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形伞伞骨的改良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伞骨构造,特别涉及一种耳形伞伞骨的改良构造。
背景技术
由于人类思维的多样化,一般伞具除了遮阳避雨的基本功能之外,尚有其他关于方便性、安全性以及趣味性等之结构或造型设计。
例如,将伞设计成动物造型,而一般动物大多具有一对耳朵,因此,于伞顶的两对向部位设以耳形骨,即构成类似动物的耳朵,此即耳形伞的创作缘由。
如图1所示,为习用耳形伞的伞骨构造,主要包含有,一中棒11、一上巢12固设于该中棒的顶端、一下巢13套设于该中棒并可于该中棒上下滑动、复数组伞骨装置E、以及一伞布14覆盖于该等伞骨装置的顶面。
上述复数组伞骨装置的每组伞骨装置E包含有一主骨2,其内端部21枢结于上巢12、一第一连结件41,其固设于主骨2约中端部23、以及一支骨3,其内端部31及外端部32,分别枢结于下巢13及第一连结件41。而其耳形骨相关构件的设置是,于其中两相互对向侧的伞骨装置的每组伞骨装置进一步包含有,一第四连结件44,其固设于支骨3约中端部33、一第五连结件45,其固设于主骨2上并较上述第一连结件41接近该主骨2的外端部、一第三耳形骨5其内端部51枢结于第四连结件44、以及一第四耳形骨6其内端部61及外端部62分别枢结于第五连结件45及第三耳形骨5的外端部52。该第三耳形骨5及第四耳形骨6的外端部52、62是向上突出,且呈定型的弯曲状,以共同定型出类似动物的耳朵造型,因而,在伞撑张后,该伞形骨5、6会形成类似动物地耳朵。
然而,该习用耳形伞于使用时,会有至少下列诸缺点:(一)其耳形骨5、6是位于伞的顶部,亦即,该等耳形骨是位于其第一连结件41的上方,此与一般动物的耳朵是于其头部两侧的位置不符,因此,无法广泛逼真使用于一般动物造型;若将其耳形骨5、6依习用耳形伞的组合关系直接设于位于其第一连结件41的下方两侧,则依该习用耳形伞的构造,在伞收折时,因受制于第一连结件41的阻挡,并无法将该等伞形骨5、6向内收折;(二)习用耳形伞,其耳形骨5、6是以两弯曲定型的伞骨构成,在伞收折时,该等弯曲的耳形骨仍始终保持其弯曲状,无法向内自然服贴,因而,会明显增加该伞收折后的体积,造成携带上的较为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习用耳形骨造型位置不恰当及在收折时无法自然服贴于伞体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可克服上述缺点的耳形伞伞骨的改良构造。
本发明的构造是,基本结构不变,而就耳形骨的相关构造加以改进,耳形骨的相关构造包含有,一第二连结件,其固设于主骨的近外端部,一具有弹性的第一耳形骨,其内端部结合于第二连结件,以及一拉绳,其内端部系结于支骨的近外端部,该拉绳的外端部则直接或间接经由其他耳形骨而系结于第一耳形骨的外端部,该耳形骨是位于主骨近外端部的两侧部位,在伞撑张时,该拉绳会拉引该等耳形骨成弯曲状,而据以形成类似位于动物头部两侧的耳朵造型;在伞收折时,该等耳形骨因未受拉绳拉引而呈自然伸直状态而可向内服贴,不会明显增加该伞收折后的体积,便于携带。
【附图说明】
图1为习用耳形伞的伞骨构造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实施例在半收折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分解图。
图5为图2中B部分的放大分解图。
图6为图2中C部分的放大分解图。
图7为图2中C部分的另一实施例的放大分解图。
图8为图7所示实施例的组合图。
图9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实施例在半收折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的D部分放大图。
图13为图11所示实施例在半收折状态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至图8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本实施例包含有一中棒11,一上巢12,其固设于该中棒的顶端,一下巢13,其套设于该中棒并可于该中棒上下滑动,复数组伞骨装置E,以及一伞布14,其覆盖于该等伞骨装置的顶面。该复数组伞骨装置的每组伞骨装置E包含有一主骨2其内端部21枢结于上巢12、一第一连结件41,其固设于主骨2约中端部23、以及一支骨3,其内端部31及外端部32分别枢结于下巢13及第一连结件41。
而本发明就其耳形骨的相关构造,是于其中两相互对向侧的伞骨装置的每组伞骨装置进一步包含有,一第二连结件42其固设于主骨2的近外端部22、一具有弹性的第一耳形骨7其内端部71结合于第二连结件42,以及一拉绳9,其内端部91系结于支骨3的近外端部,该拉绳9的外端部92则间接经由其他耳形骨系结于第一耳形骨7的外端部72,如图2所示,或直接系结于第一耳形骨7的外端部72,如图9所示。
下面参阅图2至图8说明拉绳9外端部92间接经由一第二耳形骨8系结于第一耳形骨7外端部72的情况:
如图2至图8所示,于主骨2的外端部22固设一第三连结件43,一第二耳形骨8的近内端部枢结于第三连结件43,且该第二耳形骨的内端部81及外端部82,分别系结于拉绳9的外端部92及枢结于第一耳形骨7的外端部72,因此,该拉绳9的外端部92即经由该第二耳形骨8结合于第一耳形骨7的外端部72。该等耳形骨7、8的外端部72、82是由伞的两侧向上突伸,且该等耳形骨为弹性骨。
上述系结或枢结构造如下:
如图4所示,上述支骨3包含开口朝上的槽形骨,该支骨的近外端部设有一穿孔34,而拉绳9的内端部91是穿过支骨3穿孔34后予以系结。
另外,如图5所示,上述第二耳形骨8的内端部设有穿环83,而拉绳9的外端部92是穿过该穿环83后予以系结。
同样如图5所示,上述第三连结件43形成有突片431,该突片设有穿孔432,而第二耳形骨8于该近内端部则设有一穿环84,一铆钉433穿经该等穿环及穿孔,予以铆接枢结。
又,如图6所示,上述第二连结件42形成有一对突片421,该对突片各设有一穿孔422,而第一耳形骨7的内端部71则设有一穿环73,一铆钉423穿经该等穿环及穿孔,予以铆接结合。另外,该对突片也各设有一挡钉孔424,且被穿固一挡钉425,上述第一耳形骨7的内端部71穿过该挡钉425下方后,再以铆钉423与第二连结件42枢结,而以该挡钉425规制第一耳形骨7的方向。
图7、图8为上述第二连结件42与第一耳形骨7另一组合构造的另一实施例,其中,该第二连结件42的一侧形成有突檐426,该突檐设有穿槽427,而第一耳形骨7的内端部71则形成有一突体74,该第一耳形骨的内端部套入第二连结件的突檐426内,并以该内端部的突体74穿卡入该突檐426的穿槽427内,而予相互结合,且以该突檐426的长度规制第一耳形骨7的方向。
依本发明上述的构造,在伞撑张使用时,其拉绳9会拉引弹性骨的第一耳形骨7及第二耳形骨8呈弯曲撑张状态,而该等耳形骨7、8因位于主骨2近外端部(即近底端部)的两侧部位,因此,可据以形成类似位于动物头部两侧的耳朵造型。而在伞收折时,由于拉绳9的拉力松弛,未再对该等耳形骨7、8形成拉紧状态,因此,该等耳形骨即依其弹性复原成自然伸直的松弛状态,而可被向内服贴收折。又由于该等耳形骨7、8与主骨2的枢结部位皆位于第一连结件41的外端,亦即,该第一连结件41是位于该等耳形骨枢结部位以外的区域,因此,该第一连结件41并不会阻碍该等耳形骨7、8的向内收折的动作。
如图9、图10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其拉绳9的外端部92直接系结于第一耳形骨7的外端部72,而拉绳9内端部91与支骨3的结合关系及结合构造,以及该第一耳形骨7内端部71与第二连结件42的结合关系及结合构造,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在第二实施例中,由于拉绳9的外端部92是直接系结于第一耳形骨7的外端部72,因此,在伞撑张后,该拉绳外端部92亦同时兼具一部分耳形骨的作用。
如图11、图12、图13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本实施例是以第二实施例为基础,再加上一般的耳形骨构造,即以第二实施例构造为基础,再加设有,一第四连结件44其固设于支骨3约中端部33、一第五连结件45其固设于主骨2上并位于第一连结件41及第二连结件42间、一第三耳形骨5其内端部枢结于第四连结件44、以及一第四耳形骨6其内端部及外端部分别枢结于第五连结件及第三耳形骨的外端部相互枢结,依据第三实施例的构造,可于同一组伞骨装置上创造出双耳形伞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