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低跨楼变形缝处低段剪力墙的施工方法.pdf

上传人:00****42 文档编号:142877 上传时间:2018-01-29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483.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204146.X

申请日:

2010.06.21

公开号:

CN101892742A

公开日:

2010.11.24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4G 21/00申请日:20100621|||公开

IPC分类号:

E04G21/00; E04G11/08; E04B2/84; E04B1/68(2006.01)N

主分类号:

E04G21/00

申请人:

陕西省第三建筑工程公司

发明人:

郑建军; 贾飞俊; 陈超; 李伟科; 杨勇锋; 王毅; 胡建峰; 姚楠; 单栋; 包磊; 刘维刚

地址:

710054 陕西省西安市安东街6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代理人:

罗笛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低跨楼变形缝处低段剪力墙的施工方法:先在变形缝一侧高段已完成剪力墙上固定吊挂装置,在吊挂装置上设置升降机构;用塔吊将外模板吊至升降机构附近,再将外模板挂在升降机构上;在低段待浇筑剪力墙下方设置多根钢筋棒,通过升降机构将外模板垂直放置在钢筋棒上;再安装内模板,保证外模板与内模板相对平行设置,最后对外模板与内模板之间进行砼浇筑,砼凝固后,完成该作业层变形缝处低段剪力墙的施工。其优点是,采用固定在高段已完成剪力墙上的吊挂装置和提升工具来提升变形缝内的外模板,解决了塔吊无法吊装变形缝处外模板的困难,而且施工一层提升一次,大大简化了施工工序,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人工劳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高低跨楼变形缝处低段剪力墙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操作步骤,步骤1,在变形缝(11)一侧高段已完成剪力墙(10)上固定吊挂装置(7),在吊挂装置(7)上设置升降机构(8);所述吊挂装置(7)的高度高于变形缝(11)另一侧低段待浇筑剪力墙的顶端;步骤2,用塔吊将外模板(1)吊至升降机构(8)附近,再将外模板(1)挂在升降机构(8)上;步骤3,在变形缝(11)处低段待浇筑剪力墙下方水平设置多根钢筋棒(4);通过升降机构(8)将外模板(1)垂直放置在钢筋棒(4)上;所述外模板(1)的上端比待浇筑剪力墙高出15cm~30cm,下端比待浇筑剪力墙底端低5cm~20cm;步骤4,待外模板(1)临时就位后,绑扎待浇筑剪力墙钢筋,再用塔吊将内模板(2)吊至作业层,使内模板(2)与外模板(1)呈相对平行设置;将内模板(2)支撑在作业层的地面上,然后将外模板(1)和内模板(2)用穿墙螺栓(3)固定,保证两模板同时垂直于水平面;外模板(1)和内模板(2)之间的距离即为待浇筑剪力墙的厚度;步骤5,外模板(1)和内模板(2)固定好后,将外模板(1)从升降机构(8)上卸去,再在外模板(1)与高段已完成剪力墙(10)之间至少设置一个支撑件(6),然后在外模板(1)与内模板(2)之间进行砼浇筑,砼凝固后,拆除穿墙螺栓(3),将内模板(2)吊出,完成该作业层变形缝(11)处低段剪力墙的施工;然后在该作业层上支设顶板(12)、绑扎钢筋、浇筑顶板砼;步骤6,待该作业层顶板砼凝固后,将吊挂装置(7)和升降机构(8)向上移至少一层并固定在高段已完成剪力墙(10)上,卸去支撑件(6),通过升降机构(8)将外模板(1)向上提升至少一层,然后在变形缝(11)处已完成施工的低段剪力墙上部水平设置多根钢筋棒(4),再将外模板(1)垂直放置在钢筋棒(4)上,然后重复步骤4和步骤5,完成更高一层变形缝(11)处低段剪力墙的施工,直到完成整个低段结构的施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剪力墙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钢筋棒(4)和外模板(1)底端之间设置垫块(5)。

说明书

一种高低跨楼变形缝处低段剪力墙的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低跨楼变形缝处低段剪力墙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预防和避免建筑裂缝和破坏的发生,一般在这些敏感部位将建筑构件垂直断开,留出一定的缝隙,将建筑物分成若干独立的部分,形成能自由变形而互不影响的刚度单元,这种将建筑物处置分开的预留缝隙称为变形缝。在高层结构中,变形缝宽度一般为20—35厘米,变形缝两侧为剪力墙。

对于变形缝两侧等高或相差为一层的结构,采取大模板内置变形缝进行施工,即先将大模板用吊塔吊入变形缝中完成变形缝一侧剪力墙的施工,拆模后用塔吊将其吊出再吊入与变形缝另一侧剪力墙相配的大模板,完成另一侧剪力墙的施工。而对于变形缝两侧相差二层以上的结构(高低跨楼),由于变形缝两侧结构重量相差较大,沉降不同,所以不能对变形缝两侧的剪力墙同时开始施工,为了保证剪力墙两侧结构沉降一致,所采用的施工方法为:如果设计变形缝两侧的结构相差为N层,先将变形缝一侧的高段结构施工到第N层,然后开始对变形缝另一侧低段结构开始第一层的施工,再对低段第一层施工的同时,对高段结构第N+1层进行施工,再对低段第二层施工的同时,对高段结构第N+2层进行施工……,以此类推,直到整个高层结构施工完成。也就是说,再对变形缝低段结构第M层施工的同时,对变形缝高段结构的第N+M层进行施工,始终保持变形缝两侧的结构相差N层,直到整个建筑的完成,这样才能防止建筑结构基础出现裂缝或破坏。在对剪力墙两侧结构进行同时施工过程中,需要将大模板内置于变形缝中对低段剪力墙进行施工,但由于高段结构上设有外架,导致塔吊很难将大模板吊入变形缝处,即使吊入变形缝处也无法在低段剪力墙砼浇筑完毕后将大模板吊出,而大模板的体积(长度为2—3m,宽度为0.5—6m,厚度为15—18cm)和重量(0.2t—2t)都非常大,靠人工是无法实现的。针对这种情况,现有技术采取的措施是,在变形缝内填充聚苯板,利用聚苯板替代模板对低段剪力墙进行施工,导致剪力墙的施工质量难以保证,况且聚苯板成本高,另外对于高层结构来说,变形缝中填塞聚苯板会严重阻碍地震时建筑结构的有效摆幅,会导致建筑裂缝和破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高低跨楼变形缝处低段剪力墙的施工方法,解决现有技术在变形缝内填充聚苯板来施工低段剪力墙,低段剪力墙施工完后,无法将聚苯板取出,在建筑摆幅时会造成裂缝和破坏的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低跨楼变形缝处低段剪力墙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步骤1,

在变形缝一侧高段已完成剪力墙上固定吊挂装置,在吊挂装置上设置升降机构;吊挂装置的高度高于变形缝另一侧低段待浇筑剪力墙的顶端;

步骤2,

用塔吊将外模板吊至升降机构附近,再将外模板挂在升降机构上;

步骤3,

在变形缝处低段待浇筑剪力墙下方水平设置多根钢筋棒;通过升降机构将外模板垂直放置在钢筋棒上;外模板的上端比待浇筑剪力墙高出15cm~30cm,下端比待浇筑剪力墙底端低5cm~20cm;

步骤4,

待外模板临时就位后,绑扎待浇筑剪力墙钢筋,再用塔吊将内模板吊至作业层,使内模板与外模板呈相对平行设置;将内模板支撑在作业层的地面上,然后将外模板和内模板用穿墙螺栓固定,保证两模板同时垂直于水平面;外模板和内模板之间的距离即为待浇筑剪力墙的厚度;

步骤5,

外模板和内模板固定好后,将外模板从升降机构上卸去,再在外模板与高段已完成剪力墙之间至少设置一个支撑件,然后在外模板与内模板之间进行砼浇筑,砼凝固后,拆除穿墙螺栓,将内模板吊出,完成该作业层变形缝处低段剪力墙的施工;然后在该作业层上支设顶板、绑扎钢筋、浇筑顶板砼;

步骤6,

待该作业层顶板砼凝固后,将吊挂装置和升降机构向上移至少一层并固定在高段已完成剪力墙上,卸去支撑件,通过升降机构将外模板向上提升至少一层,然后在变形缝处已完成施工的低段剪力墙上部水平设置多根钢筋棒,再将外模板垂直放置在钢筋棒上,然后重复步骤4和步骤5,完成更高一层变形缝处低段剪力墙的施工,直到完成整个低段结构的施工。

其中,在钢筋棒和外模板底端之间设置垫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固定在高段已完成剪力墙上的吊挂装置和升降机构来提升变形缝内的外模板,解决了塔吊无法吊装变形缝内外模板的困难,而且施工一层提升一次,大大简化了施工工序,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人工劳动。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利用在变形缝内填充聚苯板来施工变形缝处低段剪力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施工方法在对变形缝处低段剪力墙浇筑前外模板和内模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施工方法利用外模板和内模板对变形缝处低段剪力墙施工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施工方法利用外模板对顶板进行砼浇筑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模板,2.内模板,3.穿墙螺栓,4.钢筋棒,5.垫块,6.支撑件,7.吊挂装置,8.升降机构,9.聚苯板,10.高段已完成剪力墙,11.变形缝,12.顶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在对高低跨楼变形缝处低段剪力墙进行施工时,在变形缝11内填充聚苯板9,利用聚苯板9替代模板对低段剪力墙进行施工。但低段剪力墙施工完后,由于混凝土的侧压力及自身膨胀会挤压聚苯板9,况且变形缝11的宽度比较窄为20—35厘米,混凝土凝固后很难将聚苯板9取出,这样变形缝11的设置如同虚设。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高低跨楼变形缝处低段剪力墙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步骤1,

如图2所示,先在变形缝11一侧高段已完成剪力墙10上固定吊挂装置7,如牛腿、爬架导座;然后在吊挂装置7上设置升降机构8,如电葫芦、倒链;吊挂装置7的高度高于变形缝11另一侧低段待浇筑剪力墙的顶端;

步骤2,

用塔吊将外模板1吊至升降机构8附近,再将外模板1挂在升降机构8上;外模板1可采用拼装式全钢大模板或拼装木模板;

步骤3,

如果变形缝11处低段待浇筑剪力墙为第一层,在待浇筑剪力墙底端下方水平设置多根钢筋棒4,钢筋棒4是插在导墙上部的穿墙螺栓孔中;如果变形缝11处低段待浇筑剪力墙为第M层(M≥2),在待浇筑剪力墙底端下方水平设置多根钢筋棒4,钢筋棒4是插在第M-1层变形缝11处低段剪力墙上部的穿墙螺栓孔中;如图2所示,通过升降机构8将外模板1吊入变形缝11处,并将外模板1垂直放置在钢筋棒4上作为待浇筑剪力墙的外模;要求外模板1的上端比待浇筑剪力墙高出15cm~30cm,下端比待浇筑剪力墙底端低5cm~20cm;设置外模板1的上端比待浇筑剪力墙高,是因为在该剪力墙完成浇筑凝固后,要在剪力墙顶端浇筑顶板砼,这样直接利用外模板1比剪力墙的高出段来替代顶板外模,而不用另外设置顶板外模来浇筑顶板砼。设置外模板1的下端比待浇筑剪力墙底端低的原因是,防止浇筑剪力墙砼时漏浆。可以在钢筋棒4和外模板1底端之间设置垫块5,用来调整外模板1与待浇筑剪力墙之间的相对位置,垫块5可采用方木;

步骤4,

待外模板1临时就位后,绑扎待浇筑剪力墙钢筋,再用塔吊将内模板2吊至作业层,使内模板2与外模板1呈相对平行设置,作为待浇筑剪力墙的内模。如图2所示,将内模板2支撑在作业层的地面上,然后将外模板1和内模板2用穿墙螺栓3固定,调整外模板1和内模板2的相对位置和垂直度,保证两模板同时垂直于水平面;外模板1和内模板2之间的距离即为待浇筑剪力墙的厚度;

步骤5,

如图3所示,外模板1和内模板2固定好后,将外模板1从升降机构8上卸去,在外模板1与高段已完成剪力墙10之间至少设置一个支撑件6保证外模板1的垂直状态,然后对外模板1与内模板2之间进行砼浇筑,待砼凝固后,拆除穿墙螺栓3,将内模板2吊出,完成该作业层变形缝11处低段剪力墙的施工;如图4所示,然后在该作业层上支设顶板12、绑扎钢筋、利用外模板1比剪力墙的高出段来浇筑顶板砼,在浇筑顶板砼时,支撑件6的设置防止了外模板1的倾斜;支撑件6可以采用方木;

步骤6,

待作业层顶板砼凝固后,将吊挂装置7和升降机构8向上移动至少一层并固定在高段已完成剪力墙10上,卸去支撑件6,将外模板1挂在升降机构8上,通过升降机构8将外模板1向上提升至少一层,然后在变形缝11处已完成施工的低段剪力墙上部水平设置多根钢筋棒4(钢筋棒4是插在变形缝11处已完成施工低段剪力墙上部的穿墙螺栓3孔中),再将外模板1垂直放置在钢筋棒4上,要求外模板1的上端比待浇筑剪力墙高出15cm~30cm,下端比待浇筑剪力墙底端低5cm~20cm;然后重复步骤4和步骤5,完成更高一层变形缝11处低段剪力墙的施工,如此循环,直到完成整个低段结构的施工。

待低段结构最高一层顶板砼施工完毕后,再利用吊挂装置7和升降机构8将外模板1提出变形缝,再用塔吊将其吊走,最后卸去吊挂装置7。

一种高低跨楼变形缝处低段剪力墙的施工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种高低跨楼变形缝处低段剪力墙的施工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种高低跨楼变形缝处低段剪力墙的施工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高低跨楼变形缝处低段剪力墙的施工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高低跨楼变形缝处低段剪力墙的施工方法.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低跨楼变形缝处低段剪力墙的施工方法:先在变形缝一侧高段已完成剪力墙上固定吊挂装置,在吊挂装置上设置升降机构;用塔吊将外模板吊至升降机构附近,再将外模板挂在升降机构上;在低段待浇筑剪力墙下方设置多根钢筋棒,通过升降机构将外模板垂直放置在钢筋棒上;再安装内模板,保证外模板与内模板相对平行设置,最后对外模板与内模板之间进行砼浇筑,砼凝固后,完成该作业层变形缝处低段剪力墙的施工。其优点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