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壳早拆体系.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壳早拆体系.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4126258 U(45)授权公告日 2015.01.28CN204126258U(21)申请号 201320873756.8(22)申请日 2013.12.29E04G 11/36(2006.01)E04G 11/40(2006.01)E04G 11/48(2006.01)E04G 25/04(2006.01)(73)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地址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城东路108号(72)发明人张中善 张鹏 焦安亮 侯振国李永辉(74)专利代理机构郑州优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5代理人张绍琳 郑园(54) 实用新型名称模壳早拆体系(57)。
2、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壳早拆体系,包括模壳(1)、支撑立杆(2)、支撑横杆(3)、可上下调节的支架(4)、模壳支座(5),所述支撑立杆(2)通过可上下调节的支架(4)与模壳支座(5)连接,模壳支座(5)上表面与模壳(1)相接触,支撑横杆(3)固定在相临两个支撑立杆(2)之间。采用这种结构的模壳早拆体系方便施工,实现模壳早拆的目的,提高了施工的速度。(51)Int.Cl.(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10)授权公告号 CN 204126258 UC。
3、N 204126258 U1/1页21.一种模壳早拆体系,包括模壳(1)、支撑立杆(2)、支撑横杆(3)、可上下调节的支架(4),还包括模壳支座(5),所述支撑立杆(2)通过可上下调节的支架(4)与模壳支座(5)连接,模壳支座(5)上表面与模壳(1)相接触,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壳支座(5)包括木枋(51)、角钢(52)、连接螺栓(53),所述角钢(52)为两片,分别设置在木枋(51)两侧,木枋(51)内设有通孔,角钢(52)在木枋通孔的相应位置有圆孔,连接螺栓(53)穿过通孔和圆孔将木枋(51)和角钢(52)固定连接,所述可上下调节的支架(4)包括调节螺母(41)、丝杠(42)、支撑托板(43)。
4、,所述丝杠(42)设置在调节螺母(41)内,支撑托板(43)设置在丝杠(42)上端,支撑横杆(3)固定在相临两个支撑立杆(2)之间。权 利 要 求 书CN 204126258 U1/2页3模壳早拆体系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板体系,尤其是模壳早拆体系。背景技术0002 目前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密肋楼板施工时,通常采用模壳,模壳及支撑需等密肋楼板混凝土强度满足规范要求后方可拆除,施工周期长,模壳及支撑材料投入量大,资金占用多,且影响施工进度。实用新型内容0003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模壳拆除过慢,导致施工周期长,材料投入大。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
5、型采用技术方案如下:0005 本实用新型模壳早拆体系,包括模壳、支撑立杆、支撑横杆、可上下调节的支架、模壳支座,所述支撑立杆通过可上下调节的支架与模壳支座连接,模壳支座上表面与模壳相接触,支撑横杆固定在相临两个支撑立杆之间。通过这样的结构可以提早拆除模壳,缩短了施工周期。0006 做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可上下调节的支架包括调节螺母、丝杠、支撑托板,丝杠设置在调节螺母内,支撑托板设置在丝杠上端。通过这样的结构使支架可以使根据施工需要上下调节。0007 做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模壳支座包括木枋、角钢、连接螺栓,所述角钢为两片,分别设置在木枋左右两侧,木枋内设有通孔,角钢在木枋通孔的相应位置有二个圆。
6、孔,连接螺栓穿过通孔和圆孔将木枋和角钢固定连接。模壳支座设在可上下调节的支架上用于支撑模壳。0008 采用上述结构的模壳早拆体系,由于采用了可上下调节的支架通过支撑立杆与模壳支座连接,模壳支座与模壳相接触相结合的结构,通过可上下调节的支架来调整立杆支架及横杆支架,且在钢筋混凝土密肋楼板强度达到设计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 50时,便可通过拆除模壳支座来拆除模壳,因此与现有技术中的模壳拆除相比,其不仅能加快拆除进度,方便施工,缩短施工工期,而且使用方便,节约材料。0009 总之,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模壳早拆体系,在达到加快拆除进度,缩短施工工期效果的前提下,还带来使用方便,节约材料的有益效果。附。
7、图说明0010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0011 图2 为本实用新型调节支架的主视图。0012 图3 为本实用新型模壳支座的主视图。说 明 书CN 204126258 U2/2页4具体实施方式0013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模壳早拆体系,包括模壳1、支撑立杆2、支撑横杆3、可上下调节的支架4、模壳支座5,所述可上下调节的支架4设在支撑立杆2上,模壳支座5设置在可上下调节的支架4上,模壳支座5与模壳1相接触,使用时可以通过可上下调节的支架来使模壳支座支撑在模壳后方。0014 支撑横杆3固定在支撑立杆2上,所述支撑横杆3优选固定在相临两个支撑立杆2之间。通过采用在支撑立杆2之间使用支撑横杆3。
8、,可以增强支撑立杆的稳定性。0015 可上下调节的支架4包括调节螺母41、丝杠42、支撑托板43,所述丝杠42设置在调节螺母41内,支撑托板43设置在丝杠42上端,所述丝杠42下端插在支撑立杆2上部的空腔内,所述支撑托板43上部设有模壳支座5。0016 做为一种优选方案,角钢52数目为两片,分别设置在木枋51左右两侧,木枋51内设有通孔,角钢52在木枋通孔的相应位置有二个圆孔,连接螺栓53穿过通孔和圆孔将木枋51和角钢52固定连接。0017 做为另一种优选方案,连接螺栓53沿木枋51长度方向的间距不大于500mm。0018 在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模壳早拆体系中,不仅能加快拆除进度,方便施工,。
9、缩短施工工期,而且使用方便,节约材料。尤其是这种模壳早拆体系结构简单,部件少,十分经济实用。0019 本实用新型模壳早拆体系的操作方法:第一步,将支撑立杆2按照模壳1分布网格布置,安装支撑横杆3形成稳定支撑体系,将调节支架4下部丝杠42插入支撑立杆2上部空腔内。旋转调节螺母41使支撑托板43达到设计标高,把木枋51和角钢52按图3组装,放置在支撑托板43上,安放模壳1,此时钢筋混凝土肋型梁楼盖早拆模壳体系组装完成,浇筑钢筋混凝土密肋楼板。0020 第二步,钢筋混凝土密肋楼板浇筑完成后,待钢筋混凝土密肋楼板强度达到设计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 50时,拆除连接螺栓53,使角钢52与木枋51分离,取出模壳1模板,整个钢筋混凝土密肋楼板模壳早拆完成。0021 第三步,待钢筋混凝土密肋楼板强度达到设计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满足规范要求时,旋转调节螺母41至支撑托板43整体下移 100mm,完成整个模壳体系拆除。0022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说 明 书CN 204126258 U1/1页5图1图2图3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126258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