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顶加强结构及连接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吊顶加强结构及连接件.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4098324 U(45)授权公告日 2015.01.14CN204098324U(21)申请号 201420451335.0(22)申请日 2014.08.12E04B 9/12(2006.01)(73)专利权人苏州美瑞德建筑装饰有限公司地址 215123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金尚路89号(72)发明人赵春 汪漪 周立波 王伟勇曹文杰(74)专利代理机构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代理人田媛 靳静(54) 实用新型名称吊顶加强结构及连接件(57)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吊顶加强结构及连接件,包括吊筋、主龙骨和副龙骨,主龙骨与吊筋之间通过一连接件相连接,该。
2、连接件与吊筋相固定连接,连接件与主龙骨之间能够在主龙骨的长度方向上相对移动,连接件通过螺栓与主龙骨相抵紧定位。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通过与主龙骨能够相对任意移动的连接件连接在主龙骨与吊筋之间,使用时,主龙骨能够适应同一列中的多个吊筋的位置,无需弯折吊筋或截去部分主龙骨,从而有效保证吊顶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连接件与主龙骨之间通过螺栓抵紧,调节及安装方便,连接件结构可靠,进一步提高稳定性和强度,适于在吊顶结构中推广应用。(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10)授权公告号 CN 20409。
3、8324 UCN 204098324 U1/2页21.一种吊顶加强结构,包括固定安装在屋顶天花板上的多根吊筋、多根主龙骨、多根副龙骨,多根所述的吊筋呈多行排列,各所述的主龙骨对应安装在一行所述的吊筋的下端,所述的副龙骨与多根所述的主龙骨相交叉并安装在它们的下表面,各所述的主龙骨的下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内,各所述的副龙骨的下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龙骨包括依次垂直连接的第一壁、第二壁和第三壁,所述的主龙骨的横截面呈C型,所述的吊筋与所述的主龙骨之间通过连接件相连接,所述的连接件包括依次垂直连接的第一挡壁、第二挡壁、第三挡壁,所述的第一挡壁与所述的第三挡壁位于所述的第二挡壁同侧,所述的。
4、第三挡壁上设置有螺纹通孔,所述的螺纹通孔内装配有螺栓,所述的第一壁与所述的第一挡壁相平行抵紧,所述的螺栓抵紧在所述的第三壁上,所述的第二壁与所述的第二挡壁相平行,所述的连接件还包括第四挡壁,至少部分所述的主龙骨在左右方向上限位在所述的第二挡壁与所述的第四挡壁之间,所述的第一挡壁上共面延伸形成一连接部,所述的第一挡壁与所述的连接部分居所述的第二挡壁的两侧,所述的吊筋与所述的连接部相定位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顶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部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的吊筋的下部为具有外螺纹的连接段,所述的连接段穿在所述的连接孔中,所述的螺纹段上设置有两个将所述的连接部夹紧定位的螺母。3.根。
5、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吊顶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部由部分所述的第二挡壁弯折形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顶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四挡壁与所述的第三挡壁垂直连接且向所述的第一挡壁所在的方向延伸。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吊顶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四挡壁上垂直连接有第五挡壁,所述的第五挡壁平行于所述的第三挡壁且位于所述的第四挡壁和所述的第二挡壁之间,所述的第五挡壁的下表面与所述的第一挡壁的下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的第一壁的上表面与所述的第三壁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顶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四挡壁与所述的第一挡壁垂直连接且向所述的第三挡壁所在的。
6、方向延伸。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吊顶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四挡壁上垂直连接有第五挡壁,所述的第五挡壁平行于所述的第一挡壁且位于所述的第四挡壁和所述的第二挡壁之间,所述的第五挡壁与所述的第一挡壁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的第一壁的厚度。8.一种连接件,用于连接吊筋和主龙骨,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垂直连接的第一挡壁、第二挡壁、第三挡壁,所述的第一挡壁与所述的第三挡壁位于所述的第二挡壁同侧,所述的第三挡壁上设置有螺纹通孔,所述的连接件还包括第四挡壁,所述的第四挡壁与所述的第二挡壁相平行,至少部分所述的主龙骨在左右方向上限位在所述的第二挡壁与所述的第四挡壁之间,所述的第一挡壁上共面延伸形成一连接部,所。
7、述的第一挡壁与所述的连接部分居所述的第二挡壁的两侧,所述的吊筋与所述的连接部相定位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部由部分所述的第二挡壁弯折形成,所述的连接部上开设有连接孔。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四挡壁与所述的第一挡壁或第三挡壁垂直连接且向所述的第三挡壁或第一挡壁所在的方向延伸,所述的第四挡壁上垂直连接有第五挡壁,所述的第五挡壁平行于所述的第一挡壁且位于所述的第四挡壁和权 利 要 求 书CN 204098324 U2/2页3所述的第二挡壁之间。权 利 要 求 书CN 204098324 U1/3页4吊顶加强结构及连接件技术领域00。
8、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吊顶加强结构及连接件。背景技术0002 吊顶加强结构一般包括吊筋、主龙骨、副龙骨,传统技术中,一般在主龙骨上开设有通孔,吊筋穿过通孔与主龙骨相定位连接,副龙骨再安装在主龙骨的下表面,并且保证各个副龙骨的下表面位于同一表面内,这样的结构对简单,但存在很大的缺陷,由于吊筋先安装在天花板上,而主龙骨上的通孔的位置是预先开设好的,这时,当吊筋与对应的通孔之间存在偏差时,就只能通过弯折吊筋或截去部分主龙骨来解决,就会造成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也会给后面的工序带来麻烦。实用新型内容0003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吊顶加强结构及连接件,其中在吊筋与主龙骨之间。
9、采用连接件进行连接,该连接件能够沿主龙骨任意移动,故能够很好地对应吊筋的位置,结构合理、安装方便,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0005 一种吊顶加强结构,包括固定安装在屋顶天花板上的多根吊筋、多根主龙骨、多根副龙骨,多根所述的吊筋呈多行排列,各所述的主龙骨对应安装在一行所述的吊筋的下端,所述的副龙骨与多根所述的主龙骨相交叉并安装在它们的下表面,各所述的主龙骨的下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内,各所述的副龙骨的下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的主龙骨包括依次垂直连接的第一壁、第二壁和第三壁,所述的主龙骨的横截面呈C型,所述的吊筋与所述的主龙骨之间通过连接件。
10、相连接,所述的连接件包括依次垂直连接的第一挡壁、第二挡壁、第三挡壁,所述的第一挡壁与所述的第三挡壁位于所述的第二挡壁同侧,所述的第三挡壁上设置有螺纹通孔,所述的螺纹通孔内装配有螺栓,所述的第一壁与所述的第一挡壁相平行抵紧,所述的螺栓抵紧在所述的第三壁上,所述的第二壁与所述的第二挡壁相平行,所述的连接件还包括第四挡壁,至少部分所述的主龙骨在左右方向上限位在所述的第二挡壁与所述的第四挡壁之间,所述的第一挡壁上共面延伸形成一连接部,所述的第一挡壁与所述的连接部分居所述的第二挡壁的两侧,所述的吊筋与所述的连接部相定位连接。0006 优选地,所述的连接部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的吊筋的下部为具有外螺纹的连接。
11、段,所述的连接段穿在所述的连接孔中,所述的螺纹段上设置有两个将所述的连接部夹紧定位的螺母。0007 优选地,所述的连接部由部分所述的第二挡壁弯折形成。0008 优选地,所述的第四挡壁与所述的第三挡壁垂直连接且向所述的第一挡壁所在的方向延伸。0009 优选地,所述的第四挡壁上垂直连接有第五挡壁,所述的第五挡壁平行于所述的第三挡壁且位于所述的第四挡壁和所述的第二挡壁之间,所述的第五挡壁的下表面与所述说 明 书CN 204098324 U2/3页5的第一挡壁的下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的第一壁的上表面与所述的第三壁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0010 优选地,所述的第四挡壁与所述的第一挡壁垂直连接且向所述的第。
12、三挡壁所在的方向延伸。0011 优选地,所述的第四挡壁上垂直连接有第五挡壁,所述的第五挡壁平行于所述的第一挡壁且位于所述的第四挡壁和所述的第二挡壁之间,所述的第五挡壁与所述的第一挡壁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的第一壁的厚度。0012 一种连接件,用于连接吊筋和主龙骨,包括依次垂直连接的第一挡壁、第二挡壁、第三挡壁,所述的第一挡壁与所述的第三挡壁位于所述的第二挡壁同侧,所述的第三挡壁上设置有螺纹通孔,所述的连接件还包括第四挡壁,所述的第四挡壁与所述的第二挡壁相平行,至少部分所述的主龙骨在左右方向上限位在所述的第二挡壁与所述的第四挡壁之间,所述的第一挡壁上共面延伸形成一连接部,所述的第一挡壁与所述的连接部。
13、分居所述的第二挡壁的两侧,所述的吊筋与所述的连接部相定位连接。0013 优选地,所述的连接部由部分所述的第二挡壁弯折形成,所述的连接部上开设有连接孔。0014 优选地,所述的第四挡壁与所述的第一挡壁或第三挡壁垂直连接且向所述的第三挡壁或第一挡壁所在的方向延伸,所述的第四挡壁上垂直连接有第五挡壁,所述的第五挡壁平行于所述的第一挡壁且位于所述的第四挡壁和所述的第二挡壁之间。001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与主龙骨能够相对任意移动的连接件连接在主龙骨与吊筋之间,使用时,主龙骨能够适应同一列中的多个吊筋的位置,无需弯折吊筋或截去部分主龙骨,从而有效保证吊顶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连接件与主龙骨之间。
14、通过螺栓抵紧,调节及安装方便,连接件结构可靠,进一步提高稳定性和强度,适于在吊顶结构中推广应用。附图说明0016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吊顶加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一;0017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吊顶加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二;0018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0019 附图4为附图2中A处放大示意图。0020 附图中:1、吊筋;2、主龙骨;201、第一壁;202、第二壁;203、第三壁;3、副龙骨;4、连接件;401、第一挡壁;402、第二挡壁;403、第三挡壁;404、第四挡壁;405、第五挡壁;5、螺栓;6、连接部;601、连接孔;7、螺母。具体实施方式0021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
15、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以下详细描述:0022 说明书中的上下方向为实际生活中的天花板与地面之间的上下方向,即附图1和附图2中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与附图4中的左右方向相同。0023 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一种吊顶加强结构,包括固定安装在屋顶天花板上的多根吊筋1、多根主龙骨2、多根副龙骨3,多根吊筋1呈多行排列,各主龙骨2对应安装在一行说 明 书CN 204098324 U3/3页6吊筋1的下端,副龙骨3与多根主龙骨2相交叉并安装在它们的下表面,各主龙骨2的下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内,各副龙骨3的下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内,主龙骨2包括依次垂直连接的第一壁201、第二壁202和第三壁203,主龙骨2的横截面呈。
16、C型,吊筋1与主龙骨2之间通过连接件4相连接,如附图3和附图4所示,连接件4包括依次垂直连接的第一挡壁401、第二挡壁402、第三挡壁403,第一挡壁401与第三挡壁403位于第二挡壁402同侧,第三挡壁403上设置有螺纹通孔,螺纹通孔内装配有螺栓5,第一壁201与第一挡壁401相平行抵紧,螺栓5抵紧在第三壁203上,第二壁202与第二挡壁402相平行,连接件4还包括第四挡壁404,至少部分主龙骨2在左右方向上限位在第二挡壁402与第四挡壁404之间,第一挡壁401上共面延伸形成一连接部6,第一挡壁401与连接部6分居第二挡壁402的两侧,吊筋1与连接部6相定位连接。0024 更具体地,连接部。
17、6上开设有连接孔601,吊筋1的下部为具有外螺纹的连接段,连接段穿在连接孔601中,螺纹段上设置有两个将连接部6夹紧定位的螺母7。0025 而作为一种优选的结构形式,连接部6由部分第二挡壁402弯折形成,这样既节省了成本,又能够保证连接部6的连接强度和稳定性,进而提高整个吊顶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当然,连接部6也可以采用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0026 为了使至少部分主龙骨2在左右方向上限位在第二挡壁402与第四挡壁404之间,第四挡壁404与第三挡壁403垂直连接且向第一挡壁401所在的方向延伸,并且,第四挡壁404上垂直连接有第五挡壁405,第五挡壁405平行于第三挡壁403且位于第四挡壁404。
18、和第二挡壁402之间,第五挡壁405的下表面与第一挡壁401的下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壁201的上表面与第三壁203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或者,第四挡壁404与第一挡壁401垂直连接且向第三挡壁403所在的方向延伸,并且,第四挡壁404上垂直连接有第五挡壁405,第五挡壁405平行于第一挡壁401且位于第四挡壁404和第二挡壁402之间,第五挡壁405与第一挡壁401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壁201的厚度,综上,第四挡壁404与第三挡壁403或第一挡壁401之间形成一个侧开口,同时,第五挡壁405与第一挡壁401或第三挡壁403之间的距离及第五挡壁405的宽度要能够保证主龙骨2可以从该侧开口处进行安装。
19、。0027 安装时,同一列中的吊筋1的下方分别通过两个螺母7定位安装上连接件4,保证这些连接件4处于同一高度,且这些连接件4的方向一致,即连接件4上的侧开口朝向同一侧,再将主龙骨2以一边伸入这些连接件4上的侧开口,并进行旋转至第一壁201与第一挡壁401相平行的状态,沿主龙骨2的长度方向窜动而调整好主龙骨2的位置后,分别通过螺栓5将主龙骨2对应定位顶紧在各连接件4上,然后在依次安装副龙骨3。0028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通过与主龙骨2能够相对任意移动的连接件4连接在主龙骨2与吊筋1之间,使用时,主龙骨2能够适应同一列中的多个吊筋1的位置,无需弯折吊筋1或截去部分主龙骨2,从而有效保证吊顶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连接件4与主龙骨2之间通过螺栓5抵紧,调节及安装方便,连接件4结构可靠,进一步提高稳定性和强度,适于在吊顶结构中推广应用。0029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说 明 书CN 204098324 U1/2页7图1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098324 U2/2页8图3图4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098324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