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310107703.6
2003.11.14
CN1615722A
2005.05.18
撤回
无权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公开
A23J3/16; A23J3/32
哈高科大豆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韩俊; 车运河; 林杨; 刘跃泉; 符群; 王文国
150078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开发区迎宾路集中区5号街区
利用超滤膜分离技术制备大豆分离蛋白的方法。它的过程制备方法是:低温脱脂豆片经过一次浸出,蛋白液与豆渣分离,经过二次浸出,蛋白液与豆渣分离,脱气、酸沉,走超滤膜,浓缩液经水洗、中和、杀菌、喷雾干燥、喷涂磷脂,得到大豆分离蛋白产品。
1、 一种利用超滤膜分离技术制备大豆分离蛋白的方法,其特性在于:(1)低温脱脂豆片取定量的低温脱脂豆片投入浸出罐。(2)一次浸出将低温豆片溶于48℃-52℃水中。首先将48℃-52℃的水按水料比20∶1-8∶1加入浸出罐中,用氢氧化钠(NaOH,浓度为10%30%)将水与低温豆片的pH值调至6.8-9.0,匀速搅拌,保持以上工艺条件20-40分钟,即为一次浸出蛋白液。(3)蛋白液与豆渣分离将可溶性蛋白、碳水化合物和盐从浸出液分离出来,用分离机分离,分离后液相为一次浸出的蛋白液,固相为一次浸出豆渣,一次浸出蛋白液浓度为6%-20%。(4)二次浸出将一次浸出豆渣溶于二次浸出罐中,水温保持48℃-52℃之间,水料比为12∶1-5∶1,将水加入浸出罐中,pH值保持自然,不进行人工调整,二次浸出保持10-30分钟后为二次浸出的浸出液。(5)豆渣和蛋白液的二次分离将可溶性蛋白、碳水化合物和盐从浸出液分离出来。分离后液相为二次浸出蛋白液,分离后二次浸出蛋白液浓度为6-20%。(6)脱气分离后一次浸出蛋白液和二次浸出蛋白液打入脱气罐,加入消泡剂,添加量为6-12公斤/小时。(7)中和蛋白液经泵进入中和罐,加盐酸(HCl,浓度为10%-30%)将蛋白液的pH值调至6.0-7.5。(8)超滤分离中和后的蛋白液经泵进入板式超滤膜系统,控制系统压力为5bar。分离后的浓缩相为浓缩蛋白液,其固形物浓度为15%-25%,稀释相为乳清,其离心实验沉淀物≤0.05ml/15ml。(9)热处理对分离后的浓缩蛋白液进行杀菌,杀菌温度为80℃-90℃,物料经泵到均质机,通过均质机打到高压泵进行喷雾干燥。(10)喷雾干燥、卵磷脂喷涂采用压力喷雾,热风干燥,高压泵出口压力达500bar以上,干燥塔物料进料量为2-4吨/小时,出口温度为80℃-90℃,水蒸发量为2-4吨/小时,物料先经过过滤器在经过均质机送到高压泵再到干燥塔内脱去水分,同时设在塔内的喷嘴对物料喷涂卵磷脂,卵磷脂喷涂量为干物质的0.5%-2%,喷嘴压力300-400kg/cm2,塔出口温度为80℃-90℃,干粉经冷却转到下一工序。(11)混拌和包装喷雾干燥后的产品在流化床内喷涂磷脂,经混拌器混拌后,进行包装。
超滤膜分离技术制备大豆分离蛋白的方法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大豆深加工技术领域,确切地说是利用超滤技术实现大豆分离蛋白的制备。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生产大豆分离蛋白主要利用卧式螺旋分离机或立式蝶片分离机完成对蛋白液和凝乳的提取分离,其不足之处在于蛋白液与乳清的分离精度不够高,使得大豆分离蛋白得率受到影响,乳清中蛋白含量提高,同时带来了后续产品提纯的难度和污水排放的环保问题。此外,传统分离机的工序连续性不理想,停机清洗频率高,连续工作时间过长时有可能导致成品中搀杂有焦糊杂质。 超滤是一种近代发展起来的膜分离技术,在生物化学工业提取中已经有所应用。它实现了分子级的物质分离,分离属物理过程,不存在相变,使物料品质得到极大的保护,工序连续性强,得率高,物料浓度可以在较宽范围内任意控制。目前,国内尚未利用此项技术实现大豆分离蛋白的生产,鉴于超滤技术的种种优点及其在大豆分离蛋白行业的适用性,此制备方法将极具发展潜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大豆分离蛋白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利用超滤技术生产大豆分离蛋白的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1)低温脱脂豆片 取定量的低温脱脂豆片投入浸出罐。 (2)一次浸出 将低温豆片溶于48℃-52℃水中。首先将48℃-52℃的水按水料比20∶1-8∶1加入浸出罐中,用氢氧化钠(NaOH,浓度为10%-30%)将水与低温豆片的pH值调至6.8-9.0,匀速搅拌,保持以上工艺条件20-40分钟,即为一次浸出蛋白液。 (3)蛋白液与豆渣分离 将可溶性蛋白、碳水化合物和盐从浸出液分离出来,用分离机分离,分离后液相为一次浸出的蛋白液,固相为一次浸出豆渣,一次浸出蛋白液浓度为6%-20%。 (4)二次浸出 将一次浸出豆渣溶于二次浸出罐中,水温保持48℃-52℃之间,水料比为12∶1-5∶1,将水加入浸出罐中,pH值保持自然,不进行人工调整,二次浸出保持10-30分钟后为二次浸出的浸出液。 (5)豆渣和蛋白液的二次分离 将可溶性蛋白、碳水化合物和盐从浸出液分离出来。分离后液相为二次浸出蛋白液,分离后二次浸出蛋白液浓度为6-20%。 (6)脱气 分离后一次浸出蛋白液和二次浸出蛋白液打入脱气罐,加入消泡剂,添加量为6-12公斤/小时。 (7)中和 蛋白液经泵进入中和罐,加盐酸(HCl,浓度为10%-30%)将蛋白液的pH值调至6.0-7.5。 (8)超滤分离 中和后的蛋白液经泵进入板式超滤膜系统,控制系统压力为5bar。分离后的浓缩相为浓缩蛋白液,其固形物浓度为15%-25%,稀释相为乳清,其离心实验沉淀物≤0.05ml/15ml。 (9)热处理 对分离后的浓缩蛋白液进行杀菌,杀菌温度为80℃-90℃,物料经泵到均质机,通过均质机打到高压泵进行喷雾干燥。 (10)喷雾干燥、卵磷脂喷涂 采用压力喷雾,热风干燥,高压泵出口压力达500bar以上,干燥塔物料进料量为2-4吨/小时,出口温度为80℃-90℃,水蒸发量为2-4吨/小时,物料先经过过滤器在经过均质机送到高压泵再到干燥塔内脱去水分,同时设在塔内的喷嘴对物料喷涂卵磷脂,卵磷脂喷涂量为干物质的0.5%-2%,喷嘴压力300-400kg/cm2,塔出口温度为80℃-90℃,干粉经冷却转到下一工序。 (11)混拌和包装 喷雾干燥后的产品在流化床内喷涂磷脂,经混拌器混拌后,进行包装。 本发明的优点: 1、本发明有效地改善了大豆分离蛋白的风味、色泽,提高了溶解度。因超滤技术是利用压力为驱动力实现的分离过程,无加热,对物料性质无影响,所以,产品品质获得极大程度上的保障。 2、降低了制备成本。由于超滤系统实现了原位清洗,缩短了停机时间,将分离、水洗、浓缩同时完成,减少了设备投资,缩短了生产周期,生产中用水量少,这些固有特点都决定了此制备方法的成本相对较底。 3、实现了制备过程中的工序连续性。传统生产中利用分离机分离,停机清洗频率高,设备安装复杂,连续工作时间过长时,有时会导致产品中搀杂有焦糊杂质,而超滤设备抗污染能力强,可实现长时间的连续运行。 4、主要性能指标 粗蛋白质(干基%) ≥92 pH值 6.0-7.5 NSI(%) ≥91 分散稳定性(%) ≥90 乳化稳定性(%) ≥90 乳化能力(ml/g) ≥500 溶解性:轻微搅拌,全部溶解 分散性:无结块,于水中迅速分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1)低温脱脂豆片 取定量的低温脱脂豆片投入浸出罐。 (2)一次浸出 将低温豆片溶于48℃-52℃水中。首先将48℃-52℃的水按水料比20∶1-8∶1加入浸出罐中,用氢氧化钠(NaOH,浓度为10%-30%)将水与低温豆片的pH值调至6.8-9.0,匀速搅拌,保持以上工艺条件20-40分钟,即为一次浸出蛋白液。 (3)蛋白液与豆渣分离 将可溶性蛋白、碳水化合物和盐从浸出液分离出来,用分离机分离,分离后液相为一次浸出的蛋白液,固相为一次浸出豆渣,一次浸出蛋白液浓度为6%-20%。 (4)二次浸出 将一次浸出豆渣溶于二次浸出罐中,水温保持48℃-52℃之间,水料比为12∶1-5∶1,将水加入浸出罐中,pH值保持自然,不进行人工调整,二次浸出保持10-30分钟后为二次浸出的浸出液。 (5)豆渣和蛋白液的二次分离 将可溶性蛋白、碳水化合物和盐从浸出液分离出来。分离后液相为二次浸出蛋白液,分离后二次浸出蛋白液浓度为6-20%。 (6)脱气 分离后一次浸出蛋白液和二次浸出蛋白液打入脱气罐,加入消泡剂,添加量为6-12公斤/小时。 (7)中和 蛋白液经泵进入中和罐,加盐酸(HCl,浓度为10%-30%)将蛋白液的pH值调至6.0-7.5。 (8)超滤分离 中和后的蛋白液经泵进入板式超滤膜系统,控制系统压力为5bar。分离后的浓缩相为浓缩蛋白液,其固形物浓度为15%-25%,稀释相为乳清,其离心实验沉淀物≤0.05ml/15ml。 (9)热处理 对分离后的浓缩蛋白液进行杀菌,杀菌温度为80℃-90℃,物料经泵到均质机,通过均质机打到高压泵进行喷雾干燥。 (10)喷雾干燥、卵磷脂喷涂 采用压力喷雾,热风干燥,高压泵出口压力达500bar以上,干燥塔物料进料量为2-4吨/小时,出口温度为80℃-90℃,水蒸发量为2-4吨/小时,物料先经过过滤器在经过均质机送到高压泵再到干燥塔内脱去水分,同时设在塔内的喷嘴对物料喷涂卵磷脂,卵磷脂喷涂量为干物质的0.5%-2%,喷嘴压力300-400kg/cm2,塔出口温度为80℃-90℃,干粉经冷却转到下一工序。 (11)混拌和包装 喷雾干燥后的产品在流化床内喷涂磷脂,经混拌器混拌后,进行包装。 实施例1 (1)低温脱脂豆片 取定量的低温脱脂豆片投入浸出罐。 (2)一次浸出 将低温豆片溶于50℃水中。首先将50℃的水按水料比18∶1加入浸出罐中,用氢氧化钠(NaOH,浓度为30%)将水与低温豆片的pH值调至7.5,匀速搅拌,保持以上工艺条件30分钟,即为一次浸出蛋白液。 (3)蛋白液与豆渣分离 将可溶性蛋白、碳水化合物和盐从浸出液分离出来,用分离机分离,分离后液相为一次浸出的蛋白液,固相为一次浸出豆渣,一次浸出蛋白液浓度为12%。 (4)二次浸出 将一次浸出豆渣溶于二次浸出罐中,水温保持50℃之间,水料比为7∶1,将水加入浸出罐中,pH值保持自然,不进行人工调整,二次浸出保持20分钟后为二次浸出的浸出液。 (5)豆渣和蛋白液的二次分离 将可溶性蛋白、碳水化合物和盐从浸出液分离出来。分离后液相为二次浸出蛋白液,分离后二次浸出蛋白液浓度为8%。 (6)脱气 分离后一次浸出蛋白液和二次浸出蛋白液打入脱气罐,加入消泡剂,添加量为10公斤/小时。 (7)中和 蛋白液经泵进入中和罐,加盐酸(HCl,浓度为30%)将蛋白液的pH值调至7.0。 (8)超滤分离 中和后的蛋白液经泵进入板式超滤膜系统,控制系统压力为5bar。分离后的浓缩相为浓缩蛋白液,其固形物浓度为15%,稀释相为乳清,其离心实验沉淀物≤0.05ml/15ml。 (9)热处理 对分离后的浓缩蛋白液进行杀菌,杀菌温度为90℃,物料经泵到均质机,通过均质机打到高压泵进行喷雾干燥。 (10)喷雾干燥、卵磷脂喷涂 采用压力喷雾,热风干燥,高压泵出口压力达520bar,干燥塔物料进料量为2.5吨/小时,出口温度为80℃,水蒸发量为2.3吨/小时,物料先经过过滤器在经过均质机送到高压泵再到干燥塔内脱去水分,同时设在塔内的喷嘴对物料喷涂卵磷脂,卵磷脂喷涂量为干物质的1%,喷嘴压力400kg/cm2,塔出口温度为80℃,干粉经冷却转到下一工序。 (11)混拌和包装 喷雾干燥后的产品在流化床内喷涂磷脂,经混拌器混拌后,进行包装。 实施例2 (1)低温脱脂豆片 取定量的低温脱脂豆片投入浸出罐。 (2)一次浸出 将低温豆片溶于48℃水中。首先将48℃的水按水料比16∶1加入浸出罐中,用氢氧化钠(NaOH,浓度为20%)将水与低温豆片的pH值调至7.5,匀速搅拌,保持以上工艺条件30分钟,即为一次浸出蛋白液。 (3)蛋白液与豆渣分离 将可溶性蛋白、碳水化合物和盐从浸出液分离出来,用分离机分离,分离后液相为一次浸出的蛋白液,固相为一次浸出豆渣,一次浸出蛋白液浓度为12.5%。 (4)二次浸出 将一次浸出豆渣溶于二次浸出罐中,水温保持48℃之间,水料比为10∶1,将水加入浸出罐中,pH值保持自然,不进行人工调整,二次浸出保持20分钟后为二次浸出的浸出液。 (5)豆渣和蛋白液的二次分离 将可溶性蛋白、碳水化合物和盐从浸出液分离出来。分离后液相为二次浸出蛋白液,分离后二次浸出蛋白液浓度为7.5%。 (6)脱气 分离后一次浸出蛋白液和二次浸出蛋白液打入脱气罐,加入消泡剂,添加量为10公斤/小时。 (7)中和 蛋白液经泵进入中和罐,加盐酸(HCl,浓度为20%)将蛋白液的pH值调至7.0。 (8)超滤分离 中和后的蛋白液经泵进入板式超滤膜系统,控制系统压力为5bar。分离后地浓缩相为浓缩蛋白液,其固形物浓度为16%,稀释相为乳清,其离心实验沉淀物≤0.05ml/15ml。 (9)热处理 对分离后的浓缩蛋白液进行杀菌,杀菌温度为90℃,物料经泵到均质机,通过均质机打到高压泵进行喷雾干燥。 (10)喷雾干燥、卵磷脂喷涂 采用压力喷雾,热风干燥,高压泵出口压力达500bar以上,干燥塔物料进料量为2.5吨/小时,出口温度为80℃,水蒸发量为2.3吨/小时,物料先经过过滤器在经过均质机送到高压泵再到干燥塔内脱去水分,同时设在塔内的喷嘴对物料喷涂卵磷脂,卵磷脂喷涂量为干物质的1%,喷嘴压力400kg/cm2,塔出口温度为80℃,干粉经冷却转到下一工序。 (11)混拌和包装 喷雾干燥后的产品在流化床内喷涂磷脂,经混拌器混拌后,进行包装。
《超滤膜分离技术制备大豆分离蛋白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滤膜分离技术制备大豆分离蛋白的方法.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利用超滤膜分离技术制备大豆分离蛋白的方法。它的过程制备方法是:低温脱脂豆片经过一次浸出,蛋白液与豆渣分离,经过二次浸出,蛋白液与豆渣分离,脱气、酸沉,走超滤膜,浓缩液经水洗、中和、杀菌、喷雾干燥、喷涂磷脂,得到大豆分离蛋白产品。。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