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条状人车共上下的地下车库.pdf

上传人:奻奴 文档编号:1461993 上传时间:2018-06-17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441.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20633334.8

申请日:

2014.10.23

公开号:

CN204139677U

公开日:

2015.02.04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

IPC分类号:

E04H6/18

主分类号:

E04H6/18

申请人:

杭州南联地基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严平

发明人:

严平

地址:

310000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古墩路673号瑞博国际大厦B座16层

优先权:

2014200134209 2014.01.06 CN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路边条状人车共上下的地下车库,包括长条形的地下车库、路面进出口,地下车库设置在行车道路旁边的人行道或绿化带下面,地下车库沿着行车道路延伸方向呈条状布置;地下车库分为多层,每层设有车辆通道和沿着车辆通道分布的泊车位;地下车库各层车辆通道与路面进出口通过内置有电梯的垂直升降井衔接;地下车库设置有贯穿各层用于输送人员的电梯和楼梯。这种地下车库的建造无需专门划出地块,在城市各行车道路边都可方便建造,而且建造的数量可以根据城市发展车辆增加的状况随时增加,可以说方便的解决了当前城市汽车泊车难题。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路边条状人车共上下的地下车库,包括长条形的地下车库(1)、路面进出口,其特征是:
所述的地下车库(1)设置在行车道路旁边的人行道或绿化带下面,地下车库沿着行车道路延伸方向呈条状布置;
所述的地下车库分为多层,每层设有车辆通道(2)和沿着车辆通道分布的泊车位(3);
所述的地下车库各层车辆通道与路面进出口通过内置有电梯的垂直升降井(4)衔接;
所述的地下车库设置有贯穿各层用于输送人员的电梯(5)和楼梯。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边条状人车共上下的地下车库,其特征是:所述的路面进出口与垂直升降井(4)相互配合,均有多个。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边条状人车共上下的地下车库,其特征是:所述的车辆通道(2)单侧分布有泊车位(3)。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边条状人车共上下的地下车库,其特征是:所述的车辆通道(2)两侧均分布有泊车位(3)。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边条状人车共上下的地下车库,其特征是:所述的泊车位(3)为斜泊车位。

6.  一种路边条状人车共上下的地下车库,包括长条形的地下车库、路面进出口,其特征是:
所述的地下车库(1)设置在行车道路旁边的人行道或绿化带下面,地下车库沿着行车道路延伸方向呈条状布置;
所述的地下车库分为多层,每层设有车辆通道(2)和沿着车辆通道分布的泊车位(3);
所述的地下车库各层车辆通道(2)与路面进出口通过螺旋式车道(6)衔接;
所述的地下车库(1)设置有贯穿各层用于输送人员的电梯(5)和楼梯。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路边条状人车共上下的地下车库,其特征是:所述的螺旋式车道(6)根据实际需求联接多个条状的地下车库(1)。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路边条状人车共上下的地下车库,其特征是:所述的螺旋式车道(6)有多个。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路边条状人车共上下的地下车库,其特征是:所述的各个螺旋式车道(6)通过地下车库(1)相互连接。

说明书

说明书路边条状人车共上下的地下车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解决城市泊车难题的新型地下车库——路边条状人车共上下的地下车库。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化时代的快速到来,城市泊车问题尤其是老城区的泊车问题已严重的影响了城市的发展和运行,在解决城市泊车泊车问题方面,尤其是老城区,建筑和市政道路格局已定型,当前利用有限的地皮建造地下和地上停车库已很难解决该难题。
寻求一种全新的泊车方式,解决城区泊车是城市建设和管理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本发明正是为解决城市泊车难题而提出的一种全新的地下泊车方式——路边条状人车共上下的地下车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占地少、无需专门规划地块、空间利用率高的地下车库,通过利用行车道路旁的人行道或绿化带的地下空间来解决城市停车难的问题,即解决了城市地块有限无法提供足够多的地块用于建造停车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拟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路边条状人车共上下的地下车库,包括长条形的地下车库、路面进出口,地下车库设置在行车道路旁边的人行道或绿化带下面,地下车库沿着行车道路延伸方向呈条状布置;
地下车库分为多层,每层设有车辆通道和沿着车辆通道分布的泊车位;
各层车辆通道与路面进出口通过内置有电梯的垂直升降井衔接;
地下车库还设置有贯穿各层用于输送各层人员的电梯和楼梯。
其中楼梯至少两个,以符合人员消防疏散要求。
路面进出口与垂直升降井相互配合,相互对应,为了加快汽车的进出效率,可以设置多个路面进出口与垂直升降井。
垂直升降井可以布置在地下车库的一端或者两端,也可以设置在中间;有需要的话,还可以在地下车库两端及中间均设置垂直升降井。
垂直升降井内的电梯可以输送一辆汽车,也可以输送多辆汽车,具体数量根据需要确定。在车库多个通道口可以设置自动显示牌,用于显示各输送电梯的运行状况,方便驾驶员快速选择。
车辆通道可以单侧分布泊车位,也可以两侧均分布泊车位,在施工方案中采用单侧泊车位还是双侧泊车位,根据实际需要及现场地质情况决定。
泊车位还可以为斜泊车位,有利于驾驶人员停车。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有如下的改型方案:
一种路边条状人车共上下的地下车库,包括长条形的地下车库、路面进出口,地下车库设置在行车道路旁边的人行道或绿化带下面,地下车库沿着行车道路延伸方向呈条状布置;
地下车库分为多层,每层设有车辆通道和沿着车辆通道分布的泊车位;各层车辆通道与路面进出口通过螺旋式车道衔接;
地下车库设置有贯穿各层用于输送各层人员的电梯和楼梯。
楼梯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以符合人员消防疏散要求。
为了增大螺旋式车道的利用率,螺旋式车道根据实际需求可以联接多个条状的地下车库,所述地下车库位于螺旋式车道四周,均不在同一个方向相互影响。
螺旋式车道可以有多个,分布在地下车库的一端或者两端,也可以设置在中间,还可以设置在地下车库两端及中间。
当螺旋式车道有多个时,可以通过地下车库将各个螺旋式车道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除了上述技术特征,车辆通道可以单侧分布泊车位或者两侧分布泊车位,泊车位可以为斜泊车位。
上述两种技术方案中的垂直升降井与螺旋式车道的数量和布置位置根据实际需要、现场路边状况及地质情况确定,可以为单个、两个或者多个,也可以两种进出方式同时存在相互配合,同时与泊车位的分布方式相互结合 可以形成多种组合布置方式。
地下车库的长度根据需要决定。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
这种路边条状人车共上下的地下车库的建造无需专门划出地块,在城市各行车道路边都可方便建造,而且建造的数量可以根据城市发展车辆增加的状况随时增加,可以说方便的解决了当前城市汽车泊车难题。
本发明的另一优点是,地下车库的长度几乎不受限制,可以沿行车道路的方向延伸下去。
由于这种地下车库在地表仅建造供上下泊车的小型出入口建筑,不影响道路的使用和美观。
本发明中所述的路边条状人车共上下的地下车库解决了繁华城市中宝贵地皮的限制,属于重大的理念性突破。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路边条状人车共上下的地下车库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路边条状人车共上下的地下车库的剖面示意图;
图3-5是实施例1中路边条状人车共上下的地下车库垂直升降井的布置示意图;
图6-7是实施例1中路边条状人车共上下的地下车库泊车位的布置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2中路边条状人车共上下的地下车库的平面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2中路边条状人车共上下的地下车库的剖面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2中螺旋式车道与地下车库连接示意图;
图11-13是实施例2中螺旋式车道的布置示意图;
图14-15是实施例2中泊车位的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关键是地下车库设置地点的规划问题,本发明所述的地下车库位于行车道路旁的人行道或者绿化带下面,由于人行道上一段距离内人的重量有限,在人行道下开挖地下车库,施工支撑柱,可以将影响道路承载力的 因素降到最低,保证道路安全。
同时由于城市内的行车道路上不准通行大型载重货车,因此需要时对地下车库的扩宽,通过技术手段,可以将地下车库对行车道路的影响降到最低,保证行车道路的安全。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发明所述的路边条状人车共上下的地下车库,包括长条形的地下车库、路面进出口。
地下车库1设置在行车道路旁边的人行道或绿化带下面,沿着行车道路延伸方向呈条状布置;地下车库分为多层,每层设有车辆通道2和沿着车辆通道分布的泊车位3;
各层车辆通道2与路面进出口通过内置有电梯的垂直升降井4衔接;
地下车库1还设置有贯穿各层用于输送各层人员的电梯5和楼梯。
其中电梯5和楼梯均为两个,方便人员出入,同时符合人员消防疏散要求。
如图3-5所示,路面进出口与垂直升降井4可以为一个、两个或者三个,甚至更多,以便于加快汽车的进出效率。在车库多个通道口设置有自动显示牌,用于显示各输送电梯的运行状况,方便驾驶员快速选择。
垂直升降井4的布置方式根据设计确定,可以布置在地下车库1的一端或者两端,也可以设置在中间,还可以在地下车库1两端及中间。
垂直升降井4内的电梯可以输送一辆汽车,也可以输送多辆汽车。
如图6所示,车辆通道2可以单侧分布泊车位,也可以两侧均分布泊车位。泊车位3还可以采用斜泊车位,有利于驾驶人员停车,如图7。
以上垂直升降井4与泊车位3可以相互组合形成多种布置形式。
必要时,为了保证道路的安全,还应施工支撑柱,增加道路的安全系数。
实施例2
将实施例1中各层车辆通道与路面进出口的衔接方式——垂直升降井4,替换为螺旋式车道6,如图8-9。
螺旋式车道6与地下车库1间有多种连接形式。一个螺旋式车道6可以联接多个地下车库1,所述地下车库位于螺旋式车道四周,如图10。
如图11-13所示,螺旋式车道6可以有多个,分布在地下车库的一端或者两端,也可以设置在中间,还可以设置在地下车库两端及中间;或者通过地下车库,各个螺旋式车道首尾相连形成一个整体。
车辆通道2与泊车位3的布置方式,可以如实施例1中所述。
在实际施工中,垂直升降井4与螺旋式车道6也可以在同一地下车库中同时出现,相互配合,与车辆通道2、泊车位3形成多种组合方式,不仅仅局限于上述两种实施例。
使用过程如下:
驾驶员将汽车驶入路面进出口,通过垂直升降井内的电梯或者沿螺旋式车道进入车辆通道,将汽车驶入泊车位,然后驾驶员乘坐电梯回到路面。
除上述实施方式外,本发明还可以有类似其它的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

路边条状人车共上下的地下车库.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路边条状人车共上下的地下车库.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路边条状人车共上下的地下车库.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路边条状人车共上下的地下车库.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边条状人车共上下的地下车库.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4139677 U(45)授权公告日 2015.02.04CN204139677U(21)申请号 201420633334.8(22)申请日 2014.10.23201420013420.9 2014.01.06 CNE04H 6/18(2006.01)(73)专利权人杭州南联地基基础工程有限公司地址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古墩路673号瑞博国际大厦B座16层专利权人严平(72)发明人严平(54) 实用新型名称路边条状人车共上下的地下车库(57)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路边条状人车共上下的地下车库,包括长条形的地下车库、路面进出口,地下车库设置在行车道。

2、路旁边的人行道或绿化带下面,地下车库沿着行车道路延伸方向呈条状布置;地下车库分为多层,每层设有车辆通道和沿着车辆通道分布的泊车位;地下车库各层车辆通道与路面进出口通过内置有电梯的垂直升降井衔接;地下车库设置有贯穿各层用于输送人员的电梯和楼梯。这种地下车库的建造无需专门划出地块,在城市各行车道路边都可方便建造,而且建造的数量可以根据城市发展车辆增加的状况随时增加,可以说方便的解决了当前城市汽车泊车难题。(66)本国优先权数据(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5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5页(10)授权公告号 CN。

3、 204139677 UCN 204139677 U1/1页21.一种路边条状人车共上下的地下车库,包括长条形的地下车库(1)、路面进出口,其特征是:所述的地下车库(1)设置在行车道路旁边的人行道或绿化带下面,地下车库沿着行车道路延伸方向呈条状布置;所述的地下车库分为多层,每层设有车辆通道(2)和沿着车辆通道分布的泊车位(3);所述的地下车库各层车辆通道与路面进出口通过内置有电梯的垂直升降井(4)衔接;所述的地下车库设置有贯穿各层用于输送人员的电梯(5)和楼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边条状人车共上下的地下车库,其特征是:所述的路面进出口与垂直升降井(4)相互配合,均有多个。3.根据权利要求。

4、1所述的路边条状人车共上下的地下车库,其特征是:所述的车辆通道(2)单侧分布有泊车位(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边条状人车共上下的地下车库,其特征是:所述的车辆通道(2)两侧均分布有泊车位(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边条状人车共上下的地下车库,其特征是:所述的泊车位(3)为斜泊车位。6.一种路边条状人车共上下的地下车库,包括长条形的地下车库、路面进出口,其特征是:所述的地下车库(1)设置在行车道路旁边的人行道或绿化带下面,地下车库沿着行车道路延伸方向呈条状布置;所述的地下车库分为多层,每层设有车辆通道(2)和沿着车辆通道分布的泊车位(3);所述的地下车库各层车辆通道(2)与路面进出。

5、口通过螺旋式车道(6)衔接;所述的地下车库(1)设置有贯穿各层用于输送人员的电梯(5)和楼梯。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路边条状人车共上下的地下车库,其特征是:所述的螺旋式车道(6)根据实际需求联接多个条状的地下车库(1)。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路边条状人车共上下的地下车库,其特征是:所述的螺旋式车道(6)有多个。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路边条状人车共上下的地下车库,其特征是:所述的各个螺旋式车道(6)通过地下车库(1)相互连接。权 利 要 求 书CN 204139677 U1/4页3路边条状人车共上下的地下车库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解决城市泊车难题的新型地下车库路边条状人车共上。

6、下的地下车库。背景技术0002 随着汽车化时代的快速到来,城市泊车问题尤其是老城区的泊车问题已严重的影响了城市的发展和运行,在解决城市泊车泊车问题方面,尤其是老城区,建筑和市政道路格局已定型,当前利用有限的地皮建造地下和地上停车库已很难解决该难题。0003 寻求一种全新的泊车方式,解决城区泊车是城市建设和管理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本发明正是为解决城市泊车难题而提出的一种全新的地下泊车方式路边条状人车共上下的地下车库。发明内容0004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占地少、无需专门规划地块、空间利用率高的地下车库,通过利用行车道路旁的人行道或绿化带的地下空间来解决城市停车难的问题,即解决了城市地块有限无法提。

7、供足够多的地块用于建造停车场的问题。0005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拟采用如下技术方案:0006 一种路边条状人车共上下的地下车库,包括长条形的地下车库、路面进出口,地下车库设置在行车道路旁边的人行道或绿化带下面,地下车库沿着行车道路延伸方向呈条状布置;0007 地下车库分为多层,每层设有车辆通道和沿着车辆通道分布的泊车位;0008 各层车辆通道与路面进出口通过内置有电梯的垂直升降井衔接;0009 地下车库还设置有贯穿各层用于输送各层人员的电梯和楼梯。0010 其中楼梯至少两个,以符合人员消防疏散要求。0011 路面进出口与垂直升降井相互配合,相互对应,为了加快汽车的进出效率,可以设置多个路面进。

8、出口与垂直升降井。0012 垂直升降井可以布置在地下车库的一端或者两端,也可以设置在中间;有需要的话,还可以在地下车库两端及中间均设置垂直升降井。0013 垂直升降井内的电梯可以输送一辆汽车,也可以输送多辆汽车,具体数量根据需要确定。在车库多个通道口可以设置自动显示牌,用于显示各输送电梯的运行状况,方便驾驶员快速选择。0014 车辆通道可以单侧分布泊车位,也可以两侧均分布泊车位,在施工方案中采用单侧泊车位还是双侧泊车位,根据实际需要及现场地质情况决定。0015 泊车位还可以为斜泊车位,有利于驾驶人员停车。0016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有如下的改型方案:0017 一种路边条状人车共上下。

9、的地下车库,包括长条形的地下车库、路面进出口,地下说 明 书CN 204139677 U2/4页4车库设置在行车道路旁边的人行道或绿化带下面,地下车库沿着行车道路延伸方向呈条状布置;0018 地下车库分为多层,每层设有车辆通道和沿着车辆通道分布的泊车位;各层车辆通道与路面进出口通过螺旋式车道衔接;0019 地下车库设置有贯穿各层用于输送各层人员的电梯和楼梯。0020 楼梯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以符合人员消防疏散要求。0021 为了增大螺旋式车道的利用率,螺旋式车道根据实际需求可以联接多个条状的地下车库,所述地下车库位于螺旋式车道四周,均不在同一个方向相互影响。0022 螺旋式车道可以有多个,分布在。

10、地下车库的一端或者两端,也可以设置在中间,还可以设置在地下车库两端及中间。0023 当螺旋式车道有多个时,可以通过地下车库将各个螺旋式车道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0024 除了上述技术特征,车辆通道可以单侧分布泊车位或者两侧分布泊车位,泊车位可以为斜泊车位。0025 上述两种技术方案中的垂直升降井与螺旋式车道的数量和布置位置根据实际需要、现场路边状况及地质情况确定,可以为单个、两个或者多个,也可以两种进出方式同时存在相互配合,同时与泊车位的分布方式相互结合可以形成多种组合布置方式。0026 地下车库的长度根据需要决定。0027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0028 这种路边条状人车共上。

11、下的地下车库的建造无需专门划出地块,在城市各行车道路边都可方便建造,而且建造的数量可以根据城市发展车辆增加的状况随时增加,可以说方便的解决了当前城市汽车泊车难题。0029 本发明的另一优点是,地下车库的长度几乎不受限制,可以沿行车道路的方向延伸下去。0030 由于这种地下车库在地表仅建造供上下泊车的小型出入口建筑,不影响道路的使用和美观。0031 本发明中所述的路边条状人车共上下的地下车库解决了繁华城市中宝贵地皮的限制,属于重大的理念性突破。附图说明0032 图1是实施例1中路边条状人车共上下的地下车库的平面示意图;0033 图2是实施例1中路边条状人车共上下的地下车库的剖面示意图;0034 。

12、图3-5是实施例1中路边条状人车共上下的地下车库垂直升降井的布置示意图;0035 图6-7是实施例1中路边条状人车共上下的地下车库泊车位的布置示意图;0036 图8是实施例2中路边条状人车共上下的地下车库的平面示意图;0037 图9是实施例2中路边条状人车共上下的地下车库的剖面示意图;0038 图10是实施例2中螺旋式车道与地下车库连接示意图;0039 图11-13是实施例2中螺旋式车道的布置示意图;0040 图14-15是实施例2中泊车位的布置示意图。说 明 书CN 204139677 U3/4页5具体实施方式0041 本发明的关键是地下车库设置地点的规划问题,本发明所述的地下车库位于行车道。

13、路旁的人行道或者绿化带下面,由于人行道上一段距离内人的重量有限,在人行道下开挖地下车库,施工支撑柱,可以将影响道路承载力的因素降到最低,保证道路安全。0042 同时由于城市内的行车道路上不准通行大型载重货车,因此需要时对地下车库的扩宽,通过技术手段,可以将地下车库对行车道路的影响降到最低,保证行车道路的安全。0043 实施例10044 如图1-2所示,本发明所述的路边条状人车共上下的地下车库,包括长条形的地下车库、路面进出口。0045 地下车库1设置在行车道路旁边的人行道或绿化带下面,沿着行车道路延伸方向呈条状布置;地下车库分为多层,每层设有车辆通道2和沿着车辆通道分布的泊车位3;0046 各。

14、层车辆通道2与路面进出口通过内置有电梯的垂直升降井4衔接;0047 地下车库1还设置有贯穿各层用于输送各层人员的电梯5和楼梯。0048 其中电梯5和楼梯均为两个,方便人员出入,同时符合人员消防疏散要求。0049 如图3-5所示,路面进出口与垂直升降井4可以为一个、两个或者三个,甚至更多,以便于加快汽车的进出效率。在车库多个通道口设置有自动显示牌,用于显示各输送电梯的运行状况,方便驾驶员快速选择。0050 垂直升降井4的布置方式根据设计确定,可以布置在地下车库1的一端或者两端,也可以设置在中间,还可以在地下车库1两端及中间。0051 垂直升降井4内的电梯可以输送一辆汽车,也可以输送多辆汽车。00。

15、52 如图6所示,车辆通道2可以单侧分布泊车位,也可以两侧均分布泊车位。泊车位3还可以采用斜泊车位,有利于驾驶人员停车,如图7。0053 以上垂直升降井4与泊车位3可以相互组合形成多种布置形式。0054 必要时,为了保证道路的安全,还应施工支撑柱,增加道路的安全系数。0055 实施例20056 将实施例1中各层车辆通道与路面进出口的衔接方式垂直升降井4,替换为螺旋式车道6,如图8-9。0057 螺旋式车道6与地下车库1间有多种连接形式。一个螺旋式车道6可以联接多个地下车库1,所述地下车库位于螺旋式车道四周,如图10。0058 如图11-13所示,螺旋式车道6可以有多个,分布在地下车库的一端或者。

16、两端,也可以设置在中间,还可以设置在地下车库两端及中间;或者通过地下车库,各个螺旋式车道首尾相连形成一个整体。0059 车辆通道2与泊车位3的布置方式,可以如实施例1中所述。0060 在实际施工中,垂直升降井4与螺旋式车道6也可以在同一地下车库中同时出现,相互配合,与车辆通道2、泊车位3形成多种组合方式,不仅仅局限于上述两种实施例。0061 使用过程如下:0062 驾驶员将汽车驶入路面进出口,通过垂直升降井内的电梯或者沿螺旋式车道进入车辆通道,将汽车驶入泊车位,然后驾驶员乘坐电梯回到路面。说 明 书CN 204139677 U4/4页60063 除上述实施方式外,本发明还可以有类似其它的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说 明 书CN 204139677 U1/5页7图1图2图3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139677 U2/5页8图4图5图6图7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139677 U3/5页9图8图9图10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139677 U4/5页10图11图12图13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139677 U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