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挡墙.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427278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92.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20080934.0

申请日:

2015.02.04

公开号:

CN204457029U

公开日:

2015.07.08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

IPC分类号:

E04H7/24

主分类号:

E04H7/24

申请人: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尚伦; 艾宇; 王亮; 吴涛; 杨军波; 万铭

地址:

400013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75

代理人:

赵荣之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挡墙,属于基础结构技术领域,包括挡墙,所述挡墙由挡墙基座、挡墙支撑和多个纵向、横向组合排列形成的在厚度方向至少为一层的卸压单元组成,所述挡墙支撑的一端固定在挡墙基座上,另一端与纵向一列所有卸压单元固定,所述卸压单元包括设置在上、下侧的卸压面板及设置在左、右侧的面板支撑结构,本实用新型能够使物料进入卸压单元内,利用散料固有的内摩擦特性,使得物料沿高度方向逐层与卸压面板堆积到一定角度后形成自锁,从而挡墙两侧物料不能自由移动形成隔断,达到改善挡墙受力,减少工程量,降低工程造价,加快施工进度的效果,极具推广价值。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新型挡墙,包括挡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墙由挡墙基座、挡墙支撑和多个纵向、横向组合排列形成的在厚度方向至少为一层的卸压单元组成,所述挡墙支撑的一端固定在挡墙基座上,另一端与纵向一列所有卸压单元固定,所述卸压单元包括设置在上、下侧的卸压面板及设置在左、右侧的面板支撑结构,所述纵向相邻卸压单元共用卸压面板,所述横向相邻卸压单元共用面板支撑结构。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挡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卸压单元在厚度方向上为贯通结构,所述贯通结构的截面为蜂窝状或长方形或菱形或圆柱形。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挡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卸压单元在厚度方向上设置有隔板。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挡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卸压单元沿纵向或者横向等距排列或变距排列。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挡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卸压面板为矩形或三角形或弧形。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挡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卸压面板、挡墙支撑、面板支撑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或钢筋混凝土和钢的组合结构。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新型挡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基础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挡墙。
背景技术
在散料贮存领域,挡墙是一种常用的结构。传统的挡墙采用实体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物料横向压力、横向弯矩直接作用于挡墙侧壁,为了达到整体抗滑、抗倾稳定,通常采用加宽挡墙厚度等措施以增加抗力,挡墙工程量较大,经济性较差,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周期较长。因此,为了改善挡墙受力情况,减少工程量,降低工程造价,加快施工进度,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挡墙结构,以实现节约、环保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挡墙结构,以达到改善挡墙受力,减少工程量,降低工程造价,加快施工进度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新型挡墙,包括挡墙,所述挡墙由挡墙基座、挡墙支撑和多个纵向、横向组合排列形成的在厚度方向至少为一层的卸压单元组成,所述挡墙支撑的一端固定在挡墙基座上,另一端与纵向一列所有卸压单元固定,所述卸压单元包括设置在上、下侧的卸压面板及设置在左、右侧的面板支撑结构,所述纵向相邻卸压单元共用卸压面板,所述横向相邻卸压单元共用面板支撑结构。
进一步,所述卸压单元在厚度方向上为贯通结构,所述贯通结构的截面为蜂窝状或长方形或菱形或圆柱形。
进一步,所述卸压单元在厚度方向上设置有隔板。
进一步,所述卸压单元沿纵向或者横向等距排列或变距排列。
进一步,所述卸压面板为矩形或三角形或弧形。
进一步,所述卸压面板、挡墙支撑、面板支撑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或钢筋混凝土和钢的组合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能够使物料进入卸压单元内,利用散料固有的内摩擦特性,使得物料沿高度方向逐层与卸压面板堆积到一定角度后形成自锁,从而挡墙两侧物料不能自由移动形成隔断。
2、本实用新型与传统挡墙相比变堵为疏,利用卸压单元将物料载荷通过卸压面板、支撑结构、辅助加强结构传导至底板上,大幅减小挡墙所直接承受的横向压力、横向弯矩。
3、本实用新型极大地改善了挡墙受力情况,大幅减少土建工程量,降低建造投资成本,具有明显的经济性。
4、本实用新型相比于传统挡墙更易采用钢结构加工制作,可有效加快施工进度,具有良好的可回收性。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在两侧有物料堆积情况下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在两侧有物料堆积情况下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在两侧有物料堆积情况下的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新型挡墙,包括挡墙1,所述挡墙1由挡墙基座2、挡墙支撑3和多个纵向、横向组合排列形成的在厚度方向至少为一层的卸压单元4组成,本实施例优选为一层,在强度足够情况下,可减少建设成本,所述挡墙支撑3的一端固定在挡墙基座2上,另一端与纵向一列所有卸压单元4固定,有利于整个挡墙的支撑和固定,所述卸压单元4包括设置在上、下侧的卸压面板5及设置在左、右侧的面板支撑结构6,所述纵向相邻卸压单元4共用卸压面板4,所述横向相邻卸压单元4共用面板支撑结构6,使卸压单元的整体性更强,整体的抵抗冲击载荷能力更强。
进一步,所述卸压单元在厚度方向上为贯通结构7,所述贯通结构7的截面可以为蜂窝状或长方形或菱形或圆柱形,本实施例中优选采用贯通式长方形,便于加工,且制造成本相对较低。
进一步,所述卸压单元4沿纵向或者横向等距排列或变距排列,本实施例采用等距排列,结构简单,方便施工。
进一步,所述卸压面板5为矩形或三角形或弧形,本实施例采用矩形卸压面板5与卸压单元匹配。
进一步,所述卸压面板5、挡墙支撑3、面板支撑结构6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或钢筋混凝土和钢的组合结构,可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选择。
进一步,所述卸压单元4在厚度方向上设置有隔板,可以对挡墙两侧的物料进行分隔,同时也可将两侧物料冲击力抵消,减小对挡墙的破坏程度。
本实施例中采用贯通式长方体卸压单元4,卸压单元4沿横向、纵向方向等距排列,纵向相邻卸压单元4共用卸压面板5,横向相邻卸压单元4共用面板支撑结构6,并通过挡墙支撑3与挡墙基座2连接形成挡墙1。挡墙1两侧物料在堆积过程中,散料进入挡墙卸压单元4内,下落到卸压面板4上,由于散料固有的内摩擦特性,使得物料沿高度方向逐层与卸压面板5堆积到一定角度后形成自锁,从而挡墙两侧物料不能自由移动形成隔断,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能够使物料进入卸压单元内,利用散料固有的内摩擦特性,使得物料沿高度方向逐层与卸压面板堆积到一定角度后形成自锁,从而挡墙两侧物料不能自由移动形成隔断。
2、本实用新型与传统挡墙相比变堵为疏,利用卸压单元将物料载荷通过卸压面板、支撑结构、辅助加强结构传导至底板上,大幅减小挡墙所直接承受的横向压力、横向弯矩。
3、本实用新型极大地改善了挡墙受力情况,大幅减少土建工程量,降低建造投资成本,具有明显的经济性。
4、本实用新型相比于传统挡墙更易采用钢结构加工制作,可有效加快施工进度,具有良好的可回收性。
实施例二
如图4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卸压单元为贯通式四棱台结构,且截面形状沿高度方向变化,同时采用双层卸压单元结构可增加结构强度。
实施例三
如图5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卸压单元中的卸压面板形状为三角形面板,在物料进入后,容易形成自锁。
实施例四
如图6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卸压单元为蜂窝结构,卸压单元之间可承受更大程度的水平载荷,提高挡墙稳定性。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一种新型挡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新型挡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新型挡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新型挡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新型挡墙.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挡墙,属于基础结构技术领域,包括挡墙,所述挡墙由挡墙基座、挡墙支撑和多个纵向、横向组合排列形成的在厚度方向至少为一层的卸压单元组成,所述挡墙支撑的一端固定在挡墙基座上,另一端与纵向一列所有卸压单元固定,所述卸压单元包括设置在上、下侧的卸压面板及设置在左、右侧的面板支撑结构,本实用新型能够使物料进入卸压单元内,利用散料固有的内摩擦特性,使得物料沿高度方向逐层与卸压面板堆积到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