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塔组构件吊装装置及其抱杆.pdf

上传人:111****11 文档编号:1466110 上传时间:2018-06-17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20348522.6

申请日:

2014.06.26

公开号:

CN204199836U

公开日:

2015.03.1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

IPC分类号:

E04H12/34

主分类号:

E04H12/34

申请人:

国家电网公司; 国家电网公司交流建设分公司; 河南送变电工程公司

发明人:

苏秀成; 付明翔; 徐国庆; 王小松; 刘万东; 吕超英; 肖贵成; 李林峰; 侯东红; 翟飞; 高晓莉; 刘克伟; 侯纪勇; 王刚

地址:

100031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86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代理人:

魏晓波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力塔组构件吊装装置及其抱杆,该抱杆包括抱杆体,该抱杆体固定连接于电力塔组构件,还包括支撑臂、第一拉索和第二拉索,其中,支撑臂固定连接于抱杆体的中部并位于吊装装置的吊具的相对侧,第一拉索张紧连接于支撑臂端部和抱杆体的顶端,第二拉索张紧连接于支撑臂端部和抱杆体的底端。本方案的抱杆通过背弓机构增强了抱杆体承载时的抗弯性能,延长了其使用寿命。此外,对于同等承载能力而言,与现有传统抱杆结构相比,采用背弓式结构可相应地减小抱杆体的断面面积,从而可使抱杆向轻量化和小型化发展,可以满足现阶段特高压组塔施工的需要,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狭小空间下杆塔组立的施工难题。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电力塔组构件吊装装置的抱杆,包括抱杆体(1),所述抱杆体(1)可固连于所述电力塔组构件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臂(2)、第一拉索(3)和第二拉索(4),所述支撑臂(2)固连于所述抱杆杆体的中部并位于所述吊装装置的吊具相对侧,所述第一拉索(3)张紧连接于所述抱杆体(1)的顶端与所述支撑臂(2)端部之间,所述第二拉索(4)张紧连接于所述抱杆体(1)的底端与所述支撑臂(2)端部之间。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抱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2)与所述抱杆体(1)的连接点靠近或者位于所述抱杆体(1)与所述电力塔组构件的连接点处。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抱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2)包括连接杆(21)、第一支撑杆(22)和第二支撑杆(23),所述支撑臂(2)通过所述连接杆(21)与所述抱杆杆体固连,所述第一支撑杆(22)和所述第二支撑杆(23)相对于所述抱杆体(1)的中心线左右对称的固连于所述连接杆(21)的两端,所述第一拉索(3)和所述第二拉索(4)数量为两个;
两个所述第一拉索(3)中一者通过所述第一支撑杆(22)与所述支撑臂(2)连接,另一者通过所述第二支撑杆(23)与所述支撑臂(2)连接;两个所述第二拉索(4)中一者通过所述第一支撑杆(22)与所述支撑臂(2)连接,另一者通过所述第二支撑杆(23)与所述支撑臂(2)连接。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抱杆,其特征在于,沿竖直向上,所述第一支撑杆(22)和所述第二支撑杆(23)间的间距逐渐增大。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抱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2)还包括至少一个加强梁(24),所述加强梁(24)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杆(22)和所述第二支撑杆(23)之间。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抱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21)、所述第一支撑杆(22)、所述第二支撑杆(23)和所述加强梁(24)三者中至少一者为空心杆件。

7.  电力塔组构件吊装装置,包括抱杆、吊具、钢丝绳和卷扬机构,所 述抱杆用于抱紧连接于所述电力塔组钩件,所述钢丝绳缠绕于所述卷扬机构,并绕过所述抱杆的换向滑轮组与所述吊具连接,所述卷扬机构用于收放所述钢丝绳以便所述吊具作升降运动,其特征在于,所述抱杆具体为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抱杆。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电力塔组构件吊装装置及其抱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塔组构件吊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力塔组构件吊装装置及其抱杆机构。
背景技术
电力塔组构件包括塔脚、塔身和塔头三部分,塔头是输电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支撑和架空电线的作用,将电能安全可靠地输送电网或用户,塔身其连接塔脚和塔头的作用。搭建塔组构件过程通常由吊装装置完成。
现结合图1来说明电力塔组构件吊装装置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如图1所示,该吊装置包括抱杆、钢丝绳5′、卷扬机构6′,其中,抱杆包括抱杆体1′、承载抱箍2′和换向滑轮组3′,抱杆体1′通过承载抱箍2′倾斜抱紧连接于塔腿7′,换向滑轮组3′连接于抱杆体1′的顶端,钢丝绳5′缠绕连接于卷扬系统并绕过换向滑轮组3′将其端部固定于抱杆体1′上,吊钩4′通过动滑轮张紧于钢丝绳5′上。
搭建塔组构件时,控制卷扬机构6′收放钢丝绳5′,以将塔组构件提升至预定安装位置,再由人工通过螺栓组件固定。
由于电力塔组包括至少四个塔腿,每个塔腿7′倾斜安装于水平面上,抱杆抱紧连接塔腿7′后形成悬臂结构,当起吊塔组构件时,起吊物重力将会对抱杆体产生弯矩,该弯矩作用下抱杆体1′势必弯曲变形,这样将会缩短其使用寿命。
有鉴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对现有抱杆结构进行改进,以提高其抗弯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核心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抱杆,以提高现有抱杆结构的抗弯性能。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括该抱杆的电力塔组构件吊装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抱杆,包括抱杆体,该抱杆体固定连接于电力塔组构件,还包括支撑臂、第一拉索和第二拉索,其中,支撑臂固定连接于抱杆体的中部并位于吊装装置的吊具的相对侧,第一拉索张紧连接于支撑臂端部和抱杆体的顶端,第二拉索张紧连接于支撑臂端部和抱杆体的底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的抱杆通过增设由支撑臂、第一拉索和第二拉索构成的背弓机构,当吊装装置起吊塔组构件时,构件重力分力施加于抱杆体顶端的弯矩通过第一拉索由支撑臂承担,而抱杆体的底端通过第二拉索形成反作用力来克服支撑臂的弯矩,从而增强了抱杆体承载时的抗弯性能,延长了其使用寿命。此外,可以理解,对于同等承载能力而言,与现有传统抱杆结构相比,采用背弓式结构可相应地减小抱杆体的断面面积,从而可使抱杆向轻量化和小型化发展,可以满足现阶段特高压组塔施工的需要,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狭小空间下杆塔组立的施工难题。
优选地,所述支撑臂与所述抱杆体的连接点靠近或者位于所述抱杆体与所述电力塔组构件的连接点处。
优选地,述支撑臂包括连接杆、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支撑臂通过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抱杆杆体固连,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相对于所述抱杆体的中心线左右对称的固连于所述连接杆的两端,所述第一拉索和所述第二拉索数量为两个;
两个所述第一拉索中一者通过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支撑臂连接,另一者通过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支撑臂连接;两个所述第二拉索中一者通过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支撑臂连接,另一者通过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支撑臂连接。
优选地,沿竖直向上,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间的间距逐 渐增大。
优选地,所述支撑臂还包括至少一个加强梁,所述加强梁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之间。
优选地,所述连接杆、所述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和所述加强梁三者中至少一者为空心杆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力塔组构件吊装装置,包括抱杆、钢丝绳和卷扬机构,抱杆用于与抱紧连接于已固定安装的塔组杆件,钢丝绳缠绕于卷扬机构,并绕过所述抱杆的换向滑轮组与吊具连接,卷扬机构用于收放钢丝绳以便吊具升降运动,其中,抱杆具体为如上所述的抱杆。
由于上述抱杆具备上述技术效果,可以理解,包括该抱杆的电力塔组构件吊装装置同样具备上述技术效果,故而本文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现有电力塔组构件吊装装置位于吊重工况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力塔组构件吊装装置位于吊重工况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中所示电力塔组构件吊装装置的抱杆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的A向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3中所示抱杆的旋转式连接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5中所示旋转式连接座的二维结构示意图。
图1中附图标记与各个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
1′抱杆体、2′承载抱箍、3′换向滑轮组、4′吊钩、5′钢丝绳、6′卷扬机构、7′塔腿。
图2至图6中附图标记与各个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
1抱杆体、11抱杆主体、12旋转式连接座、121中部法兰、122回转套、121-1第一耳板结构、2支撑臂、21连接杆、211第二耳板结构、22 第一支撑杆、23第二支撑杆、24加强梁、3第一拉索、4第二拉索、5承载抱箍、6塔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抱杆,以提高抱杆的抗弯性能差。
本方案中所述及的电力塔组构件吊装装置的具体结构及其工作原理与现有技术完全相同,故而本文在此不再赘述,现结合说明书附图来详细说明点抱杆的具体结构及其工作原理。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涉及的方位词“顶”和“底”是以图2中吊装装置位于吊重工况为基准来设定,因此,上述方位词的出现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请参见图2和图3,其中,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力塔组构件吊装装置位于吊重工况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2中所示电力塔组构件吊装装置的抱杆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抱杆包括抱杆体1,该抱杆体1通过承载抱箍5固定于塔腿6上,还包括支撑臂2、第一拉索3和第二拉索4。
其中,抱杆体1包括至少两段构格式铝合金抱杆主体11和旋转式连接座12,相邻两个段构格式铝合金抱杆主体11间通过旋转式连接座12连接,抱杆主体11采用格构式分段设计结构,具有单件重量轻的特点。当然,在满足承载能力、加工及装配工艺要求的基础上,该抱杆体亦可采用多段钢管套接制成。旋转式连接座12包括中部法兰121和回转套122,中部法兰121通过高强度螺栓组件连接相邻两段铝合金杆体,回转套122可旋转的套设于中部法兰121并通过承载抱箍5与塔腿3连接,从而可使抱杆体1相对于塔腿6转动一定距离,以调整塔身7相对于塔腿6的安装位置。
支撑臂2通过螺栓组件连接于抱杆体1中部,并位于吊装装置的吊具相对侧。该支撑臂2包括连接杆21、第一支撑杆22和第二支撑杆23,其中,连接杆21具有第二耳板结构211,相应地旋转式连接座12的中部法兰121焊接连接有与第二耳板结构211对应设置的第一耳板结构121-1,第 一耳板结构121-1和第二耳板结构211通过螺栓组件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杆22和第二支撑杆23相对于抱杆体1的中心线左右对称的焊接于连接杆21两端。
基于支撑臂2的具体结构,本方案中的第一拉索3和第二拉索4的数量均为两根,两根第一拉索3中一者张紧连接于抱杆体1的顶端与第一支撑杆22的端部之间,另一者张紧连接于抱杆体1的顶端与第二支撑杆23之间,同样地,两根第一拉索14中一者张紧连接于抱杆体的底端与第一支撑杆22的端部之间,另一者张紧连接于抱杆体的底端与第二支撑杆23的端部之间,并且,在竖直平面内第一拉索14和第二拉索15与抱杆体的中心线成10°~80°夹角设置。
当吊装装置位于吊重工况下时,吊重物的重力施加于抱杆体的弯矩通过第一拉索3由支撑臂2承担,而抱杆体的底端通过第二拉索4形成反作用力来克服支撑臂2的弯矩,从而增强了抱杆体1承载时的抗弯性能,延长了其使用寿命。此外,可以理解,对于同等承载能力而言,与现有传统抱杆结构相比,采用背弓式结构可相应地减小抱杆体的断面面积,从而可使抱杆向轻量化和小型化发展,可以满足现阶段特高压组塔施工的需要,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狭小空间下杆塔组立的施工难题。
进一步,本方案中的第一支撑杆22和第二支撑杆23相对于抱杆体1的中心线左右对称设置,两个第一拉索和两个第二拉索的合力克服起吊物重力产生的弯矩,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抱杆的抗弯性能。当然,在满足提高抱杆抗弯性能功能、加工及装配工艺要求的基础上,支撑臂亦可采用其他结构。
此外,沿竖直向上,第一支撑杆22和第二支撑杆23间的间距逐渐增大,如此设置,可使支撑臂2形成类三角形结构,具有较强的承载能力。
为了更进一步地增强支撑臂2的承载能力,支撑臂2还包括两个加强梁24,两个加强梁24焊接连接于第一支撑杆22和第二支撑杆23之间,以增强支撑臂2的承载能力。
需要说明的,为了减轻抱杆整体重量,支撑臂2的第一支撑杆22、第二支撑杆23、连接杆21和加强梁24等均由空心钢管,可以理解,在满足各自功能、加工及装配工艺要求的基础上,第一支撑杆22、第二支撑杆23、连接杆21和加强梁24可采用除钢管外其他材质的管件,当然,亦可采用实心杆件结构。
此外,为了尽量减少因支撑臂2自重以及拉索张紧力对抱杆体的悬臂产生的弯矩,从而进一步延长抱杆的使用寿命,本方案中支撑臂2与抱杆体1的连接点靠近或者位于抱杆体1与塔腿6的连接点处。如图所示,具体地,本方案中支撑臂2和承载抱箍5两者通过旋转式连接座12与抱杆体1连接,承载抱箍5抱紧连接于塔腿6,其中,支撑臂2通过高强度螺栓组件连接于中部法兰121,承载抱箍5通过高强度螺栓组件连接于回转套122。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电力塔组构件吊装装置及其抱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一种电力塔组构件吊装装置及其抱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一种电力塔组构件吊装装置及其抱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电力塔组构件吊装装置及其抱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电力塔组构件吊装装置及其抱杆.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420348522.6(22)申请日 2014.06.26E04H 12/34(2006.01)(73)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地址 100031 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86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交流建设分公司河南送变电工程公司(72)发明人苏秀成 付明翔 徐国庆 王小松刘万东 吕超英 肖贵成 李林峰侯东红 翟飞 高晓莉 刘克伟侯纪勇 王刚(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代理人魏晓波(54) 实用新型名称一种电力塔组构件吊装装置及其抱杆(57)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力塔组构件吊装装置及其抱杆,该抱杆包括抱。

2、杆体,该抱杆体固定连接于电力塔组构件,还包括支撑臂、第一拉索和第二拉索,其中,支撑臂固定连接于抱杆体的中部并位于吊装装置的吊具的相对侧,第一拉索张紧连接于支撑臂端部和抱杆体的顶端,第二拉索张紧连接于支撑臂端部和抱杆体的底端。本方案的抱杆通过背弓机构增强了抱杆体承载时的抗弯性能,延长了其使用寿命。此外,对于同等承载能力而言,与现有传统抱杆结构相比,采用背弓式结构可相应地减小抱杆体的断面面积,从而可使抱杆向轻量化和小型化发展,可以满足现阶段特高压组塔施工的需要,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狭小空间下杆塔组立的施工难题。(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1页。

3、 说明书4页 附图5页(10)授权公告号 CN 204199836 U(45)授权公告日 2015.03.11CN 204199836 U1/1页21.电力塔组构件吊装装置的抱杆,包括抱杆体(1),所述抱杆体(1)可固连于所述电力塔组构件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臂(2)、第一拉索(3)和第二拉索(4),所述支撑臂(2)固连于所述抱杆杆体的中部并位于所述吊装装置的吊具相对侧,所述第一拉索(3)张紧连接于所述抱杆体(1)的顶端与所述支撑臂(2)端部之间,所述第二拉索(4)张紧连接于所述抱杆体(1)的底端与所述支撑臂(2)端部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抱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2)与所述抱杆。

4、体(1)的连接点靠近或者位于所述抱杆体(1)与所述电力塔组构件的连接点处。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抱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2)包括连接杆(21)、第一支撑杆(22)和第二支撑杆(23),所述支撑臂(2)通过所述连接杆(21)与所述抱杆杆体固连,所述第一支撑杆(22)和所述第二支撑杆(23)相对于所述抱杆体(1)的中心线左右对称的固连于所述连接杆(21)的两端,所述第一拉索(3)和所述第二拉索(4)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拉索(3)中一者通过所述第一支撑杆(22)与所述支撑臂(2)连接,另一者通过所述第二支撑杆(23)与所述支撑臂(2)连接;两个所述第二拉索(4)中一者通过所述第一支撑杆。

5、(22)与所述支撑臂(2)连接,另一者通过所述第二支撑杆(23)与所述支撑臂(2)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抱杆,其特征在于,沿竖直向上,所述第一支撑杆(22)和所述第二支撑杆(23)间的间距逐渐增大。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抱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2)还包括至少一个加强梁(24),所述加强梁(24)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杆(22)和所述第二支撑杆(23)之间。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抱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21)、所述第一支撑杆(22)、所述第二支撑杆(23)和所述加强梁(24)三者中至少一者为空心杆件。7.电力塔组构件吊装装置,包括抱杆、吊具、钢丝绳和卷扬机构,所述抱杆用于抱紧连。

6、接于所述电力塔组钩件,所述钢丝绳缠绕于所述卷扬机构,并绕过所述抱杆的换向滑轮组与所述吊具连接,所述卷扬机构用于收放所述钢丝绳以便所述吊具作升降运动,其特征在于,所述抱杆具体为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抱杆。权 利 要 求 书CN 204199836 U1/4页3一种电力塔组构件吊装装置及其抱杆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塔组构件吊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力塔组构件吊装装置及其抱杆机构。背景技术0002 电力塔组构件包括塔脚、塔身和塔头三部分,塔头是输电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支撑和架空电线的作用,将电能安全可靠地输送电网或用户,塔身其连接塔脚和塔头的作用。搭建塔组构件过程通常由吊装。

7、装置完成。0003 现结合图1来说明电力塔组构件吊装装置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0004 如图1所示,该吊装置包括抱杆、钢丝绳5、卷扬机构6,其中,抱杆包括抱杆体1、承载抱箍2和换向滑轮组3,抱杆体1通过承载抱箍2倾斜抱紧连接于塔腿7,换向滑轮组3连接于抱杆体1的顶端,钢丝绳5缠绕连接于卷扬系统并绕过换向滑轮组3将其端部固定于抱杆体1上,吊钩4通过动滑轮张紧于钢丝绳5上。0005 搭建塔组构件时,控制卷扬机构6收放钢丝绳5,以将塔组构件提升至预定安装位置,再由人工通过螺栓组件固定。0006 由于电力塔组包括至少四个塔腿,每个塔腿7倾斜安装于水平面上,抱杆抱紧连接塔腿7后形成悬臂结构,当起吊塔组构件。

8、时,起吊物重力将会对抱杆体产生弯矩,该弯矩作用下抱杆体1势必弯曲变形,这样将会缩短其使用寿命。0007 有鉴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对现有抱杆结构进行改进,以提高其抗弯性能。实用新型内容0008 针对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核心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抱杆,以提高现有抱杆结构的抗弯性能。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括该抱杆的电力塔组构件吊装装置。0009 为了解决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抱杆,包括抱杆体,该抱杆体固定连接于电力塔组构件,还包括支撑臂、第一拉索和第二拉索,其中,支撑臂固定连接于抱杆体的中部并位于吊装装置的吊具的相对侧,第一拉索张紧连接于支撑臂端部和抱杆体的顶端,第二拉索张紧连接。

9、于支撑臂端部和抱杆体的底端。001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的抱杆通过增设由支撑臂、第一拉索和第二拉索构成的背弓机构,当吊装装置起吊塔组构件时,构件重力分力施加于抱杆体顶端的弯矩通过第一拉索由支撑臂承担,而抱杆体的底端通过第二拉索形成反作用力来克服支撑臂的弯矩,从而增强了抱杆体承载时的抗弯性能,延长了其使用寿命。此外,可以理解,对于同等承载能力而言,与现有传统抱杆结构相比,采用背弓式结构可相应地减小抱杆体的断面面积,从而可使抱杆向轻量化和小型化发展,可以满足现阶段特高压组塔施工的需要,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狭小空间下杆塔组立的施工难题。0011 优选地,所述支撑臂与所述抱杆体的连接点靠近或者位于所述。

10、抱杆体与所述电力塔组构件的连接点处。说 明 书CN 204199836 U2/4页40012 优选地,述支撑臂包括连接杆、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支撑臂通过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抱杆杆体固连,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相对于所述抱杆体的中心线左右对称的固连于所述连接杆的两端,所述第一拉索和所述第二拉索数量为两个;0013 两个所述第一拉索中一者通过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支撑臂连接,另一者通过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支撑臂连接;两个所述第二拉索中一者通过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支撑臂连接,另一者通过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支撑臂连接。0014 优选地,沿竖直向上,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间的间距逐渐增。

11、大。0015 优选地,所述支撑臂还包括至少一个加强梁,所述加强梁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之间。0016 优选地,所述连接杆、所述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和所述加强梁三者中至少一者为空心杆件。0017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力塔组构件吊装装置,包括抱杆、钢丝绳和卷扬机构,抱杆用于与抱紧连接于已固定安装的塔组杆件,钢丝绳缠绕于卷扬机构,并绕过所述抱杆的换向滑轮组与吊具连接,卷扬机构用于收放钢丝绳以便吊具升降运动,其中,抱杆具体为如上所述的抱杆。0018 由于上述抱杆具备上述技术效果,可以理解,包括该抱杆的电力塔组构件吊装装置同样具备上述技术效果,故而本文在此不再赘述。附图说明00。

12、19 图1示出了现有电力塔组构件吊装装置位于吊重工况时的结构示意图;0020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力塔组构件吊装装置位于吊重工况时的结构示意图;0021 图3示出了图2中所示电力塔组构件吊装装置的抱杆结构示意图;0022 图4示出了图3的A向结构示意图;0023 图5示出了图3中所示抱杆的旋转式连接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0024 图6示出了图5中所示旋转式连接座的二维结构示意图。0025 图1中附图标记与各个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0026 1抱杆体、2承载抱箍、3换向滑轮组、4吊钩、5钢丝绳、6卷扬机构、7塔腿。0027 图2至图6中附图标记与各个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0028 1。

13、抱杆体、11抱杆主体、12旋转式连接座、121中部法兰、122回转套、121-1第一耳板结构、2支撑臂、21连接杆、211第二耳板结构、22第一支撑杆、23第二支撑杆、24加强梁、3第一拉索、4第二拉索、5承载抱箍、6塔腿。具体实施方式0029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抱杆,以提高抱杆的抗弯性能差。0030 本方案中所述及的电力塔组构件吊装装置的具体结构及其工作原理与现有技术完全相同,故而本文在此不再赘述,现结合说明书附图来详细说明点抱杆的具体结构及其工作原理。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涉及的方位词“顶”和“底”是以图2中吊装装置位于说 明 书CN 204199836 U3/4页5吊重工况为。

14、基准来设定,因此,上述方位词的出现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0031 请参见图2和图3,其中,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力塔组构件吊装装置位于吊重工况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2中所示电力塔组构件吊装装置的抱杆结构示意图。0032 如图2所示,抱杆包括抱杆体1,该抱杆体1通过承载抱箍5固定于塔腿6上,还包括支撑臂2、第一拉索3和第二拉索4。0033 其中,抱杆体1包括至少两段构格式铝合金抱杆主体11和旋转式连接座12,相邻两个段构格式铝合金抱杆主体11间通过旋转式连接座12连接,抱杆主体11采用格构式分段设计结构,具有单件重量轻的特点。当然,在满足承载能力、加工及装配工艺要求的基础上。

15、,该抱杆体亦可采用多段钢管套接制成。旋转式连接座12包括中部法兰121和回转套122,中部法兰121通过高强度螺栓组件连接相邻两段铝合金杆体,回转套122可旋转的套设于中部法兰121并通过承载抱箍5与塔腿3连接,从而可使抱杆体1相对于塔腿6转动一定距离,以调整塔身7相对于塔腿6的安装位置。0034 支撑臂2通过螺栓组件连接于抱杆体1中部,并位于吊装装置的吊具相对侧。该支撑臂2包括连接杆21、第一支撑杆22和第二支撑杆23,其中,连接杆21具有第二耳板结构211,相应地旋转式连接座12的中部法兰121焊接连接有与第二耳板结构211对应设置的第一耳板结构121-1,第一耳板结构121-1和第二耳板。

16、结构211通过螺栓组件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杆22和第二支撑杆23相对于抱杆体1的中心线左右对称的焊接于连接杆21两端。0035 基于支撑臂2的具体结构,本方案中的第一拉索3和第二拉索4的数量均为两根,两根第一拉索3中一者张紧连接于抱杆体1的顶端与第一支撑杆22的端部之间,另一者张紧连接于抱杆体1的顶端与第二支撑杆23之间,同样地,两根第一拉索14中一者张紧连接于抱杆体的底端与第一支撑杆22的端部之间,另一者张紧连接于抱杆体的底端与第二支撑杆23的端部之间,并且,在竖直平面内第一拉索14和第二拉索15与抱杆体的中心线成1080夹角设置。0036 当吊装装置位于吊重工况下时,吊重物的重力施加于抱杆体。

17、的弯矩通过第一拉索3由支撑臂2承担,而抱杆体的底端通过第二拉索4形成反作用力来克服支撑臂2的弯矩,从而增强了抱杆体1承载时的抗弯性能,延长了其使用寿命。此外,可以理解,对于同等承载能力而言,与现有传统抱杆结构相比,采用背弓式结构可相应地减小抱杆体的断面面积,从而可使抱杆向轻量化和小型化发展,可以满足现阶段特高压组塔施工的需要,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狭小空间下杆塔组立的施工难题。0037 进一步,本方案中的第一支撑杆22和第二支撑杆23相对于抱杆体1的中心线左右对称设置,两个第一拉索和两个第二拉索的合力克服起吊物重力产生的弯矩,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抱杆的抗弯性能。当然,在满足提高抱杆抗弯性能功能、加工及装。

18、配工艺要求的基础上,支撑臂亦可采用其他结构。0038 此外,沿竖直向上,第一支撑杆22和第二支撑杆23间的间距逐渐增大,如此设置,可使支撑臂2形成类三角形结构,具有较强的承载能力。0039 为了更进一步地增强支撑臂2的承载能力,支撑臂2还包括两个加强梁24,两个加强梁24焊接连接于第一支撑杆22和第二支撑杆23之间,以增强支撑臂2的承载能力。说 明 书CN 204199836 U4/4页60040 需要说明的,为了减轻抱杆整体重量,支撑臂2的第一支撑杆22、第二支撑杆23、连接杆21和加强梁24等均由空心钢管,可以理解,在满足各自功能、加工及装配工艺要求的基础上,第一支撑杆22、第二支撑杆23。

19、、连接杆21和加强梁24可采用除钢管外其他材质的管件,当然,亦可采用实心杆件结构。0041 此外,为了尽量减少因支撑臂2自重以及拉索张紧力对抱杆体的悬臂产生的弯矩,从而进一步延长抱杆的使用寿命,本方案中支撑臂2与抱杆体1的连接点靠近或者位于抱杆体1与塔腿6的连接点处。如图所示,具体地,本方案中支撑臂2和承载抱箍5两者通过旋转式连接座12与抱杆体1连接,承载抱箍5抱紧连接于塔腿6,其中,支撑臂2通过高强度螺栓组件连接于中部法兰121,承载抱箍5通过高强度螺栓组件连接于回转套122。0042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说 明 书CN 204199836 U1/5页7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199836 U2/5页8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199836 U3/5页9图3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199836 U4/5页10图4图5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199836 U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