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帘气囊装置.pdf

上传人:大师****2 文档编号:1434128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393.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10101176.2

申请日:

2004.12.16

公开号:

CN1629013A

公开日:

2005.06.22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B60R21/20

主分类号:

B60R21/20

申请人:

高田株式会社;

发明人:

熊谷雅义; 野口敦史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2003.12.19 JP 423067/2003

专利代理机构: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樊卫民;郭国清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可使窗帘气囊迅速展开的窗帘气囊装置及其导向装置。充气机(3)动作后,窗帘气囊(1)沿车柱装饰物的车室内面向下方展开。此展开的窗帘气囊(1)的后部通过连接带(7)被导向杆(5)引导。在窗帘气囊(1)上设有沿导向杆(5)从气袋上端延伸到下端的纵向室(30)。此纵向室(30)的中线(C)和导向杆(5)大体平行。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窗帘气囊装置,具有: 沿车辆室内的侧面向下方展开的窗帘气囊、和 导向部件,为引导该窗帘气囊向下方展开,在上下方向延伸,安 装在车辆的车柱上,其特征在于, 该窗帘气囊在连接带根部的大体正上方具有膨胀为沿该导向部件 从窗帘气囊的上部延伸到下部的纵向室, 连接该纵向室的宽度方向的中间点的上下方向的线段和该导向部 件大体平行。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帘气囊装置,其中,从该窗帘气囊的 该纵向室的下端附近延出的连接带被该导向部件引导。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窗帘气囊装置,其中,导向部件延设在 相对垂直方向成±20°范围的方向上。

说明书


窗帘气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沿车辆室内的侧面展开的窗帘气囊(窗帘状气囊)的窗帘气囊装置。

    背景技术

    在具有窗帘气囊装置的汽车中,汽车在受到侧面冲撞或横向转动等的情况下,该窗帘气囊沿车辆室内的侧面(例如车门和车柱等)向车体下方膨胀,保护乘员的头部,同时将乘员保持在车辆室内。

    美国专利6,237,938号发表了在C车柱上设置用于把沿车室内侧面膨胀的窗帘气囊的后端部沿车柱引导至车的下方的导向部件的专利。

    同一个专利的导向部件,具有:称为轨道的箱形截面形状的部件、和滑块部件,配置在该轨道内,称为可在该轨道长度方向移动的单元的滑块部件;窗帘气囊的后端连接在该单元上。此外,为了防止移动到下方地窗帘气囊后端部返回到上方,在该轨道几乎整个长度上设有等间隔配置的锁扣部。

    在上述轨道的上端和下端设有安装凸缘,各凸缘用螺栓或螺钉安装在C车柱上。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6,237,938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窗帘气囊非常顺利地沿导向部件展开的窗帘气囊装置。

    本发明的窗帘气囊装置,具有:沿车辆室内的侧面向下方展开的窗帘气囊、和导向部件,为引导该窗帘气囊向下方展开,在上下方向延伸,安装在车辆的车柱上其特征在于,该窗帘气囊在连接带根部的大体正上方具有膨胀为沿该导向部件从窗帘气囊的上部延伸到下部的纵向室,连接该纵向室的宽度方向的中间点的上下方向的线段和该导向装置大体平行。

    若采用本发明的窗帘气囊装置,由于纵向室和导向部件大体平行,所以窗帘气囊展开时纵向室沿导向部件快速膨胀,导向部件引导窗帘气囊使其非常迅速地展开。

    在本发明中,优选为导向部件引导从窗帘气囊的该纵向室下端部附近延出的连接带的构成。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纵向室向大体垂直向下膨胀时,连接带顺利向下方移动,被拉伸至该纵向室的下端。

    在本发明中,优选导向部件延设在对垂直方向成±20°以内的方向上。

    若采用本发明的窗帘气囊装置,窗帘气囊展开时,窗帘气囊被导向部件引导,同时窗帘气囊的该导向部件附近的纵向室迅速向下方膨胀,所以窗帘气囊可以非常快地展开。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实施方式的窗帘气囊装置的图示,是从汽车车顶侧部经C车柱配置的窗帘气囊及其导向杆的说明图。

    图2为窗帘气囊的后部的放大图。

    图3为窗帘气囊的侧视图和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为表示实施方式的窗帘气囊装置的图示,是从汽车车顶侧部经C车柱配置的窗帘气囊及其导向杆的说明图。图2为窗帘气囊的后部的放大图,图3(a)为窗帘气囊在膨胀展开时的侧视图,(b)为(a)的B-B线剖视图。

    在此实施方式中,窗帘气囊1以在前后方向细长地折叠的状态沿汽车的车顶侧部(车室内的顶棚面和侧面的交界部位)2配置。此窗帘气囊1在汽车受到侧面冲撞或横向转动等情况下,利用从充气机3产生的气体膨胀出来,沿车门和各车柱等的车室内的侧面向车体下方膨胀展开。在此窗帘气囊1的上缘设有耳部1a(参照图3(a)),此耳部1a固定在车顶侧部2上。

    另外,如3图所示,在窗帘气囊1的上边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设有向上方延出的凸起部1b,在此凸起部1b上设置了气体导入口1c。充气机3的前端插入此气体导入口1c,用带子(图中省略)捆紧。

    作为此窗帘气囊1沿该C车柱4向车体下方膨胀时沿C车柱4引导该窗帘气囊1的后端部的导向部件的导向杆5安装在汽车的C车柱4上。此导向杆5是沿C车柱4在车体的上下方向延伸的棒状部件,上下两端用螺栓等固定在C车柱4上。

    在该窗帘气囊1的后端部的下侧角部边缘附近延设了连接带7,此连接带7的前端侧的带环部7a宽松地套在导向杆5上。此带环部7a可以沿导向杆5上下自由移动。另外,也可以在连接带7的前端装上环,把此环套在导向杆5上。

    C车柱4的车室侧被车柱装饰物(图示略)覆盖。在C车柱4的车门框部分装有压缝条(图示略),车柱装饰物的侧边缘与该压缝条连接。

    图中没有表示,但在车顶侧部2上设有车顶侧部装饰物,窗帘气囊1也被车顶侧部装饰物覆盖。此车顶侧部装饰物被配置成与车柱装饰物对接。

    此窗帘气囊1使构成分别靠近该车室侧面和车室内的2个面的形状几乎相同的2张薄片11、11重叠,用线状结合部12~17和环状结合部21~28连接这些薄片11、11彼此之间,形成纵向室30、上下方向室31~34、袋室41~44和横方向室51、52以及非膨胀部61、62。

    各线状结合部12~18和各环状结合部21~28使薄片11、11彼此之间紧密结合,且用即使窗帘气囊1的内压上升为设计上限压力也仍不会使薄片11、11彼此分开的结实的连接方法(例如,用强度高的线缝合、用粘接力强的粘接剂粘接或溶接)连接。

    线状结合部12大体绕窗帘气囊1四周延伸,但在窗帘气囊1的前端侧1F,从该前端侧1F的上缘向下延伸成大体为U字形,这样沿该前端侧1F的上缘形成非膨胀部61,同时在最前端形成袋室41。

    另外,该线状结合部12沿窗帘气囊1的凸起部1b的边缘延伸,但在此凸起部1b的后边断开,这样形成窗帘气囊1的气体导入1c。

    线状结合部13配置在窗帘气囊1中心稍稍靠前的位置。此线状结合部13为U字形,其内侧区域变成袋室42。此袋室42的上部与气体导入口1c相通,下部则不通。

    在线状结合部13和窗帘气囊前部侧的周边的线状结合部12之间形成上下方向室31。此上下方向室31的上部与气体导入口1c相通,下部与袋室41和下面要说明的上下方向室32的下部相通。为了限制上下方向室31的下部附近不要膨胀得过大,设有环状结合部21。

    在窗帘气囊1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附近设有倒U字形的线状结合部14,其内侧区域变成袋室43。此袋室43的下部与上下方向室32、33的下部相通,而上部则不通。

    在此线状结合部14和上述线状结合部13之间形成上下方向室32。此上下方向室32的上部与气体导入口1c相通。

    在窗帘气囊1的中心稍稍靠后的位置配置了线状结合部15。此线状结合部15大体围成口字形。线状结合部15的上边和下边分别与窗帘气囊上缘和下缘的线状结合部12分开,在该窗帘气囊上缘和下缘的线状结合部12和该线状结合部15之间形成上侧的横方向室51和下侧的横方向室52。

    在线状结合部15和线状结合部14之间形成上下方向室33。此上下方向室33的上部与横方向室51的前部和气体导入口1c相通。上下方向室33的下部与袋室43的下部和下侧横方向室52的前部相通。

    线状结合部15的内侧与气体导入口1c隔开,成为不膨胀的非膨胀部62。

    在窗帘气囊1的后部配置了上下方向延伸的线状结合部16,比它更靠后的后部配置了大体成L字形的线状结合部17。

    在此线状结合部15、16之间形成纵向室30,此纵向室30的上部和下部分别与上侧、下侧的横方向室51、52相通。

    在线状结合部16、17之间形成上下方向室34,此上下方向室34的上部和下部分别与纵向室30的上部和下部相通。上下方向室34也可以设置成袋状,仅视其下部与纵向室30的下部相通。

    在线状结合部17和沿窗帘气囊后缘1R的线状结合部12之间形成袋室44。此袋室44的上部与上下方向室34的上部相通,而下部则不通。袋室44也可以使下部与上下方向室34的下部相通。

    在线状结合部13、14、16、17的各端部设有用于增加强度的环状结合部22~28。线状结合部17的下端侧与线状结合部12相连。

    上述连接带7位于该纵向室30的下方。此连接带7通过使薄片11、11细长延伸且用线状结合部18相互连接而形成。

    在此实施方式中,如图2、3所示,线状结合部15的后边侧大体沿上下方向延伸,此部分和上下方向延伸的线状结合部16之间形成纵向室30。此纵向室30从窗帘气囊1的上缘延伸到下缘。连接纵向室30的窗帘气囊前后方向宽度的中间的直线(中线)C大体与导向杆5平行。另外,具体说,当把导向杆5投影到窗帘气囊1上时,直线C和导向杆5在±5°范围内。

    在此实施方式中,导向杆5的长度方向和直线C都是越向上越向车体前方倾斜,但也可以向车体后方倾斜。此倾斜角度优选为相对于垂直线的20°以内。

    各上下方向室31~34也都从窗帘气囊1的上缘延伸到下缘。

    具有如此构成的窗帘气囊装置的汽车受到侧面冲撞或横向旋转的情况下,充气机3产生气体,窗帘气囊1开始膨胀。此窗帘气囊1挤开车顶侧部装饰物,沿车柱装饰物的车室内面向下方展开。

    此展开的窗帘气囊1的后部通过连接带7被导向杆5引导。此连接带7随窗帘气囊1开始展开而沿导向杆5向下方移动。此时,连接带7随窗帘气囊1的展开向下方移动,并撕开车柱装饰物和压缝条。

    到窗帘气囊1展开到最下方为止,连接带7跟随窗帘气囊1而沿导向杆5向下方移动。由于窗帘气囊1通过此连接带7连接在导向杆5上,所以窗帘气囊1沿车室的侧面部分展开。

    就这样,在此实施方式中由于纵向室30的中线C和导向杆5大体平行,纵向室30的展开方向与导向杆5的延伸方向一致,所以纵向室30快速向下方膨胀。因此,窗帘气囊1沿导向杆5迅速展开。特别是由于此纵向室30的中线C和导向杆5向车体前方倾斜,因此窗帘气囊1展开时沿窗帘气囊1的下缘在前后方向上产生很强的张力,窗帘气囊1的下缘变为强力拉紧的状态。因此,窗帘气囊1对乘员向车外方向形成很强的束缚力。也就是可以有效防止乘员被甩到车外。

    上述实施方式都是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本发明可以采用上述以外的构成。例如,也可以使上下方向室和袋室的个数和配置采用图示以外的方式。也可以把导向杆设在D车柱上。

窗帘气囊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窗帘气囊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窗帘气囊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窗帘气囊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窗帘气囊装置.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可使窗帘气囊迅速展开的窗帘气囊装置及其导向装置。充气机(3)动作后,窗帘气囊(1)沿车柱装饰物的车室内面向下方展开。此展开的窗帘气囊(1)的后部通过连接带(7)被导向杆(5)引导。在窗帘气囊(1)上设有沿导向杆(5)从气袋上端延伸到下端的纵向室(30)。此纵向室(30)的中线(C)和导向杆(5)大体平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一般车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