钢或耐高温塑料。 9.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正对所述水流通道的部位 设有贯通所述衬套侧壁的通孔。 10.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的高度为所述水箱高度的 1/3~2/3。 11.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设于所述水箱外侧壁, 所述水流通道为设于所述换热器外侧的夹套流道。 12.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流通道为设于所述水箱外侧 壁上的夹套流道,所述换热器设于所述夹套流道外侧。 13.  如权利要求3或11或12所述的热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流通道沿所述水 箱周向螺旋延伸,或沿着直线延伸。 1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流通道中的水与所述换热器 直接换热。 15.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热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设于所述水流通道内。 16.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热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设于所述水箱外侧壁, 所述水流通道为设于所述水箱外侧上的夹套流道。 17.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热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设于所述水箱内,所 述水流通道设于所述水箱内。 1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能控制所述水流通道内的 流速达到一临界值,以破坏水流通道中的水与水箱内壁之间的边界层。 1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热水器包括连通所述水箱 与所述水流通道的水管,所述水泵能通过所述水管将水箱内的水抽入所述水流通道中。

说明书

说明书热泵热水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水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泵热水器。
背景技术
热泵热水器通过流动介质在换热器中的流动,实现对热水器水箱内的水进行换热。提高 热泵热水器的换热效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一直追求的目标。
目前,根据热泵热水器的换热器位置和换热器种类,可以将热泵热水器分为外绕盘管式 热泵热水器、外绕微通道式热泵热水器和内绕盘管式热泵热水器。在热量的传递方向上,无 论外绕盘管式热泵热水器或是外绕微通道式热泵热水器,冷媒的热量均通过盘管壁或微通道 壁传递至水箱外壁,并通过水箱内壁传递至水箱内的水。对于内绕盘管式热泵热水器而言, 冷媒的热量通过盘管壁传递至水箱内的水。在上述结构中,无论是通过水箱内壁将热量传递 至水箱内,还是通过盘管壁传递给水,在其换热界面处都是通过自然对流换热来完成的。一 般而言,自然对流换热存在着水与换热壁面传热热阻过大问题、换热能力有限、能效较低等 缺点。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一般而言都采用增加换热的面积,但是这必然会导致热泵热 水器的体积较大、成本增加等缺点。
申请号为201020550102.8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内涡流自循环式外壁加热水 箱,由内胆围壳、加热元件、胆内隔流器、保温结构及水管组成,其中加热元件贴附于围壳 的外壁面,内胆内部设置有筒状薄壁隔流器,其上端部与围壳的上部内壁面有间隔,下端部 与围壳的下部内壁面有间隔,隔流器将胆内水体分为外流道和内流道两部分。当内胆外壁面 受热时,外流道的水体依靠浮升力上行,至隔流器上端部后转而向下流入内流道,整个水体 形成一个大涡流。但是,这种自循环式外壁加热水箱仍然是通过自然对流的形式进行换热, 并没有解决换热壁面间传热热阻较大的问题,因此,其并不能使热泵热水器换热能力得到提 升,换热效率与没有胆内隔流器的热泵水箱相差无几。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热泵热水器,其 可以提高热泵热水器的换热效率。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热泵热水器,包括:水箱,所述水箱设有换热器;所述水箱还设有水流通道,所述 水流通道的入口和出口与所述水箱连通,所述换热器与所述水流通道中的水进行换热;还包 括水泵,所述水泵使所述水流通道中的水与所述水箱中的水加速循环。
优选地,所述水流通道中的水通过所述水流通道壁与所述换热器换热。
优选地,所述换热器设于所述水箱外侧壁,所述水箱内侧壁为水流通道壁。
优选地,在所述水箱内套设有衬套,在所述衬套与所述水箱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所述水流 通道。
优选地,所述衬套的外侧壁设置有凸出所述外侧壁的导流壁,所述导流壁、所述水箱的 内侧壁和所述衬套的外侧壁围成所述水流通道。
优选地,所述导流壁与所述水箱的内侧壁间密封连接。
优选地,所述水流通道的数量为至少两条。
优选地,所述导流壁与所述衬套的材料为不锈钢或耐高温塑料。
优选地,所述衬套正对所述水流通道的部位设有贯通所述衬套侧壁的通孔。
优选地,所述衬套的高度为所述水箱高度的1/3至2/3。
优选地,所述换热器设于所述水箱外侧壁,所述水流通道为设于所述换热器外侧的夹套 流道。
优选地,所述水流通道为设于所述水箱外侧壁上的夹套流道,所述换热器设于所述夹套 流道外侧。
优选地,所述水流通道沿所述水箱周向螺旋延伸,或沿着直线延伸。
优选地,所述水流通道中的水与所述换热器直接换热。
优选地,所述换热器设于所述水流通道内。
优选地,所述换热器设于所述水箱外侧壁,所述水流通道为设于所述水箱外侧壁上的夹 套流道。
优选地,所述换热器设于所述水箱内,所述水流通道设于所述水箱内。
优选地,所述水泵能控制所述水流通道内的流速达到一临界值,以破坏水流通道中的水 与水箱内壁之间的边界层。
优选地,所述热泵热水器包括连通所述水箱与所述水流通道的水管,所述水泵能通过所 述水管将水箱内的水抽入所述水流通道中。
本发明通过采用水泵使水箱内的水进行强制对流,从而破坏了水箱中水的常规流态,使 得与内胆壁面相接触的水的流态发生扰动、旋涡、旋转、紊流、泡状流等等变化,从而阻碍 换热边界的发展,进而增加对换热边界区域的扰动,使得换热边界的水进一步流动起来破坏 边界层,使换热得到强化,得到强化后的相同面积下的换热能力可以成倍提升。
附图说明
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发明公开的范围。另外, 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发明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 定本发明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 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发明。
图1A为本申请中热泵热水器的第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B为本申请中热泵热水器的第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申请中热泵热水器的第二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B为图2A中热泵热水器部分的立体示意图。
图2C为本申请中热泵热水器的第二个具体实施例中衬套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中热泵热水器的第三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中热泵热水器的第四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中热泵热水器的第五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中热泵热水器的第六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中热泵热水器的第七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1、水箱;11、外侧壁;12、内侧壁;13、出水端;14、入水端; 15、入水口;16、出水口;17、水管;2、换热器;3、水流通道;31、入口;32、出口;4、 水泵;5、衬套;51、导流壁;52、通孔;6、夹套流道;71、第一夹道;72、第二夹道。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发明的细节。但是,在 此描述的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目的,而不能以任何方式理解成是对 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教导下,技术人员可以构想基于本发明的任意可能的变形,这些 都应被视为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图1A示出了本申请中的第一个具体实施例。参照图1A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热泵热水 器包括水箱1、换热器2、水流通道3和水泵4。在本实施方式中,水箱1的底部具有出水端 13,水箱1的中部或顶部具有入水端14。水流通道3具有对应的位于下方的入口31和位于 上方的出口32。水流通道3的入口31与水箱1的出水端13连通。水流通道3的出口32与 水箱1的入水端14连通。换热器2可以与水流通道3内的水进行换热。水泵4可以设置水 箱1内,也可以设置在水流通道3内,还可以通过水管连接在水流通道3与水箱1之间。在 本实施方式中,水泵4位于水箱1和水流通道3外。水箱1和水泵4之间通过一水管17连 通。水管17自水箱1的侧壁伸入水箱1内并与水箱1连通,水管17位于水箱1外的一端通 过水泵4与水流通道3的入口31连通。当然水管17也可以自水箱1的底部伸入水箱1内。 优选地,水泵4可以依据水箱1内水的温度工作。当水箱1内的温度较低而需要较高的温度 时,水泵4可以处于高速运行状态。当水箱1内的温度与需要的温度差值较小时,水泵4可 以处于低速,甚至处于不工作状态。当水泵4处于工作状态时,水箱1内的水在水泵4的强 制作用下,自水箱1的出水端13经过水流通道3的入口31流入水流通道3中。进入水流通 道3内的水在水泵4的提升作用下,自水流通道3的出口32再次进入水箱1中。当水流通 道3内的流速达到一定值,可以破坏水箱1中的常规流态,使得水流通道3中与壁面相接触 的水的流态发生扰动、旋涡、旋转、紊流、泡状流等变化,从而阻碍换热边界的发展,进而 增加对换热边界区域的扰动,使得换热边界的水进一步流动起来破坏边界区域,使换热得到 强化。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中的热泵热水器在相同换热面积下换热能力大幅得到增加, 经过本发明人通过数次试验得知,。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1)没有水流通道、没有水泵的常 规形态的热泵水箱,其换热系数K1为274.38W/㎡.℃;(2)在有水流通道,有衬套,没有水 泵的热泵水箱中,其换热系数K2为263.77W/㎡.℃;(3)本申请的带有水流通道及水泵的热 泵热水器中,其换热效率可达到762.99W/㎡.℃,较现有技术中的热泵热水器的换热系数得 到了大幅提升。
本发明人通过多次试验得知,采用本申请中的热泵热水器通过水泵4可以使水流通道3 中水的流速及流动形态发生变化,当水流通道3内的水流速度达到一定值时可以破坏换热边 界层。而现有技术中,由于没有设置水泵,因而不能对水流通道3中的水流速度进行控制, 进而无法破坏换热边界层,故其换热效率仍然较低。
具体的,参照图1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换热器2为包裹在水箱1外壁上的微通道 换热器。水流通道3由密封连接在在水箱1内侧壁12上并沿水箱螺旋延伸的导流条和位于 水箱1内的衬套5形成。换热器2可以通过水箱1侧壁与水流通道3内的水进行换热。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参照图1B所示,衬套5正对所述水流通道的部位设有贯通 所述衬套侧壁的通孔52,所述通孔52可以使得阳极棒对正对所述述衬套部位的水箱内侧壁 12形成保护。
图2A和图2B示出了本申请中的第二个具体实施例,其中图2A的下部为剖视图。参照 图2A和图2B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热泵热水器包括水箱1、衬套5、盘旋缠绕在水箱1外 的微通道换热器2、在衬套5和水箱1内侧壁12之间形成的水流通道3以及水泵4。水箱1 还具有与外界连通以承接来水的入水口15和向外排出水的出水口16。衬套5套设在水箱1 内,衬套5呈中空状,以将水箱1的出水端13与水流通道3的入口31连通。衬套5的高度 可以为所述水箱1高度的1/3至2/3;经过申请人多次反复试验证明,当衬套5的高度为所 述水箱1高度的1/3至2/3时,在满足和提高换热器2的换热效率的基础上,大大节约了成 本,避免了不需要的消耗;同时由于相同面积下的换热能力得到成倍提升,相同水箱及相同 换热面积下可以采用更大排量的热泵制热系统设计,从而解决更快速度加热水箱、小水箱配 更大制热能力的热泵系统问题。在衬套5的外壁焊接设置有凸出衬套5的外壁的导流壁51。 导流壁51与衬套5可以由不锈钢、耐高温塑料或其他耐高温的材料制成。水箱1的内侧壁 12和衬套5的外壁成水流通道3。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导流壁51与水箱1的内侧壁12 之间可以设置有密封条,从而防止水流通道3内的水串流。在本实施方式中,导流壁51可 以呈螺旋形。
在另一个实施例方式中,参照图2C所示,导流壁51也可以形成多条水流通道3,各条 水流通道3可以共用同一个入口31和出口32,也可以具有各自的入口31和出口32。当然, 为了延长水流通道3的长度,水流通道3也可以沿水箱1周向螺旋延伸或沿着直线延伸。
图3示出了本申请中的第三个具体实施例。参照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热泵热水器 包括水箱1、盘旋缠绕贴设在水箱1外的换热器2、贴设在微通道换热器2外并与换热器2 对应的水流通道3、水泵4。换热器2设于所述水箱1外侧壁11,所述水流通道3为设于所 述换热器2外侧上的夹套流道6。换热器2可以通过水箱1侧壁与水箱1内的水进行换热。 换热器2与夹套流道6相紧贴,以实现换热器2与夹套流道6换热。在本实施例中,换热器 2可以同时对水箱1和夹套流道6进行直接换热。
图4示出了本申请中的第四个具体实施例。参照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热泵热水器 包括水箱1、设置在水箱1外并与水箱1相紧贴的水流通道3、设置在水流通道3外壁的换 热器2、水泵4。水流通道3为设于所述水箱1外侧壁11上的夹套流道6。换热器2设于所 述夹套流道6外侧。换热器2通过与夹套流道6紧贴的壁来传热,并通过夹套流道6与水箱 1间接换热。优选地,水箱1与夹套流道6可以一体式构造,以减少加工或装配成本。
图5示出了本申请中的第五个具体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水流通道3中的水与所述换 热器2直接换热。参照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中,换热器2设在水流通道3内,换热器2可 以为换热管,并且水流通道3位于水箱1的内部。换热器2对水流通道3内的水进行直接加 热,同时,换热器2通过水流通道3与水箱1内的水进行换热。与上个例子类似,水箱1与 水流通道3可以一体式构造,以减少加工或装配成本。
图6示出了本申请中的第六个具体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水流通道3中的水与所述换 热器2直接换热。参照图6所示,换热器2设在水流通道3内,并且水流通道3位于水箱1 的外部,并且水流通道3与水箱1相紧贴。
图7示出了本申请中的第七个具体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水流通道3包括位于水箱1 外侧的第一夹道71和位于水箱1内侧第二夹道72。第一夹道71可以由与所述水箱1外侧壁 11形成。第二夹道72可以由与水箱1内侧壁12形成。第一夹道71和第二夹道72可以共用 一个入口31和出口32,也可以具有不同的入口31和出口32。在本实施例中,换热器2位 于第一夹道71内,并对第一夹道71进行直接换热,对水箱1和第二夹道72进行间接换热。 类似的,换热器2也可以位于第二夹道72内,并对第二夹道72进行直接换热,对水箱1和 第一夹道71进行间接换热。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 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 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 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热泵热水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热泵热水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热泵热水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热泵热水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泵热水器.pdf(1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泵热水器,包括:水箱,水箱设有换热器;水箱还设有水流通道,水流通道的入口和出口与水箱连通,换热器与水流通道中的水进行换热;还包括水泵,水泵使水流通道中的水与水箱中的水加速循环。在水箱内套设有衬套,在衬套与水箱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水流通道。本发明通过采用水泵使水箱内的水进行强制对流,从而破坏了水箱中水的常规流态,使得与内胆壁面相接触的水的流态发生扰动、旋涡、旋转、紊流、泡状流等等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供热;炉灶;通风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