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塔拔风筒.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冷却塔拔风筒.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335554 A(43)申请公布日 2013.10.02CN103335554A*CN103335554A*(21)申请号 201310277869.6(22)申请日 2013.07.04F28F 25/10(2006.01)(71)申请人南京大洋冷却塔股份有限公司地址 211302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开发区双高路227号(72)发明人史金华 费笑勇 李晔昉 周雪英(74)专利代理机构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代理人王玉梅 王鹏翔(54) 发明名称一种冷却塔拔风筒(57)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冷却塔拔风筒,包括多个拔风筒中段和多个拔风筒角,且拔风筒中。
2、段之间通过拔风筒角连接并形成具有中空内腔的拔风筒本体;拔风筒本体顶端为出风口,其底端为引风口,且拔风筒本体的中空内腔的内径从顶端到底端先逐渐变小,再逐渐变大;拔风筒中段和拔风筒角的顶端和底端之间分别设有中段拔风区和筒角拔风区,且中段拔风区与筒角拔风区连通。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冷却塔拔风筒,该冷却塔拔风筒结构简单,噪声小,维修保养成本低,拔风效率高,还能提高冷却塔的热交换性能,安全性能高,且节能效果好。(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10)申请公布号 CN 103335554 AC。
3、N 103335554 A1/1页21.一种冷却塔拔风筒,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拔风筒中段(1)和多个拔风筒角(2),且所述拔风筒中段(1)之间通过拔风筒角(2)连接并形成具有中空内腔的拔风筒本体;所述拔风筒本体顶端为出风口(3),其底端为引风口(4),且拔风筒本体的中空内腔的内径从顶端到底端先逐渐变小,再逐渐变大;所述拔风筒中段(1)和拔风筒角(2)的顶端和底端之间分别设有中段拔风区(5)和筒角拔风区(6),且所述中段拔风区(5)与筒角拔风区(6)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塔拔风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拔风筒中段(1)上设置有竖向加强筋(7)和横向加强筋(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
4、塔拔风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拔风筒角(2)上设置有竖向加强筋(7)和横向加强筋(8)。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塔拔风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拔风筒角(2)为弧形转角。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塔拔风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拔风筒中段(1)是采用玻璃钢或聚氯乙烯制成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塔拔风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拔风筒角(2)是采用玻璃钢或聚氯乙烯制成的。权 利 要 求 书CN 103335554 A1/3页3一种冷却塔拔风筒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却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冷却塔拔风筒。背景技术0002 目前国内外循环水冷却塔设备,一直是以风机作为冷却塔的空气动力源来带动气流运动,使。
5、外界空气与经过塔内的循环冷却水进行热交换,以达到降低冷却水的目的。传统机械通风式冷却塔的风筒为圆形,在风机转动下从外界抽入空气,塔内填料中流动的热水与从外界抽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这样就会存在动力传动装置噪声大、动力传动装置的维修保养成本高、电力资源消耗大以及安全性能低等缺陷,满足不了人们对环境保护、节约资源、提高生活质量以及安全性的要求。为了克服传统机械通风式冷却塔的缺陷,使用无风机无电机冷却塔,这样又会产生新的问题,比如说,因为该种冷却塔塔顶无风筒,外界的空气进入量少,导致热交换性能低。发明内容0003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循环水冷却塔的动力传动装置噪声大、动力传动装置。
6、的维修保养成本高、电力资源消耗大、安全性能低以及热交换性能低等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噪声小、维修保养成本低、拔风效率高、能提高冷却塔的热交换性能、安全性能高且节能的冷却塔拔风筒。0004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冷却塔拔风筒,包括多个拔风筒中段和多个拔风筒角,且拔风筒中段之间通过拔风筒角连接并形成具有中空内腔的拔风筒本体;拔风筒本体顶端为出风口,其底端为引风口,且拔风筒本体的中空内腔的内径从顶端到底端先逐渐变小,再逐渐变大;拔风筒中段和拔风筒角的顶端和底端之间分别设有中段拔风区和筒角拔风区,且中段拔风区与筒角拔风区连通。0005 在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冷却塔拔风。
7、筒包括由多个拔风筒中段和多个拔风筒角拼接形成的拔风筒本体,该拔风筒本体具有中空内腔,且该中空内腔的内径从顶端到底端先逐渐变小,再逐渐变大,除此之外,拔风筒本体的中部还设有由中段拔风区和筒角拔风区形成的拔风区,故所述冷却塔拔风筒不仅结构简单,而且这样的设计大大提高了冷却塔的热交换性能,增加了保证冷却塔安全运行的能力,即提高了安全性能,另外,还能降低水泵供水能耗,节约了能源。0006 在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中,拔风筒本体的中空内腔的内径从顶端到底端先逐渐变小,再逐渐变大,即拔风筒本体的顶端为扩散式曲线状,其底端为渐缩式曲线状,扩散式曲线状的出风口不仅减少了出风口的动能损失,而且还能防止从冷却塔排出的。
8、湿热空气流回到冷却塔内,渐缩式曲线状的引风口可以减小引风口的阻力,使得引风口更顺畅无阻;另外,由中段拔风区和筒角拔风区连通构成的拔风区还增加了吸入外界气流的能力,也增加了所述冷却塔拔风筒的强度,这些都大大提高了所述冷却塔拔风筒的拔风效率,同时也降低了冷却塔拔风筒工作时的噪声。说 明 书CN 103335554 A2/3页40007 在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拔风筒安装在冷却塔塔顶,无需借助风机的转动从外界吸入空气,且与无拔风筒的冷却塔相比,本发明所述冷却塔凭借其塔顶的拔风筒从外界吸入的气流量增加了30%,这样不仅避免产生噪声,而且还大大降低了冷却塔的维修保养成本。0008 作为对本发明所述技。
9、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拔风筒中段上设置有竖向加强筋和横向加强筋。拔风筒中段上的竖向加强筋和横向加强筋有助于加强拔风筒中段的强度。0009 作为对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拔风筒角上设置有竖向加强筋和横向加强筋。拔风筒角上设置的竖向加强筋和横向加强筋提高了拔风筒角的强度。0010 作为对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拔风筒角为弧形转角。0011 作为对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拔风筒中段是采用玻璃钢或聚氯乙烯制成的。0012 作为对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拔风筒角是采用玻璃钢或聚氯乙烯制成的。0013 另外,在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中,凡未作特别说明的,均可通过采用本领域中的常规技术来实现。
10、本技术方案。0014 因此,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了一种冷却塔拔风筒,该冷却塔拔风筒结构简单,噪声小,维修保养成本低,拔风效率高,还能提高冷却塔的热交换性能,安全性能高,且节能效果好。附图说明0015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0016 图1是本发明冷却塔拔风筒的结构示意图;0017 图2是图1的左视图;0018 图3是图1的俯视图;0019 图4是拔风筒中段的结构示意图;0020 图5是拔风筒角的结构示意图;0021 图6是图5的左视图;0022 图7是图5的俯视图;0023 现将附图中的标号说明如下:1为拔风筒中段,2为拔风筒角,3为出风口,4为引风口,5为中段拔。
11、风区,6为筒角拔风区,7为竖向加强筋,8为横向加强筋。具体实施方式0024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0025 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如下:0026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冷却塔拔风筒,包括拔风筒本体,该拔风筒本体是由拔风筒中段1和弧形转角状的拔风筒角2拼接形成的,且该拔风筒本体的顶端为出风口3,底端为引风口4;另外,拔风筒本体的中空内腔的内径从顶端到底端先逐渐变小,再逐渐变说 明 书CN 103335554 A3/3页5大。0027 如图4和图5所示,。
12、拔风筒中段1和拔风筒角2的顶端和底端之间分别设有中段拔风区5和筒角拔风区6,且中段拔风区5和筒角拔风区6相互连通,形成拔风区;另外,拔风筒中段1和拔风筒角2上均分别设置有竖向加强筋7和横向加强筋8。0028 在本实施例中,拔风筒中段1和拔风筒角2均是采用玻璃钢或聚氯乙烯制成的。0029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说 明 书CN 103335554 A1/3页6图1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103335554 A2/3页7图3图4说 明 书 附 图CN 103335554 A3/3页8图5图6图7说 明 书 附 图CN 10333555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