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边双暗扣固定N形扣盖条屋面板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边双暗扣固定N形扣盖条屋面板结构.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808378 U(45)授权公告日 2014.09.03CN203808378U(21)申请号 201420186474.5(22)申请日 2014.04.17E04D 3/362(2006.01)(73)专利权人深圳市鑫明光实业有限公司地址 518038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保税区槟榔道1号吉虹研发大楼B栋4楼(72)发明人徐飙 徐凯(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代理人胡彬 张海英(54) 实用新型名称立边双暗扣固定n形扣盖条屋面板结构(57)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立边双暗扣固定n形扣盖条屋面板结构,能够改善屋面的固定性能、结构简单、。
2、安装方便,其屋面板包括屋面板本体,屋面板本体的相对的两端向上折弯形成第一扣持臂与第二扣持臂;固定扣件包括L型的扣件本体,扣件本体的水平边通过连接件与屋面支撑体连接,扣件本体的竖直边的顶端在其两侧分别向下折弯有第三扣持臂和第四扣持臂,竖直边与第三扣持臂形成第一凹槽,竖直边与第四扣持臂形成第二凹槽;固定扣件的外侧套设有n形的扣盖条,安装时,一个屋面板的第一扣持臂插入第一凹槽,相邻的另一个屋面板的第二扣持臂插入第二凹槽,扣盖条的一端挤压一个屋面板的第一扣持臂,扣盖条的另一端挤压另一个屋面板的第二扣持臂。(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
3、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10)授权公告号 CN 203808378 UCN 203808378 U1/2页21.一种立边双暗扣固定n形扣盖条屋面板结构,包括多个屋面板(1),相邻的两个所述屋面板(1)通过固定扣件(2)连接固定在屋面支撑体(4)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板(1)包括屋面板本体(11),所述屋面板本体(11)的相对的两端向上折弯形成第一扣持臂(12)与第二扣持臂(13);所述固定扣件(2)包括L型的扣件本体(21),所述扣件本体(21)的水平边通过连接件(5)与所述屋面支撑体(4)连接,所述扣件本体(21)的竖直边的顶端在其两侧分别向下折弯有第三扣持臂。
4、(22)和第四扣持臂(23),所述竖直边与所述第三扣持臂(22)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竖直边与所述第四扣持臂(23)形成第二凹槽;所述固定扣件(2)的外侧套设有截面呈n形的扣盖条(3),安装时,一个所述屋面板(1)的所述第一扣持臂(12)插入所述第一凹槽,相邻的另一个所述屋面板(1)的所述第二扣持臂(13)插入所述第二凹槽,所述扣盖条(3)的一端挤压一个所述屋面板(1)的所述第一扣持臂(12),所述扣盖条(3)的另一端挤压另一个所述屋面板(1)的所述第二扣持臂(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边双暗扣固定n形扣盖条屋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扣持臂(22)的前端设有外翘的第五扣持臂(24),。
5、所述第三扣持臂(22)与所述第五扣持臂(24)形成第一挂钩,所述第四扣持臂(23)的前端设有外翘的第六扣持臂(25),所述第四扣持臂(23)与所述第六扣持臂(25)形成第二挂钩;所述扣盖条(3)包括截面呈n形的帽盖头(31),所述帽盖头(31)的两侧壁的前端分别设有向内折弯的第七扣持臂(32)与第八扣持臂(33),所述第七扣持臂(32)与和所述第七扣持臂(32)连接的一侧壁形成第三挂钩,所述第八扣持臂(33)与和所述第八扣持臂(33)连接的另一侧壁形成第四挂钩,所述第七扣持臂(32)的前端挤压一个所述屋面板(1)的所述第一扣持臂(12),所述第八扣持臂(33)的前端挤压另一个所述屋面板(1)的。
6、所述第二扣持臂(13),且所述第一挂钩与所述第三挂钩相抵,所述第二挂钩与所述第四挂钩相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边双暗扣固定n形扣盖条屋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扣件本体(21)的竖直边分别与所述第三扣持臂(22)、所述第四扣持臂(23)之间的弧形半径为12mm,所述第三扣持臂(22)与所述第五扣持臂(24)之间、以及所述第四扣持臂(23)与所述第六扣持臂(25)之间的夹角为90110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边双暗扣固定n形扣盖条屋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帽盖头(31)的顶部弧形半径为69mm,所述帽盖头(31)的两侧壁分别与所述第七扣持臂(32)、所述第八扣持臂(33)之间的夹角。
7、为90110度。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边双暗扣固定n形扣盖条屋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帽盖头(31)的两侧壁的长度为1118mm,所述帽盖头(31)的两侧壁之间的距离为1220mm。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边双暗扣固定n形扣盖条屋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扣持臂(12)与所述第二扣持臂(13)的折边宽度为2540mm,所述第三扣持臂(22)与所述第四扣持臂(23)的折边长度为813mm,所述第五扣持臂(24)与所述第六扣持臂(25)的折边长度为35mm,所述第七扣持臂(32)与所述第八扣持臂(33)的长度为35m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边双暗扣固定n形扣盖条屋面板结构,其特征。
8、在于,所述屋面板本体(11)设置有若干条向上凸起的第一加强筋(111),所述第一加强筋(111)的截面为倒V字形,且所述第一加强筋(111)的两侧边之间的夹角为90150度。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边双暗扣固定n形扣盖条屋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屋权 利 要 求 书CN 203808378 U2/2页3面板本体(11)分别与所述第一扣持臂(12)、所述第二扣持臂(13)之间的夹角为80110度。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边双暗扣固定n形扣盖条屋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扣件本体(21)的水平边的宽度为1727mm,所述扣件本体(21)的竖直边的高度为2845mm。权 利 要 求 书CN 2。
9、03808378 U1/4页4立边双暗扣固定 n 形扣盖条屋面板结构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用屋面板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立边双暗扣固定n形扣盖条屋面板结构。背景技术0002 近年来,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建筑结构,特别是屋面系统的种类样式越来越多,以满足市场的需求。虽然隐含插接式固定的屋面板在排水、防漏水等方面很合理,安装简单、快捷,但板块固定扣件只能固定屋面板一侧,不牢靠,不适合台海风地区安装使用,因此,提供一种综合性能佳的屋面系统是目前仍然需有待解决的课题。实用新型内容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能够改善屋面的固定性能、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的立边双暗扣固定n形扣盖条屋面。
10、板结构。0004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0005 一种立边双暗扣固定n形扣盖条屋面板结构,包括多个屋面板,相邻的两个所述屋面板通过固定扣件连接固定在屋面支撑体上,所述屋面板包括屋面板本体,所述屋面板本体的相对的两端向上折弯形成第一扣持臂与第二扣持臂;所述固定扣件包括L型的扣件本体,所述扣件本体的水平边通过连接件与所述屋面支撑体连接,所述扣件本体的竖直边的顶端在其两侧分别向下折弯有第三扣持臂和第四扣持臂,所述竖直边与所述第三扣持臂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竖直边与所述第四扣持臂形成第二凹槽;所述固定扣件的外侧套设有截面呈n形的扣盖条,安装时,一个所述屋面板的所述第一扣持臂插入所述第一凹。
11、槽,相邻的另一个所述屋面板的所述第二扣持臂插入所述第二凹槽,所述扣盖条的一端挤压一个所述屋面板的所述第一扣持臂,所述扣盖条的另一端挤压另一个所述屋面板的所述第二扣持臂。0006 其中,所述第三扣持臂的前端设有外翘的第五扣持臂,所述第三扣持臂与所述第五扣持臂形成第一挂钩,所述第四扣持臂的前端设有外翘的第六扣持臂,所述第四扣持臂与所述第六扣持臂形成第二挂钩;所述扣盖条包括截面呈n形的帽盖头,所述帽盖头的两侧壁的前端分别设有向内折弯的第七扣持臂与第八扣持臂,所述第七扣持臂与和所述第七扣持臂连接的一侧壁形成第三挂钩,所述第八扣持臂与和所述第八扣持臂连接的另一侧壁形成第四挂钩,所述第七扣持臂的前端挤压一。
12、个所述屋面板的所述第一扣持臂,所述第八扣持臂的前端挤压另一个所述屋面板的所述第二扣持臂,且所述第一挂钩与所述第三挂钩相抵,所述第二挂钩与所述第四挂钩相抵。0007 其中,所述扣件本体的竖直边分别与所述第三扣持臂、所述第四扣持臂之间的弧形半径为12mm,所述第三扣持臂与所述第五扣持臂之间、以及所述第四扣持臂与所述第六扣持臂之间的夹角为90110度。0008 其中,所述帽盖头的顶部弧形半径为69mm,所述帽盖头的两侧壁分别与所述第说 明 书CN 203808378 U2/4页5七扣持臂、所述第八扣持臂之间的夹角为90110度。0009 其中,所述帽盖头的两侧壁的长度为1118mm,所述帽盖头的两侧。
13、壁之间的距离为1220mm。0010 其中,所述第一扣持臂与所述第二扣持臂的折边宽度为2540mm,所述第三扣持臂与所述第四扣持臂的折边长度为813mm,所述第五扣持臂与所述第六扣持臂的折边长度为35mm,所述第七扣持臂与所述第八扣持臂的长度为35mm。0011 其中,所述屋面板本体设置有若干条向上凸起的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的截面为倒V字形,且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两侧边之间的夹角为90150度。0012 其中,所述屋面板本体分别与所述第一扣持臂、所述第二扣持臂之间的夹角为80110度。0013 其中,所述扣件本体的水平边的宽度为1727mm,所述扣件本体的竖直边的高度为2845mm。0014。
14、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0015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立边双暗扣固定n形扣盖条屋面板结构,利用扣件本体的竖直边顶端向两侧折弯的第三扣持臂和第四扣持臂,构造出能够作为双向暗扣的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当两个屋面板安装时,一个扣件本体置于两个屋面板之间,可以同时固定两侧的屋面板,以实现两个屋面板的连接,这种连接无需其他部件辅助,大大简化连接结构,不仅能够改善屋面的固定性能,而且安装更加方便;而且在固定扣件的外侧套设有截面呈n形的扣盖条,当使用固定扣件将相邻的两个屋面板连接后,在利用n形的扣盖条盖住固定扣件,并利用扣盖条的一端挤压一个屋面板的第一扣持臂,扣盖条的另一端挤压另一个屋面板的第二扣持臂,以实。
15、现对相邻两个屋面板的夹持的目的,从而保证两个屋面板在受到水平拉扯时连接处具有足够的强度,保证连接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又由于n形的扣盖条的外侧的曲线,连接后的屋面具有流线效果,外形美观,不仅可以作为屋面板,还可用作墙面板,适用范围更广。附图说明0016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边双暗扣固定n形扣盖条屋面板结构立体示意图。0017 图2是图1中的屋面板结构的正面结构示意图。0018 图3是图1中的屋面板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0019 图4是图2中的屋面板结构在I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0020 图5是图1中的屋面板的主视图。0021 图6是图1中的固定扣件的结构示意图。0022 图7是图1中的扣盖条结构示意图。
16、。0023 图中:1-屋面板;2-固定扣件;3-扣盖条;4-屋面支撑体;5-连接件;11-屋面板本体;12-第一扣持臂;13-第二扣持臂;21-扣件本体;22-第三扣持臂;23-第四扣持臂;24-第五扣持臂;25-第六扣持臂;31-帽盖头;32-第七扣持臂;33-第八扣持臂;111-第一加强筋。具体实施方式说 明 书CN 203808378 U3/4页60024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0025 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向上、向下以及向内与向外均是相对而言的,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向上与向下是相对的,且向上与向下均是指与屋面板本体11形成一定角度的折弯方向。。
17、0026 如图1至7所示,一种立边双暗扣固定n形扣盖条屋面板结构,包括多个屋面板1,相邻的两个屋面板1通过固定扣件2连接固定在屋面支撑体4上,屋面板1包括屋面板本体11,屋面板本体11的相对的两端向上折弯形成第一扣持臂12与第二扣持臂13;固定扣件2包括L型的扣件本体21,扣件本体21的水平边通过连接件5与屋面支撑体4连接,扣件本体21的竖直边的顶端在其两侧分别向下折弯有第三扣持臂22和第四扣持臂23,竖直边与第三扣持臂22形成第一凹槽,竖直边与第四扣持臂23形成第二凹槽;固定扣件2的外侧套设有截面呈n形的扣盖条3,安装时,一个屋面板1的第一扣持臂12插入第一凹槽,相邻的另一个屋面板1的第二扣。
18、持臂13插入第二凹槽,扣盖条3的一端挤压一个屋面板1的第一扣持臂12,扣盖条3的另一端挤压另一个屋面板1的第二扣持臂13。0027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立边双暗扣固定n形扣盖条屋面板结构,利用扣件本体21的竖直边顶端向两侧折弯的第三扣持臂22和第四扣持臂23,构造出能够作为双向暗扣的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当两个屋面板1安装时,一个扣件本体21置于两个屋面板之间,可以同时固定两侧的屋面板1,以实现两个屋面板1的连接,这种连接无需其他部件辅助,大大简化连接结构,不仅能够改善屋面的固定性能,而且安装更加方便;而且在固定扣件2的外侧套设有截面呈n形的扣盖条3,当使用固定扣件2将相邻的两个屋面板连接后,在。
19、利用n形的扣盖条3盖住固定扣件2,并利用扣盖条3的一端挤压一个屋面板的第一扣持臂12,扣盖条3的另一端挤压另一个屋面板1的第二扣持臂13,以实现对相邻两个屋面板的夹持的目的,从而保证两个屋面板在受到水平拉扯时连接处具有足够的强度,保证连接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又由于n形的扣盖条的外侧的曲线,连接后的屋面具有流线效果,外形美观,不仅可以作为屋面板,还可用作墙面板,适用范围更广。0028 第三扣持臂22的前端设有外翘的第五扣持臂24,第三扣持臂22与第五扣持臂24形成第一挂钩,第四扣持臂23的前端设有外翘的第六扣持臂25,第四扣持臂23与第六扣持臂25形成第二挂钩;扣盖条3包括截面呈n形的帽盖头31,。
20、帽盖头31的两侧壁的前端分别设有向内折弯的第七扣持臂32与第八扣持臂33,第七扣持臂32与和第七扣持臂32连接的一侧壁形成第三挂钩,第八扣持臂33与和第八扣持臂33连接的另一侧壁形成第四挂钩,第七扣持臂32的前端挤压一个屋面板1的第一扣持臂12,第八扣持臂33的前端挤压另一个屋面板1的第二扣持臂13,且第一挂钩与第三挂钩相抵,第二挂钩与第四挂钩相抵。利用该连接结构来实现扣盖条3对固定扣件2的再次夹持固定,进而实现对第一扣持臂12与第二扣持臂13的更进一步夹持限位,最终保证两个屋面板在受到水平拉扯时连接处具有足够的强度,保证连接的安全性与稳定性;而且,将固定扣件2包容在扣盖条3的内侧,外表由于n。
21、形的扣盖条的外侧的曲线,使得连接后的屋面具有流线效果,外形美观,不仅可以作为屋面板,还可用作墙面板,适用范围更广。0029 为增强屋面板1各个方向的受力强度,以保证屋面板1作为墙板或者吊顶板时能够承受较大力,屋面板本体11设置有若干条向上凸起的第一加强筋111,第一加强筋111的截面为倒V字形,且第一加强筋111的两侧边之间的夹角为90150度。优选的,第一加说 明 书CN 203808378 U4/4页7强筋111的两侧边之间的夹角为90度、120度或150度。0030 其中,扣件本体21的竖直边分别与第三扣持臂22、第四扣持臂23之间的弧形半径为12mm,第三扣持臂22与第五扣持臂24之间。
22、、以及第四扣持臂23与第六扣持臂25之间的夹角为90110度。帽盖头31的顶部弧形半径为69mm,帽盖头31的两侧壁分别与第七扣持臂32、第八扣持臂33之间的夹角为90110度。帽盖头31的两侧壁的长度为1118mm,帽盖头31的两侧壁之间的距离为1220mm。第一扣持臂12与第二扣持臂13的折边宽度为2540mm,第三扣持臂22与第四扣持臂23的折边长度为813mm,第五扣持臂24与第六扣持臂25的折边长度为35mm,第七扣持臂32与第八扣持臂33的长度为35mm。屋面板本体11分别与第一扣持臂12、第二扣持臂13之间的夹角为80110度。扣件本体21的水平边的宽度为1727mm,扣件本体2。
23、1的竖直边的高度为2845mm。0031 在本实施例中,屋面板本体11的宽度为200800mm,厚度为0.51.5mm。而且,屋面板1的材质还可为钢板、铝镁锰合金板、钛锌板或铜板等金属材料,使其用做墙面或吊顶时无排水坡度限制,用做屋面时排水坡度7度以上,板块转弯半径10米及以上。0032 连接件5一般选用自攻钉或铆钉,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5为自攻螺钉。这种连接方式简单,容易实现。0033 安装时,首先,用连接件5将固定扣件2的扣件本体21的水平边固定在屋面支撑体4上;其次,将第一个屋面板1放置在屋面支撑体4上,屋面板本体11压在固定扣件2的水平边上,第一扣持臂12插入第一凹槽,进而固定。
24、该屋面板的一侧;第三,铺设相邻的第二个屋面板1,该屋面板1的第二扣持臂13插入固定扣件2的第二凹槽,进而固定该屋面板的一侧;第四,将n形的扣盖条3压在固定扣件2的外侧,轻轻拍下,使得第一挂钩、第二挂钩分别与第三挂钩、第四挂钩相抵,实现卡接,进而固定n形的扣盖条3,实现相邻两个屋面板的连接。重复上述步骤即可实现大面积的屋面板之间的连接,而且,使用这种屋面板的结构,使得屋面板之间的连接更加简便。0034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说 明 书CN 203808378 U1/3页8图1图2图3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808378 U2/3页9图4图5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808378 U3/3页10图6图7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808378 U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