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水路面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透水路面结构.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866663 U(45)授权公告日 2014.10.08CN203866663U(21)申请号 201420263179.5(22)申请日 2014.05.22E01C 7/32(2006.01)E01C 11/22(2006.01)E01F 5/00(2006.01)(73)专利权人海南通程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地址 570208 海南省海口市和平大道加州阳光公寓1117室专利权人青岛海防工程局(72)发明人蒋兴华 汪巍 李誉 黄颐宴鸿新(74)专利代理机构深圳市中知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1代理人孙昀 孙皓(54) 实用新型名称透水路面结构(57) 摘要本实。
2、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透水路面结构,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路面能够自动排水,提高路面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采用包括沿路面长度方向压实的原状土层,原状土层的上端铺设有级配碎石层,级配碎石层的两侧分别设有肩部,两侧肩部之间具有凹槽,凹槽内填充有水泥混凝土层,水泥混凝土层的两侧上设有排水沟,在肩部上设有第一透水混凝土层,第一透水混凝土层的上端面以及水泥混凝土层的上端面上均铺设有一层以上的土工格栅,在土工格栅的上端、水泥混凝土层上方铺设有第二透水混凝土层;土工格栅的上端、两侧第一透水混凝土层上抹有水泥砂浆层,在水泥砂浆层上铺设有路沿平石,所述肩部与第一透水混凝土层之间设有引水管,所述引水管的上端设有通孔。(5。
3、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2页(10)授权公告号 CN 203866663 UCN 203866663 U1/1页21.一种透水路面结构,包括沿路面长度方向压实的原状土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原状土层(1)的上端铺设有级配碎石层(2),在级配碎石层(2)的两侧分别设有肩部(3),两侧肩部(3)之间具有凹槽(4),凹槽(4)内填充有水泥混凝土层(5),在水泥混凝土层(5)的两侧上设有内凹的排水沟(6),所述排水沟(6)沿透水路面的长度方向设置,在肩部(3)上设有第一透水混凝土层(。
4、7),所述第一透水混凝土层(7)的上端面以及水泥混凝土层(6)的上端面上均铺设有一层以上的土工格栅(8),在土工格栅(8)的上端、水泥混凝土层(6)上方铺设有第二透水混凝土层(9);所述土工格栅(8)的上端、两侧第一透水混凝土层(7)上抹有水泥砂浆层(10),在水泥砂浆层(10)上铺设有路沿平石(11),所述肩部(3)与第一透水混凝土层(7)之间设有引水管(12),所述引水管(12)的上端设有通孔(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水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水管(12)沿肩部(3)的长度方向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水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13)间隔排列在引水管(12)的上。
5、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水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13)之间的孔距为100m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水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13)的孔径为10mm。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透水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水管(12)的直径为300mm。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透水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水混凝土层(9)上涂覆有透水混凝土保护层(14)。权 利 要 求 书CN 203866663 U1/2页3透水路面结构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透水路面结构。背景技术0002 目前,在道路的铺设中,由于大多使用的是混凝土进行直接浇筑,导致路面不具有排水功能,在下雨。
6、天时路面会聚集积水,导致路面容易出现开裂、脱粒,降低了路面的使用寿命,增加了日后的维护成本。发明内容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透水路面结构,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路面能够自动排水,提高路面的使用寿命。0004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透水路面结构,包括沿路面长度方向压实的原状土层,所述原状土层的上端铺设有级配碎石层,在级配碎石层的两侧分别设有肩部,两侧肩部之间具有凹槽,凹槽内填充有水泥混凝土层,在水泥混凝土层的两侧上设有内凹的排水沟,所述排水沟沿透水路面的长度方向设置,在肩部上设有第一透水混凝土层,所述第一透水混凝土层的上端面以及水泥混凝土层的上端面上均铺设。
7、有一层以上的土工格栅,在土工格栅的上端、水泥混凝土层上方铺设有第二透水混凝土层;所述土工格栅的上端、两侧第一透水混凝土层上抹有水泥砂浆层,在水泥砂浆层上铺设有路沿平石,所述肩部与第一透水混凝土层之间设有引水管,所述引水管的上端设有通孔。0005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引水管沿肩部的长度方向设置。0006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通孔间隔排列在引水管的上端。0007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通孔之间的孔距为100mm。0008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通孔的孔径为10mm。0009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引水管的直径为300mm。0010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二透水混凝土层上涂覆有透水混凝土保护层。0011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
8、,通过设置排水沟、透水性好的混凝土层以及在混凝土层中设置引水管,将渗透进路面中的水快速通过排水沟及引水管排入市政管网,避免了雨水在路面的积聚而使路面开裂脱粒,延长了路面的使用寿命,也提高了路面的排水能力。附图说明0012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0013 图2为本实用新型引水管的结构示意图。0014 图3为本实用新型引水管的横截面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0015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说 明 书CN 203866663 U2/2页40016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透水路面结构,包括将原路面的原状土层1,将原状土层1夯实,夯实系数为93,在原状土层1上铺设有级。
9、配碎石层2,夯实系数为94,夯实后,使级配碎石层2的左右两侧形成沿原路面长度方向凸起的肩部3,两侧肩部3之间形成一个凹槽,级配碎石层2的凹槽部分内铺设有水泥混凝土层5,水泥混凝土层可以选用C20水泥混凝土;在水泥混凝土层5的两侧靠近肩部3处设有沿原路面长度方向设置的内凹的排水沟4,排水沟4的宽度为100-300mm,深度为100-150mm;在肩部3上设有第一透水混凝土层7,第一透水混凝土层7的横截面为L字形,在第一透水混凝土层7的外侧上端面为斜面,第一透水混凝土层7的凹入部分端面与水泥混凝土层5的上端面在同一平面上,在第一透水混凝土层7与肩部3之间设有沿原路面长度方向设置的引水管12,引水管。
10、12的直径为300mm,在引水管12的上端分布有通孔13,两个通孔13之间的孔距为100mm,通孔13的孔径为10mm;在第一透水混凝土层5和水泥混凝土层5的上端面上均铺设有一层以上的土工格栅8,本实施例中,土工格栅8的铺设层数为一层;在土工格栅8的上端、位于水泥混凝土层6上方铺设有第二透水混凝土层9;所述土工格栅8的上端、两侧的第一透水混凝土层7上抹有水泥砂浆层10,在水泥砂浆层10上铺设有路沿平石11,所述路沿平石11的端面与水泥砂浆层10的端面在同一平面上,使透水路面平整,在第二透水混凝土层9上设有一层透水混凝土保护层14;所述第二透水混凝土层9为生态透水混凝土层。0017 本实用新型具有排水快,使雨水能及时排入地下,从而保护了透水混凝土层不受水浸的损坏,延长了路面的使用寿命。说 明 书CN 203866663 U1/2页5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866663 U2/2页6图2图3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866663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