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吊脚楼楼板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吊脚楼楼板结构.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821667 U(45)授权公告日 2014.09.10CN203821667U(21)申请号 201420173554.7(22)申请日 2014.04.11E04B 5/00(2006.01)E04B 5/12(2006.01)(73)专利权人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地址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茶山高教园区(72)发明人蒋汝佳 吴志堂(74)专利代理机构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11代理人张瑜生(54) 实用新型名称一种吊脚楼楼板结构(57) 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物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吊脚楼楼板结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吊脚楼楼板结构,包括有两平。
2、行布置的木梁,两木梁上固定架设有防火隔热层,所述防火隔热层上支承有木楼板,木楼板两端架于木梁上,所述防火隔热层包括有木条,所述木条两端分别固定于两根木梁上,两根木梁之间平行等间隔分布有若干根所述木条,各木条组合形成的面上固定有竹篾网,所述竹篾网上抹嵌有砂浆,所述砂浆包覆竹篾网形成一体,所述砂浆渗过所述竹篾网的网孔并与木条咬合连接。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能保持原有木楼结构特色,具有防火隔热效果,且成本低廉,重量轻。(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10)授权公告号 CN 20。
3、3821667 UCN 203821667 U1/1页21.一种吊脚楼楼板结构,包括有两平行布置的木梁,两木梁上固定架设有防火隔热层,所述防火隔热层上支承有木楼板,木楼板两端架于木梁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火隔热层包括有木条,所述木条两端分别固定于两根木梁上,两根木梁之间平行等间隔分布有若干根所述木条,各木条组合形成的面上固定有竹篾网,所述竹篾网上抹嵌有砂浆,所述砂浆包覆竹篾网形成一体,所述砂浆渗过所述竹篾网的网孔并与木条咬合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吊脚楼楼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竹篾网固定于木条的下方,且竹篾网两端分别拉结于两根木梁上,砂浆的底面为包覆竹篾网的防火砂浆面,砂浆的顶面渗过所述。
4、竹篾网的网孔与木条咬合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吊脚楼楼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砂浆与木条咬合的顶面低于各木条组合形成的上端面高度,所述木楼板支撑在木条上,且木楼板与砂浆的顶面之间形成间隔腔。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吊脚楼楼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火砂浆面上涂覆有白色涂料层。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吊脚楼楼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竹篾网厚度为3.54.5mm,砂浆的厚度为23cm。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吊脚楼楼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竹篾网的网孔为23cm23cm。权 利 要 求 书CN 203821667 U1/3页3一种吊脚楼楼板结构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物技术领域,。
5、确切的说是一种主体为木结构的侗族、苗族等吊脚楼,更确切的说是吊脚楼的楼板结构。背景技术0002 吊脚楼,也叫“吊楼”,为苗族(重庆、贵州等)、壮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土家族等族传统民居,在渝东南及桂北、湘西、鄂西、黔东南地区的吊脚楼特别多。吊脚楼多为木质结构,早先土司王严禁土民差瓦,只许盖杉皮、茅草,叫“只许买马,不准差瓦”。一直到清代雍正十三年“改上归流”后才兴盖瓦。一般为横排四扇三间,三柱六骑或五柱六骑,中间为堂屋,供历代祖先神龛,是家族祭祀的核心。根据地形,楼分半截吊、半边吊、双手推车两翼吊、吊钥匙头、曲尺吊、临水吊、跨峡过洞吊,富足人家有雕梁画栋,檐角高翘和石级盘绕,大有空中楼阁的诗。
6、画意之境。吊脚楼因采用木质结构使得其具有古色古香的特色;但也存在防火性差的问题。0003 据调查得知:起火点大多为织物、家具等,木楼板起火的几率小;但一旦起火后,木楼板就容易燃烧,特别是对于吊脚楼,一旦楼下着火,木板楼很快就会被烧烤起火,使得火势容易蔓延;所以吊脚楼对于木楼板的防火改造尤为重要。但对于吊脚楼的木楼板改造,需保持原有的木质结构特点,不能破坏其原有的特色;现有的对木质材料的防火,通常采用表面涂覆防火涂料;但采用防火涂料,存在成本高。或采用木楼板下方设置,钢筋混泥土结构,但其存在重量重;对于木结构连接的吊脚楼,其承重能力有限,同时,钢筋混泥土结构也容易改变吊脚楼的原有特点,因此采用钢。
7、筋混泥土不适合对吊脚楼的楼板改造。发明内容0004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持原有木楼结构特色,成本低廉,重量轻,且具有防火隔热效果的吊脚楼楼板结构。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吊脚楼楼板结构,包括有两平行布置的木梁,两木梁上固定架设有防火隔热层,所述防火隔热层上支承有木楼板,木楼板两端架于木梁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火隔热层包括有木条,所述木条两端分别固定于两根木梁上,两根木梁之间平行等间隔分布有若干根所述木条,各木条组合形成的面上固定有竹篾网,所述竹篾网上抹嵌有砂浆,所述砂浆包覆竹篾网形成一体,所述砂浆渗过所述竹篾网的网孔并与木条。
8、咬合连接。000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火隔热层采用木条、竹篾网作为主要框架,保持原有的木楼板结构的木质结构特点,保持原有特色,而且木条和竹篾网具有重力轻、材料易获取、成本低廉的优点,在竹篾网上抹嵌砂浆,竹篾网能与砂浆很好的粘结,形成包覆整个竹篾网,这样形成砂浆防火层,起到防火隔热效果,竹篾网又具有良好的抗拉能力,覆盖有砂浆的竹篾网具有良好的抗拉性,提高防火隔热层对木楼板的支撑强度,砂浆同时与木条咬合连接,砂浆的固定牢固。说 明 书CN 203821667 U2/3页40007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竹篾网固定于木条的下方,且竹篾网两端分别拉结于两根木梁上,砂浆的底面为包覆竹篾网的防。
9、火砂浆面,砂浆的顶面渗过所述竹篾网的网孔与木条咬合连接。000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竹篾网与砂浆覆盖形成的一体结构,其两端支承在木梁上,形成对木条的支承,且木条又形成对竹篾网和砂浆的固定,实现力分散,不会集中在某一个部件上,提高防火隔热层的使用寿命,且砂浆能实现将木条很好的与楼下隔开,砂浆的厚度要求可避开木条的厚度,降低防火隔热层的重量,减轻整个防火隔热层的重量。0009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砂浆与木条咬合的顶面低于各木条组合形成的上端面高度,所述木楼板支撑在木条上,且木楼板与砂浆的顶面之间形成间隔腔。00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木楼板供人行走,且由于木楼板本身的特性,长时。
10、间使用后,木楼板容易出现变形和开裂现象,采用木楼板支撑在木条上,木楼板与砂浆的顶面之间形成间隔腔,使得木楼板与砂浆隔开,防止砂浆受木楼板变形影响而开裂。0011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火砂浆面上涂覆有白色涂料层。00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白色涂料具有反光效果,使得室内更为明亮。0013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竹篾网厚度为3.54.5mm,砂浆的厚度为23cm。00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吊脚楼的承重能力有限,又需要保证防火隔热层具有良好的防火隔热效果,则需要砂浆层厚度适中,且竹篾网和砂浆位于木条的下方,则砂浆与竹篾网的结合牢固性,以及砂浆的渗过竹篾网的网孔与木条的咬。
11、合牢固,需要选择合适的竹篾网厚度,不然容易使得砂浆的载荷完全依附于竹篾网,而降低整个防火隔热层的牢固性,因此经实验,采用上述砂浆层的厚度和竹篾网的厚度,实现砂浆与竹篾网的良好结构以及砂浆与木条的咬合,且砂浆层具有足够的耐火隔热性。0015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竹篾网的网孔为23cm23cm。001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砂浆透过竹篾网穿过网孔,并与木条咬合连接,避免砂浆过多的嵌入竹篾网与木条之间,而使得竹篾网与木条的固定连接不可靠。0017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0018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脚楼楼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0019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
12、施例吊脚楼楼板结构剖切后的立体视图;0020 图3为图2A部分局部放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0021 参见附图1、附图2和附图3,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吊脚楼楼板结构,包括有两平行布置的木梁1,两木梁1上固定架设有防火隔热层2,所述防火隔热层2上支承有木楼板3,木楼板3两端架于木梁1上。所述防火隔热层2包括有木条21,所述木条21两端分别固定于两根木梁1上(木条可采用钉子等紧固件进行固定在木梁1上),两根木梁1之间平行等间隔分布有若干根所述木条21,各木条21组合形成的面上固定有竹篾网22,竹篾网22为纵横交错的竹篾条编织构成,竹篾网22可以采用铁丝、线等绑扎在木条21上,或采用钉子等固定在木条上均。
13、可;所述竹篾网22上抹嵌有砂浆23,所述砂浆23包覆竹篾网22形成说 明 书CN 203821667 U3/3页5一体,这样形成砂浆23包覆竹篾网22的砂浆防火层,所述砂浆23渗过所述竹篾网22的网孔221并与木条21咬合连接。其中砂浆防火层可以设置在各木条21形成的顶面上,也可以设置在各木条21形成的底面上;放置在顶面上,则整个砂浆防火层压在木条21上,木条21的支承力过大,而且砂浆23不容易将木条21与楼下隔开,砂浆23在包覆木条21时,则存在砂浆层过厚,重量过大的缺陷,故优先采用将砂浆防火层放置在木条下方。0022 具体为:所述竹篾网22固定于木条21的下方,且竹篾网22两端分别拉结于两。
14、根木梁1上,砂浆23的底面为包覆竹篾网22的防火砂浆面,砂浆23的顶面231渗过所述竹篾网22的网孔221与木条21咬合连接。实现竹篾网22与砂浆23覆盖形成的一体结构,其两端支承在木梁1上,形成对木条21的支承,且木条21又形成对竹篾网22和砂浆23的固定,实现力分散,不会集中在某一个部件上,提高防火隔热层的使用寿命,且砂浆23能实现将木条21很好的与楼下隔开,砂浆23的厚度要求可避开木条21的厚度,降低防火隔热层的重量,减轻整个防火隔热层的重量。同时,由于木楼板3供人行走,且由于木楼板3本身的特性,长时间使用后,木楼板3容易出现变形和开裂现象,如果木楼板3与砂浆23贴合,则容易存在木楼板3。
15、变形后,其作用力作用在砂浆23上,导致砂浆23的开裂,为解决该问题;所述砂浆23与木条21咬合的顶面231低于各木条21组合形成的上端面高度,所述木楼板3支撑在木条21上,且木楼板3与砂浆23的顶面231之间形成间隔腔4。这样使得木楼板3与砂浆23隔开,防止砂浆23受木楼板3变形影响而开裂;而且间隔腔4的形成具有楼上与楼下隔音的效果。其中间隔腔4的高度优先为45cm;保证良好的缓冲间隔,且避免出现间隔腔4过高,人在木楼板上走时,声音太大。0023 由于砂浆的覆盖,楼板的漏光性差,屋内光线容易不好,故在所述防火砂浆面上涂覆有白色涂料层24。该白色涂料可为市场上的水溶性涂料(常见的是106和803。
16、涂料),或乳胶漆等。白色涂料具有反光效果,使得室内更为明亮。0024 由于吊脚楼的承重能力有限,又需要保证防火隔热层具有良好的防火隔热效果,则需要砂浆层厚度适中,且竹篾网和砂浆位于木条的下方,则砂浆与竹篾网的结合牢固性,以及砂浆的渗过竹篾网的网孔与木条的咬合牢固,需要选择合适的竹篾网22厚度,不然容易使得砂浆23的载荷完全依附于竹篾网22,而降低整个防火隔热层的牢固性,因此经实验,采用所述竹篾网22厚度选择为3.54.5mm,砂浆23的厚度选择为23cm。实现砂浆23与竹篾网22的良好结构以及砂浆23与木条21的咬合,且砂浆层具有足够的耐火隔热性。而且,所述竹篾网22的网孔221为23cm23cm。便于砂浆23透过竹篾网22穿过网孔221,并与木条21咬合连接,避免砂浆23过多的嵌入竹篾网22与木条21之间,而使得竹篾网22与木条21的固定连接不可靠。0025 上述实施例仅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之用,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实质精神的指导下,还可作出相应的变形或变型,故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说 明 书CN 203821667 U1/2页6图1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821667 U2/2页7图3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821667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