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加温装置的液晶显示模组.pdf

上传人:111****11 文档编号:1489912 上传时间:2018-06-17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31.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152341.1

申请日:

2012.05.17

公开号:

CN103424904A

公开日:

2013.12.04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G02F 1/133申请公布日:20131204|||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2F 1/133申请日:20120517|||公开

IPC分类号:

G02F1/133; G05D23/19

主分类号:

G02F1/133

申请人:

深圳市精锐通实业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勇

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马家龙工业区17栋3楼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东莞市中正知识产权事务所 44231

代理人:

徐康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具加温装置的液晶显示模组,固定液晶显示模组内部元件的外壳、底部PCB板、通过引脚焊接在PCB板上的LED背光和LCD面板,其特征在于,在LED背光底部固定发热膜,所述发热膜引脚也被焊接在PCB板上,PCB板通过加热电路为发热膜供电,在加热电路中负热敏电阻Rt,受温度影响控制加热电路导通/断开。采用的发热膜直接贴在LED背光上,通过LED背光传递热量到LCD面板背面,不像之前的ITO玻璃的功率有限,而达不到设计要求,而且该加热方式不阻隔于LCD和LED背光之间,不会对LED背光的发光效果有所损耗,在保证液晶模组在低温条件下正常显示的前提下提高液晶模组显示效果。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具加温装置的液晶显示模组,固定液晶显示模组内部元件的外壳、底部PCB板、通过引脚焊接在PCB板上的LED背光和LCD面板,其特征在于,在LED背光底部固定发热膜,所述发热膜引脚也被焊接在PCB板上,PCB板通过加热电路为发热膜供电。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加温装置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膜是不透明的金属电热膜,所述金属电热膜是将各种电阻线路夹在两层PET薄片之间制成的纯电阻式面状电热元件。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具加温装置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膜选用20V/ 25W的功率,设计的外部驱动电压12V,驱动的电流是600MA。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加温装置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电路与液晶模组的驱动电路是分开独立的,所述加热电路控制是受控于负热敏电阻Rt,所述负热敏电阻Rt在不同温度下电阻变化,控制加热电路导通/断开。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具加温装置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电路由包含电容C1,C2和二极管D1的电源滤波电路、包含电阻R1,R2,Rt和R3的第一电压取样电路,包含电阻R4,R5的第二电压取样电路、电压比较控制电路 IC、包含电阻R6,R7,二极管D2,可控硅T1的驱动加热电路以及作为加热电路负载的发热膜组成,外部接入电压经过滤波电路滤波后,分别连接到并联的第一取样电路和第二取样电路,第一取样电路连通到所述电压比较控制电路IC的负极输入端,而第二取样电路连通到所述电压比较控制电路IC的正极输入端。

6.  一种通过温度控制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加热电路加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负热敏电阻Rt的电阻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在周围温度高于临界温度值时,电阻值小,当周围温度低于临界温度值时,电阻值变大,所以负热敏电阻Rt所在的第一电压取样电路作为提供随温度变化而变动电压的取样电路被连接到所述电压比较控制电路IC的负极输入,而第二取样电路作为电阻恒定提供恒定基准电压的取样电路连接到所述电压比较控制器电路IC的正极输入,设定变化电压大于基准电压时,所述电压比较控制器电路IC的输出电压为低阻抗状态,可控硅T1 不导通,加热电路不工作,作为加热电路负载的发热膜不发热;于是在周围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负热敏电阻Rt电阻值变大,第一取样电路电压变小,第一取样电路电压小于基准电压,经过电压比较控制器IC后输出电压为高阻抗状态,可控硅T1导通,于是加热电路中的发热膜开始工作。

说明书

说明书具加温装置的液晶显示模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模组,尤其涉及对液晶模组在低温工作状态下自动控制并加温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的液晶显示模组(LCM模组)上的液晶面板(以下简称LCD面板)的最低工作温度可以在-30℃左右显示,温度再往下,当温度低于-40℃工作, LCD面板已经不会有显示,这是由于LCD面板内的液晶在低温下会固化的特性决定的。而为了扩大液晶显示屏的实际应用领域,也会有在超低温下工作的情况,在某些应用液晶的显示领域中,LCM模组被要求工作温度到达-40℃还能够显示。为了实现LCM模组低温-40℃还能够显示,需要保证此时的LCD面板在-30℃以上,因此需要在低温工作时,对液晶LCD面板加热。之前市面上也有LCD面板加热装置,采用的是透明的ITO玻璃加热,加热的功率受限于LCD的ITO镀膜层,且发热的温度不高,容易发生ITO玻璃电腐蚀,而引起电加热功能失效。
常规的LCD面板加热方式,是通过采用透明的ITO导电玻璃加热,直接将热量传递到LCD面板背面,应用了这种加热方式的LCM模组包括了LCD面板和LED背光,由LED背光发出光线可以映到LCD上,而对LCD面板直接加温就不能阻隔遮挡LED背光在下面发的光,这才选用了透明的ITO玻璃,对ITO导电玻璃加热,让其产生的温度对LCD进行传到热量加温,直接将热量传递到了LCD面板背面,这种加温方式的缺陷在于:功率受限于LCD的ITO镀膜层的工艺,局限于LCD的表面加工,且发热的温度不高,容易发生ITO玻璃电腐蚀,而引起电加热功能失效。LCD的ITO镀膜层会对LED发出来的光有10%:-15%的损失,影响LCM的显示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以上的问题特别提出了一种在不影响LCM显示在低温情况下对LCM模组进行加温的装置,加温效果好,而不容易发生电腐蚀现象。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加温装置的液晶显示模组,固定液晶显示模组内部元件的外壳、底部PCB板、通过引脚焊接在PCB板上的LED背光和LCD面板,其特征在于,在LED背光底部固定发热膜,所述发热膜引脚也被焊接在PCB板上,PCB板通过加热电路为发热膜供电。
所述发热膜是不透明的金属电热膜,所述金属电热膜是将各种电阻线路夹在两层PET薄片之间制成的纯电阻式面状电热元件。
所述发热膜选用20V/ 25W的功率,设计的外部驱动电压12V,驱动的电流是600MA。
所述加热电路与液晶模组的驱动电路是分开独立的,所述加热电路控制是受控于负热敏电阻Rt,所述负热敏电阻Rt在不同温度下电阻变化,控制加热电路导通/断开。
所述加热电路由包含电容C1,C2和二极管D1的电源滤波电路、包含电阻R1,R2,Rt和R3的第一电压取样电路,包含电阻R4,R5的第二电压取样电路、电压比较控制电路 IC、包含电阻R6,R7,二极管D2,可控硅T1的驱动加热电路以及作为加热电路负载的发热膜组成,外部接入电压经过滤波电路滤波后,分别连接到并联的第一取样电路和第二取样电路,第一取样电路连通到所述电压比较控制电路IC的负极输入端,而第二取样电路连通到所述电压比较控制电路IC的正极输入端。
一种通过温度控制所述加热电路加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负热敏电阻Rt的电阻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在周围温度高于临界温度值时,电阻值小,当周围温度低于临界温度值时,电阻值变大,所以负热敏电阻Rt所在的第一电压取样电路作为提供随温度变化而变动电压的取样电路被连接到所述电压比较控制电路IC的负极输入,而第二取样电路作为电阻恒定提供恒定基准电压的取样电路连接到所述电压比较控制器电路IC的正极输入,设定变化电压大于基准电压时,所述电压比较控制器电路IC的输出电压为低阻抗状态,可控硅T1 不导通,加热电路不工作,作为加热电路负载的发热膜不发热;于是在周围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负热敏电阻Rt电阻值变大,第一取样电路电压变小,第一取样电路电压小于基准电压,经过电压比较控制器IC后输出电压为高阻抗状态,可控硅T1导通,于是加热电路中的发热膜开始工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采用的发热膜直接贴在LED背光上,通过LED背光传递热量到LCD面板背面,不像之前的ITO玻璃的功率有限,而达不到设计要求,而且该加热方式不阻隔于LCD和LED背光之间,不会对LED背光的发光效果有所损耗,在保证液晶模组在低温条件下正常显示的前提下提高液晶模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加热电路原理图;
表1是液晶显示模组低温显示效果测试表。
其中: 1、外壳;2、PCB板;3、LED背光;4、LCD面板;5、发热膜;6、导电胶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所涉及的液晶显示模组上设计的低温下自动加温装置,主要是针对LCM模组上的LCD面板在低于设定度温度开始加温的,而在具体到本实施例时,将设定温度定为-25°。对现有加热装置的研究不难发现,对其改进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和深入:加温电路和液晶模组固定结构,之前市面上的LCD温控电路是国外专用的温度控制IC来完成(如National LM56),价格高,采购时间长,不利于批量生产和符合市场要求的产品。试图采用常规元件,用简单电路完成温控。而液晶模组固定结构方面,也存在问题,之前采用的是透明的ITO玻璃加热,加热的功率受限于LCD的ITO镀膜层,且发热的温度不高,容易发生ITO玻璃电腐蚀,而引起电加热功能失效。透明的ITO玻璃会对LED背光发出的光有10%-15%的阻挡损耗。
一种具加温装置的液晶显示模组,固定液晶显示模组内部元件的外壳1、底部PCB板2、通过引脚焊接在PCB板2上的LED背光3和LCD面板4,其特征在于,在LED背光4底部固定发热膜5,所述发热膜5引脚也被焊接在PCB板2上,PCB板2通过加热电路为发热膜供电。
在如图1的结构示意图中,在外壳1中两侧LCD面板4和LED背光3通过导电胶条6连接,LED背光3贴在LCD面板4下面发光,保证黑暗处可以看见LCD面板上4的显示内容,LED背光4底部固定发热膜5,所述发热膜是不透明的金属电热膜,所述金属电热膜是将各种电阻线路夹在两层PET薄片之间制成的纯电阻式面状电热元件。
所述发热膜选用20V/ 25W的功率,设计的外部驱动电压12V,驱动的电流是600MA。
所述发热膜是面状发热,热效率高,节能省电。升温快,热耗小。材质柔软,能使非平面的物体均匀受热。使用寿命长为传统电热丝加热元件的10倍,无明火,安全可靠,抗腐蚀性能强,适用于使用温度小于130℃的环境。
所述加热电路与液晶模组的驱动电路是分开独立的,所述加热电路控制是受控于负热敏电阻Rt,所述负热敏电阻Rt在不同温度下电阻变化,控制加热电路导通/断开。
如图2所示是加热电路原理图,所述加热电路由包含电容C1,C2和二极管D1的电源滤波电路、包含电阻R1,R2,Rt和R3的第一电压取样电路,包含电阻R4,R5的第二电压取样电路、电压比较控制电路 IC、包含电阻R6,R7,二极管D2,可控硅T1的驱动加热电路以及作为加热电路负载的发热膜组成,外部接入电压经过滤波电路滤波后,分别连接到并联的第一取样电路和第二取样电路,第一取样电路连通到所述电压比较控制电路IC的负极输入端,而第二取样电路连通到所述电压比较控制电路IC的正极输入端。
一种通过温度控制所述加热电路加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负热敏电阻Rt的电阻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在周围温度高于临界温度值时,电阻值小,当周围温度低于临界温度值时,电阻值变大,所以负热敏电阻Rt所在的第一电压取样电路作为提供随温度变化而变动电压的取样电路被连接到所述电压比较控制电路IC的负极输入,而第二取样电路作为电阻恒定提供恒定基准电压的取样电路连接到所述电压比较控制器电路IC的正极输入,设定变化电压大于基准电压时,所述电压比较控制器电路IC的输出电压为低阻抗状态,可控硅T1 不导通,加热电路不工作,作为加热电路负载的发热膜不发热;于是在周围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负热敏电阻Rt电阻值变大,第一取样电路电压变小,第一取样电路电压小于基准电压,经过电压比较控制器IC后输出电压为高阻抗状态,可控硅T1导通,于是加热电路中的发热膜开始工作。
常温工作下,电压比较控制电路IC的正极输入电压比负极输入电压低,电压比较控制电路IC的输出为高阻抗状态,连接的驱动加热电路可控硅T1的G极没有导通电压,可控硅T1的S极和可控硅T1的D极处于截止状态,发热膜上的电流为零,不会工作加热。
低温工作下,第一电压取样电路负温度热敏电阻Rt,随温度变化电阻变大,提供的电压发生变化,此时电压比较控制电路IC的正极输入电压比负极输入电压高,电压比较控制电路IC的输出为低阻抗状态,连接的驱动加热电路可控硅T1的G极有导通电压,可控硅T1的S极和可控硅T1的D极处于导通状态,发热膜上的产生加热电流,进行加热。
加温电路有关的元件说明:
C1,C2 电源滤波;D1防止反接的保护二级管;R4与R5是电压正极采样点; R1,R2//RT,R3
是电压负极采样点;D2是T1的保护二级管;
Rt 是负温度热敏电阻 22K(常温25℃) ,负温度热敏电阻 291K(低温-25℃)。
工作温度范围 (℃):    -40~+125 ℃ 
IC 是LM2093M  双电压比较器集成电路,             工作温度范围 (℃):    -40~+105 ℃
T1 是MOSFET 的可控硅,工作电流0.8MA(20V)   工作温度范围 (℃):    -40~+150 ℃
所述发热膜              工作电流0.8MA(20V)               工作温度范围 (℃):    -40~+150 ℃
本装置的结构特点,采用的发热膜,是不透明的,不可以直接贴在LCD面板的背面加热,否则会挡住LED的发光,为此发热膜设计粘贴在LED背光底面,通过 LED背光将热传递到LCD面板的背面,达到环境温度-40℃而LCD面板内的液晶在-30℃以上的效果。
在元件低温的可靠选择上要考虑,主要的核心元件都要到达-40℃下的温度能够工作。主要的核心元件有1)发热膜,2)负温度系数的电阻Rt , 3)电压比较控制器电路IC
发热膜选用20V/ 25W的功率,设计的外部驱动电压12V,驱动的电流是600MA。
低温下LCM模组自动加温装置在全负荷工作时,LCD面板的温度只是上升了15℃,符合LCD面板加温的要求。
通过低温实验箱的实验验证,设计温度变化到-25℃加热的效果与实验参数结果是一致的,在低温  -40℃时,加温电路工作后,可正显示内容;达到了设计要求。
如表1是液晶模组低温显示效果测试表。

具加温装置的液晶显示模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具加温装置的液晶显示模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具加温装置的液晶显示模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具加温装置的液晶显示模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具加温装置的液晶显示模组.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424904 A(43)申请公布日 2013.12.04CN103424904A*CN103424904A*(21)申请号 201210152341.1(22)申请日 2012.05.17G02F 1/133(2006.01)G05D 23/19(2006.01)(71)申请人深圳市精锐通实业有限公司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马家龙工业区17栋3楼(72)发明人陈勇(74)专利代理机构东莞市中正知识产权事务所 44231代理人徐康(54) 发明名称具加温装置的液晶显示模组(57) 摘要一种具加温装置的液晶显示模组,固定液晶显示模组内部元件的外壳、底部。

2、PCB板、通过引脚焊接在PCB板上的LED背光和LCD面板,其特征在于,在LED背光底部固定发热膜,所述发热膜引脚也被焊接在PCB板上,PCB板通过加热电路为发热膜供电,在加热电路中负热敏电阻Rt,受温度影响控制加热电路导通/断开。采用的发热膜直接贴在LED背光上,通过LED背光传递热量到LCD面板背面,不像之前的ITO玻璃的功率有限,而达不到设计要求,而且该加热方式不阻隔于LCD和LED背光之间,不会对LED背光的发光效果有所损耗,在保证液晶模组在低温条件下正常显示的前提下提高液晶模组显示效果。(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

3、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1页(10)申请公布号 CN 103424904 ACN 103424904 A1/1页21.一种具加温装置的液晶显示模组,固定液晶显示模组内部元件的外壳、底部PCB板、通过引脚焊接在PCB板上的LED背光和LCD面板,其特征在于,在LED背光底部固定发热膜,所述发热膜引脚也被焊接在PCB板上,PCB板通过加热电路为发热膜供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加温装置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膜是不透明的金属电热膜,所述金属电热膜是将各种电阻线路夹在两层PET薄片之间制成的纯电阻式面状电热元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具加温装置的液晶显示模组,其。

4、特征在于,所述发热膜选用20V/ 25W的功率,设计的外部驱动电压12V,驱动的电流是600MA。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加温装置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电路与液晶模组的驱动电路是分开独立的,所述加热电路控制是受控于负热敏电阻Rt,所述负热敏电阻Rt在不同温度下电阻变化,控制加热电路导通/断开。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具加温装置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电路由包含电容C1,C2和二极管D1的电源滤波电路、包含电阻R1,R2,Rt和R3的第一电压取样电路,包含电阻R4,R5的第二电压取样电路、电压比较控制电路 IC、包含电阻R6,R7,二极管D2,可控硅T1的驱动加热电路以及。

5、作为加热电路负载的发热膜组成,外部接入电压经过滤波电路滤波后,分别连接到并联的第一取样电路和第二取样电路,第一取样电路连通到所述电压比较控制电路IC的负极输入端,而第二取样电路连通到所述电压比较控制电路IC的正极输入端。6.一种通过温度控制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加热电路加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负热敏电阻Rt的电阻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在周围温度高于临界温度值时,电阻值小,当周围温度低于临界温度值时,电阻值变大,所以负热敏电阻Rt所在的第一电压取样电路作为提供随温度变化而变动电压的取样电路被连接到所述电压比较控制电路IC的负极输入,而第二取样电路作为电阻恒定提供恒定基准电压的取样电路连接到所述电压比。

6、较控制器电路IC的正极输入,设定变化电压大于基准电压时,所述电压比较控制器电路IC的输出电压为低阻抗状态,可控硅T1 不导通,加热电路不工作,作为加热电路负载的发热膜不发热;于是在周围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负热敏电阻Rt电阻值变大,第一取样电路电压变小,第一取样电路电压小于基准电压,经过电压比较控制器IC后输出电压为高阻抗状态,可控硅T1导通,于是加热电路中的发热膜开始工作。权 利 要 求 书CN 103424904 A1/4页3具加温装置的液晶显示模组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模组,尤其涉及对液晶模组在低温工作状态下自动控制并加温的装置。背景技术0002 目前我国的液晶显示模组(LC。

7、M模组)上的液晶面板(以下简称LCD面板)的最低工作温度可以在-30左右显示,温度再往下,当温度低于-40工作, LCD面板已经不会有显示,这是由于LCD面板内的液晶在低温下会固化的特性决定的。而为了扩大液晶显示屏的实际应用领域,也会有在超低温下工作的情况,在某些应用液晶的显示领域中,LCM模组被要求工作温度到达-40还能够显示。为了实现LCM模组低温-40还能够显示,需要保证此时的LCD面板在-30以上,因此需要在低温工作时,对液晶LCD面板加热。之前市面上也有LCD面板加热装置,采用的是透明的ITO玻璃加热,加热的功率受限于LCD的ITO镀膜层,且发热的温度不高,容易发生ITO玻璃电腐蚀,。

8、而引起电加热功能失效。0003 常规的LCD面板加热方式,是通过采用透明的ITO导电玻璃加热,直接将热量传递到LCD面板背面,应用了这种加热方式的LCM模组包括了LCD面板和LED背光,由LED背光发出光线可以映到LCD上,而对LCD面板直接加温就不能阻隔遮挡LED背光在下面发的光,这才选用了透明的ITO玻璃,对ITO导电玻璃加热,让其产生的温度对LCD进行传到热量加温,直接将热量传递到了LCD面板背面,这种加温方式的缺陷在于:功率受限于LCD的ITO镀膜层的工艺,局限于LCD的表面加工,且发热的温度不高,容易发生ITO玻璃电腐蚀,而引起电加热功能失效。LCD的ITO镀膜层会对LED发出来的光。

9、有10%:-15%的损失,影响LCM的显示效果。发明内容0004 本发明针对以上的问题特别提出了一种在不影响LCM显示在低温情况下对LCM模组进行加温的装置,加温效果好,而不容易发生电腐蚀现象。0005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加温装置的液晶显示模组,固定液晶显示模组内部元件的外壳、底部PCB板、通过引脚焊接在PCB板上的LED背光和LCD面板,其特征在于,在LED背光底部固定发热膜,所述发热膜引脚也被焊接在PCB板上,PCB板通过加热电路为发热膜供电。0006 所述发热膜是不透明的金属电热膜,所述金属电热膜是将各种电阻线路夹在两层PET薄片之间制成的纯电阻式面状电热元件。0007 所述发热。

10、膜选用20V/ 25W的功率,设计的外部驱动电压12V,驱动的电流是600MA。0008 所述加热电路与液晶模组的驱动电路是分开独立的,所述加热电路控制是受控于负热敏电阻Rt,所述负热敏电阻Rt在不同温度下电阻变化,控制加热电路导通/断开。0009 所述加热电路由包含电容C1,C2和二极管D1的电源滤波电路、包含电阻R1,R2,Rt说 明 书CN 103424904 A2/4页4和R3的第一电压取样电路,包含电阻R4,R5的第二电压取样电路、电压比较控制电路 IC、包含电阻R6,R7,二极管D2,可控硅T1的驱动加热电路以及作为加热电路负载的发热膜组成,外部接入电压经过滤波电路滤波后,分别连接。

11、到并联的第一取样电路和第二取样电路,第一取样电路连通到所述电压比较控制电路IC的负极输入端,而第二取样电路连通到所述电压比较控制电路IC的正极输入端。0010 一种通过温度控制所述加热电路加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负热敏电阻Rt的电阻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在周围温度高于临界温度值时,电阻值小,当周围温度低于临界温度值时,电阻值变大,所以负热敏电阻Rt所在的第一电压取样电路作为提供随温度变化而变动电压的取样电路被连接到所述电压比较控制电路IC的负极输入,而第二取样电路作为电阻恒定提供恒定基准电压的取样电路连接到所述电压比较控制器电路IC的正极输入,设定变化电压大于基准电压时,所述电压比较控制器电路。

12、IC的输出电压为低阻抗状态,可控硅T1 不导通,加热电路不工作,作为加热电路负载的发热膜不发热;于是在周围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负热敏电阻Rt电阻值变大,第一取样电路电压变小,第一取样电路电压小于基准电压,经过电压比较控制器IC后输出电压为高阻抗状态,可控硅T1导通,于是加热电路中的发热膜开始工作。001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采用的发热膜直接贴在LED背光上,通过LED背光传递热量到LCD面板背面,不像之前的ITO玻璃的功率有限,而达不到设计要求,而且该加热方式不阻隔于LCD和LED背光之间,不会对LED背光的发光效果有所损耗,在保证液晶模组在低温条件下正常显示的前提下提高液晶模组显示效果。00。

13、12 【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加热电路原理图;表1是液晶显示模组低温显示效果测试表。0013 其中: 1、外壳;2、PCB板;3、LED背光;4、LCD面板;5、发热膜;6、导电胶条。具体实施方式0014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0015 本发明所涉及的液晶显示模组上设计的低温下自动加温装置,主要是针对LCM模组上的LCD面板在低于设定度温度开始加温的,而在具体到本实施例时,将设定温度定为-25。对现有加热装置的研究不难发现,对其改进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和深入:加温电路和液晶模组固定结构,之前市。

14、面上的LCD温控电路是国外专用的温度控制IC来完成(如National LM56),价格高,采购时间长,不利于批量生产和符合市场要求的产品。试图采用常规元件,用简单电路完成温控。而液晶模组固定结构方面,也存在问题,之前采用的是透明的ITO玻璃加热,加热的功率受限于LCD的ITO镀膜层,且发热的温度不高,容易发生ITO玻璃电腐蚀,而引起电加热功能失效。透明的ITO玻璃会对LED背光发出的光有10%15%的阻挡损耗。0016 一种具加温装置的液晶显示模组,固定液晶显示模组内部元件的外壳1、底部PCB板2、通过引脚焊接在PCB板2上的LED背光3和LCD面板4,其特征在于,在LED背光4底说 明 书。

15、CN 103424904 A3/4页5部固定发热膜5,所述发热膜5引脚也被焊接在PCB板2上,PCB板2通过加热电路为发热膜供电。0017 在如图1的结构示意图中,在外壳1中两侧LCD面板4和LED背光3通过导电胶条6连接,LED背光3贴在LCD面板4下面发光,保证黑暗处可以看见LCD面板上4的显示内容,LED背光4底部固定发热膜5,所述发热膜是不透明的金属电热膜,所述金属电热膜是将各种电阻线路夹在两层PET薄片之间制成的纯电阻式面状电热元件。0018 所述发热膜选用20V/ 25W的功率,设计的外部驱动电压12V,驱动的电流是600MA。0019 所述发热膜是面状发热,热效率高,节能省电。升。

16、温快,热耗小。材质柔软,能使非平面的物体均匀受热。使用寿命长为传统电热丝加热元件的10倍,无明火,安全可靠,抗腐蚀性能强,适用于使用温度小于130的环境。0020 所述加热电路与液晶模组的驱动电路是分开独立的,所述加热电路控制是受控于负热敏电阻Rt,所述负热敏电阻Rt在不同温度下电阻变化,控制加热电路导通/断开。0021 如图2所示是加热电路原理图,所述加热电路由包含电容C1,C2和二极管D1的电源滤波电路、包含电阻R1,R2,Rt和R3的第一电压取样电路,包含电阻R4,R5的第二电压取样电路、电压比较控制电路 IC、包含电阻R6,R7,二极管D2,可控硅T1的驱动加热电路以及作为加热电路负载。

17、的发热膜组成,外部接入电压经过滤波电路滤波后,分别连接到并联的第一取样电路和第二取样电路,第一取样电路连通到所述电压比较控制电路IC的负极输入端,而第二取样电路连通到所述电压比较控制电路IC的正极输入端。0022 一种通过温度控制所述加热电路加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负热敏电阻Rt的电阻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在周围温度高于临界温度值时,电阻值小,当周围温度低于临界温度值时,电阻值变大,所以负热敏电阻Rt所在的第一电压取样电路作为提供随温度变化而变动电压的取样电路被连接到所述电压比较控制电路IC的负极输入,而第二取样电路作为电阻恒定提供恒定基准电压的取样电路连接到所述电压比较控制器电路IC的正极输。

18、入,设定变化电压大于基准电压时,所述电压比较控制器电路IC的输出电压为低阻抗状态,可控硅T1 不导通,加热电路不工作,作为加热电路负载的发热膜不发热;于是在周围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负热敏电阻Rt电阻值变大,第一取样电路电压变小,第一取样电路电压小于基准电压,经过电压比较控制器IC后输出电压为高阻抗状态,可控硅T1导通,于是加热电路中的发热膜开始工作。0023 常温工作下,电压比较控制电路IC的正极输入电压比负极输入电压低,电压比较控制电路IC的输出为高阻抗状态,连接的驱动加热电路可控硅T1的G极没有导通电压,可控硅T1的S极和可控硅T1的D极处于截止状态,发热膜上的电流为零,不会工作加热。00。

19、24 低温工作下,第一电压取样电路负温度热敏电阻Rt,随温度变化电阻变大,提供的电压发生变化,此时电压比较控制电路IC的正极输入电压比负极输入电压高,电压比较控制电路IC的输出为低阻抗状态,连接的驱动加热电路可控硅T1的G极有导通电压,可控硅T1的S极和可控硅T1的D极处于导通状态,发热膜上的产生加热电流,进行加热。0025 加温电路有关的元件说明:C1,C2 电源滤波;D1防止反接的保护二级管;R4与R5是电压正极采样点; R1,R2/RT,R3说 明 书CN 103424904 A4/4页6是电压负极采样点;D2是T1的保护二级管;Rt 是负温度热敏电阻 22K(常温25) ,负温度热敏电。

20、阻 291K(低温-25)。0026 工作温度范围 (): -40+125 IC 是LM2093M 双电压比较器集成电路, 工作温度范围 (): -40+105 T1 是MOSFET 的可控硅,工作电流0.8MA(20V) 工作温度范围 (): -40+150 所述发热膜 工作电流0.8MA(20V) 工作温度范围 (): -40+150 本装置的结构特点,采用的发热膜,是不透明的,不可以直接贴在LCD面板的背面加热,否则会挡住LED的发光,为此发热膜设计粘贴在LED背光底面,通过 LED背光将热传递到LCD面板的背面,达到环境温度40而LCD面板内的液晶在30以上的效果。0027 在元件低温。

21、的可靠选择上要考虑,主要的核心元件都要到达-40下的温度能够工作。主要的核心元件有1)发热膜,2)负温度系数的电阻Rt , 3)电压比较控制器电路IC发热膜选用20V/ 25W的功率,设计的外部驱动电压12V,驱动的电流是600MA。0028 低温下LCM模组自动加温装置在全负荷工作时,LCD面板的温度只是上升了15,符合LCD面板加温的要求。0029 通过低温实验箱的实验验证,设计温度变化到25加热的效果与实验参数结果是一致的,在低温 40时,加温电路工作后,可正显示内容;达到了设计要求。0030 如表1是液晶模组低温显示效果测试表。说 明 书CN 103424904 A1/1页7图1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103424904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光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