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pdf

上传人:xia****o6 文档编号:1486578 上传时间:2018-06-17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712.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20131021.2

申请日:

2014.03.22

公开号:

CN203821399U

公开日:

2014.09.10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

IPC分类号:

E02D17/02

主分类号:

E02D17/02

申请人:

王继远

发明人:

王继远

地址:

541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秀峰区西凤路1号21栋1单元3-2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市中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74

代理人:

李俊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所述深基坑平面尺寸不小于80m×80m,沿该深基坑横、纵方向分别设有不少于9个框架柱,并设有不少于2层的地下室,每层地下室楼面由钢筋混凝土梁、板形成刚度极大的水平传力系统;沿深基坑的坑壁浇注有钢筋混凝土排桩,各排桩顶部设有钢筋混凝土冠梁,每个排桩在地下各层楼面标高处设有钢制腰梁,所述冠梁和所述腰梁与邻近的楼面梁之间设密布水平支撑短梁。本实用新型所述深基坑支护结构中,水平支撑短梁使深基坑排桩传来的土、水压力就近直接传递给建筑物楼面系统,再传给对应的深基坑另一侧土层,做到土、水压力平衡。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所述深基坑平面尺寸不小于80m x80m,其特征在于,沿该深基坑横、纵方向分别设有不少于9个框架柱,并设有不少于2层的地下室,每层地下室楼面由钢筋混凝土梁、板形成刚度极大的水平传力系统;沿深基坑的坑壁浇注有钢筋混凝土排桩,各排桩顶部设有钢筋混凝土冠梁,每个排桩在地下各层楼面标高处设有钢制腰梁,所述冠梁和所述腰梁与邻近的楼面梁之间设密布水平支撑短梁。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桩为跨度很小的竖向连续梁。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基支护结构是以各层地下室楼面为主要水平受力构件,实现深基坑从开挖至地下室侧壁外回填土方全过程坑外土、水压力平衡的深基坑结构。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在建筑基坑施工时,为确保施工安全,防止塌方事故发生,必须对开挖的建筑基坑采取支护措施。建筑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应综合考虑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基坑类型、基坑挖掘深度、降排水条件、周边环境对基坑侧壁位移的要求,基坑周边荷载、施工季节、支护结构使用期限等因素,做到合理设计、精心施工、经济安全。
随着大量高层建筑的建造及地下空间的开发,同时也为了满足高层建筑抗震和抗风等结构要求,地下室由一层发展到多层,相应的基坑开挖深度也越来越深,支护结构失事的案例时有发生,失事后果非常严重。而且,建造安全可靠、便于施工的深基坑,常需耗费巨资,动辄需数千万元,又耗费几个月的工期。因而,良好的深基坑设计与施工在工程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位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该深基坑支护结构彻底改变了当前深基坑设计大量采用的内支撑和桩加锚索等结构型式,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终止了锚索和止水帷幕的设置,简化了结构构造,保证了基坑安全,方便施工作业。本实用新型所述深基坑支护结构在整个施工作业中将深基坑分为中心区、边跨区、过渡区,三个区域协调均衡 进行,全过程确保土坡稳定,受力平衡,保证了基坑安全,方便施工作业,是深基坑设计与施工的重大技术进步,有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所述深基坑平面尺寸不小于80m x80m,沿该深基坑横、纵方向分别设有不少于9个框架柱,并设有不少于2层的地下室,每层地下室楼面由钢筋混凝土梁、板形成刚度极大的水平传力系统;沿深基坑的坑壁浇注有钢筋混凝土排桩,各排桩顶部设有钢筋混凝土冠梁,每个排桩在地下各层楼面标高处设有钢制腰梁,所述冠梁和所述腰梁与邻近的楼面梁之间设密布水平支撑短梁。
所述排桩为跨度很小的竖向连续梁。
该施工方法对距离坑壁两个框架柱距以内的中部主体结构与周边维护结构同时施工;中部主体结构以自然放坡式开挖到基础底面,施工基础和地下室结构,逐层顺作直到结构封顶;周边同时施工排桩与冠梁及其上部放坡土体的支护工程。
所述深基坑分为中心区、边跨区和过渡区。
所述中心区按自然放坡开挖,顺作法施工建筑主体,包括所有基础、柱、梁板,施工时逐层上升,连续作业;
所述中心区地下各层的基础、柱、梁板施工完成,并且所述排桩及冠梁和与之相连接的支撑短梁浇注好并养护达到100%的设计强度后,开挖所述过渡区土方,施工过渡区的基础、柱及地下各层在该部分的楼面梁板,并浇注地下2层支撑短梁及洞口边梁;
所述过渡区地下各层的梁、板浇注完成并将包括相应支撑短梁的混凝土养护到100%的设计强度后,开挖所述边跨区,施工边跨区的基础、柱及地下各层在该部分的楼面梁板,并浇注支撑短梁及洞口边梁。
在所述过渡区施工时,以D50钢管在距深基坑底0.5~1.0m标高的两桩之间穿入桩间土内1.0~1.5m引出水流,探明水流、水压与流量大小;当地下水位高达地下2层楼面附近,则需加设止水帷幕,可自冠梁梁底标高处,从排桩背后两桩之间施工高压旋喷桩与原有排桩共同阻挡地下水流形成止水帷幕;施工止水帷幕的同时,施工地下2层腰梁和地下2层支撑短梁,待其养护到100%设计强度,再开挖边跨区的土体,施工相应部分的基础底板与边墙边柱。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深基坑支护结构,沿该深基坑横、纵方向分别设有不少于9个框架柱,并设有不少于2层的地下室,每层地下室楼面由钢筋混凝土梁、板形成刚度极大的水平传力系统;沿深基坑的坑壁浇注有钢筋混凝土排桩,各排桩顶部设有钢筋混凝土冠梁,每个排桩在地下各层楼面标高处设有钢制腰梁,所述冠梁和所述腰梁与邻近的楼面梁之间设密布水平支撑短梁。
本实用新型所述深基坑支护结构中,水平支撑短梁使深基坑排桩传来的土、水压力就近直接传递给建筑物楼面系统,再传给对应的深基坑另一侧土层,做到土、水压力平衡。每层楼面均设有水平支撑短梁,使排桩支撑点缩短到建筑层高以下。排桩受力模型变为跨度很小的竖向连续梁,可大幅减小桩径和配筋以及嵌入基坑底部深度。
本实用新型所述深基坑支护结构中,以各层地下室楼面系统作为主要传力构件,实现深基坑开挖至地下室侧壁外回填土方全过程,坑外土、水压力平衡的深基坑结构体系和施工方法。
本实用新型所述深基坑支护结构中,所述排桩为跨度很小的竖向连续梁, 其内力不会很大,即便基坑再深,也不需要设置预应力锚索,大幅度降低造价,简化施工,缩短工期。
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在排桩外侧设置止水帷幕。局部渗漏点可采用“先引后封”加局部注浆堵漏的方法。“先引后封”是指,发现渗漏点可先插入钢管引出水流,在水压降低的情况下,对渗漏点周围土体注入水泥浆或快速凝固的化学浆液,最后再封堵引水管完成封堵。当深基坑需开挖到稳定地下水位标高以下时,才需要设置止水帷幕。本法深基坑工程只在深基坑内施工,不发生与周边地下管线、构筑物及相邻房屋基础的干扰;加之坑壁土、水侧压力是由桩、冠梁、腰梁传至支撑短梁,再通过平面刚度极大的楼面梁板系统传给柱、墙及对面支护体系的。施工中只要注意均衡同步施工,相互平衡水平推力,就能确保基坑变位极小,有利于安全文明施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深基坑的结构原理应属内支撑结构体系,但因为先施工内部主体结构,形成平面刚度极大的楼面梁板体系,从而节省了内支撑结构的内部传力系统,最大程度地简化了水平支撑系统。而在边跨所设支撑短梁及其与冠梁、腰梁、排桩的节点构造既简单又可靠,并且没有后续的构件拆除工序,便于高速度高质量地完成基坑作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所述深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整个施工作业中将深基坑分为中心区、边跨区、过渡区,三个区域协调均衡进行,全过程确保土坡稳定,受力平衡,保证了基坑安全,方便施工作业,是深基坑设计与施工的重大技术进步,有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所述深基坑平面尺寸不小于80m x80m,双向均不少于9个框架柱,框架柱从深基坑边部向中心部依次命名为第1轴11,第2轴12,第3轴13、第4轴14…….。
参照图1和图2,相邻的框架柱之间通过框架梁20相互连接,平行的框架梁20之间还设有楼面梁30连接;沿深基坑的坑壁浇注有钢筋混凝土排桩40,在每个排桩40的顶部设有钢筋混凝土冠梁41,每个排桩40在地下各层楼面标高处设有钢制腰梁42,所述冠梁41和所述腰梁42与邻近的楼面梁30之间设密布水平支撑短梁50。
所述深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对距端部两个柱距以内的中部主体结构与周边维护结构同时施工;中部主体结构以自然放坡式开挖到基础底面,施工基础和地下室结构,逐层顺作直到结构封顶;周边同时施工排桩与冠梁及其上部放坡土体的支护工程。
参照图1,所述深基坑分为中心区1、过渡区2和边跨区3。
所述中心区1按自然放坡开挖,顺作法施工建筑主体,包括所有基础、柱、梁板,施工时逐层上升,连续作业;
所述中心区1地下各层的基础、柱、梁板施工完成后,开挖所述过渡区2土方,施工过渡区2的基础、柱及地下各层在该部分的楼面梁板,并浇注支撑短梁及洞口边梁;
所述过渡区2地下各层的梁、板浇注完成后,施工排桩40后,开挖所述边跨区3,施工边跨区的基础、柱及在该部分的楼面梁板,并浇注支短撑梁及洞口边梁。
在所述过渡区施工时,以D50钢管在距深基坑底0.5~1.0m标高的两桩之间穿入桩间土内1.0~1.5m引出水流,探明水流、水压与流量大小;当地下水位高达地下2层楼面附近,则需加设止水帷幕,可自冠梁梁底标高处,从排桩背后两桩之间施工高压旋喷桩与原有排桩共同阻挡地下水流形成止水帷幕;施工止水帷幕的同时,施工地下2层腰梁和地下2层支撑短梁。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以下以平面尺寸80m x80m的深基坑为例,详细说明其施工过程。该深基坑有地下3层,在深基坑横向和纵向分别设定至少9个框架柱。
1、根据建设方提供的建筑工程设计图纸,建筑场地地形图及建筑场地岩土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工程勘察报告,对深基坑做方案设计,进行深基坑施工图设计,施工图设计应设定地下各层的支撑短梁、洞口边梁、排桩和冠梁的位置;确定地下室底板的位置;将深基坑分为中心区1、过渡区2和边跨区3,确定中心区1、过渡区2的自稳边坡的角度和位置;其中过渡区的自稳边坡、地下室底板、排桩和第2层楼面板围成的空间为边跨区3;过渡区的自稳边坡、中心区自稳边坡、地下室底板、第1层楼面板和排桩围成的区域为过渡区2,其余部分为中心区1;
2、按设计的深基坑,开始施工挖掘,具体为:
2.1挖掘中心区1全部土方,挖掘地下1层自稳边坡和中心区自稳边坡,并逐层做护坡工程;施工排桩并从第4框架柱内按顺作法施工建筑主体,具体为所 有基础-柱-梁板……逐层上升,连续作业;需要注意的是地下1层楼面标高边部保留≥20m平台,供护坡桩及外边坡做土钉与护面等工程的场地;深基坑内自稳土坡应能自稳,否则需加土钉等措施;深基坑内土层应分层开挖,分层高度不宜大于1.50m。
2.2开挖过渡区2土方,施工第2框架柱和第3框架柱内的基础、柱及地下1、2层该部分楼面梁板;浇捣地下1层支撑短梁及洞口边梁;以D50钢管在距深基坑底0.5~1.0m标高的两桩之间穿入桩间土内1.0~1.5m引出水流,探明水流、水压与流量大小,当水压高,流量大时,需采取“先引后封”紧急预案;如地下水位高达地下2层楼面附近,需自冠梁梁底标高处从排桩背后向下施工高压旋喷桩形成止水帷幕;施工地下2层腰梁;施工地下2层支撑短梁;此时第1框架柱及外墙尚未浇,地下1层支撑梁以第2框架柱和排桩为支座,跨度比该梁正常跨度大出约1.6m,应严控其所受施工荷载。
2.3开挖边跨区3土方,施工第1轴线两侧基础;施工第1轴线墙、柱;施工第1轴线防水工程;第1轴线墙、柱养护到期并完成防水工程后回填土方。开挖边跨区部分土方前地下2层支撑梁必须养护到混凝土达到100%设计强度;深基坑两侧挖土宜均匀同步,否则应验算地下1层支撑短梁传递水平力的可靠性;如果支撑短梁跨度比该梁正常跨度大出约1.6m,应严控其所受施工荷载。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其架构形式、施工分区与工序卸接等均能够灵活多变,可以派生系列产品。只是做出若干 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专利保护范围。

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821399 U(45)授权公告日 2014.09.10CN203821399U(21)申请号 201420131021.2(22)申请日 2014.03.22E02D 17/02(2006.01)(73)专利权人王继远地址 541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秀峰区西凤路1号21栋1单元3-2(72)发明人王继远(74)专利代理机构深圳市中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74代理人李俊(54) 实用新型名称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57) 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所述深基坑平面尺寸不小于80m80m,沿该深基坑横、纵方向分别设有不少于9个框架柱,并设有不少于。

2、2层的地下室,每层地下室楼面由钢筋混凝土梁、板形成刚度极大的水平传力系统;沿深基坑的坑壁浇注有钢筋混凝土排桩,各排桩顶部设有钢筋混凝土冠梁,每个排桩在地下各层楼面标高处设有钢制腰梁,所述冠梁和所述腰梁与邻近的楼面梁之间设密布水平支撑短梁。本实用新型所述深基坑支护结构中,水平支撑短梁使深基坑排桩传来的土、水压力就近直接传递给建筑物楼面系统,再传给对应的深基坑另一侧土层,做到土、水压力平衡。(51)Int.Cl.(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1页(10)授权公告。

3、号 CN 203821399 UCN 203821399 U1/1页21.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所述深基坑平面尺寸不小于80m x80m,其特征在于,沿该深基坑横、纵方向分别设有不少于9个框架柱,并设有不少于2层的地下室,每层地下室楼面由钢筋混凝土梁、板形成刚度极大的水平传力系统;沿深基坑的坑壁浇注有钢筋混凝土排桩,各排桩顶部设有钢筋混凝土冠梁,每个排桩在地下各层楼面标高处设有钢制腰梁,所述冠梁和所述腰梁与邻近的楼面梁之间设密布水平支撑短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桩为跨度很小的竖向连续梁。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基支护结构是以各层。

4、地下室楼面为主要水平受力构件,实现深基坑从开挖至地下室侧壁外回填土方全过程坑外土、水压力平衡的深基坑结构。权 利 要 求 书CN 203821399 U1/4页3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背景技术0002 在建筑基坑施工时,为确保施工安全,防止塌方事故发生,必须对开挖的建筑基坑采取支护措施。建筑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应综合考虑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基坑类型、基坑挖掘深度、降排水条件、周边环境对基坑侧壁位移的要求,基坑周边荷载、施工季节、支护结构使用期限等因素,做到合理设计、精心施工、经济安全。0003 随着大量高层建筑的建。

5、造及地下空间的开发,同时也为了满足高层建筑抗震和抗风等结构要求,地下室由一层发展到多层,相应的基坑开挖深度也越来越深,支护结构失事的案例时有发生,失事后果非常严重。而且,建造安全可靠、便于施工的深基坑,常需耗费巨资,动辄需数千万元,又耗费几个月的工期。因而,良好的深基坑设计与施工在工程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位置。实用新型内容0004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该深基坑支护结构彻底改变了当前深基坑设计大量采用的内支撑和桩加锚索等结构型式,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终止了锚索和止水帷幕的设置,简化了结构构造,保证了基坑安全,方便施工作业。本实用新型所述深基坑支。

6、护结构在整个施工作业中将深基坑分为中心区、边跨区、过渡区,三个区域协调均衡进行,全过程确保土坡稳定,受力平衡,保证了基坑安全,方便施工作业,是深基坑设计与施工的重大技术进步,有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0005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所述深基坑平面尺寸不小于80m x80m,沿该深基坑横、纵方向分别设有不少于9个框架柱,并设有不少于2层的地下室,每层地下室楼面由钢筋混凝土梁、板形成刚度极大的水平传力系统;沿深基坑的坑壁浇注有钢筋混凝土排桩,各排桩顶部设有钢筋混凝土冠梁,每个排桩在地下各层楼面标高处设有钢制腰梁,所述冠梁和所述腰梁与邻近的楼面梁之间设密布水平支撑短梁。000。

7、6 所述排桩为跨度很小的竖向连续梁。0007 该施工方法对距离坑壁两个框架柱距以内的中部主体结构与周边维护结构同时施工;中部主体结构以自然放坡式开挖到基础底面,施工基础和地下室结构,逐层顺作直到结构封顶;周边同时施工排桩与冠梁及其上部放坡土体的支护工程。0008 所述深基坑分为中心区、边跨区和过渡区。0009 所述中心区按自然放坡开挖,顺作法施工建筑主体,包括所有基础、柱、梁板,施工时逐层上升,连续作业;0010 所述中心区地下各层的基础、柱、梁板施工完成,并且所述排桩及冠梁和与之相连接的支撑短梁浇注好并养护达到100%的设计强度后,开挖所述过渡区土方,施工过渡区的基础、柱及地下各层在该部分的。

8、楼面梁板,并浇注地下2层支撑短梁及洞口边梁;说 明 书CN 203821399 U2/4页40011 所述过渡区地下各层的梁、板浇注完成并将包括相应支撑短梁的混凝土养护到100%的设计强度后,开挖所述边跨区,施工边跨区的基础、柱及地下各层在该部分的楼面梁板,并浇注支撑短梁及洞口边梁。0012 在所述过渡区施工时,以D50钢管在距深基坑底0.51.0m标高的两桩之间穿入桩间土内1.01.5m引出水流,探明水流、水压与流量大小;当地下水位高达地下2层楼面附近,则需加设止水帷幕,可自冠梁梁底标高处,从排桩背后两桩之间施工高压旋喷桩与原有排桩共同阻挡地下水流形成止水帷幕;施工止水帷幕的同时,施工地下2。

9、层腰梁和地下2层支撑短梁,待其养护到100%设计强度,再开挖边跨区的土体,施工相应部分的基础底板与边墙边柱。0013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深基坑支护结构,沿该深基坑横、纵方向分别设有不少于9个框架柱,并设有不少于2层的地下室,每层地下室楼面由钢筋混凝土梁、板形成刚度极大的水平传力系统;沿深基坑的坑壁浇注有钢筋混凝土排桩,各排桩顶部设有钢筋混凝土冠梁,每个排桩在地下各层楼面标高处设有钢制腰梁,所述冠梁和所述腰梁与邻近的楼面梁之间设密布水平支撑短梁。0014 本实用新型所述深基坑支护结构中,水平支撑短梁使深基坑排桩传来的土、水压力就近直接传递给建筑物楼面系统,再传给对应的深基坑另一侧土层,做到土、水压。

10、力平衡。每层楼面均设有水平支撑短梁,使排桩支撑点缩短到建筑层高以下。排桩受力模型变为跨度很小的竖向连续梁,可大幅减小桩径和配筋以及嵌入基坑底部深度。0015 本实用新型所述深基坑支护结构中,以各层地下室楼面系统作为主要传力构件,实现深基坑开挖至地下室侧壁外回填土方全过程,坑外土、水压力平衡的深基坑结构体系和施工方法。0016 本实用新型所述深基坑支护结构中,所述排桩为跨度很小的竖向连续梁,其内力不会很大,即便基坑再深,也不需要设置预应力锚索,大幅度降低造价,简化施工,缩短工期。0017 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在排桩外侧设置止水帷幕。局部渗漏点可采用“先引后封”加局部注浆堵漏的方法。“先引后封”是指。

11、,发现渗漏点可先插入钢管引出水流,在水压降低的情况下,对渗漏点周围土体注入水泥浆或快速凝固的化学浆液,最后再封堵引水管完成封堵。当深基坑需开挖到稳定地下水位标高以下时,才需要设置止水帷幕。本法深基坑工程只在深基坑内施工,不发生与周边地下管线、构筑物及相邻房屋基础的干扰;加之坑壁土、水侧压力是由桩、冠梁、腰梁传至支撑短梁,再通过平面刚度极大的楼面梁板系统传给柱、墙及对面支护体系的。施工中只要注意均衡同步施工,相互平衡水平推力,就能确保基坑变位极小,有利于安全文明施工。0018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深基坑的结构原理应属内支撑结构体系,但因为先施工内部主体结构,形成平面刚度极大的楼面梁板体系,从而节省了。

12、内支撑结构的内部传力系统,最大程度地简化了水平支撑系统。而在边跨所设支撑短梁及其与冠梁、腰梁、排桩的节点构造既简单又可靠,并且没有后续的构件拆除工序,便于高速度高质量地完成基坑作业。0019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0020 本实用新型所述深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整个施工作业中将深基坑分为中心区、边跨区、过渡区,三个区域协调均衡进行,全过程确保土坡稳定,受力平衡,保证了基坑说 明 书CN 203821399 U3/4页5安全,方便施工作业,是深基坑设计与施工的重大技术进步,有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附图说明0021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0022 图2为本实用新。

13、型所述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23 参照图1和图2,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所述深基坑平面尺寸不小于80m x80m,双向均不少于9个框架柱,框架柱从深基坑边部向中心部依次命名为第1轴11,第2轴12,第3轴13、第4轴14.。0024 参照图1和图2,相邻的框架柱之间通过框架梁20相互连接,平行的框架梁20之间还设有楼面梁30连接;沿深基坑的坑壁浇注有钢筋混凝土排桩40,在每个排桩40的顶部设有钢筋混凝土冠梁41,每个排桩40在地下各层楼面标高处设有钢制腰梁42,所述冠梁41和所述腰梁42与邻近的楼面梁30之间设密布水平支撑短梁50。0025 所述深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

14、,对距端部两个柱距以内的中部主体结构与周边维护结构同时施工;中部主体结构以自然放坡式开挖到基础底面,施工基础和地下室结构,逐层顺作直到结构封顶;周边同时施工排桩与冠梁及其上部放坡土体的支护工程。0026 参照图1,所述深基坑分为中心区1、过渡区2和边跨区3。0027 所述中心区1按自然放坡开挖,顺作法施工建筑主体,包括所有基础、柱、梁板,施工时逐层上升,连续作业;0028 所述中心区1地下各层的基础、柱、梁板施工完成后,开挖所述过渡区2土方,施工过渡区2的基础、柱及地下各层在该部分的楼面梁板,并浇注支撑短梁及洞口边梁;0029 所述过渡区2地下各层的梁、板浇注完成后,施工排桩40后,开挖所述边。

15、跨区3,施工边跨区的基础、柱及在该部分的楼面梁板,并浇注支短撑梁及洞口边梁。0030 在所述过渡区施工时,以D50钢管在距深基坑底0.51.0m标高的两桩之间穿入桩间土内1.01.5m引出水流,探明水流、水压与流量大小;当地下水位高达地下2层楼面附近,则需加设止水帷幕,可自冠梁梁底标高处,从排桩背后两桩之间施工高压旋喷桩与原有排桩共同阻挡地下水流形成止水帷幕;施工止水帷幕的同时,施工地下2层腰梁和地下2层支撑短梁。0031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0032 以下以平面尺寸80m x80m的深基坑为例,详细说明其施工过程。该深基坑有地下3层,在深基坑横向和纵向分别设定至少9个框架柱。0033 1、根据。

16、建设方提供的建筑工程设计图纸,建筑场地地形图及建筑场地岩土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工程勘察报告,对深基坑做方案设计,进行深基坑施工图设计,施工图设计应设定地下各层的支撑短梁、洞口边梁、排桩和冠梁的位置;确定地下室底板的位置;将深基坑分为中心区1、过渡区2和边跨区3,确定中心区1、过渡区2的自稳边坡的角度和位置;其中过渡区的自稳边坡、地下室底板、排桩和第2层楼面板围成的空间为边跨区3;过渡区的自稳边坡、中心区自稳边坡、地下室底板、第1层楼面板和排桩围成的区域为过渡区2,其余部分为中心区1;说 明 书CN 203821399 U4/4页60034 2、按设计的深基坑,开始施工挖掘,具体为:0035 2.。

17、1挖掘中心区1全部土方,挖掘地下1层自稳边坡和中心区自稳边坡,并逐层做护坡工程;施工排桩并从第4框架柱内按顺作法施工建筑主体,具体为所有基础-柱-梁板逐层上升,连续作业;需要注意的是地下1层楼面标高边部保留20m平台,供护坡桩及外边坡做土钉与护面等工程的场地;深基坑内自稳土坡应能自稳,否则需加土钉等措施;深基坑内土层应分层开挖,分层高度不宜大于1.50m。0036 2.2开挖过渡区2土方,施工第2框架柱和第3框架柱内的基础、柱及地下1、2层该部分楼面梁板;浇捣地下1层支撑短梁及洞口边梁;以D50钢管在距深基坑底0.51.0m标高的两桩之间穿入桩间土内1.01.5m引出水流,探明水流、水压与流量。

18、大小,当水压高,流量大时,需采取“先引后封”紧急预案;如地下水位高达地下2层楼面附近,需自冠梁梁底标高处从排桩背后向下施工高压旋喷桩形成止水帷幕;施工地下2层腰梁;施工地下2层支撑短梁;此时第1框架柱及外墙尚未浇,地下1层支撑梁以第2框架柱和排桩为支座,跨度比该梁正常跨度大出约1.6m,应严控其所受施工荷载。0037 2.3开挖边跨区3土方,施工第1轴线两侧基础;施工第1轴线墙、柱;施工第1轴线防水工程;第1轴线墙、柱养护到期并完成防水工程后回填土方。开挖边跨区部分土方前地下2层支撑梁必须养护到混凝土达到100%设计强度;深基坑两侧挖土宜均匀同步,否则应验算地下1层支撑短梁传递水平力的可靠性;如果支撑短梁跨度比该梁正常跨度大出约1.6m,应严控其所受施工荷载。0038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其架构形式、施工分区与工序卸接等均能够灵活多变,可以派生系列产品。只是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专利保护范围。说 明 书CN 203821399 U1/1页7图1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821399 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