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记录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合于供磁带录像机使用的磁记录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在一个装置中引入2信道和4信道记录模式的磁记录/重放装置的方位记录方法,其中一对第一磁头宽度的磁记录头和一对比第一磁头宽度窄的第二磁头宽度的磁记录头按磁头鼓旋转方向沿公共虚线安装,并且由第二磁头宽度的磁头对记录的信息重叠在由第一磁头宽度的磁头对已经记录的磁带记录介质的磁记录区的边界线的两侧。
近年来,许多磁带录像机采用高密度记录音频和视频信号的方位记录系统。在采用这种方法的磁带录像机中,一对具有方位角的记录头安装在磁头鼓上,磁头鼓旋转以使记录头对角扫描磁带记录介质(后面称为“磁带”)。信息首先由超前记录头记录在磁带记录表面上,并在该记录以后,信息由继续超前记录头的动作的滞后记录头连续进行记录。
图12表示现有技术中采用方位记录系统的磁带记录/重放装置的结构。一对记录磁头(后面称为“记录头”)2A和2B按磁鼓旋转方向相邻地安装。记录头2A是超前(或先前)磁头而记录头2B是滞后(或继续)磁头。如图所示,磁带7在围绕磁头鼓绕180度地同时被扫描。
一对用于重放的磁头(后面称为“重放头”)2C和2D在磁头鼓1上安装在偏离记录头2A和2B 180度的位置上,如图13所示。
在这对记录磁头2A和2B的磁头隙表面上,超前记录头2A的上边缘和滞后记录头2B的下边缘被安排在公共线La上,如图14所示。换言之,包含了一种没有保护带的高密度记录方法。
当记录头2A的方位角为+θ时,则另一个记录头2B的方位角选择在-θ。记录头2A的磁头宽度Hw是磁迹宽度Tw。记录头2B的磁头宽度Hw是磁迹宽度Tw,如图15所示。
然而,当需要磁带7上能够记录大量信息时,如图14所示,如果减小高度差h,即记录头2A的上边缘和记录头2B的下边缘之间的差值,而进行没有保护带的记录,与在高度差h等于记录头2B的磁头宽度Hw时相比,能记录大量的信息。例如,当记录头2B被设置成磁头差h为磁头宽度Hw的一半,则当磁带驱动速度设置的2·Tw时,在同样磁带长度上能够记录两倍的记录信息量。
然而,在现有技术的磁记录/重放装置中,在记录头2A和2B安装在磁头鼓1上时,这个高度差值h就被固定了。该高度差值h即是磁迹宽度(=磁迹间距Tp)Tw,如图15所示。
因此,即使能够减小高度差h并能执行高密度记录,设置磁迹宽度Tw为一半大小并执行4信道记录使得不能以双倍密度将信息记录在磁带7上或使磁迹宽度恢复到前者的宽度和进行用于2信道记录模式装置的记录。
因此,存在这样的问题:在需要对2信道记录模式装置的磁带编辑和对4信道记录模式装置的磁带编辑时,在一个磁记录/重放装置中不能够既执行2信道记录模式又执行4信道记录模式。
鉴于上面的问题,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2信道记录模式和多信道记录模式并使用2的倍数个记录头的磁记录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通过沿磁带记录介质的方向对角扫描磁头鼓来记录信息的磁记录装置,包括:一个磁头鼓;沿所述磁头鼓的旋转方向相邻安装的第一磁头宽度的第一和第二记录磁头;具有比所述第一磁头宽度窄的第二磁头宽度并与所述第一和第二记录头相邻安装的第三和第四记录磁头;和沿所述磁头鼓的旋转方向构成的虚公共线,其中所述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记录头安排在虚公共线上,而所述的第一和第三记录头的上边缘和所述第二和第四记录头的下边缘都与所述的虚公共线对齐,信息通过所述的第三和第四记录头记录在由第一和第二记录头先前形成的磁带记录介质的第一和第二磁记录区的边界线的两侧。
在本发明的磁记录装置中,通过同时采用一对第一记录宽度的磁头和一对第二记录宽度的磁头,信息能够以具有在2信道记录期间使用的一半磁迹宽度的4信道记录模式进行记录并且能够在相同量的磁带记录介质上记录2信道记录模式记录的两倍信息。而且,当仅对第一磁头宽度的磁头对选择记录操作时,信息能以2信道记录方式记录在取决于第一磁头宽度的磁迹宽度中,和信息可记录在采用2信道记录模式的装置的磁带记录介质上。
因此,在一种磁记录装置中能够既可采用2信道记录模式和也可采用4信道记录模式。这种装置允许介质源在用于与2信道记录模式兼容的装置的磁带上被编辑并且可在用于与4信道记录模式兼容的装置的磁带编辑。
图1为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磁记录/重放装置的结构图;
图2为表示用于2信道和4信道记录的记录头W1+、W1-、W2+、W2-的设置的实例的示意图;
图3为表示用于2信道和4信道记录的四个记录头W1+、W2+、W1-、W2-的设置实例的示意图;
图4为在以4信道记录模式记录信息期间磁带记录表面的后视图;
图5为在以2信道记录模式记录信息期间磁带记录表面的后视图;
图6为表示磁记录/重放装置的驱动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图7为表示在4信道记录期间W1+、W2-、W2+、W2-的输出定时的定时曲线;
图8为记录磁迹数据格式图;
图9为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用于2、4和6信道记录的记录和重现磁头的设置实例的示意图;
图10为表示用于2、4和6信道记录的W1+、W3-、W1-、W3+、W2+和W2-的设置实例的示意图;
图11为在以6信道记录模式记录信息期间磁带记录表面的后视图;
图12为表示现有技术的磁记录/重放装置的结构图;
图13为表示记录头和重放头设置的一个实例的示意图;
图14为表示记录头2A和2B的设置的一个实例的示意图;
图15为表示记录头2A和2B的磁头记录状态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将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图1为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磁记录/重现装置的磁头鼓周围的结构图。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比第一磁头宽度窄的第二磁头宽度的磁头对将信息记录在已经由第一磁头宽度的磁头对记录的磁带记录介质的磁记录区的边界线的两侧,以致于仅采用第一磁头宽度的记录头对记录信息的2信道记录模式和同时使用第二磁头宽度的记录头对和第一磁头宽度的记录对记录信息的4信道记录模式能同时结合在一个装置中。
例如适合于供编辑4信道记录模式的盒式磁带和2信道记录模式的盒式磁带的磁带录像机使用的磁记录/重现装置的例子,上圆柱11A如图1所示可旋转地安装在磁头鼓11上,下圆柱11B固定到上圆柱11A的下部。
四个(2对)磁记录头(后面称为“记录头”)W1+、W2-、W1-、W2+沿磁头鼓11的旋转方向相邻地安装在上圆柱11A上。记录头W1+和W2-是超前磁头,而记录磁头W1-和W2+是滞后磁头。
在图2所示的磁头鼓11上,除了记录磁头W1+、W2-、W1-、W2+以外,两对用于重放(后面称为“重放头”)R1+、R1-、R2+、R2-的磁头安装在离开记录头180度的位置上。
如图3所示,超前记录头沿磁头鼓11的旋转方向设置在虚公共线La的下侧。记录头W2-在公共线La的上侧设置到记录头W1+的后面。而且,在该例子中,记录头W2-的下边缘被设置成与记录头W1+的上边缘重叠正好为ΔH。
记录头W1+和记录头W2-做成重叠的,以致于在记录头W1的磁记录区(后面的“磁迹”)和记录头W2-的记录磁迹之间的边界上不会产生间隙。当然记录头W1+的上边缘和记录头W2-的下边缘可以完全对准,而使记录头W1+和记录头W2-不重叠。
而且,在记录头W2-的后面,记录头W1-设置在公共线La的下边缘,且记录头W1-的上边缘沿公共虚线设置。此外,在记录头W1-的后面,记录头W2+设置在公共线La的上边缘,且记录头W2沿公共线La设置。
当设置用于记录头W1+、W2-、W1-、W2+的各自磁头隙的磁头宽度时,超前记录头W1+(第一磁头宽度)的磁头宽度是H1。记录头W2的磁头宽度是H2。滞后记录头W1-的磁头宽度(第二磁头宽度)是H3。记录头W2+的磁头宽度是H4。
滞后记录头W1-和记录头W2+的各磁头宽度H3、H4大约为记录头W2-的磁头宽度H2的一半。顺便指出,当记录头W2-的磁头宽度H2设置为Hw时,用于普通家用磁带录像机的磁头宽度Hw大约为20到60μm,而各磁头隙大约为0.1到0.3μm。
记录头W1+、W2-、W1-、W2+具有方位角θ,以致于在相邻磁头之间不会产生干扰,正与现有技术相同。因此,用于记录头W1+和记录头W2-的各方位角的设置成朝向相互相反。记录头W1-和记录头W2的方位角也设置成朝向相互相反。
重放头R1+、R1-、R2+、R2-的安装间隔设置为磁迹间隔等于由磁头宽度H3,H4的记录头W1-和W2+形成的记录磁迹。重放头R1+、R1-、R2+、R2-的磁头宽度比记录头W1-和W2+的磁头宽度H3和H4稍宽。
在同时使用这4个记录头W1+、W2-、W1-、W2+的4信道记录模式中,信息由在记录头W1-和W2+之前的记录头W1+、W2-记录在磁带7上,信息然后由随后的记录头W1-和W2+记录在这个信息上。
换言之,在用于这个实施例的4信道记录模式的方位记录模式中,如图4所示,当磁头鼓首先旋转时,记录头对W1+和W2-的记录信息首先被记录,以致于记录磁迹A+的磁迹宽度Tw形成而重叠在记录磁迹D-上。
在记录头W1+和W2-之后的记录头W1-和W2+记录信息,从而重叠在记录磁迹A+和D-的边界线的两侧。因此,记录磁迹B-以磁迹宽度Tw/2重写在记录磁迹A+的区域的下半部。记录磁迹C+以磁迹宽度Tw/2重写在记录磁迹D-的上半部的区域上。
这种重写用于使记录头W1-、W2+的记录磁迹B-、C+的边界线与用记录头W1+、W2-的记录磁迹A+、D-的边界线完全对齐。
于是,在Tw/2的磁迹间隔上可以进行方位记录,以对于记录磁迹A+、B-、C+、D-、E+、F-、G+、H等连续设置没有间隙的磁带记录表面。而且,可执行对于记录磁迹A+、D-的磁迹间隔Tp的半方位记录。
除了本实施例的4信道记录模式外,也能执行2信道记录模式。当执行2信道记录模式时,仅利用较宽宽度的超前记录头W1+、W2-。此时,形成如图5所示的磁迹间隔为Tp的记录磁迹A+、D-。
图6示出了用于驱动8个磁头W1+、W2-、W1-、W2+、R1+、R1-、R2+、R2-的磁头驱动控制系统100的结构。该磁头驱动控制系统100包括记录/重放控制器13、信息写入部分14和信息读取部分15组成。以对用2信道或4信道记录模式执行方位记录和重放来进行控制。
在记录/重放控制器13中安装有SCSI接口31、缓冲管理器32、CPU(中心处理单元)33和电机驱动控制器34。SCSI接口31连接在记录/重放控制器13的输入级,并行音频和视频数据(后面为“记录信息”)D1在2信道记录模式或4信道记录模式期间从外部源输入。在重放模式期间,并行音频和视频数据(后面为“重放信息”)D1被输出。
SCSI接口31连接缓冲管理器32而记录信息D1在记录模式期间暂存在缓冲管理器32中。重放信息D1在重放模式期间暂存在缓冲管理器32中。
CPU33连接SCSI接口31和缓冲管理器32并根据一外部接收的模式选择指令信号Sm执行控制来实现2信道记录模式或4信道记录模式。电机驱动控制器34连接CPU33,并驱动圆柱电机12,以使磁头鼓11以固定速度(对于NTSC视频系统为30转/秒而对PAL系统为25转(每秒25帧,50场))。
除了这个圆柱电机12外,用于移动磁头鼓11上的磁带7的主导轴电机和用于缠绕磁带7的负载电机(图中未示出)也受电机驱动控制器34控制。磁带7以固定速度(标准速度33.35mm/s,11.12mm/s的1/3速度)通过来自这个电机驱动控制器34的磁带驱动控制运行。
对于磁头鼓11的一转,两倍Tw的磁带7的速度将足以作为4信道记录模式的磁带驱动速度。当磁带7以这样速度运行时,记录磁迹B-和C+可以通过用滞后记录头W1-和W2+将信息记录在记录磁迹A+和记录磁迹D-的边界线的两侧以磁迹宽度的一半形成,记录磁迹A+和记录磁迹D-通过用超前记录头W1+和W2-记录信息形成,如图4所示。
信息写入部分14连接缓冲管理器32的输出级。在信息写入部分14中,设置相应于记录头W1误差检查编码的误差检查编码器41A(后面称“ECC”)和高频(RF)信号写入部分42A,相应于记录头W2-设置ECC编码器41B和RF信号写入部分42B,相应于记录头W2+设置ECC编码器41C和RF信号写入部分42C,并相应于记录头W1-设置ECC编码器41D和RF信号写入部分42D。
换言之,ECC编码器41A连接缓冲管理器32的输出级,串行加载的记录信息D1被RF记录信号S11编码。在该编码之后,误差检查码在RF记录信号S11中相加。RF信号写入部分42A连接ECC编码器41A的输出级,RF记录信号S11被放大并输出。记录头W1+通过旋转变换器(图中未示出)连接RF信号写入部分42A的输出级,并用RF记录信号S11执行磁带7的2信道信息记录。
以同样的方式,ECC编码器41B连接缓冲管理器32的输出级。串行加载的记录信息D1在RF记录信号S12中编码。在编码以后,误差检查码在RF记录信号S12中相加。RF信号写入部分42B连接ECC编码器41B的输出级,RF记录信号S12经放大后输出。记录头W2-通过旋转变换器(图中未示出)连接RF信号写入部分42B的输出级,用RF记录信号S12执行磁带7上的2信道信息记录。
同样地,ECC编码器41C连接缓冲管理器32的输出级。串行加载的记录信息D1在RF记录信号S13中编码。在编码之后,误差检查码在RF记录信号S12中相加。RF信号写入部分42C连接到ECC编码器41C的输出级,RF记录信号S13经放大后输出。记录头W2+通过旋转变换器(图中未示出)连接到RF信号写入部分42C的输出级,且用RF记录信号S13执行磁带7上的4信道信息记录。
以相同的方式,ECC编码器41D连接缓冲管理器32的输出级。串行加载的记录信息D1在RF记录信号S14中编码。在编码之后,误差检查码在RF记录信号S14中相加。RF信号写入部分42D连接到ECC编码器42D的输出级,RF记录信号S14经放大后输出。记录头W1-是由旋转变换器(图中未示出)连接到RF信号写入部分42D的输出级,且用RF记录信号S14执行磁带7上的4信道信息记录。
图7示出了对于在信息写入部分15中处理的RF记录信号S11-S14的输出定时。当选择4信道记录模式时,与2信道记录模式相比较,在相同长度的磁带7上可记录两倍的信息。
而且,信息读取部分15通过旋转变换器连接磁头鼓11的重放头R1+、R1-、R2+、R2-,如图2所示。
误差检查码(后面的“ECC”)编码器51A和RF信号读取部分52A相应于重放头R1+设置在信息读取部分15。ECC编码器51B和RF信号读取部分52B相应于重放磁头R1-设置在信息读取部分15。ECC编码51C和RF信号读取部分52C相应于重现头R2+设置在信息读取部分15。ECC编码器51D和RF信号读取部分52D相应于重放头R2-设置在信息读取部分15。
换言之,RF信号读取部分51A通过旋转变换器连接重放头R1+的输出级,在2信道重放模式期间读取的RF重放信号S11经放大后输出。ECC解码器52A连接RF信号读取部分51A的输出级。RF重放信号S11被误差检查以后,在重放信息D1中执行编码。这个编码信息D1输出到缓冲管理器32。
同样地,RF信号读取部分51B通过旋转变换器连接重放头R1-的输出级,在4信道重放模式期间读取的RF重放信号S12经放大后输出。ECC解码器52B连接RF信号读取部分51B的输出级。RF重放信号S12被误差检查以后,在重放信息D1中执行编码。这个编码信息D1输出到缓冲放大器32。
以相同方式,RF信号读取部分51C通过旋转变换器连接重放头R2+的输出级,在4信道重放模式期间读取的RF重放信号S13经放大后输出。ECC解码器52C连接RF信号读取部分51C的输出级。RF重放信号S13被误差检查以后,在重放信息D1中执行编码。该重放信息D1输出到缓冲管理器32。
同样地,RF信号读取部分51D通过旋转变换器连接重放头R2-的输出级,在2信道重放模式期间读取的RF重放信号S14经放大后输出。ECC解码器52D连接到RF信号读取部分51D的输出级。在RF重放信号S14被误差检查以后,在重放信息D1中执行编码。这个重放信息D1输出到缓冲管理器32。
存储在缓冲管理器32中的重放信息D1从SCSI接口31输出到与显示器等并行的外部设备。
图8示出了用于将诸如音频-视频数据记录在磁带7上的数据格式。控制信息记录区和重放信息记录区分配到一个记录磁迹。跟踪所需ATF信息记录在控制信息记录区。重放信息记录区划分成多个块,而每个块包括三个区,即同步(synch)、ID和数据区,如图所示。表示诸如用于信号重放的一个块的起始之类的数据的信息写入同步区。诸如块地址之类的信息分别写入ID区。诸如来自主计算机、视频摄像机或电视(介质源)的信息D1(音频-视频数据)写入数据区。
图9表示在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用于2、4和6信道记录模式记录和重放头的设置图。
在本实施例中,比第一磁头宽度窄的第二磁头宽度的磁头对将信息记录在已由第一磁头宽度的磁头对记录的磁带记录介质的记录磁迹的边界线的两侧,还有,比第二磁头宽度窄的第三磁头宽度的磁头对将信息记录在已由第二磁头宽度的磁头对在中间记录的磁带记录介质的记录磁迹的边界线的两侧。这种设置允许在一个装置中引入仅采用第一磁头宽度的记录磁头对记录信息的2信道记录模式,和同时使用第二磁头宽度的记录磁头对和第一磁头宽度的记录磁头对记录信息的4信道记录模式,及同时使用第一磁头宽度的记录磁头对、第二磁头宽度的记录磁头对,和第三磁头宽度的记录磁头对记录信息的6信道记录模式。
例如,适合于供编辑6信道记录模式的盒式磁带、4信道记录模式的盒式磁带和2信道记录模式的盒式磁带的磁带录像机使用的磁记录/重放装置的实例,三对磁记录头(后面的“记录头”)W1+、W3-、W1-、W3+、W2+、W2-设置在磁头鼓11上,如图9所示。
记录头W1+、W3-是超前磁头,记录磁头W1-、W3+是中间磁头,和记录磁头W2+、W2-是滞后磁头。除了记录头W1+、W3-、W1-、W3+、W2+、W2-外,三对重放磁头(后面称“重放头”)R1+、R1-、R2+、R2-、R3+、R3-都设置在离开180度的位置上。
接着,如图10的磁头间隙表面的图所示,超前记录头W1+沿着磁头鼓21的旋转方向设置在虚公共线La的下侧。记录磁头W3-在该磁头的后面设置在虚公共线La的上侧。在给出的例子中,记录头W3-的下边缘设置成正好重叠记录头W1+的上边缘ΔH。
与第一实施例的理由相同,记录头W1+和记录头W3-做成重叠的。当然,记录头W1+的上边缘和记录头W3-的下边缘也可以完全对齐,以使记录头W1+和记录头W3-不重叠。
而且,在记录头W3-后面,中间记录头W1-设置在公共线La的下边缘上,记录头W1-的上边缘沿公共虚线La对准。而且,在记录头W1-后面,记录头W3+设置在虚公共线La的上边缘,和记录头W3+的下边缘沿公共虚线La对准。
而且,滞后记录头W2+沿虚公共线La的下边缘设置在记录头W3+的后面,记录头W2+的上边缘与虚公共线La对准。在这个记录头W2+的后面,记录头W2-设置在虚公共线La的上侧,和记录头W2-的下边缘与公共线La对准。
当磁头宽度设置为这六个记录头W1+、W3-、W1-、W3+、W2+、W2-的每个的磁头间隙时,超前记录头W1+(第一磁头宽度)的磁头隙为H1而记录头W3-的磁头宽度为H2。中间记录头W1-的磁头宽度(第二磁头宽度)为H3。记录头W3+的磁头宽度为H4。滞后记录头W2+(第三磁头宽度)的磁头宽度为H5。记录头W2-的磁头宽度为H6。
中间磁头W1-和记录头W3+具有磁头宽度H3。磁头宽度H4大约为记录头W3-磁头宽度的2/3。这里,超前记录头W3-的磁头宽度H2设置为Hw,则H3=H4=2·Hw/3。滞后记录头W2+和记录头W2-的磁头宽度H5,H6分别大约为超前记录宽度W3-磁头宽度的1/3。因此H5=H6=Hw/3。
正如第一实施,方位角θ已被加到记录头W1+、W3-、W1-、W3+、W2+、W2-上,以便防止在相邻磁头之间产生的干扰。因此,记录头W1+和记录头W3-的各方位角朝向相互相反。记录头W1-和记录头W3+的方位角朝向相互相反。记录头W2+和记录头W2-的方位角也朝向相互相反的方向。
重放头R1+,R1-,R2+,R2-,R3+,R3-的安装间隔等于由磁头宽度H5,H6的记录头W2+,W2-形成的记录磁迹的磁迹间隔。在本实施例中,重放头R1+,R1-,R2+,R2-,R3+,R3-的磁头宽度比记录头W2+,W2-的磁头宽度H5,H6稍宽。
在同时使用这六个记录头W1+、W3-、W1-、W3+、W2+、W2-的6信道记录模式中,在记录头W1+、W3+、W2+、W2-之前通过采用记录头W1+,W3-将信息记录在磁带7上。然后,以重叠方式由后续记录头W1-、W3+、W2+、W2-记录信息。
换言之,在本实施例的6信道模式的方位记录方法中,当磁头鼓转动一圈时,如图11所示,首先由记录头W1+、W3-执行记录,以致于记录磁迹A+的磁迹宽度Tw形成为重叠在记录磁迹F-上。
由记录头W1+、W3-之后的中间记录头W1-、W3+以重叠形式将信息记录在记录磁迹A+,F-的边界线的两侧。因此,记录磁迹B-的磁迹宽度2·Tw/3重写在记录磁迹A+的上面2/3区域上。而且,记录磁迹E的磁迹宽度2·Tw/3重写在记录磁迹F-的下面2/3区域上。
由于这种重写,记录头W1-、W3+的记录磁迹B-,E+的边界线完全与记录头W1+、W3-的记录磁迹A+,F-的边界线对准。
在记录头W1+、W3+之后的记录头W2+、W2-以重叠方式将信号记录在记录磁迹B-,E+的边界线的两侧。因此,记录磁迹C+的磁迹宽度Tw/3重写在记录磁迹B-的下半个区域上。而且,记录磁迹D-的磁迹宽度Tw/3重写在记录磁迹E+的上半个区域。
由于这种重写,记录头W2+、W2-的记录磁迹D-,C+的边界线,和记录头W1-、W3+的记录磁迹B-,E+的边界线,以及记录头W1+、W3-的记录磁迹A+,F-的边界线相互完全对准。
由此,信息可以磁迹宽度Tw/3连续地而没有间隙地记录在记录磁迹A+,B-,C+,D-,E+,F-,G+,H-,I+,J-,K+,L-等上。此外,对于记录磁迹A+,F-,诸如被划分成三部分的磁迹间隔Tp之类的方位记录可以由记录头W1+,W3-进行记录。
当这个装置用于对于具有最窄磁迹的磁头W2+,W2-设置现有技术的1/3的磁头宽度Hw时,与传统技术相比较,大约三倍的先前信息可记录在磁带7的相同长度上,因此,使磁带包含有更大的信息量。
当在2信道记录模式中时,仅采用具有较宽宽度的记录头W1+,W3-。此时形成磁迹宽度Tw的记录磁迹A+,F-,G+,L-。
同样地,记录头W1+、W3-和记录头W1-、W3+在以4信道记录模式记录时同时使用。此时形成具有磁迹宽度Tw/3的记录磁迹A+、具有磁迹宽度2·Tw/3的记录磁迹B-、记录磁迹E+、具有磁迹宽度Tw/3的记录磁迹F-、具有磁迹宽度Tw/3的记录磁迹G+,具有磁迹宽度2Tw/3的记录磁迹H-和记录磁迹K+,以及具有磁迹宽度Tw/3的记录磁迹L-。
于是,通过使用2的倍数个的记录头,和选择适当的记录模式,同一磁记录/重放装置可以以2的倍数个记录信息。
在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磁记录/重放装置中,两对磁头沿磁头鼓旋转的方向在特定安装条件下相邻设置,从而使第一磁头宽度的磁头的上边缘、第一磁头宽度的另一磁头的下边缘、第二磁头宽度的一个磁头的上边缘和第二磁头宽度的另一个磁头的下边缘沿公共线对准。
当具有在这些安装位置设置的两对磁头的磁头鼓以特定方向旋转时,信息首先由第一磁头宽度的磁头对记录在磁带记录介质上。然后,信息以重叠的方式由第二磁头宽度的磁头对记录在先前记录的记录区的边界线的两侧。
因此,具有一对磁头的2信道记录模式和具有另一对磁头的多信道记录模式可以引入到一个磁记录/重放装置中。
这类磁记录/重放装置适于供编辑2信道记录模式装置的盒式磁带和供用作介质源的多信道记录模式装置的盒式磁带的视频记录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