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ED灯的熔融装置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LED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LED灯的熔融装置。
背景技术
LED是发光二极管的简称。LED是通过电而发出光的半导体。LED灯泡耗费较少的
电力,且照明度较强。这让LED成了符合成本效益及环保的技术。此外,LED灯泡不像CFL灯泡
含汞(汞对环境有害)。LED灯也非常耐用,可以比传统灯泡承受更多磨损。LED也不是会被气
候影响的照明,湿气或低温皆不会影响到LED照明的运作。LED灯泡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只有
传统灯泡排放量的10%。目前LED照明已普遍使用于各种照明,且渐渐取代传统的白帜灯泡。
LED灯虽然和传统灯具比起环保许多,但是LED的回收使用还是非常重要的。
LED灯中的引线框架作为集成电路的芯片载体,是一种借助于键合材料(金丝、铝
丝、铜丝)实现芯片内部电路引出端与外引线的电气连接,形成电气回路的关键结构件,它
起到了和外部导线连接的桥梁作用,绝大部分的半导体集成块中都需要使用引线框架,是
电子信息产业中重要的基础材料。架作为集成电路的芯片载体,是一种借助于键合材料(金
丝、铝丝、铜丝)实现芯片内部电路引出端与外引线的电气连接,形成电气回路的关键结构
件,它起到了和外部导线连接的桥梁作用,绝大部分的半导体集成块中都需要使用引线框
架,是电子信息产业中重要的基础材料。
综上所述,废旧LED灯具有较高的回收价值,目前,废旧LED灯回收方法及其回收设
备尚无报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LED灯地熔融装置,它可以在一个局部密封的空间内
以任何病毒都不能耐受的高温情况下,将针头熔融破坏。一方面可以防止针头的再使用,另
一方面也使在之后的消毒处理过程中使对中间处理人员,包括医护人员被传染的威胁降低
到最小程度。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就是提供能确保被熔融处理的针头与活动电极间有良好的
电接触及其间的固定、具有一个弹性定位机构的LED灯的熔融装置。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由下列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LED灯的熔融装置,由电源部
分,LED灯的熔融腔,熔融金属粒的收集器等部分所组成。所述熔融腔包括有与电源分别连
接的固定极板和活动极板,该活动极板还包括一个由弹簧构成的偏置机构,该偏置机构保
持活动极板常态在准备熔融位置,并在熔融过程中保持正常熔融的执行。其中还包括一个
可调整的挡铁控制机构,该可调整的挡铁控制机构是由设在活动极板固定绝缘板上的调节
螺钉及设在隔板上的死挡块所组成。还可以包括一个固定极板的清洁装置,该清洁装置位
置被设置在与固定极板大致成同一平面内,并由一个活动闸门和一个清洁铲所组成。而在
所述活动极板上还设有一个弹性定位机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按本发明的一种LED灯的熔融装置总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示出的是按本发明的一种LED灯的熔融装置的优选实施例。它是由电源部分
10,LED灯的熔融腔20,熔融金属粒的收集器30等部分所组成。该熔融腔20包括有与电源电
极分别连接的固定极板21和活动极板22。该活动极板22还包括一个由弹簧23构成的偏置机
构,该偏置机构的作用一方面是用来保持活动极板的常态是处在一个准备熔融位置(如图1
中的显示位置),另一方面的作用则是在熔融过程中维持正常熔融操作的执行。也就是说,
由于该偏置机构中的弹簧作用可使电弧维持而防止固定极板与被熔融中的针头间的粘连。
尽管图中只表示出一个,实际上它至少有两个。弹簧23可以是套置于一个固定于隔板26之
上的导向螺栓231上,导向螺栓231起到对活动极板22的往返运动导向的作用。该活动极板
22则是由一个绝缘板221以可往返运动方式与各个导向螺栓231相连接的。
活动极板22的终了位置还可以是通过一个可调整的挡铁机构来进行控制。该可调
整的挡铁控制机构是由设在活动极板固定绝缘板221上的调节螺钉24及设在隔板26上的死
挡块25所组成。该可调整的挡铁控制机构虽然可以不是必须的,但对活动极板22的终了位
置可起到十分精确的调整作用。
LED灯的熔融装置还可以包括一个固定极板的清洁装置40。该清洁装置40由一个
活动闸门41和一个清洁铲42所组成。清洁装置的位置一般被设置在与固定极板大致成同一
平面内,以便由一个清洁铲42通过一个活动闸门41、在熔融操作间歇期间对该固定极板21
进行清整。
LED灯的熔融装置中,于LED灯的熔融腔20的下方是一个熔融金属粒的收集器30。
还可以对该熔融金属粒的收集器30加设锁定器50。
为确保针头与活动电极间的良好的电接触及与其间的固定,还可以加设一个弹性
定位机构27。
本发明最佳实施例中,作为固定电极21的材料优选高熔点的金属,可以是例如钨,
或钨的合金等。当然,一般而言任何高于针头熔点的导电的材料也都是适用的。由于高熔点
的金属价格昂贵,且机械加工性能不良,可以简单形状的个体211焊接到固定电极21上。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
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
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