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烫膏及其制造工艺.pdf

上传人:r7 文档编号:152220 上传时间:2018-01-30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68.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310111650.5

申请日:

2003.12.22

公开号:

CN1631385A

公开日:

2005.06.29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A61K 36/718申请日:20031222授权公告日:20100519终止日期:20111222|||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5/78; A61P17/02

主分类号:

A61K35/78; A61P17/02

申请人:

张忠霖;

发明人:

张忠霖

地址:

332000江西省九江市浔阳区浔阳东路31号2-201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烧烫膏及其制造工艺。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疗效显著而价廉的烧烫膏。该烧烫膏由以下配料制成的:生军、川黄连、石锻、桐籽油等。它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杀菌,祛腐生肌泽皮功效,适用于对I、II和深II度、III度烧烫伤,化学灼伤,皮肤炎症,带状疱疹,口鼻干燥开裂等,疗效好,无任何副作用。该膏药可自行治疗、简单而且治疗范围广,治疗后具有无瘢痕、无组织粘连而且见效快的优点。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烧烫膏及其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该烧烫膏由以下原料配制而成,生军、川黄连、石锻、桐籽油等。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烧烫膏及其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该烧烫膏由以下用量的原料制成:生军25g,川黄连10g、石锻250g,桐籽油400ml等。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烧烫膏及其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制造工艺由以下步骤完成:
1)药材挑拣、清洁、称量配齐,其中生军为三年生长期的生军,川黄连为二年生长期的川黄连。
2)以约2500ml凉开水将石锻溶解,五小时后,取其上层澄清液,并将该澄清液装入约210ml无菌陶瓷容器内。
3)开水约200ml将生军、川黄连浸泡一小时,待水温凉后,取出生军及川黄连,然后通过过滤、沉淀、萃取,最终取其混合液约90ml。
4)将步骤一和步骤二分别所取得的液体混合一起,用槐树木枝均匀搅拌,使其最终变成夏茶浸泡般的颜色,即夏茶色。
5)将桐籽油慢慢倒入步骤四的所得混合液体内,用桑树枝均匀搅拌,和匀后液体转为乳膏状,且颜色则变成老黄纸色,将该乳膏装入瓶内密封6小时后,再通过无菌吸附器取出浮在乳膏表面的少许油状物,最终所得乳膏剂量总量约700ml,然后再次密封保存即可备用。

说明书

烧烫膏及其制造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烧、烫等的烧烫膏及其制造工艺。
目前,现有的烧烫膏由于其主要成分和配比不能满足新天地临床的治疗,其缺点在于,用现有的烧烫膏治疗后常出现瘢痕明显、组织粘连且见效慢,最终导致治愈率不高。
本发明其目的在于克服以上缺陷而提供一种可自行治疗、简单而且治疗范围广、安全无副作用,治疗后无瘢痕、无组织粘连且见效快的烧烫膏及其制造工艺。
实现本发明目的技术方案为:该烧烫膏由以下原料配制而成,
生军、川黄连、石锻、桐籽油等。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的目的,该烧烫膏由以下用量的原料制成:
生军25g,川黄连10g、石锻250g,桐籽油400ml等。
上述烧烫膏的制造工艺由以下步骤完成:
1、药材挑拣、清洁、称量配齐,其中生军为三年生长期的生军,川黄连为二年生长期的川黄连。
2、以约2500ml凉开水将石锻溶解,五小时后,取其上层澄清液,并将该澄清液装入约210ml无菌陶瓷容器内。
3、开水约200ml将生军、川黄连浸泡一小时,待水温凉后,取出生军及川黄连,然后通过过滤、沉淀、萃取,最终取其混合液约90ml。
4、将步骤一和步骤二分别所取得的液体混合一起,用槐树枝均匀搅拌,使其最终变成夏茶浸泡般的颜色,即夏茶色。
5、将桐籽油慢慢倒入步骤四的所得混合液体内,用桑树枝均匀搅拌,和匀后液体则转变成乳膏状,且颜色则变成老黄纸色,将该乳膏装入容器内密封6小时后。再通过无菌吸附器取出浮在乳膏状表面的少许油状物,最终所得乳膏剂量总量约700ml,然后再次密封保存即可备用。
烧烫膏制好以后,可以分18支小瓶装入,每支约40ml,在制作该膏药过程中要注意环境、工具的卫生,避免污染。
使用方法:每日外涂抹一至五次或部位隐蔽处可外敷每日一至两次,轻度患者1至2支,重度患者2到3支,并且在使用该药膏期间忌食鱼腥、辛辣食品。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由天然中草药配制而成,药源简便易得,制作简单,药物稳定性强、成本低,易保存且保质期长。
2、本发明使用方便,可自行涂抹,安全无副作用。
3、本发明它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杀菌,祛腐生肌泽皮功效,适用于对I、II和深II度、III度烧烫伤,化学灼伤,皮肤炎症,带状疱疹,口鼻干燥开裂等,疗效好,见效快,无任何副作用。具有治疗期短、止痛快,消肿迅速,涂抹后无组织粘连且药物易吸收,无并发症或过敏反应。
4、该乳膏药不但用于烧伤烫伤的治疗,还可以对中、早期的疔、疮、疱、疖、无名肿毒、细菌外伤感染有良好的治愈效果。
以下是本发明的几个病例:
赵红刚,男,16岁,安徽省缩松县
症状:脸部被液化汽烧伤约3小时,创面达面部地65%--70%,有灼痛感,当时用白酒在脸上冲洗无效,后用普通烧伤膏药涂抹,无效且造成脸部水泡越长越大,属于I度烧伤。
治疗:用0.9%生理盐水冲洗创面,然后用无菌针头刺破水泡放水,最后用本发明的烧烫膏约40g每天进行涂抹,一天五次,约6天后来院检查痊愈且无瘢痕,效果良好。
田利娟,女,34岁,九江市干部
症状:患者颈后、右肩上方及右腋外侧多处被热稀饭烫伤,局部有不同大小多个水泡膨胀、发红均匀且水肿明显,温度增高不能触摸,属于II烫伤。
治疗:先消毒清理创面及水泡,再用本发明烧烫膏60g每天进行涂抹一天五次,腋下外敷一天两次,三天后来院复诊,患者创面坏死皮肤全部脱落,无瘢痕隆起,局部皮肤红嫩发亮,继续使用该膏药两天后复诊,已痊愈,无组织粘连,效果极好。
潘伟,男,28,湖口县人
症状:在家中做糖时,因夫妻争吵不慎将热糖稀浇到自己右脚背上,用普通膏药涂抹无效来院就诊,患者体瘦且右脚掌背部大面积烫伤,局部溃疡深见第二至五掌骨外露,肌腱依稀可见,烫伤占脚背面积80%,有多个小出血点渗血,踝关节肿大,无法步行,右脚不能落地,患者属严重III度烫伤。
治疗:先消毒清理创面及水泡,再用本发明烧烫膏80g每天进行涂抹,一天五次,配合服用阿莫西林胶囊24#*2合,每次二粒,一日三次,五天后来院复诊,患者创面基本消肿,清洗创面可见新生肉芽,继续使用本膏药三十天后,前后使用本品用量仅为120g,坏死组织全部脱落,仅有轻度瘢痕隆起平整,无组织粘连。
张腊梅,女,67,湖北省黄梅县
症状:在家煮绿豆稀饭,因高压锅爆炸将脸部烫伤,患者整个面部红肿,并伴有多个大小不一光亮透明水泡,基底潮湿发红、水肿,左右眼睑烫伤水肿明显,两眼不能睁开,体温偏高,属深II度烫伤。
治疗:先消毒清理创面及水泡,再用本发明烧烫膏60g每天进行涂抹,一天五次,五天后来院复诊,面部皮肤均已脱落露出新肌,且可见少数毛囊斑点,无瘢痕增生,继续涂抹该膏药二天滋养皮肤,痊愈。

烧烫膏及其制造工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烧烫膏及其制造工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烧烫膏及其制造工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烧烫膏及其制造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烧烫膏及其制造工艺.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烧烫膏及其制造工艺。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疗效显著而价廉的烧烫膏。该烧烫膏由以下配料制成的:生军、川黄连、石锻、桐籽油等。它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杀菌,祛腐生肌泽皮功效,适用于对I、II和深II度、III度烧烫伤,化学灼伤,皮肤炎症,带状疱疹,口鼻干燥开裂等,疗效好,无任何副作用。该膏药可自行治疗、简单而且治疗范围广,治疗后具有无瘢痕、无组织粘连而且见效快的优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