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菌奶及其制造方法.pdf

上传人:e2 文档编号:1439487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872.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1112799.6

申请日:

2001.04.29

公开号:

CN1383727A

公开日:

2002.12.1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IPC(主分类):A23C 9/13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上海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变更后: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200032 上海市枫林路251号变更后:201103 上海市闵行区吴中路578号|||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分类号:

A23C9/12

主分类号:

A23C9/12

申请人:

上海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龚广予

地址:

200032上海市枫林路25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费开逵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益菌奶,含有脂肪、蛋白质、非脂乳固体,其特点在于还含有重量百分比为1%-10%的低聚糖和1.0×106-3.6×108菌落数/毫升的益生菌,且该益菌奶的酸度为14-25滴定梯度,该益菌奶的制造方法为将无抗奶加入低聚糖中搅拌5-10分钟,加热致60-80℃,再均质,然后在65-140℃杀菌3秒-30分钟,再冷却致4-25℃,添加益生菌,最后搅拌5-10分钟。本发明具有调节肠道菌群,降解胆固醇,调节免疫等功能,并且具有良好的口感。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益菌奶,含有脂肪、蛋白质、非脂乳固体,其特征在于还含有 重量百分比为1%-10%的低聚糖和1.0×10 6 -3.6×10 8 菌落数/毫升的益生 菌,且该益菌奶的酸度为14-25滴定梯度。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益生菌,其特征在于所含低聚糖的重量百分 比为1.2%-7.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益生菌,其特征在于所含益生菌为6.0×10 7 -3.2×10 8 菌落数/毫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益生菌,其特征在于该益菌奶的酸度为17- 21滴定梯度。 5.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益菌奶的制造方法,其原料为90%-98.5%的无 抗奶,0.02%-0.5%的益生菌,1.4%-9.7%的低聚糖,以上百分比为重量百 分比;该制造方法如下:将无抗奶加入低聚糖中搅拌5-10分钟,加热至60 -80℃,再均质,然后在65-140℃杀菌3秒-30分钟,再冷却致4-25℃, 添加益生菌,最后搅拌5-10分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益菌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均质 在150-300bar下进行。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益菌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均质 为二级均质,第一次在30-50bar,第二次在180-250bar。
3: 6×10 8 菌落数/毫升的益生 菌,且该益菌奶的酸度为14-25滴定梯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益生菌,其特征在于所含低聚糖的重量百分 比为1.2%-7.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益生菌,其特征在于所含益生菌为6.0×10 7 -3.2×10 8 菌落数/毫升。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益生菌,其特征在于该益菌奶的酸度为17- 21滴定梯度。
5: 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益菌奶的制造方法,其原料为90%-98.5%的无 抗奶,0.02%-0.5%的益生菌,1.4%-9.7%的低聚糖,以上百分比为重量百 分比;该制造方法如下:将无抗奶加入低聚糖中搅拌5-10分钟,加热至60 -80℃,再均质,然后在65-140℃杀菌3秒-30分钟,再冷却致4-25℃, 添加益生菌,最后搅拌5-10分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益菌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均质 在150-300bar下进行。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益菌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均质 为二级均质,第一次在30-50bar,第二次在180-250bar。
6: 0×10 7 -3.2×10 8 菌落数/毫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益生菌,其特征在于该益菌奶的酸度为17- 21滴定梯度。 5.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益菌奶的制造方法,其原料为90%-98.5%的无 抗奶,0.02%-0.5%的益生菌,1.4%-9.7%的低聚糖,以上百分比为重量百 分比;该制造方法如下:将无抗奶加入低聚糖中搅拌5-10分钟,加热至60 -80℃,再均质,然后在65-140℃杀菌3秒-30分钟,再冷却致4-25℃, 添加益生菌,最后搅拌5-10分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益菌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均质 在150-300bar下进行。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益菌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均质 为二级均质,第一次在30-50bar,第二次在180-250bar。
7: 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益生菌,其特征在于所含益生菌为6.0×10 7 -3.2×10 8 菌落数/毫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益生菌,其特征在于该益菌奶的酸度为17- 21滴定梯度。 5.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益菌奶的制造方法,其原料为90%-9
8: 5%的无 抗奶,0.02%-0.5%的益生菌,1.4%-
9: 7%的低聚糖,以上百分比为重量百 分比;该制造方法如下:将无抗奶加入低聚糖中搅拌5-10分钟,加热至60 -80℃,再均质,然后在65-140℃杀菌3秒-30分钟,再冷却致4-25℃, 添加益生菌,最后搅拌5-10分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益菌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均质 在150-300bar下进行。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益菌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均质 为二级均质,第一次在30-50bar,第二次在180-250bar。

说明书


益菌奶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牛奶制品及其制造方法,特别涉及一种以牛奶作载体、添加益生菌及低聚糖的牛奶制品及其制造方法。

    在现有市场中销售的益生菌制品有益生菌酸奶、益生菌口服液和益生菌粉剂。益生菌酸奶在配方上需加入一定量的稳定剂、白砂糖等配料,而这些辅料并不是消费者真正想摄入的,并且由于酸奶的pH值较低(一般在pH4.5以下),故益生菌不容易生存,产品的活菌数不稳定,达不到产品的预期效果。益生菌口服液一般都需要某些基地培养基(如黄豆芽),成分比较单一,而且常温保存口服液几乎不存在活菌,故也达不到产品的预期效果。益生菌粉剂含有少量糊精、淀粉、脱脂奶粉等,营养元素非常有限,且粉剂中的益生菌基本上都处于休眠状态,也很难达到产品的预期效果。在产品的口感方面,一般牛奶具有奶香味,但口感比较平淡;益生菌酸奶味尖酸(味似醋酸),略具苦味,因此,其为了克服口感缺陷,一般的益生菌酸奶中的益生菌含量都非常低,故产品效果不好;益生菌口服液味如“黄豆汤“,口感很差。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目前市场上益生菌制品的缺陷,提供一种适合益生菌生存,改善口感,强化保健功能的益菌奶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益菌奶,含有脂肪、蛋白质、非脂乳固体,其特点在于还含有重量百分比为1%-10%的低聚糖(一种或几种混合)和1.0×106-3.6×108菌落数/毫升的益生菌(一种或几种混合),且该益菌奶的酸度为14-25滴定梯度;

    所含低聚糖的重量百分比优选为1.2%-7.6%;

    所含益生菌优选为6.0×107-3.2×108菌落数/毫升;

    该益菌奶的酸度优选为17-21滴定梯度。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益菌奶的制造方法,其原料为90%-98.5%地无抗奶,0.02%-0.5%的益生菌,1.4%-9.7%的低聚糖,以上百分比为重量百分比;该制造方法如下:将无抗奶加入低聚糖中搅拌5-10分钟,加热至60-80℃,再均质,然后在65-140℃杀菌3秒-30分钟,再冷却致4-25℃,添加益生菌,最后搅拌5-10分钟;

    均质有两种方法:一级均质和二级均质,一级均质压力为150-300bar,二级均质为30-50bar和180-250bar。

    无抗奶的定义:普通不含有抗生素的牛奶或用奶粉、乳清粉、稀奶油或其他牛奶组分配制成的不含有抗生素的还原奶或含乳饮料。

    益生菌主要包括: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acidophilus)、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casei)、唾液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livarius)、乳链球菌(Strept.lactis)、屎链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LGG(lactobacillusGG)、Saccharomyces boulardii和Saccharomyces Cerecisiae等。

    双歧杆菌包括:青春双歧杆菌(bifid.adolescentis)、婴儿双歧杆菌(bifid.infantis)、长双歧杆菌(bifid.longum)、短双歧杆菌(bifid.breve)、动物双歧杆菌(bifid.breve)、两歧双歧杆菌(bifid.bifidum)和嗜热双歧杆菌(bifid.themophilus)等。

    低聚糖包括:低聚(异)麦芽糖、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低聚木糖、大豆低聚糖、棉子糖、乳果糖等。

    图1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种工艺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又一种工艺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又一种工艺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又一种工艺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又一种工艺流程图。

    下面给出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出详细说明:

    实施例1

    配方:原料    原料纯度  添加量(克)无抗奶    F≥2.0%,P≥1.8%,SNF≥7.0%  900低聚麦芽糖    95%  80低聚木糖    90%  17干酪乳杆菌    1×1011cfu/g  1.0双歧杆菌    5×1010cfu/g  2.0生产工艺如图1所示。检验结果  终产品组分    含量(重量百分比)  脂肪    1.76%  蛋白质    1.62%  非脂乳固体    6.00%  低聚糖(包括低聚果糖和低聚半乳糖)    9.13%  益生菌(包括嗜酸乳杆菌和双歧杆菌)    1.5×108cfu/ml  酸度    21实施例2配方:  原料    原料纯度  添加量(克)  无抗奶    F≥4.2%,P≥4.0%,SNF≥11.5%  960  低聚果糖    75%  20  低聚半乳糖    80%  15  嗜酸乳杆菌    1×109cfu/g  2.5  双歧杆菌    1×109cfu/g  2.5生产工艺如图2所示。检验结果  终产品组分    含量(重量百分比)  脂肪    3.95%  蛋白质    3.90%  非脂乳固体    11.00%  低聚糖(包括低聚果糖和低聚半乳糖)    2.20%  益生菌(包括嗜酸乳杆菌和双歧杆菌)    1.0×106cfu/ml  酸度    14实施例3配方:  原料    原料纯度  添加量(克)  无抗奶    F≥2.5%,P≥2.0%,SNF≥7.5%  977  低聚果糖    75%  12  低聚木糖    100%  10  嗜酸乳杆菌    3×1011cfu/g  0.5  双歧杆菌    3×1011cfu/g  0.5生产工艺如图3所示。检验结果  终产品组分    含量(重量百分比)  脂肪    2.35%  蛋白质    1.90%  非脂乳固体    7.40%  低聚糖(包括低聚果糖和低聚半乳糖)    1.70%  益生菌(包括嗜酸乳杆菌和双歧杆菌)    3.2×108cfu/ml  酸度    17实施例4配方:  原料    原料纯度  添加量(克)  无抗奶    F≥2.0%,P≥1.7%,SNF≥7.0%  945  菊粉    75%  40  低聚半乳糖    80%  15  嗜酸乳杆菌    5×1011cfu/g  0.1  双歧杆菌    5×1011cfu/g  0.1生产工艺如图4所示。检验结果  终产品组分    含量(重量百分比)  脂肪    1.15%  蛋白质    1.20%  非脂乳固体    7.00%  低聚糖(包括低聚果糖和低聚半乳糖)    4.20%  益生菌(包括嗜酸乳杆菌和双歧杆菌)    3.6×108cfu/ml  酸度    15实施例5配方:  原料    原料纯度  添加量(克)  无抗奶    F≥3.4%,P≥3.2%,SNF≥10.5%  985  低聚木糖    90%  7  低聚半乳糖    80%  7  干酪乳杆菌    5×1011cfu/g  0.5  双歧杆菌    5×1011cfu/g  0.5生产工艺如图5所示。检验结果  终产品组分    含量(重量百分比)  脂肪    3.35%  蛋白质    3.15%  非脂乳固体    9.60%  低聚糖(包括低聚果糖和低聚半乳糖)    1.20%  益生菌(包括嗜酸乳杆菌和双歧杆菌)    7.1×107cfu/ml  酸度    20实施例6配方:  原料    原料纯度  添加量(克)  无抗奶    F≥3.2%,P≥3.0%,SNF≥12.5%  920  低聚木糖    100%  68  低聚半乳糖    80%  10  干酪乳杆菌    8×1010cfu/g  1.0  双歧杆菌    8×1010cfu/g  1.0生产工艺如图6所示。检验结果    终产品组分    含量(重量百分比)    脂肪    3.05%    蛋白质    2.90%    非脂乳固体    8.40%    低聚糖(包括低聚果糖和低聚半乳糖)    7.60%    益生菌(包括嗜酸乳杆菌和双歧杆菌)    6.0×107cfu/ml    酸度    20

    上述实施例中原料的来源:

    益生菌的来源:法国Crhodia,日本Wisby,丹麦Hansen等。

    低聚糖:广东江门市江山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云南天元健康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丹尼斯克-科特(上海)公司

    无抗奶:上海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第七、九牧场

    无抗奶验收标准:按照GB6914-86检验一般指标,抗生素的指标检验方法如下:

    取原料奶1000ml,接入20-30ml工作发酵剂(乳酸杆菌、嗜酸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发酵剂),于40-42℃发酵3小时,测试该样品的滴定酸度,若酸度低于65°T,则判不合格,否则合格。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在于以近中性的牛奶作为益生菌的载体,而且又有益生素(低聚糖),实现了益生菌的最佳保存方法,从而益生菌的活性保持较好,故而本发明具有调节肠道菌群、降解胆固醇、调节免疫等功能。另外,本发明口感微甜,又有浓郁的奶香味,较一般的益生菌制品的口感好得多。

    下面以上述实施例6为实验样品,给出效果实施例。

    效果实施例1    润肠通便作用

    样品性状及处理:样品为白色液体,以蒸馏水配制成各浓度,供试。

    剂量设计:本品人体推荐剂量为每天20ml/60kg,本实验设低、中、高三剂量组,分别为17、33、100ml/kg,另设空白对照组给予厂方提供的空白奶液和地芬诺酯便秘模型对照组。

    给样方式:灌胃(高剂量组24h内分多次灌胃)。

    实验动物:昆明种小白鼠,18-22克,由上海医科大学实验动物部提供的清洁级动物(本站SPF动物房饲养),合格证号:02-22-1,实验动物饲养室温度20±2℃,相对湿度50-70%,动物房合格证号:02-28,动物饲养料,由苏杭实验动物科技发展公司提供。

    致便秘剂:复方地芬诺酯片(国营武进制药厂生产,规格2.5mg/片)

    实验方法与结果:

    样品对小鼠小肠推进运动的影响:

    取昆明种小白鼠50只,称重,按体重随机分层分为5组,每组10只,按剂量设计方法连续喂养10天。末天禁食24小时后,称重,口服样品或溶剂一次,30分钟后,口服地芬诺酯50mg/kg,空白对照组除外,60分钟后用炭末悬液按0.2ml/10g灌胃,20分钟后脱颈椎处死动物,开腹取小肠,剪去上端至幽门,下端至回盲部的肠管,轻轻拉成直线,测量炭末推进长度及小肠全长,计算炭末推进移动率。

    计算公式:

                 样品对小肠推进试验动物体重的影响组别 动物数 (只)                  体重(克) 实验初 实验中 实验终 增重空白对照地芬诺酯对照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 10 10 10 10 10 19±0.7 19±0.7 19±0.7 19±0.7 19±0.7 25±0.5 25±0.9 25±0.6 25±0.8 25±0.6 27±0.7 27±0.7 27±0.5 27±0.8 27±0.7 8±0.9 8±0.9 8±0.8 8±0.7 8±0.7由上表可见,样品对动物体重无明显影响

          样品对抗地芬诺酯抑制肠推进的作用  组别动物数(只) 炭末推进移动率(%)  空白对照    10    65.7±13.4*  地芬诺酯对照    10    24.5±7.6  低剂量    10    26.8±8.6  中剂量    10    34.0±11.6  高剂量    10    44.4±15.2*

    *P<0.05与地芬诺酯对照组比较(经方差分析)

    由上表可见,空白对照组与地芬诺酯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说明便秘模型成立。经口给予不同剂量的样品10天,能对抗地芬诺酯引起的肠抑制作用,与地芬诺酯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有显著性差异。

    排便粒数、排便时间和排便总重量的测定:

    取昆明重小鼠50只,按体重分层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按剂量设计方法连续喂养10天,末天禁食24小时,口服样品或溶剂一次,30分钟后,口服复方地芬诺酯10mg/kg(0.2ml/10g),空白对照组除外。给复方地芬诺酯30分钟后,各组以炭末悬液按0.2ml/10g灌胃1次,给药后将小鼠分别放入小鼠笼内,笼内垫有滤纸,5组动物均单笼饲养,正常饮水进食,记录小鼠的首粒排黑便时间,在6小时内观察和记录每组小鼠的排便粒数,排便总重量。

                   样品对便秘试验动物体重的影响组别动物数  (只)                 体重(克) 实验初 实验中 实验终 增重空白对照地芬诺酯对照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  10  10  10  10  10 19±0.8 19±0.7 19±0.7 19±0.7 19±0.7 25±0.7 25±0.9 25±0.9 25±0.7 25±0.7 27±1.0 27±0.8 27±0.8 27±0.7 27±0.7 8±1.2 8±0.8 8±0.5 8±0.5 8±0.6由上表可见,样品对动物体重无明显影响

          样品对便秘模型动物粪便粒数的影响组别 动物数(只)    粪便粒数(粒)空白对照    10    38.4±4.9*地芬诺酯对照    10    15.3±7.9低剂量    10    20.2±9.5中剂量    10    20.6±6.8高剂量    10    26.4±9.0*

    *P<0.05与地芬诺酯对照组比较(经方差分析)

    由上表可见,空白对照组与地芬诺酯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说明便秘模型成立。经口给予不同剂量的样品10天,样品高剂量组粪便粒数与地芬诺酯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样品对便秘模型动物排便时间的影响组别动物数(只)    排便时间(分)空白对照    10    69.0±18.4*地芬诺酯对照    10    167.0±60.9低剂量    10    154.1±43.7中剂量    10    127.0±25.4高剂量    10    85.0±24.2*

    *P<0.05与地芬诺酯对照组比较(经方差分析)

    由上表可见,空白对照组与地芬诺酯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说明便秘模型成立。经口给予不同剂量的样品10天,样品高剂量组排便时间与地芬诺酯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样品对便秘模型动物排便总重量的影响组别动物数(只)    排便总重量(克)空白对照    10    0.457±0.155*地芬诺酯对照    10    0.251±0.075低剂量    10    0.280±0.114中剂量    10    0.289±0.083高剂量    10    0.426±0.146*

    *P<0.05与地芬诺酯对照组比较(经方差分析)

    由上表可见,空白对照组与地芬诺酯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说明便秘模型成立。经口给予不同剂量的样品10天,样品高剂量组排便总重量与地芬诺酯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总结:经口给予小鼠不同剂量样品10天,具有润肠通便作用。

    效果实施例2    免疫调节作用

    样品性状及处理:样品为白色液体,以蒸馏水配制成各浓度,供试。

    动物来源:BALB/C种小白鼠,合格证号02-22-1,体重18-22克,雄性,由上海医科大学实验动物部提供的清洁级动物(本站SPF动物房饲养)。实验动物饲养室温度20±2℃,相对湿度50-70%,动物房合格证号:02-28,动物饲养料,由苏杭实验动物科技发展公司提供。

    剂量设计:本样品人体推荐剂量为每天20ml/60kg,本实验设低、中、高三剂量组,分别为17、33、100ml/kg,空白对照组饮用由厂方提供的空白奶液。

    给样方式:灌胃(高剂量组24h内分多次灌胃)。

    实验方法与结果:

    体重:动物称重,按体重随机分层,分为4组,每组10只,按剂量设计连续喂养28天,在实验中期和实验末分别称重一次。

                      样品(免疫一组)对动物体重的影响组别  动物数  初始体重  中期体重  终期体重 增重空白对照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    10    10    10    10  19±0.7  18±0.5  20±1.3  19±1.4  22±0.9  23±0.9  24±1.3  23±1.3  24±1.5  24±0.9  26±1.6  25±1.1 5±1.9 6±0.7 6±1.0 6±0.8

    由上表可见,样品各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

                      样品(免疫二组)对动物体重的影响组别  动物数  初始体重  中期体重  终期体重 增重空白对照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    10    10    10    10  19±0.6  18±0.5  20±1.3  20±1.3  22±1.3  23±0.4  23±1.3  24±1.3  25±1.4  25±0.7  26±1.3  26±1.1 6±1.4 7±0.9 6±0.7 6±0.9由上表可见,样品各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

                      样品(免疫三组)对动物体重的影响组别  动物数  初始体重  中期体重  终期体重  增重空白对照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    10    10    10    10  19±0.7  19±0.5  20±1.3  19±1.2  23±1.5  23±0.8  24±1.3  23±1.3  25±1.1  25±1.3  26±1.3  25±0.8  6±1.2  6±1.3  6±1.2  6±0.6由上表可见,样品各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

                      样品(免疫四组)对动物体重的影响组别  动物数  初始体重  中期体重  终期体重 增重空白对照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    10    10    10    10  20±1.3  19±0.9  19±1.4  20±1.2  24±0.9  23±1.2  23±1.6  24±1.3  26±0.8  25±1.3  25±1.6  26±1.1 6±1.4 6±1.1 6±1.1 6±1.1

    由上表可见,样品各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

    血清溶血素试验:动物连续给样四周后,眼眶采血,颈椎脱臼处死,分离血清。在96孔微量血凝板上加25μl生理盐水,再分别在第一排加25μl血清,以后各排做对倍稀释,每孔加1%SRBC1滴,振荡后室温放置3小时,当血球对照出现沉落后观察结果。

                   血清溶血素试验组别动物数(只)  时间(天)  抗体积数空白对照    10    28  42±27.6低剂量    10    28  55±27.1中剂量    10    28  54±29.9高剂量    10    28  95±37.5*

    *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经方差分析)

    经统计学分析:样品高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抗体生成检测试验:动物连续给样四周后,将脱纤维绵羊红细胞免疫5天后,动物颈椎脱臼处死,取脾脏,制成脾细胞悬液,调整细胞浓度为5×106/ml。将表层培养基(1g琼脂糖加双蒸水100ml)加热溶解后,放入45℃水浴保温,与等量PH7.2-7.2、2倍浓度的Hanks液混合,分装小试管,每管0.5ml,再向管内加入50μl10%SRBC,20μl脾细胞悬液,迅速混匀,倾倒于已刷琼脂薄层的6cm平皿上,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中温育1.5h,然后用SA缓冲液稀释的补体(1∶100)加入到平皿中,继续温育1.5h后,计数溶血空斑数。结果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组别动物数(只)溶血空斑数(×103/全脾)空白对照    10    109.5±7.5低剂量    10    113.2±7.9中剂量    10    120.8±11.9高剂量    10    132.9±20.0*

    *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经方差分析)

    经统计学分析:样品高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胸腺指数、脾指数的测定

    动物连续给样四周后,每鼠称重,颈椎脱臼处死,取胸腺、脾脏称重,分别计算胸腺指数和脾指数。

                          胸腺指数、脾指数组别动物数(只)    胸腺指数(%)  脾指数(%)空白对照    10    0.22±0.04  0.52±0.13低剂量    10    0.22±0.10  0.52±0.09中剂量    10    0.23±0.10  0.52±0.10高剂量    10    0.22±0.08  0.52±0.16

    经统计学分析:样品各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

    小鼠碳廓清试验

    小鼠尾静脉注射1∶3稀释的印度墨汁,待墨汁注入,立即计时。注入墨汁后2、10分钟,分别从眼静脉丛取血20μl,并将其加到2ml Na2CO3溶液中,用分光光度计在600nm波长处测OD值,以Na2CO3溶液作空白对照。根据动物体重、肝重和脾重计算吞噬指数,结果以方差分析进行统计。组别动物数(只)  吞噬指数空白对照    10  4.44±0.56低剂量    10  7.70±2.16中剂量    10  6.82±2.55高剂量    10  9.30±3.33*

    *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经方差分析)

    经统计学分析:样品高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动物连续给样四周后;颈椎脱臼处死,取脾脏,制成脾细胞悬液,调整细胞浓度为2×106/ml,将细胞悬液分两孔加入24孔培养板中,每孔1ml,一孔加50μlConA液(相当于5μg/ml),另一孔作为对照,置5%CO2,37℃培养72h。培养结束前4h,每孔轻轻吸去上清液0.7ml,加入0.7ml不含小牛血清的PRM1640培养液,同时加入MTT(5mg/ml)50μl/孔,继续培养4h,培养结束后,每孔加入1ml酸性异丙醇,吹打混匀,使紫色结晶完全溶解后,以570nm波长进行比色,结果用方差分析进行分析。组别  动物数 加ConA的 OD值 不加ConA的 OD值 差值空白对照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    10    10    10    10 0.191±0.023 0.304±0.054 0.302±0.056 0.389±0.166 0.103±0.010 0.113±0.011 0.107±0.008 0.114±0.009 0.088±0.016 0.191±0.058* 0.195±0.056* 0.275±0.160*

    *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经方差分析)

    经统计学分析:样品各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DTH测定

    致敏:动物连续给样四周后,每鼠腹部去毛,范围约3×3cm,将1%的DNFB溶液50μl均匀涂抹致敏。

    DTH的产生与测定:5日后,用1%DNFB溶液10μl均匀涂抹于小鼠右耳(两面)进行攻击。24小时后,颈椎脱臼处死小鼠,用打孔器取下直径8mm的左右耳片,称重并计算肿胀度。

                             DTH测定结果组别  动物数         耳重均值(mg)    肿胀度    右    左空白对照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    10    10    10    10    22±2.2    25±3.3    29±4.5    32±5.2    16±3.0    13±2.1    14±2.9    13±2.0    6±4.6    12±3.2    15±4.7*    19±4.6*

    *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经方差分析)

    经统计学分析:样品中、高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NK细胞活性测定:

    动物连续给样四周后,颈椎脱臼处死,取脾脏,制成脾细胞悬液(效应细胞),取传代后24h YAC-1细胞加1640完全培养液,调整细胞浓度为1×105/ml(靶细胞),取靶细胞和效应细胞各100μl(效靶比50∶1),加入U型96孔培养板,靶细胞自然释放孔加靶细胞和培养液各100μl,最大释放孔加靶细胞和1%NP40各100μl,上述各项均设三个复孔,于37℃、5%CO2培养箱中培养4小时,然后将96孔培养板以1500r/min离心5min,每孔吸取上清液100μl置平底96孔培养板中,同时加入LDH基质业100μl,反应3min,每孔加入1mol/L的HCL30μl,用酶标仪在490nm处测定光密度值(OD)。

                     NK细胞活性测定组别 动物数(只)  时间(天)    NK细胞活性空白对照    10    28    38±2.2低剂量    10    28    40±3.0中剂量    10    28    41±4.5高剂量    10    28    50±5.6*

    *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经方差分析)

    经统计学分析:样品高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试验

    动物连续给样四周后,每鼠腹腔注射20%鸡红细胞悬液1ml,间隔30分钟,颈椎脱臼处死,固定于鼠板上,剪开腹壁皮肤,注射生理盐水2ml,转动鼠板1分钟,吸出腹腔洗液1ml,分滴于2片玻片上,37℃孵箱湿孵30分钟,用生理盐水漂洗,晾干,以1∶1丙酮甲醇溶液固定,4%Giemsa-磷酸缓冲液染色3分钟,再用蒸馏水漂洗晾干,用油镜镜检,计算吞噬%和吞噬指数。

                      巨噬细胞吞噬试验组别 动物数(只)    吞噬%  吞噬指数空白对照    10    40±2.5  0.49±0.03低剂量    10    42±3.6  0.52±0.03中剂量    10    46±5.3  0.55±0.06高剂量    10    55±7.3*  0.67±0.12*

    *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经方差分析)

    经统计学分析:样品高剂量组吞噬%和吞噬指数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结论:动物经口喂养样品30天后,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效果实施例3         指标益生菌口服液益生菌粉剂益生菌酸奶   益菌奶    味  奶香    5%    5%    60%    100%  酸味    80%    85%    90%    25%  苦味    15%    10%    40%    5%    口感  微甜    30%    5%    15%    85%  甜    5%    0    55%    10%  微苦    65%    35%    60%    5%  苦    35%    15%    30%    0%  微酸    45%    5%    0%    55%  微和的酸    25%    5%    20%    40%  醋酸    30%    0    80%    5%  总体评价  优    0    5%    5%    60%  良    15%    15%    25%    25%  尚可    30%    50%    55%    10%  不佳    50%    30%    10%    5%  很差    5%    0%    5%    0

    说明:总共20人参加感官评定,评定内容分三部分(即上表“行“的内容),总体评价按100%计。

益菌奶及其制造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益菌奶及其制造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益菌奶及其制造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益菌奶及其制造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益菌奶及其制造方法.pdf(2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益菌奶,含有脂肪、蛋白质、非脂乳固体,其特点在于还含有重量百分比为1%10%的低聚糖和1.01063.6108菌落数/毫升的益生菌,且该益菌奶的酸度为1425滴定梯度,该益菌奶的制造方法为将无抗奶加入低聚糖中搅拌510分钟,加热致6080,再均质,然后在65140杀菌3秒30分钟,再冷却致425,添加益生菌,最后搅拌510分钟。本发明具有调节肠道菌群,降解胆固醇,调节免疫等功能,并且具有良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其他类不包含的食品或食料;及其处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