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雷公藤及其提取物减毒增效的改性工艺.pdf

上传人:000****221 文档编号:152870 上传时间:2018-01-30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808.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10096718.1

申请日:

2004.12.02

公开号:

CN1634493A

公开日:

2005.07.06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A61K 36/37申请日:20041202授权公告日:20070711终止日期:20111202|||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5/78; A61P29/00; A61P19/02; A61P1/16; A61P13/12; A61P7/00; A61P17/00; A61P35/00

主分类号:

A61K35/78; A61P29/00; A61P19/02; A61P1/16; A61P13/12; A61P7/00; A61P17/00; A61P35/00

申请人:

杨更亮;

发明人:

杨更亮; 李保芝; 白洁; 陈义

地址:

071002河北省保定河北大学药学院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雷公藤及其提取物减毒增效的改性工艺,工艺(1).直接通过用酸溶液浸泡中药雷公藤,使其中的雷公藤内酯醇转化为雷公藤氯内酯醇(II);或(2).工艺按以下步骤进行:从雷公藤制成浸膏,然后,雷公藤或浸膏纯化,酸处理或酸溶液浸泡,制得雷公藤氯内酯醇(II),详细工艺见说明书。本发明优点是通过化学结构的改变,制得毒性较低的(II),可使雷公藤的根皮、叶子毒性较大的药用资源很好的利用,为雷公藤及其相关制剂的开发打下基础,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本发明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易于推广。本发明产品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肾炎、肝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各种皮肤病关节炎,目前在抗生育、抗肿瘤、抗器官移植后体内排斥等方面的研究,也已取得较大进展。

权利要求书

1: 1、中药雷公藤及其提取物减毒增效的改性工艺,其特征在于 (1)、直接通过用分别用盐酸或含盐酸的酸性溶液浸泡中药雷公 藤,雷公藤在盐酸或含盐酸的酸性溶液中的含量是0.001--
2: 8g/ml, 使其中的雷公藤内酯醇转化为雷公藤氯内酯醇;或 (2)、工艺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雷公藤中总成分提取,得浸膏 将雷公藤根用极性溶剂或中等极性有机溶剂提取,雷公藤在溶剂 中的量为0.001--1.8g/ml,抽滤,回收溶剂,得浸膏; 第二步:雷公藤或由第一步所得雷公藤的浸膏的纯化 将雷公藤或由第一步所得雷公藤的浸膏,分别用中等极性有机溶 剂提取,浸膏的量为0.001--1.2g/ml,浓缩,层析,分离纯化,得二萜 类化合物; 第三步:纯化后的雷公藤或由第一步所得雷公藤的浸膏的酸处理 纯化后的雷公藤或由第一步所得雷公藤的浸膏,取一定量的雷公 藤或由第一步所得雷公藤的浸膏,分别用盐酸或含盐酸的酸性溶液处 理,其中,浸膏在酸中的含量为0.001--
3: 0g/ml; 第四步:1)、雷公藤或由第一步所得雷公藤的浸膏,分别进行酸 溶液处理、再用中等极性有机溶剂萃取、水洗,得浓缩改性物; 取一定量的雷公藤或由第一步所得雷公藤的浸膏,分别用盐酸或 含盐酸的酸性溶液浸泡,在0-40℃下处理,使其中的雷公藤内酯醇 大部分转化为雷公藤氯内酯醇;再用中等极性有机溶剂萃取,其中浸 膏的含量为0.001--2.0g/ml,将萃取液水洗至中性,浓缩得到浓缩物; 2)、雷公藤或由第一步所得雷公藤的浸膏,先用中等极 性有机溶剂提取,再用酸溶液浸泡; 将雷公藤或由第一步所得雷公藤的浸膏,分别用有机溶剂提取, 其中浸膏在溶剂中的含量为0.001-2.0g/ml,提取物浓缩后,分别用盐 酸或含盐酸的酸性溶液浸泡,在0-40℃下,使其中的雷公藤内酯醇 转化为雷公藤氯内酯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雷公藤是 指雷公藤全草或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盐酸,浓 度为0.002-2.0N;酸性溶液选自硫酸、醋酸、硝酸、乙酸、碳酸、 磷酸、草酸、氢氟酸、柠檬酸;用盐酸或含盐酸的酸性溶液的pH值 -2.0-6.0。

说明书


中药雷公藤及其提取物减毒增效的改性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然药物提取、纯化和鉴定方法,特别涉及中药雷公藤及其提取物的改性工艺。

    背景技术

    雷公藤泛指卫矛科雷公藤植物,中国产四种,其中有三种入药,即雷公藤(Triptergium wilfordii Hook.f.),产于浙江、安徽、湖南、福建等省区,主要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昆明山海棠(T.hypoglaucum Hutch),产于长江流域及西南;东北雷公藤(T.regelii Spragnc et Takcda)又称黑蔓,主要产于东北和日本。雷公藤最早收载于《神农本草经》,多年来临床广泛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肾炎、肝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各种皮肤病。目前在抗生育、抗肿瘤、抗器官移植后体内排斥等方面的研究也已取得较大进展,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药物。自1936年首次报道从雷公藤根部提取分离得萜类色素雷公藤红以来,已从雷公藤属植物中分离出100多种成分,其中二萜类和生物碱类是主要的活性成分。

    雷公藤全株都有毒,若使用不当,服药期间常伴有毒副反应发生。动物实验显示雷公藤毒性最敏感的靶器官是胃肠系统,造血系统和生殖系统,以消化道反应最常见。环氧二萜类化合物雷公藤内酯醇(I)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有效成分,也是主要毒性成分,且有效剂量与毒性剂量几乎相当,这大大妨碍中药雷公藤在临床应用方面的进一步推广。雷公藤中的另外一个重要的环氧二萜类化合物是雷公藤氯内酯醇(II),药理活性筛选结果表明,II具有I的抗炎、免疫抑制和抗生育活性,效价约为I的100~200倍,而且已被证实无致突变作用。基于化合物II和I之间有化学关联,在实验室内利用相对含量较高地I已经实现了II的半合成。但是化合物I在原植物中的含量也不高,这就大大限制了半合成方法的应用,再加上化合物II由原植物提取得率极低,其原料来源已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实验研究显示,文火长时间煎煮可以有效地降低雷公藤的毒性,但因许多有效成分被破坏,其疗效也有所下降。因此可利用改性方法对药材中的I进行结构改造,以获得高效低毒的雷公藤药物。国内在雷公藤减毒增效改性方面的主要技术尚属空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弥补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成本低、毒性小的中药雷公藤提取物的改性工艺。

    本工艺原理是:采用酸体系,处理雷公藤(全草或部分)或从雷公藤中提取制得的浸膏,根据主要活性、毒性成分的理化特性的特点,使其主要活性成分,也是主要毒性成分结构发生改变,这样雷公藤的毒性降低,促进其作为抗炎、抗肿瘤等药物开发的产业化。

    本发明目的可以通过如下措施来实现:首先采用将雷公藤(全草或部分)或从雷公藤提取中制得的浸膏,用中等极性有机溶剂抽提,抽提物先过中性氧化铝柱进行初步纯化,除去色素及小极性杂质部分,将收集到的活性部分,用酸体系处理。最后酸体系直接处理雷公藤(全草或部分)或从雷公藤提取中制得的浸膏及其中等极性有机溶剂提取物,经药理实验证明,其毒性降低,疗效不变。

    本发明的具体改性工艺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雷公藤(全草或部分)中总成分提取,得浸膏

    将一定量的雷公藤根,用极性溶剂或中等极性有机溶剂提取,雷公藤在溶剂中的量为0.001--1.8g/ml,抽滤提取液,回收溶剂,得浸膏。

    第二步:雷公藤(全草或部分)或由第一步所得雷公藤的浸膏的纯化

    将雷公藤(全草或部分)或由第一步所得雷公藤的浸膏,分别用中等极性有机溶剂提取,雷公藤在溶剂中的量为0.001-1.2g/ml,提取物浓缩后,层析柱分离纯化得,得纯度更高的二萜类化合物。

    第三步:纯化后的雷公藤(全草或部分)或由第一步所得雷公藤的浸膏的酸处理

    纯化后的雷公藤(全草或部分)或由第一步所得雷公藤的浸膏,分别用盐酸或含盐酸的酸性溶液处理,其中浸膏的含量为0.001--2.0g/ml。

    第四步:1)、雷公藤或由第一步所得雷公藤的浸膏,分别进行酸溶液浸泡、再用中等极性有机溶剂萃取、水洗,得浓缩改性物;

    取一定量的雷公藤或由第一步所得雷公藤的浸膏,分别用盐酸或含盐酸的酸性溶液浸泡,在0-40℃下处理,使其中的雷公藤内酯醇大部分转化为雷公藤氯内酯醇;再用中等极性有机溶剂如乙酸乙酯萃取,其中浸膏的含量为0.001--2.0g/ml,将萃取液水洗至中性,浓缩得到浓缩物;

    2)、雷公藤或由第一步所得雷公藤的浸膏,分别进行中等极性有机溶剂提取、酸溶液浸泡;

    将雷公藤或由第一步所得雷公藤的浸膏,分别用中等极性有机溶剂提取,其中,浸膏在溶剂中的含量为0.001--2.0g/ml,提取物浓缩后,分别用盐酸或含盐酸的酸性溶液浸泡,在0-40℃下,使其中的雷公藤内酯醇转化为雷公藤氯内酯醇。

    所述盐酸,浓度为0.002-2.0N;酸性溶液选自硫酸、醋酸、硝酸、乙酸、碳酸、磷酸、草酸、氢氟酸、柠檬酸;用盐酸或含盐酸的酸性溶液的pH值为-2.0-6.0。

    本发明的改性工艺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工艺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经药理实验证明,雷公藤(全草或部分)、雷公藤制得的浸膏经酸体系处理后,毒性明显下降。而目前的传统工艺,无法降低雷公藤毒性,大量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改性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列举8个实施例,对本发明加以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不只限于这些实施例。本发明以我国丰富的雷公藤属植物—雷公藤、昆明山海棠和东北雷公藤等为材料,根据其主要活性、毒性成分的基本理化特性,通过特殊的改性工艺,最后降低其毒性。

    实施例1:

    称取雷公藤120g,用0.03N的HCl溶液浸泡,同时在10℃冰箱内放置48小时,使样品中的雷公藤内酯醇大部分转化为雷公藤氯内酯醇,转化率达到25%以上。取出后用氯仿提取3次,每次300ml,提取液用水洗至中性,再用无水Na2SO4干燥,减压浓缩后得到浓缩物0.98g。

    实施例2:

    第一步:称取雷公藤650g,加入800ml95%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6小时,过滤,合并乙醇液,减压回收乙醇,得总成分浸膏12.0g。

    第二步:称取雷公藤130g,加入300ml乙酸乙酯,回流提取3次,每次6小时,过滤,合并乙酸乙酯液,减压回收乙酸乙酯,得主要为中等极性化合物的浸膏1.56g。将第一步得到的浸膏6.0g,加入25ml乙酸乙酯,超声提取3次,每次45min,过滤,合并乙酸乙酯液,减压回收乙酸乙酯,得浸膏1.31g。将1.56g浸膏,用少量乙酸乙酯溶解后,拌入4.4g中性氧化铝,过氧化铝柱,弃去乙酸乙酯∶石油醚(1∶9)洗脱液250ml,收集乙酸乙酯∶石油醚(1∶1)的洗脱液450ml,减压浓缩得样品A。将1.31g浸膏用少量乙酸乙酯溶解后,拌入3.2g中性氧化铝,过氧化铝柱,弃去乙酸乙酯∶石油醚(1∶9)洗脱液250ml,收集乙酸乙酯∶石油醚(1∶1)的洗脱液450ml,减压浓缩得样品B。

    第三步:将样品A和样品B分别用0.4N的HCl-冰HAc体系,在4℃处理36小时,室温下挥去溶剂,提取后的样品A和样品B中的雷公藤内酯醇,大部分转化为雷公藤氯内酯醇,转化率均达到87%以上。

    第四步:1、称取雷公藤120g,浸膏4.0g,分别用0.4N的HCl-冰HAc溶液浸泡,同时在冰箱内放置36小时,使原来样品中的雷公藤内酯醇大部分转化为雷公藤氯内酯醇,转化率分别达到78%和80%以上。取出后用乙酸乙酯提取3次,雷公藤每次300ml,浸膏每次20ml,合并提取液后用水洗至中性,再用无水Na2SO4干燥,减压浓缩后分别得到浓缩物1.09g和1.0g。

    2、称取雷公藤130g,加入300ml乙酸乙酯,回流提取3次,每次6小时,过滤,合并乙酸乙酯液,减压回收乙酸乙酯,得浸膏(主要为中等极性化合物)1.67g。将第一步得到的浸膏6.0g,加入25ml乙酸乙酯,超声提取3次,每次45min,过滤,合并乙酸乙酯液,减压回收乙酸乙酯,得浸膏1.10g。分别用0.4N的HCl-冰HAc溶液浸泡,同时在冰箱内放置36小时,使样品中的雷公藤内酯醇大部分转化为雷公藤氯内酯醇,转化率均达到80%以上。

    实施例3:

    第一步:雷公藤600g,加入700ml95%乙醇,工艺同实施例2笫一步,得总成分浸膏12.0g。

    第二步:称取雷公藤100g,加入250ml乙酸乙酯,工艺同实施例2笫二步,得主要为中等极性化合物浸膏1.24g。将第一步得到的浸膏5.6g加入20ml乙酸乙酯,工艺同实施例2笫二步,得浸膏1.16g。将1.24g浸膏用少量乙酸乙酯溶解后,拌入4.0g中性氧化铝,过氧化铝柱,弃去乙酸乙酯∶石油醚(1∶9)洗脱液190ml,收集乙酸乙酯∶石油醚(1∶1)的洗脱液400ml,减压浓缩得样品A。将1.16g浸膏用少量乙酸乙酯溶解后,拌入3.0g中性氧化铝,过氧化铝柱,弃去乙酸乙酯∶石油醚(1∶9)洗脱液190ml,收集乙酸乙酯∶石油醚(1∶1)的洗脱液400ml,减压浓缩得样品B。

    第三步:将样品A和样品B,工艺同实施例2笫三步,使提取后的样品A和样品B中的雷公藤内酯醇,大部分转化为雷公藤氯内酯醇,转化率均达到82%以上。

    第四步:1称取雷公藤120g,浸膏4.0g,工艺同实施例2笫四步1,使样品中的雷公藤内酯醇大部分转化为雷公藤氯内酯醇,转化率分别达到77%和80%以上。取出后用氯仿提取3次,雷公藤每次300ml,浸膏每次20ml,合并提取液后用水洗至中性,再用无水Na2SO4干燥,减压浓缩后分别得到浓缩物0.98g和0.76g。

    2称取雷公藤100g,加入250ml乙酸乙酯,工艺同实施例2笫四步2,得浸膏1.11g。将第一步得到的浸膏5.6g加入20ml乙酸乙酯,超声提取3次,每次45min,过滤,合并乙酸乙酯液,减压回收乙酸乙酯,得浸膏1.80g。分别用0.4N的HCl-冰HAc溶液浸泡,同时在冰箱内放置36小时,使样品中的雷公藤内酯醇大部分转化为雷公藤氯内酯醇,转化率均达到80%以上。

    实施例4:

    第一步:称取雷公藤600g,加入700ml95%乙醇,工艺同实施例2笫一步,减压回收乙醇得浸膏9.0g。

    第二步:称取雷公藤100g,加入200ml氯仿,工艺同实施例2笫二步,得主要为中等极性化合物浸膏1.05g。将第一步得到的浸膏4.0g加入20ml氯仿,超声提取3次,每次45min,过滤,合并氯仿液,减压回收氯仿,得浸膏0.96g。将1.05g浸膏用少量氯仿溶解后,拌入3.0g中性氧化铝,过氧化铝柱,弃去乙酸乙酯∶石油醚(1∶9)洗脱液180ml,收集乙酸乙酯∶石油醚(1∶1)的洗脱液350ml,减压浓缩得样品A。将0.96g浸膏用少量氯仿溶解后,拌入3.0g中性氧化铝,过氧化铝柱,弃去乙酸乙酯∶石油醚(1∶9)洗脱液180ml,收集乙酸乙酯∶石油醚(1∶1)的洗脱液350ml,减压浓缩得样品B。

    第三步:将样品A和样品B,工艺同实施例2笫三步,使提取后的样品A和样品B中的雷公藤内酯醇大部分转化为雷公藤氯内酯醇,转化率达到88%以上。

    第四步:1、称取雷公藤100g,浸膏4.0g,工艺同实施例2笫四步1,使提取后样品中的雷公藤内酯醇大部分转化为雷公藤氯内酯醇,转化率分别达到70%和78%以上。取出后用乙酸乙酯提取3次,雷公藤每次200ml,浸膏每次20ml,合并提取液后用水洗至中性,再用无水Na2SO4干燥,减压浓缩后分别得到浓缩物1.03g和0.92g。

    2、称取雷公藤100g,加入200ml氯仿,工艺同实施例2笫四步2,得浸膏1.02g。将第一步得到的浸膏4.0g加入20ml氯仿,超声提取3次,每次45min,过滤,合并氯仿液,减压回收氯仿,得浸膏0.90g。分别用0.4N的HCl-冰HAc溶液浸泡,同时在冰箱内放置36小时,使样品中的雷公藤内酯醇大部分转化为雷公藤氯内酯醇,转化率达到80%以上。

    实施例5:

    第一步:雷公藤600g,加入700ml95%乙醇,工艺同实施例2笫一步,减压回收乙醇得总成分浸膏13.0g。

    第二步:称取雷公藤100g,加入250ml氯仿,工艺同实施例2笫二步,得主要为中等极性化合物浸膏1.04g。将第一步得到的浸膏5.8g加入20ml氯仿,超声提取3次,每次45min,过滤,合并氯仿液,减压回收氯仿,得浸膏0.95g。将1.04g浸膏用少量氯仿溶解后,拌入3.0g中性氧化铝,过氧化铝柱,弃去乙酸乙酯∶石油醚(1∶9)洗脱液180ml,工艺同实施例2笫三步,使提取后的样品A和样品B中的雷公藤内酯醇大部分转化为雷公藤氯内酯醇,转化率达到82%以上。

    第四步:1、称取雷公藤120g,浸膏4.0g,工艺同实施例2笫四步1,使样品中的雷公藤内酯醇大部分转化为雷公藤氯内酯醇,转化率分别达到74%和80%以上。取出后用氯仿提取3次,雷公藤每次300ml,浸膏每次20ml,合并提取液后用水洗至中性,再用无水Na2SO4干燥,减压浓缩后分别得到浓缩物0.95g和0.78g。

    2、称取雷公藤100g,加入250ml氯仿,工艺同实施例2笫四步2,得浸膏1.16g。将第二步得到的浸膏5.8g加入20ml氯仿,超声提取3次,每次45min,过滤,合并氯仿液,减压回收氯仿,得浸膏0.89g。分别用0.4N的HCl-冰HAc溶液浸泡,同时在冰箱内放置36小时,使样品中的雷公藤内酯醇大部分转化为雷公藤氯内酯醇,转化率达到80%以上。

    实施例6:

    第一步:称取雷公藤650g,加入800ml95%乙醇,工艺同实施例2笫一步,减压回收乙醇得总称分浸膏10.0g。

    第二步:称取雷公藤130g,加入300ml乙酸乙酯,工艺同实施例2笫二步,得主要为中等极性化合物浸膏1.66g。将第一步得到的浸膏5.0g加入25ml乙酸乙酯,超声提取3次,每次45min,过滤,合并乙酸乙酯液,减压回收乙酸乙酯,得浸膏1.01g。将1.66g浸膏用少量乙酸乙酯溶解后,拌入4.0g中性氧化铝,过氧化铝柱,弃去乙酸乙酯∶石油醚(1∶9)洗脱液250ml,收集乙酸乙酯∶石油醚(1∶1)的洗脱液450ml,减压浓缩得样品A。将1.01g浸膏用少量乙酸乙酯溶解后,拌入3.0g中性氧化铝,过氧化铝柱,弃去乙酸乙酯∶石油醚(1∶9)洗脱液250ml,收集乙酸乙酯∶石油醚(1∶1)的洗脱液450ml,减压浓缩得样品B。

    第三步:将样品A和样品B,工艺同实施例2笫三步,提取后的样品A和样品B中的雷公藤内酯醇大部分转化为雷公藤氯内酯醇,转化率达到66%以上。

    第四步:1、称取雷公藤120g,浸膏5.0g,工艺同实施例2笫四步1,使原来样品中的雷公藤内酯醇大部分转化为雷公藤氯内酯醇,转化率分别达到50%和57%以上。。取出后用乙酸乙酯提取3次,雷公藤每次300ml,浸膏每次20ml,合并提取液后用水洗至中性,再用无水Na2SO4干燥,减压浓缩后分别得到浓缩物1.15g和1.3g。

    2、称取雷公藤130g,加入300ml乙酸乙酯,工艺同实施例2笫四步2,得浸膏1.27g。将第一步得到的浸膏5.0g加入25ml乙酸乙酯,超声提取3次,每次45min,过滤,合并乙酸乙酯液,减压回收乙酸乙酯,得浸膏1.03g。分别用0.1N的HCl-冰HAc溶液浸泡,同时在冰箱内放置36小时,使样品中的雷公藤内酯醇大部分转化为雷公藤氯内酯醇,转化率达到60%以上。

    实施例7:

    第一步:称取雷公藤600g,加入700ml95%乙醇,工艺同实施例2笫一步,减压回收乙醇得总成分浸膏12.0g。

    第二步:称取雷公藤100g,加入250ml乙酸乙酯,工艺同实施例2笫二步,得主要为中等极性化合物浸膏1.20g。将第一步得到的浸膏6.0g加入20ml乙酸乙酯,超声提取3次,每次45min,过滤,合并乙酸乙酯液,减压回收乙酸乙酯,得浸膏1.35g。将1.20g浸膏用少量乙酸乙酯溶解后,拌入3.5g中性氧化铝,过氧化铝柱,弃去乙酸乙酯∶石油醚(1∶9)洗脱液190ml,收集乙酸乙酯∶石油醚(1∶1)的洗脱液400ml,减压浓缩得样品A。将1.35g浸膏用少量乙酸乙酯溶解后,拌入4.0g中性氧化铝,过氧化铝柱,弃去乙酸乙酯∶石油醚(1∶9)洗脱液190ml,收集乙酸乙酯∶石油醚(1∶1)的洗脱液400ml,减压浓缩得样品B。

    第三步:将样品A和样品B,工艺同实施例2笫三步,使提取后的样品A和样品B中的雷公藤内酯醇大部分转化为雷公藤氯内酯醇,转化率达到60%以上。

    第四步:1、称取雷公藤120g,浸膏4.0g,工艺同实施例2笫四步1,使样品中的雷公藤内酯醇大部分转化为雷公藤氯内酯醇,转化率分别达到52%和59%以上。取出后用氯仿提取3次,雷公藤每次300ml,浸膏每次20ml,合并提取液后用水洗至中性,再用无水Na2SO4干燥,减压浓缩后分别得到浓缩物0.88g和0.81g。

    2、称取雷公藤100g,加入250ml乙酸乙酯,工艺同实施例2笫四步2,得浸膏1.24g。将第一步得到的浸膏6.0g加入20ml乙酸乙酯,超声提取3次,每次45min,过滤,合并乙酸乙酯液,减压回收乙酸乙酯,得浸膏1.63g,分别用0.1N的HCl-冰HAc溶液浸泡,同时在冰箱内放置36小时,使样品中的雷公藤内酯醇大部分转化为雷公藤氯内酯醇,转化率达到60%以上。

    实施例8:

    第一步:雷公藤600g,加入700ml95%乙醇,工艺同实施例2笫一步,减压回收乙醇得总成分浸膏12.0g。

    第二步:称取雷公藤100g,加入250ml乙酸乙酯,工艺同实施例2笫二步,得主要为中等极性化合物浸膏1.24g。将第一步得到的浸膏5.6g加入20ml乙酸乙酯,超声提取3次,每次45min,过滤,合并乙酸乙酯液,减压回收乙酸乙酯,得浸膏1.16g。将1.24g浸膏用少量乙酸乙酯溶解后,拌入4.0g中性氧化铝,过氧化铝柱,弃去乙酸乙酯∶石油醚(1∶9)洗脱液190ml,收集乙酸乙酯∶石油醚(1∶1)的洗脱液400ml,减压浓缩得样品A。将1.16g浸膏用少量乙酸乙酯溶解后,拌入3.0g中性氧化铝,过氧化铝柱,弃去乙酸乙酯∶石油醚(1∶9)洗脱液190ml,收集乙酸乙酯∶石油醚(1∶1)的洗脱液400ml,减压浓缩得样品B。

    第三步:将样品A和样品B,分别用0.03N的HCl溶液浸泡,同时在冰箱内放置48小时,使提取后的样品A和样品B中的雷公藤内酯醇大部分转化为雷公藤氯内酯醇,转化率达到35%以上。

    第四步:1、称取雷公藤120g,浸膏4.0g,分别用0.03N的HCl溶液浸泡,同时在冰箱内放置48小时,使样品中的雷公藤内酯醇大部分转化为雷公藤氯内酯醇,转化率分别达到25%和30%以上。取出后用氯仿提取3次,雷公藤每次300ml,浸膏每次20ml,合并提取液后用水洗至中性,再用无水Na2SO4干燥,减压浓缩后分别得到浓缩物0.98g和0.76g。

    2、称取雷公藤100g,加入250ml乙酸乙酯,工艺同实施例2笫四步2,得浸膏1.11g。将第一步得到的浸膏5.6g加入20ml乙酸乙酯,超声提取3次,每次45min,过滤,合并乙酸乙酯液,减压回收乙酸乙酯,得浸膏1.80g,分别用0.03N的HCl溶液浸泡,同时在冰箱内放置48小时,使样品中的雷公藤内酯醇大部分转化为雷公藤氯内酯醇,转化率达到35%以上。

    在其他酸体系条件下,处理方法同上。

    综合评价

    通过药理实验表明,与未经改性的雷公藤和浸膏相比,用新工艺改性过的雷公藤(即雷公藤氯内酯醇活性成分)和浸膏,其毒性明显下降,LD50由分别由原来的(279.4±0.02)mg/kg、(252.0±0.02)mg/kg变为(931.10±0.02)mg/kg、(840.10±0.02)mg/kg。并且本改性工艺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可有效降低雷公藤和浸膏的毒性,并充分利用雷公藤药用资源,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产品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肾炎、肝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各种皮肤病关节炎,目前在抗生育、抗肿瘤、抗器官移植后体内排斥等方面的研究,也已取得较大进展。

中药雷公藤及其提取物减毒增效的改性工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药雷公藤及其提取物减毒增效的改性工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药雷公藤及其提取物减毒增效的改性工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雷公藤及其提取物减毒增效的改性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雷公藤及其提取物减毒增效的改性工艺.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雷公藤及其提取物减毒增效的改性工艺,工艺(1).直接通过用酸溶液浸泡中药雷公藤,使其中的雷公藤内酯醇转化为雷公藤氯内酯醇(II);或(2).工艺按以下步骤进行:从雷公藤制成浸膏,然后,雷公藤或浸膏纯化,酸处理或酸溶液浸泡,制得雷公藤氯内酯醇(II),详细工艺见说明书。本发明优点是通过化学结构的改变,制得毒性较低的(II),可使雷公藤的根皮、叶子毒性较大的药用资源很好的利用,为雷公藤及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