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电池组壳体.pdf

上传人:111****112 文档编号:1509969 上传时间:2018-06-19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861.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885532.2

申请日:

2015.12.04

公开号:

CN106848129A

公开日:

2017.06.13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1M 2/10申请日:20151204|||公开

IPC分类号:

H01M2/10; H01M2/20; H01M10/613(2014.01)I

主分类号:

H01M2/10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发明人:

石刚; 张聪; 赵伟; 李永庆

地址:

110016 辽宁省沈阳市东陵区南塔街114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代理人:

白振宇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动力电池组壳体,包括电芯容纳壳体、铜排固定件、并联铜排及壳体盖,电芯容纳壳体的壁面上均布有多个散热孔及多个增加空气在电芯容纳壳体内流动的通气孔,电芯容纳壳体的外表面设有楞筋、内部设有多个隔板,相邻两隔板之间形成容纳电芯芯体的容纳空间;电芯容纳壳体的顶部设有装配铜排固定件的装配孔,壳体盖插接于电芯容纳壳体的一侧面,并联铜排位于壳体盖与电芯容纳壳体之间,顶端安装在铜排固定件上,并分别与每个电芯芯体的正负极相连接。本发明用于将单个电芯芯体组装形成动力电池组,具有散热效果好、质量轻的优势。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动力电池组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芯容纳壳体(10)、铜排固定件(30)、并联铜排(40)及壳体盖(80),其中电芯容纳壳体(10)的壁面上均布有多个散热孔(14)及多个增加空气在电芯容纳壳体(10)内流动的通气孔,所述电芯容纳壳体(10)的外表面设有楞筋(13)、内部设有多个隔板(17),相邻两隔板(17)之间形成容纳电芯芯体(20)的容纳空间;所述电芯容纳壳体(10)的顶部设有装配所述铜排固定件(30)的装配孔,所述壳体盖(80)插接于电芯容纳壳体(10)的一侧面,所述并联铜排(40)位于壳体盖(80)与电芯容纳壳体(10)之间,顶端安装在所述铜排固定件(30)上,并分别与每个所述电芯芯体(20)的正负极相连接。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容纳壳体(10)分为结构相同的两部分,该两部分的顶部通过紧固件相连,底部均设有卡槽(15),所述两部分的底部通过底部固定件(60)连接,该底部固定件(60)与所述卡槽(15)形成卡合连接。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芯容纳壳体(10)的每部分的内部均设有多个隔板(17)。4.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容纳壳体(10)的每部分的顶部均设有螺钉孔(12),所述紧固件包括装配螺钉(70)、套筒(71)及螺母(72),该装配螺钉(70)穿过每部分顶部的所述螺钉孔(12)、通过螺母(72)紧固,所述套筒(71)套设有装配螺钉(70)上、位于两部分的螺钉孔(12)之间。5.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动力电池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容纳壳体(10)呈长方体形,在电芯容纳壳体(10)外表面的四角均设有楞筋(13),与所述壳体盖(80)连接一侧的两楞筋(13)上均设有凹槽(16),所述壳体盖(80)插入到该凹槽(16)内。6.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电池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容纳壳体(10)朝向壳体盖(80)的一侧面及该侧面相对的另一侧面上均开有所述通气孔,所述电芯容纳壳体(10)另外两相对面上均开有所述散热孔(14)。7.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动力电池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盖(80)上均布有多个增加空气在电芯容纳壳体(10)内流动的通气孔。8.按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力电池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盖(80)的两侧均设有卡扣(82),相邻两所述通气孔之间设有加强筋(83)。 -->

说明书

一种动力电池组壳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动力电池组壳体。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人们对汽车的需求日益增加,但同时汽车尾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也日趋严重。由于纯电或混合动力汽车在节油方面有很大优势,现今国内外车厂均增大此方面的研发力度。

动力电池模组是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动力来源,也是电动汽车主要部件和关键技术。动力电池模组在电动汽车和储能电站等领域应用最显著特点是模块化组装,即由若干个电池组成电池组,再将多个电池组进行串/并联组装成电池模组。

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一是电池组之间接触面过大以及内部单体电芯虽有间距但壳体严重阻碍空气流动,导致电池过热;二是壳体用料多成本大,经济性差;三是大多数设计仅仅针对电池模组整体进行,从而导致整体散热效果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电池模组存在的空气流动性及散热效果差、壳体用料多等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电池组壳体。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包括电芯容纳壳体、铜排固定件、并联铜排及壳体盖,其中电芯容纳壳体的壁面上均布有多个散热孔及多个增加空气在电芯容纳壳体内流动的通气孔,所述电芯容纳壳体的外表面设有楞筋、内部设有多个隔板,相邻两隔板之间形成容纳电芯芯体的容纳空间;所述电芯容纳壳体的顶部设有装配所述铜排固定件的装配孔,所述壳体盖插接于电芯容纳壳体的一侧面,所述并联铜排位于壳体盖与电芯容纳壳体之间,顶端安装在所述铜排固定件上,并分别与每个所述电芯芯体的正负极相连接。

其中:所述电芯容纳壳体分为结构相同的两部分,该两部分的顶部通过紧固件相连,底部均设有卡槽,所述两部分的底部通过底部固定件连接,该底部固定件与所述卡槽形成卡合连接;所述芯容纳壳体的每部分的内部均设有多个隔板;所述电芯容纳壳体的每部分的顶部 均设有螺钉孔,所述紧固件包括装配螺钉、套筒及螺母,该装配螺钉穿过每部分顶部的所述螺钉孔、通过螺母紧固,所述套筒套设有装配螺钉上、位于两部分的螺钉孔之间;

所述电芯容纳壳体呈长方体形,在电芯容纳壳体外表面的四角均设有楞筋,与所述壳体盖连接一侧的两楞筋上均设有凹槽,所述壳体盖插入到该凹槽内;所述电芯容纳壳体朝向壳体盖的一侧面及该侧面相对的另一侧面上均开有所述通气孔,所述电芯容纳壳体另外两相对面上均开有所述散热孔;

所述壳体盖上均布有多个增加空气在电芯容纳壳体内流动的通气孔;所述壳体盖的两侧均设有卡扣,相邻两所述通气孔之间设有加强筋。

本发明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动力电池组壳体具有以下优势:

1.本发明提供的动力电池组壳体采用更多散热孔、外表面楞筋设计,相较于现有一体式电池组壳体,散热孔增大了电芯的散热面积,便于电芯芯体的散热,外表面楞筋设计减少了相邻两个电池组之间的热量累积。

2.本发明的电芯容纳壳体可分为结构相同的两部分,使用本发明提供的动力电池组壳体组装电芯芯体时,使电芯芯体位于多个隔板中相邻两个隔板之间形成的容纳空间内,再将另一个电芯容纳组件扣紧,在底部扣上两个底部固定件,实现了由电芯芯体组成的电池组的组装。

3.本发明提供的动力电池组壳体采用左右两个容纳件组装电芯芯体设计,相较于现有一体式电池组壳体,较为轻便,可使整个动力电池组轻量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爆炸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组装装配图;

图3为本发明电芯容纳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壳体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0为电芯容纳壳体,11为盲孔,12为螺钉孔,13为楞筋,14为散热孔,15为卡槽,16为凹槽,17为隔板,20为电芯芯体,30为铜排固定件,40为并联铜排,50为紧固螺钉,60为底部固定件,70为装配螺钉,71为套筒,72为螺母,80为壳体盖,81为圆头长方孔,82为卡扣,83为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本发明提供的动力电池组壳体,电芯容纳壳体10本身所具有的轻便性以及良好的散热效果,将其作为电芯芯体20的载体,使单个电芯芯体20组合成为动力电池组,实现动力电池组轻量化以及散热的目的。具体结构为: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包括电芯容纳壳体10、铜排固定件30、并联铜排40及壳体盖80,其中电芯容纳壳体10的壁面上均布有多个散热孔14及多个增加空气在电芯容纳壳体10内流动的通气孔,电芯容纳壳体10的外表面设有楞筋13、内部设有多个隔板17,相邻两隔板17之间形成容纳电芯芯体20的容纳空间。电芯容纳壳体10的顶部设有装配铜排固定件30的装配孔,壳体盖80插接于电芯容纳壳体10的一侧面,并联铜排40位于壳体盖80与电芯容纳壳体10之间,顶端安装在铜排固定件30上,并分别与每个电芯芯体20的正负极相连接。

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电芯容纳壳体10可分为结构相同的两部分,每部分的顶部各设有两个螺钉孔12,两部分的螺钉孔12之间通过紧固件相连。紧固件包括两套装配螺钉70、套筒71及螺母72,该装配螺钉70穿过每部分顶部的螺钉孔12、通过螺母72紧固,套筒71套设有装配螺钉70上、位于两部分的螺钉孔12之间。电芯容纳壳体10每部分的底部均设有两个卡槽15,两个底部固定件60位于电芯容纳壳体10底部,与卡槽15形成卡合连接。电芯容纳壳体10呈长方体形,在电芯容纳壳体10外表面的四角均设有楞筋13,与壳体盖80连接一侧的两楞筋13上均设有凹槽16,壳体盖80插入到该凹槽16内,保护并联铜排40。电芯容纳壳体10朝向壳体盖80的一侧面及该侧面相对的另一侧面上均开有通气孔,电芯容纳壳体10另外两相对面上均开有散热孔14;本实施例的通气孔为圆头长方孔。电芯容纳壳体10每部分的顶部均设有装配铜排固定件30的装配孔,本实施例的装配孔为盲孔11,两个铜排固定件30通过过盈配合嵌入到电芯容纳壳体10两部分顶部的盲孔11中。

电芯容纳壳体10的每部分的内部均设有多个隔板17,单体电芯芯体20组成的电池组,依次装入电芯容纳壳体10中相邻两隔板17之间。两个并联铜牌40的顶端分别与电芯容纳壳体10每部分顶部的铜排固定件30连接,并通过紧固螺钉50分别紧固在每个电芯芯体20的正负极上,使之并联。

如图4所示,壳体盖80的两侧分别设有卡扣82,在壳体盖80 上均布有多个增加空气在电芯容纳壳体10内流动的通气孔,以增强电池包的散热能力;该通孔孔为圆头长方孔81,相邻两圆头长方孔81之间设有加强筋83。

使用本发明提供的动力电池组壳体组装电芯芯体20时,使电芯芯体20位于电芯容纳壳体10中相邻两隔板17之间,再将底部固定件60与电芯容纳壳体10下部的卡槽15扣紧,分别在电芯容纳壳体10顶部的两个螺钉孔12依次安装装配螺钉70、套筒71及螺母72,完成电池组的装配。接着将铜排固定件30嵌入到电芯容纳壳体10顶部的盲孔11中,形成过盈配合,然后将两个并联铜排40分别套进两个铜排固定件30上并用紧固螺钉50紧固在各电芯芯体20的正负极上。最后将壳体盖80插入到电芯容纳壳体10侧面的凹槽16,其侧面的卡扣82能够起到上下固定的作用。

本发明提供的动力电池组壳体的电芯容纳壳体可分为结构相同的两部分,共同装载电芯芯体20,相较于现有技术中使用整体盒装电芯芯体20的方式,较为轻便,所以可使整个动力电池组轻量化。

一般地,电芯芯体20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热,为延长电芯芯体20的使用寿命,采取为加大电芯芯体20裸漏面积的方法。如图3、图4所示,为实现这一目的,本实施例中,电芯容纳壳体10侧面开设有散热孔14,并且壳体盖80开有圆头长方孔81以增加空气在电池组内的流动;而电芯容纳壳体10外表面的楞筋13能够使电池组之间留有空隙,组间接触面减小,有利于热量的散发。电池组在堆垛过程中相互紧密接触承力,壳体盖80设有加强筋83,增强其抗变形能力。

一种动力电池组壳体.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种动力电池组壳体.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种动力电池组壳体.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动力电池组壳体.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动力电池组壳体.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动力电池组壳体,包括电芯容纳壳体、铜排固定件、并联铜排及壳体盖,电芯容纳壳体的壁面上均布有多个散热孔及多个增加空气在电芯容纳壳体内流动的通气孔,电芯容纳壳体的外表面设有楞筋、内部设有多个隔板,相邻两隔板之间形成容纳电芯芯体的容纳空间;电芯容纳壳体的顶部设有装配铜排固定件的装配孔,壳体盖插接于电芯容纳壳体的一侧面,并联铜排位于壳体盖与电芯容纳壳体之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