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建筑物外层的治霾系统.pdf

上传人:t**** 文档编号:1531427 上传时间:2018-06-22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20319319.6

申请日:

2014.06.16

公开号:

CN203977752U

公开日:

2014.12.03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E04F 13/00申请日:20140616授权公告日:20141203终止日期:20150616|||授权

IPC分类号:

E04F13/00; F24F3/16

主分类号:

E04F13/00

申请人:

河北师范大学

发明人:

吴丽红; 王烨; 周红霞; 张培欣; 邱志宇; 王运格; 田亮; 李朝辉

地址:

050024 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师范大学数字与信息科学学院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石家庄新世纪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0

代理人:

齐兰君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建筑物外层的治霾系统。本实用新型由建筑外表皮以及设置于建筑外表皮下端的清理水道;所述建筑外表皮自内向外由建筑基层、连接层以及吸附层组成,所述连接层由水平层以及霾延阻部件组成。所述霾延阻部件由一组以上的对称设置的第一圆弧形导向槽和第二圆弧形导向槽组成。本实用新型针对日趋严重的雾霾天气,提出一种绿色终端解决方案,让城市里每栋建筑都成为一个过滤器,当有雨水或者人工引水进行灌淋即可轻易清理其中夹杂的灰尘颗粒,通过对称设置的弧形导向槽将污水引导至污水槽即可。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用于建筑物外层的治霾系统,其特征在于其由建筑外表皮以及设置于建筑外表皮下端的清理水道(5);
所述建筑外表皮自内向外由建筑基层(1)、连接层(2)以及吸附层(3)组成,所述连接层(2)由水平层以及霾延阻部件组成。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建筑物外层的治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霾延阻部件由一组以上的对称设置的第一圆弧形导向槽(4-1)和第二圆弧形导向槽(4-2)组成。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用于建筑物外层的治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基层(1)由砖、木、玻璃以及金属组成。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用于建筑物外层的治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层(3)包覆于所述第一圆弧形导向槽(4-1)、第二圆弧形导向槽(4-2)以及水平层的外部,所述吸附层(3)外表面设置有孔洞。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用于建筑物外层的治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层(3)由活性炭组成。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用于建筑物外层的治霾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建筑物外层的治霾系统。 
背景技术
雾霾天气越来越频繁,对人体健康构成很大危害。霾主要由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硫以及可吸入颗粒物等粒子组成,呈现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是雾霾天气的主要危害源。目前对于空气雾霾的治理针对霾的组成、来源和气候成因,主要从减少排放等来源治理。这些从长远看是治本清源的做法,但是不同区域的霾是复杂系统的一种环境结果,在现阶段我们要实现雾霾天气的治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原有治理方法的缺陷在于不能对现在已经产生的雾霾进行低成本、无二次污染、无附加环境压力的雾霾减低和污染吸收。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是在雾霾环境的终端进行净化治理,让每个建筑物成为一个净化设施,成本低廉,没有二次污染,对环境没有增加更多复杂的变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成本低廉、施工简单、易于推广的用于建筑物外层的治霾系统。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由建筑外表皮以及设置于建筑外表皮下端的清理水道;
所述建筑外表皮自内向外由建筑基层、连接层以及吸附层组成,所述连接层由水平层以及霾延阻部件组成。
所述霾延阻部件由一组以上的对称设置的第一圆弧形导向槽和第二圆弧形导向槽组成。 
所述建筑基层由砖、木、玻璃以及金属组成。 
所述吸附层包覆于所述第一圆弧形导向槽、第二圆弧形导向槽以及水平层的外部,所述吸附层外表面设置有孔洞。 
所述一种用于建筑物外层的治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层由活性炭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针对日趋严重的雾霾天气,提出一种绿色终端解决方案,让城市里每栋建筑都成为一个过滤器,通过物理的连接层形成物理结构的颗粒第一次沉积,再通过吸附层的孔洞完成进一步沉积,从而吸附雾霾中的污染颗粒,以达到减低雾霾危害的作用,当有雨水或者人工引水进行灌淋即可轻易清理其中夹杂的灰尘颗粒,通过对称设置的弧形导向槽将污水引导至污水槽即可。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附图1的A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其由建筑外表皮以及设置于建筑外表皮下端的清理水道5; 
所述建筑外表皮自内向外由建筑基层1、连接层2以及吸附层3组成,所述连接层2由水平层以及霾延阻部件组成。
所述霾延阻部件由一个以上的对称设置的第一圆弧形导向槽4-1和第二圆弧形导向槽4-2组成,所述建筑基层1由砖、木、玻璃以及金属组成,所述吸附层3包覆于所述第一圆弧形导向槽4-1、第二圆弧形导向槽4-2以及水平层的外部,所述吸附层3外表面设置有孔洞。 
本实用新型在原来的可呼吸的建筑表皮基础上,成为净化的、可呼吸的建筑表皮。本实用新型不会增加任何新的污染,是一种绿色实用新型。 
采用化学涂料、光触媒等其他可能的化学的空气过滤外墙实用新型,也许短期效果更为显著,但是对于环境的长期作用仍然未知。 
建筑基层1是原有建筑表皮材质,可以是砖、木、玻璃、金属或其他建筑复合材质。 
连接层2连接基底层和表吸附层,其功能是: 
              1、连接基底层与表层;
              2、其构型可以设置不同形状与外观结构,有各种曲线,以增加风阻,加大表层吸附作用;或减少风阻,引导气流通过;
              3、可以设置雨水导流或人工水流导流,使得水流全面冲刷表吸附层;
              4、起到隔离基底层作用,使得建筑内部达到良好防潮、通风效果。
本实用新型吸附层3位于建筑最外层,其结构特征在于具有多孔隙结构,能产生与空气接触的最大的表面积; 
该层结构使用的孔隙结构来自于材料本身,如活性炭材料,多孔隙烧结陶土,多孔隙炉渣,以及其他可使用的多孔隙建筑材料;该层可以物理的吸附空气中的尘土颗粒、悬浮污染物颗粒,以及各种复杂成分的雾霾污染物,当有雨水或者人工引水进行灌淋即可轻易清理其中夹杂的灰尘颗粒,通过对称设置的弧形导向槽将污水引导至污水槽即可。

一种用于建筑物外层的治霾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用于建筑物外层的治霾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用于建筑物外层的治霾系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用于建筑物外层的治霾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用于建筑物外层的治霾系统.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977752 U(45)授权公告日 2014.12.03CN203977752U(21)申请号 201420319319.6(22)申请日 2014.06.16E04F 13/00(2006.01)F24F 3/16(2006.01)(73)专利权人河北师范大学地址 050024 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师范大学数字与信息科学学院(72)发明人吴丽红 王烨 周红霞 张培欣邱志宇 王运格 田亮 李朝辉(74)专利代理机构石家庄新世纪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0代理人齐兰君(54) 实用新型名称一种用于建筑物外层的治霾系统(57) 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建筑物外。

2、层的治霾系统。本实用新型由建筑外表皮以及设置于建筑外表皮下端的清理水道;所述建筑外表皮自内向外由建筑基层、连接层以及吸附层组成,所述连接层由水平层以及霾延阻部件组成。所述霾延阻部件由一组以上的对称设置的第一圆弧形导向槽和第二圆弧形导向槽组成。本实用新型针对日趋严重的雾霾天气,提出一种绿色终端解决方案,让城市里每栋建筑都成为一个过滤器,当有雨水或者人工引水进行灌淋即可轻易清理其中夹杂的灰尘颗粒,通过对称设置的弧形导向槽将污水引导至污水槽即可。(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2页(10。

3、)授权公告号 CN 203977752 UCN 203977752 U1/1页21.一种用于建筑物外层的治霾系统,其特征在于其由建筑外表皮以及设置于建筑外表皮下端的清理水道(5);所述建筑外表皮自内向外由建筑基层(1)、连接层(2)以及吸附层(3)组成,所述连接层(2)由水平层以及霾延阻部件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建筑物外层的治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霾延阻部件由一组以上的对称设置的第一圆弧形导向槽(4-1)和第二圆弧形导向槽(4-2)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用于建筑物外层的治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基层(1)由砖、木、玻璃以及金属组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用于建。

4、筑物外层的治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层(3)包覆于所述第一圆弧形导向槽(4-1)、第二圆弧形导向槽(4-2)以及水平层的外部,所述吸附层(3)外表面设置有孔洞。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用于建筑物外层的治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层(3)由活性炭组成。权 利 要 求 书CN 203977752 U1/2页3一种用于建筑物外层的治霾系统 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建筑物外层的治霾系统。背景技术0002 雾霾天气越来越频繁,对人体健康构成很大危害。霾主要由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硫以及可吸入颗粒物等粒子组成,呈现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是雾。

5、霾天气的主要危害源。目前对于空气雾霾的治理针对霾的组成、来源和气候成因,主要从减少排放等来源治理。这些从长远看是治本清源的做法,但是不同区域的霾是复杂系统的一种环境结果,在现阶段我们要实现雾霾天气的治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原有治理方法的缺陷在于不能对现在已经产生的雾霾进行低成本、无二次污染、无附加环境压力的雾霾减低和污染吸收。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是在雾霾环境的终端进行净化治理,让每个建筑物成为一个净化设施,成本低廉,没有二次污染,对环境没有增加更多复杂的变数。实用新型内容0003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成本低廉、施工简单、易于推广的用于建筑物外层的治霾系统。0004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

6、下技术方案:0005 本实用新型由建筑外表皮以及设置于建筑外表皮下端的清理水道;0006 所述建筑外表皮自内向外由建筑基层、连接层以及吸附层组成,所述连接层由水平层以及霾延阻部件组成。0007 所述霾延阻部件由一组以上的对称设置的第一圆弧形导向槽和第二圆弧形导向槽组成。0008 所述建筑基层由砖、木、玻璃以及金属组成。0009 所述吸附层包覆于所述第一圆弧形导向槽、第二圆弧形导向槽以及水平层的外部,所述吸附层外表面设置有孔洞。0010 所述一种用于建筑物外层的治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层由活性炭组成。0011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如下:0012 本实用新型针对日趋严重的雾霾天气,提出一种绿。

7、色终端解决方案,让城市里每栋建筑都成为一个过滤器,通过物理的连接层形成物理结构的颗粒第一次沉积,再通过吸附层的孔洞完成进一步沉积,从而吸附雾霾中的污染颗粒,以达到减低雾霾危害的作用,当有雨水或者人工引水进行灌淋即可轻易清理其中夹杂的灰尘颗粒,通过对称设置的弧形导向槽将污水引导至污水槽即可。附图说明0013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说 明 书CN 203977752 U2/2页40014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附图1的A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0015 如附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其由建筑外表皮以及设置于建筑外表皮下端的清理水道5;0016 所述建筑外表皮自内向外由建筑基层1、连接层2以及吸附层。

8、3组成,所述连接层2由水平层以及霾延阻部件组成。0017 所述霾延阻部件由一个以上的对称设置的第一圆弧形导向槽4-1和第二圆弧形导向槽4-2组成,所述建筑基层1由砖、木、玻璃以及金属组成,所述吸附层3包覆于所述第一圆弧形导向槽4-1、第二圆弧形导向槽4-2以及水平层的外部,所述吸附层3外表面设置有孔洞。0018 本实用新型在原来的可呼吸的建筑表皮基础上,成为净化的、可呼吸的建筑表皮。本实用新型不会增加任何新的污染,是一种绿色实用新型。0019 采用化学涂料、光触媒等其他可能的化学的空气过滤外墙实用新型,也许短期效果更为显著,但是对于环境的长期作用仍然未知。0020 建筑基层1是原有建筑表皮材质。

9、,可以是砖、木、玻璃、金属或其他建筑复合材质。0021 连接层2连接基底层和表吸附层,其功能是:0022 1、连接基底层与表层;0023 2、其构型可以设置不同形状与外观结构,有各种曲线,以增加风阻,加大表层吸附作用;或减少风阻,引导气流通过;0024 3、可以设置雨水导流或人工水流导流,使得水流全面冲刷表吸附层;0025 4、起到隔离基底层作用,使得建筑内部达到良好防潮、通风效果。0026 本实用新型吸附层3位于建筑最外层,其结构特征在于具有多孔隙结构,能产生与空气接触的最大的表面积;0027 该层结构使用的孔隙结构来自于材料本身,如活性炭材料,多孔隙烧结陶土,多孔隙炉渣,以及其他可使用的多孔隙建筑材料;该层可以物理的吸附空气中的尘土颗粒、悬浮污染物颗粒,以及各种复杂成分的雾霾污染物,当有雨水或者人工引水进行灌淋即可轻易清理其中夹杂的灰尘颗粒,通过对称设置的弧形导向槽将污水引导至污水槽即可。说 明 书CN 203977752 U1/2页5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977752 U2/2页6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977752 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